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聖母瑪利亞發聲的機會

2020-12-13 騰訊網

[摘要]她可以在那些向她祈禱和尋求她說情的人的想像中獲得更有力的重塑再造。她是卑微的婦人,經由苦難,經由喪子,成了一位女王,她是母親,既是凡人又不知怎麼的具有超出凡人的一面。

瑪利亞,耶穌的母親,以諸多視覺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她未被形諸言詞,除了那些寫給她的禱文以外。她本人,誠如福音書裡所描繪的,素來沉默不語,而且,耶穌一離開家後,《新約》裡就看不到她的存在。在《路迦福音》裡,她吟誦頌歌,可即便如此,她先考慮到的仍是自己的「卑微」,然後再宣明「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馬太和路迦在他們的福音書裡提到她,但主要涉及耶穌年幼時她作為耶穌之母的角色。馬可對她幾乎隻字未提。只有約翰,記錄下她在迦拿婚禮上和此後在十字架腳下的身影。

她恆久而神秘的威力仿佛恰恰源於她影子般的存在;人們對她的虔誠熱愛仿佛正是從這份缺席和沉默中生成。於是,她可以在那些向她祈禱和尋求她說情的人的想像中獲得更有力的重塑再造。她是卑微的婦人,經由苦難,經由喪子,成了一位女王,她是母親,既是凡人又不知怎麼的具有超出凡人的一面。

慢慢地,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她的神力得到正式認可。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會議上,她被宣稱為上帝之母。在接下來的世紀裡,相信她沒有被埋葬入土而是身體和靈魂皆升入天國的看法,不僅成為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並且,近在1950年,被宣布為教義,是所有天主教徒必須相信的東西。她生來無染原罪的觀點——無沾成胎說——在百年前,1854年,被正式宣布為天主教信仰的一部分。

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在天主教環境下長大的人而言,她在我們的生活和教會的意象中扮演核心角色。瑪麗娜·沃納(Marina Warner)的《她獨一無二的性別:對聖母瑪利亞的迷思和膜拜》(Alone of All Her Sex:The Myth and Cult of the Virgin Mary)的開篇,天主教徒大概不會覺得陌生:「召喚向聖母瑪利亞祈禱的鐘聲劃分了我兒時一天的時光;以她為名的宗教節日讓年月有了節律;一種凡塵之美的永恆理想定格於她的面容,從四面八方的牆壁和壁龕中投來凝注。」

瑪利亞的形象似乎視需求而變遷,呈現不一樣的特徵。誠如學者格扎·韋爾邁什(Géza Vermes)所寫:「對瑪利亞的刻畫形形色色,差異巨大,取決於出處。」約翰的福音書把瑪利亞置於十字架腳下,讓耶穌叫約翰看他的母親,叫瑪利亞看她的兒子,從而暗示約翰將照顧瑪利亞,聖保羅只間接提到瑪利亞一次。他說,耶穌「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

在過去那個世紀裡,天主教徒開始紛紛前往今天的土耳其,參觀以弗所遺址邊緣的一間屋子,相信那兒正是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後約翰安頓瑪利亞的地方。多位新近的教皇曾到那兒朝聖。據信,這是她度過餘生的地方。

以弗所古城遺址附近的聖母瑪利亞故居。

1994年,我出版了一本書,題為《十字架:天主教歐洲之旅》。我走訪了法國、波蘭和波赫等地的聖母神殿。我喝了露德的水,在據說1858年瑪利亞現身過的地方。我同1981年在默主哥耶見過瑪利亞現身的兩位先知說了話。在波蘭,我目睹一百萬年輕人,在約翰·保羅二世的引領下,到琴斯特霍瓦市的黑聖母神殿朝拜。所到各處——從立陶宛到西班牙,從巴伐利亞到羅馬——我覺察出人們對瑪利亞非同尋常的虔誠熱愛。

作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我的工作是穿過沉默,走進人物的心靈,為他們創造發聲的機會,賦予他們生命,一種在情感和理智上對他人有關係的生命。在小說《大師》裡,我試圖復活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再現他的各種曖昧。在《布魯克林》裡,我嘗試想像一個單純、忐忑的姑娘,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

漸漸地,我產生了這個念頭,我可以給瑪利亞——耶穌的母親——這位在十字架腳下沉默的婦人,一次發聲的機會,我可以寫一本小說,裡面說話的人是她。我去了以弗所,開始想像在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後的她,那時,基督教的新曙光正在世間浮現,發生的故事正在被記述下來。她,在我看來,依舊深鎖在一種驅散不走的傷痛中。兩個來探視她的人顯然是使徒中的成員,撰寫《新約》的人;別的,像米利暗姆或她的「表親」馬可,則是虛構的人物。

福音書企圖給本來想必原始而混亂的經驗套上一個模子。馬太、馬可、路迦和約翰所做的工作和小說家所做的一樣,為每一部分找到恰當的細節,然後採用一種綜述的形式,可以從清楚明晰和神秘難解兩個方面同時打動讀者。在威尼斯,在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的聖壇上方,懸掛著提香的宏幅巨作《聖母升天圖》。瑪利亞一襲紅袍,被天使環繞。她的身下是塵世;她的頭頂是天空,天空之上就是天國,上帝在那兒等著迎接她。這幅畫像精緻細膩,堪稱敬禮聖母的巔峰之作。在人間卑微的她,將成為天國的女王。

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裡的提香《聖母升天圖》。

提香的聖母升天繪於1514年到1516年之間。四十年後,也是在威尼斯,丁託列託畫了一幅《基督受刑圖》,掛在聖羅科大會堂,一棟世俗建築裡,離聖母教堂不遠。那是一幅長油畫,正中間耶穌受刑的一幕畫得優美動人,然而開始勾起我興趣的是廣闊的周遭環境。我看見了日常而混亂的生活仍在繼續的道理,感受到那一天在髑髏地實際可能的情景,在無人知道那將會意味著什麼以前。

丁託列託《基督受刑圖》。

這兩幅油畫之間的距離是兩種敘事形式之間的距離,一種試圖創建模式,鼓舞人心,另一種試圖記錄下所有人類活動蕪雜的實質。就這樣,在這兩幅圖像之間的空間裡,我開始創作,已知這些事件將會意味著什麼,但讓我深為著迷的是揣想這些事件在當時可能的情狀,或是事隔幾年後被記起的模樣,通過一位羸弱的婦人,她是激切的見證者,她凡人的感受和回憶,在極度的敏銳中,超越了更為宏大的有關權力、奧秘、救贖的問題,她的兩位來客和他們的後繼者一心所想的問題。

來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贏取與「聖母瑪利亞」約會的機會
    倫敦2011年12月5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專門面向俊男美女的交友社區 BeautifulPeople.com 現在提供一次與「約瑟」(Joseph) 及「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 約會的機會。
  • 聖母瑪利亞神諭
    聖母瑪利亞給你這個溫柔的提醒:為了你的祈禱能得到回應,有時候你必須採取人類的行動。這就是你目前的情況,你可能忽視了或者拖延了優先級的工作。    聖母瑪利亞是富有同情心的,她理解你需要你的時間和注意力來承擔多重責任。即便如此,這也是在這種情況下,事情將會停滯不前,直到你朝著你想要的方向邁出一步。
  • 隨筆:聖潔的聖母瑪利亞小屋
    原標題:隨筆:聖潔的聖母瑪利亞小屋   聖母瑪利亞故居內景,聖誕花和燈做成的花環裝飾在神像前。新華網記者 鄭金髮 攝   新華網安卡拉2月9日電(記者 戚燕凌)聖母瑪利亞故居在一個穆斯林國家?沒有想到吧。
  • 高僧爆出聖母瑪利亞真實身份
    ▲ 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英文:Blessed Virgin Mary),《聖經》新約和《古蘭經》裡耶穌(爾薩)的生母,她的名字מרים(Maryām)在亞蘭文就是「苦澀」的意思,而漢語的聖經新約稱瑪利亞還是童真女時受聖靈感應而懷孕。部分基督教宗派對其有「聖母」、「萬福瑪利亞」等尊稱。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親人中第一個認定耶穌是天主(上帝)聖子的人,也是全世界第一個懇請耶穌基督首次施行神跡的人;在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時在場,被耶穌託付給了使徒若望照看;耶穌基督復活後,聖母是第一批趕赴空墳墓的人之一。
  • 【歐美經典音樂】《聖母瑪利亞》恩雅
    恩雅2015年發表的這首《Sancta Maria(聖母瑪利亞)》收錄於其第八張錄音室專輯《Dark Sky Island(暗天之島)》。《Sancta Maria(聖母瑪利亞)》由恩雅與她的長期合作者,羅瑪.瑞安和尼基.瑞安夫婦共同創作製作。
  • 聖母瑪利亞的真實身份
    這幾句話揭開了瑪利亞的真實身份,也可以說天主對瑪利亞所認識的名字:充滿恩寵者。這個稱呼我們從小就熟悉,因為每次我們頌念聖母經時就是這麼稱呼聖母。這個名稱給我們說明了今天我們慶祝的奧跡的意義。事實上,瑪利亞自從在母胎中受孕之初就已經是天主格外寵愛的對象。天主早在惦永恆的計劃中,就已經預先選定了她作為自己降生為人的聖子的母親。因此,瑪利亞不受到原罪的感染。
  • 聖母瑪利亞顯靈?13年前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突然再次出現
    民眾以鮮花和蠟燭(右)圍繞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左)。 據東網:墨西哥瓜達盧佩(Guadalupe)上周三(7日)出現「神跡」,一幅13年前以粉筆繪畫的聖母瑪利亞像,突然再次出現在當地市政局旁的露天停車場。當地居民相信是聖母顯靈,紛紛到場獻上鮮花和蠟燭膜拜畫像,引來網民熱議。
  • 接受吧,奧菲利離經叛道的《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 1996年克裡斯·奧菲利(Chris Ofili)的新展迎來了滿堂喝彩,這與早年他作品的備受爭議大相逕庭。是什麼改變了呢?他最具爭議性的是一幅令人不容忘卻的繪畫作品——《聖母瑪利亞》(1996年)。這幅作品看起來光輝奪目但實則極具挑釁性。這是一幅聖母瑪利亞的肖像作品,而這幅作品和以往聖母的光輝形象相比顯得過於離經叛道。在黃色和橙色的背景上,瑪利亞的形象被從色情雜誌上剪切下的圖案所包圍,那些圖案不仔細看反倒像是紛飛的蝴蝶,取代了以往圍繞在聖母身邊的小天使,而聖潔無暇的聖母形象也被披著藍衣的非洲黑人所取代。
  • 瑪利亞的聖母崇拜,5 世紀前後,女神形象逐漸被聖母形象取而代之
    聖母瑪利亞是西方世界最受崇敬的女神,但正如觀音信仰和形象在中國的發展一樣,瑪利亞信仰和形象也有一個演變的過程。 瑪利亞的神化過程 猶太教中沒有女神崇拜,脫胎於猶太教的基督教早期也保留了這一傳統,並沒有崇拜女神的現象。
  • 義大利:羅馬聖母瑪利亞大教堂
    2015年11月24日,義大利,羅馬聖母瑪利亞大教堂風光。聖母瑪利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又稱大聖母堂,從中央火車站沿Via Cavour大街步行15分鐘,從共和國廣場走過去大約10分鐘。她是羅馬四大教堂老么,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聖母教堂。
  • 聖母瑪利亞在世上做了三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時依撒伯爾充滿了聖神,慧眼頓開,心靈充滿欣慰,母親和胎兒都在聖神內歡悅,一切遮蔽都被掀開,一切迷霧都頓然驅散,眼前的瑪利亞就是救世主的母親!洗者若翰在主的面前歡喜踴躍,他認出了那隱藏在世上第一個聖體櫃裡——即在聖母胎中的耶穌,瑪利亞的問候使表姐和胎兒認識真理:上主的話語不只是造就了天地、萬物和人類,也在人的生活中創造奇蹟。謙遜的聖母將一切光榮歸於天主,以至萬世萬代傳頌著聖母的謝主曲。
  • 「聖母瑪利亞」三明治網上拍得「天價」
    "Virgin Mary" toast fetches $28,000「聖母瑪利亞」三明治不同凡響 eBay網上拍得「天價」      An online casino said it placed the winning 28,000-dollar bid
  • 巴黎聖母院大火 復活節與聖母瑪利亞的故事
    當人們關注巴黎聖母院大火後的損失、修復、捐助等等進展時,你有沒有想過誰是聖母?為什麼會有如此宏大以她為名的古老教堂?巴黎聖母院,有長達85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無數以聖母為名的教堂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如果說耶穌基督是貫穿西方宗教文化兩千年來獨一無二的男主角,那麼耶穌基督的母親——瑪利亞則是貫穿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全世界各地都有教堂以她命名;無數的畫家和雕塑家以她為靈感,創作出他們心目中的聖母形象;還有音樂家們為她留下至今傳唱的名曲。聖母瑪利亞,堪稱史上最為人敬仰的女性,也是留下最多藝術形象的女性。
  • 哥倫比亞山火中「聖母瑪利亞」顯靈?
    村民認為,黃圈內的火光形似「聖母瑪利亞然而有村民發現,一團火焰像極「聖母瑪利亞」,更拿出手機拍下「證據」,認為此是上帝顯靈,他們將受庇佑,命運從此改變。
  • 聖母瑪利亞是天主之母,有什麼《聖經》根據?
    公教會稱瑪利亞為「聖母」,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瑪利亞的兒子耶穌,就是「那要誕生的聖者。」(路一35)否定瑪利亞是聖母,就是否定她的兒子耶穌是聖者;或者否定耶穌是瑪利亞的親子。
  • 為什麼聖母瑪利亞是「教會之母」?答案在這裡
    沒有瑪利亞便沒有教會 瑪利亞答應天主的邀請,成為基督的母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路一38)於是,她以母親的姿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信從基督的人,也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基督徒。 沒有聖母的無私合作,便不會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的犠牲;沒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的犠牲,便不會有教會的出現。
  • 芝加哥傳聖母瑪利亞現身 現代人紛紛駐足"獻花"
    附圖:牆壁上的聖母瑪利亞,你看到了嗎?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現代氣息濃重的都市中的某個角落,「聖母」降臨了,而人們對此也是深信不疑。   美國媒體4月19日消息,原本車水馬龍的芝加哥市甘迺迪高速公路最近堵車了,總是時不時會走過來一群忠實、急切的人群,手捧鮮花和蠟燭駐足在高速公路的地下通道。因為在這裡他們見到了「聖母瑪利亞」。
  • 天主教為何敬禮聖母瑪利亞?(4個原因)
    一、天主教敬禮聖母瑪利亞,有下列四種原因:1.聖母瑪利亞是耶穌基督的母親。耶穌基督很敬愛祂的母親;我們既是耶穌基督的信徒,對祂的母親也該有禮貌,表示尊敬;不然,對不起耶穌基督。 2.聖母瑪利亞是耶穌基督的母親。
  • 法國聖母瑪利亞畫像不斷「流淚哭泣」(圖)
    「流淚」的聖母瑪利亞畫像。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8日報導,法國一名男子近期稱他家的聖母瑪利亞畫像會「流淚」,目前已有上千人到他家拜訪見證奇蹟。  據悉,來此參觀的人通常都會帶一團小棉花,他們認為聖母瑪利亞的「眼淚」有神奇功效,所以都想蘸一點走。埃薩特的妻子稱,2月中旬,有一個來參觀的女子說自己患有不孕症,她用手帕蘸了些「眼淚」帶走,然後把它放在肚子上,幾天前,該女子打電話過來說,她懷孕了。  埃薩特先生還表示,一個東正教的牧師為了對聖母瑪利亞表示感恩,已經同意本周去他家做彌撒。
  • 在聖母瑪利亞教堂,隨遇而安
    這座教堂是託倫老城天際線中最顯眼的三座教堂之一——聖母瑪利亞教堂。其實聖母瑪利亞教堂的內部並沒有太多華麗至極的裝飾,就和紅磚外牆一樣樸實。入內參觀的時候正好遇上一場彌撒儀式,索性就在裡面呆了將近一個小時,直到儀式完畢。說起來這還是第一次這麼完整而且身臨其境地參加完整個儀式,雖然我不是信徒,但是那種虔誠與神聖的氛圍卻很難得的讓我深受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