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這個詞在現在人看來並不陌生,但是回顧歷史,在1949年我國成功解放全中國,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之後,在戰火平息的那個階段,毛主席決定在1955年對之前戰役上所做出貢獻的將軍們、烈士們,作出應有的表彰大會,於是便在懷仁堂舉行了一次授銜儀式。
在這場授銜儀式的名單上,彭德懷排列第二,林彪排名第三。林彪排在了彭德懷的後面,可能有很多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林彪是"戰神",為什麼在十大元帥排名時卻排在彭德懷的後面?
其實,排名也只是一個序而已,如果非要追究其中的實力來說的話,那麼首先要談的可能就是彭德懷與林彪二人,都究竟都做了哪些貢獻了。
彭德懷1898年出生,是共產黨中資歷最老的黨員了。並且他有著一股子勇勁兒、幹勁兒,在抗日戰爭指揮百團大戰,在解放戰爭負責西北戰場。甚至連最難搞的抗美援朝戰爭,他都積極參加,只因為一句話:"我堅決服從黨中央的一切指揮!"
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戰成名!而最初在毛主席猶豫誰來主帥時,最先想到的並非彭德懷,而是林彪。於是毛主席一直明裡暗裡的暗示林彪,希望他主動請纓作戰,成為主帥帶兵進入朝鮮戰場。但是林彪卻偏偏是最不同意去援助朝鮮戰役的將領。因此他對於毛主席的暗示東躲西藏,佯裝不懂,並用自己先前因為槍傷而感染肺炎一事作為藉口加持,這下,毛主席也不能再予以勉強。
正在毛主席徘徊猶豫不決時,彭德懷在緊要關頭願意挺身而出,於是他帶著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重託。橫渡鴨綠江,來到了朝鮮的戰場。況且彭德懷也是十大元帥之中唯一一個參加並指揮過抗美援朝的將軍了。
反觀林彪,自幼努力學習,在16歲加入中國社會主義共青團,在18歲時積極投身於學生運動。後來他決定棄文從戎,並考進黃埔軍校,在學校內如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性格較為孤僻,指揮起戰爭來,也是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性子。
在國共兩黨搶奪東北時,林彪率第四野戰軍在東北與國民黨抗衡,並將自身隊伍由十幾萬人發展到了百萬人。並且林彪也曾指揮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各大著名戰役。
要說資歷的話,那林彪肯定是不如彭德懷彭老總的,要說所做貢獻,其實表面上,林彪要反超彭德懷一大截。不過最重要的是,彭德懷不怕苦,不怕累,他不怕各種看似極其危險的戰役,面對難打的仗,別人不願意上,他就上。在這種狀態下,彭德懷一步一步的、穩紮穩打的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彭德懷帶兵抗美援朝這一戰便是個極好的例子。即便曾有人說林彪並非怯戰,而是因為身體較弱,不得不放棄前往朝鮮戰場這一想法。但是在思想和行為上,他都主張退攻朝鮮,以至於在那個時候,毛主席對他有所失望。
但這些都不是可以將二位進行此番排名的最主要因素。雖然,林彪是戰神,但是卻在林彪封神的那場戰役中,彭德懷其實在暗裡執行著更重要的任務,也是從另一方面幫助林彪贏得了戰役。
在林彪帶領四野軍在東北與國民黨抗衡時,絕大多數的人都只知道在表面上林彪的風光事跡。林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全面解放了東北,並順利地贏得了人心,打敗了國民黨。
但是在那個時候,蔣介石的手下,其實是有一支更為精英的王牌軍隊。足足有數十萬人,但是這支軍隊並沒有來得及與林彪進行正面的較量。這個主要原因就是,彭德懷帶領兩萬人,在西北纏住了這支王牌軍隊。彭德懷利用自己豐富的戰鬥經驗與戰略技能,與王牌軍隊們打遊擊戰。最後以區區兩萬人,打沒了他們的數十萬人的王牌軍隊。如此一來,彭德懷的貢獻其實是大於林彪的。
從這些方面來看,彭德懷位列十大元帥的第二名,其實沒有人有異議。彭德懷所做的一切所有人也都看在眼裡,但是無論排名先後如何,這些元帥們都是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保衛我方國土平安的真正的英雄。歷史應該銘記他們,我們也應該銘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