新聞回顧:倪先生的自建房位於高新區黃家祠社區三組,由於鄰居違建、隨意堆放建築材料,導致倪先生家的後門難以通行。
8月20日,記者先後聯繫到高新區城管執法大隊以及黃家祠社區工作人員,最終黃家祠社區決定通過協商處理該問題。
9月7日,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看見,原來向外支出的約3米寬的頂棚,已經被拆除,隨意堆放的磚塊等建築材料已經被運走。原本雜亂、擁擠的區域變得整潔、寬敞。
倪先生說:「頂棚部分在媒體出面曝光以後,社區和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和鄰居協商,最終在8月25號拆下來了,現在感覺亮堂很多,進出後門也方便了許多。」
問題得到解決,離不開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對該事件的推動。黃家祠社區黨總支書記謝金德說:「協商了三個小時,協商同意之後就請他們籤了個協議,這個位置屬於公共區域,以後任何人不許佔有,不許種菜等。」
問題得到解決,倪先生對社區書記表達了感謝。不過,黃家祠社區三組多為自建房,違建現象較為普遍,目前仍有部分違建還未拆除,不少居民在一樓向外擴建一部分區域,造成房前屋後的通道狹窄,居民生活多有不便。
「違建影響車輛進出,別的不說,救護車進來不方便;哪家買個家具,貨車進出也很不方便,另外也影響美觀。」謝金德說,黃家祠三組這個違建是歷史遺留問題,從1997年就開始就有了。
2019年,黃家祠社區、高新區城管執法大隊開始對黃家祠違建進行整治,拆除了大部分的違建。僅剩下倪先生家附近區域,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被擱置。
謝金德告訴記者,一些自建房並不是建成以後進行擴建,而是在修房子的時候就已經向外延伸出一米。作為一個整體的房屋難以拆除部分,針對這種情況,謝金德計劃通過其它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然後繼續推動違建整治。
另外,如今自建房修建流程更加規範,管理更加有效,能夠有效遏制類似的違建發生。
謝金德說:「現在要報建新房,老房子拆除以後要量房子的佔地平方,本來是好多平方,就修好多平方 。還要交押金,這個房子修好以後沒有超出規劃面積,才退還押金。平時還有我們的城市管理人員進行監督,制止發生違建的情況。」
綿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中心
記者:鄧堯
責編:牟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