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地產情報站   2020年12月10日 08:45
買房子,還得順帶著買個車位?
樓市中的捆綁銷售,永遠比想像的還多——近日,山東濟寧的購房者向媒體反饋,自己在購房過程中,被捆綁銷售了車位、儲藏室,導致買房成本節節攀升。
開發商捆綁銷售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對於這類問題,當地相關部門似乎也很為難,「我們雖然了解捆綁的現象,但常常因為實際情況過於複雜,導致很難協調」。
在接受採訪時,住建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連他自己也被開發商捆綁銷售了——
「只要買房子,就得買車位。」
01 捆綁銷售多,強買強賣
在捆綁銷售這方面,我國開發商素來專業。其中最是被開發商們玩出花來的,可能就是車位了。
捆綁車位和房子,說白了就是開發商變相割韭菜的手段罷了——備案價不能更改,那就從車位下手,變相提高房屋總價;要想快速回款,那就綁定車位和房子,要買房,就得先買車位。
這樣一看,車位可真是樓市中的萬金油。
對購房者而言,選擇往往只有兩個:
要麼接受房子和車位的捆綁銷售;
要麼放棄購房。
開發商敢玩捆綁銷售的把戲,自然是看準了市場的風向——捆綁銷售的前提一般是房屋限價,或者樓市上升期。在這個過程中,天價車位屢見不鮮。一套價值100萬的房子,附帶個60多萬的車位,在業內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除了捆綁車位以外,現在市面上還有捆綁地下室、儲藏間、消防室等多種方式,手段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發商能從購房者的口袋裡面掏出更多的錢。
最近,山東濟寧梁山的購房者就很「幸運」地遇上了這些捆綁銷售的手段,不僅綁車位,還綁儲藏間,購房者壓根兒沒有選擇的空間,要麼都接手,要麼都不買。
在當地,幾乎每個新開的樓盤都涉及到捆綁銷售。
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當地的銷售人員表現得非常淡定:「你可能不了解梁山市場,這裡現在都這樣賣房。」
在這些房產銷售看來,現在的樓市非常火熱,倘若不綁車位,房子可能都搶瘋了。
在這種陣仗下,梁山住建局也表現得很是無奈,雖然他們知道當地有捆綁銷售的現象,但因為各個樓盤情況不一,且購房者與開發商往往事先籤訂了相關協議,導致住建局很難再起到協調作用。
在接受採訪時,梁山住建局的工作人員頗為無奈地表示:「我在開發區買的房子也是,只要買房子,就得買車位。開發商車位修多了,一家一個車位都分不完,剩下的還有誰要?」
如此看來,這個開發商其實還蠻講「良心」的。因為有的開發商車位修得更多,乾脆就讓業主買兩個。
02 懲罰力度低,屢見不鮮
寫到這裡,站長不禁想要問一句:
要是業主舉報開發商捆綁銷售,那開發商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呢?
一般來說,最大力度的懲罰就是當地房管局約談開發商,然後開發商再道個歉,取消自己捆綁車位的行為。
這種情況,一般得在當地嚴抓樓盤捆綁銷售的時候。
在很多時候,購房者投訴開發商捆綁銷售基本都是無疾而終——這背後有非常核心的因素,相關文件出臺時,是沒有提到關於捆綁銷售的具體認定標準的。
以梁山縣的樓市為例,當地捆綁銷售的開發商不在少數,但涉及到具體操作時又各有不同。有的樓盤並非所有房子都綁定了車位銷售,像是1層、2層、18層這樣本來就不好賣的樓層,他們會選擇單獨出售;有些樓盤倒是非常統一,要買房就必須買車位,但是在交易時,他們會和購房者籤訂合同。
對於當地住建局而言,這事真遇上了,頂多就是「和稀泥」。
住建局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車位和儲藏室可能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建設的,他們有的樓層可能會綁定車位,有的不綁定車位。如果在買賣之前跟你說明了,你願意買,他願意賣,那就屬於自願買賣,沒法給他一個相應的處罰。」
難以界定,難以處罰,讓捆綁銷售成為樓市監管中的灰色地帶。
這事就算是鬧到法院,購房者也很難得到滿意的結果。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法律智能作業系統Alpha案例庫以「捆綁銷售車位」為關鍵詞進行查詢,發現從2013年至2019年,有478件與捆綁銷售車位相關的案例。
這些案件判決的結果,大多是以購房者的失敗而告終。
而法院的判決理由是,雙方籤訂的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能認定合同無效。
所以,在捆綁銷售這個問題上,我們又繞回了最初的選擇:
要麼接受開發商的捆綁銷售;
要麼自己放棄購房。
倘若開發商不捆綁銷售車位了,那多半是市場在下行了。今年4月份,江西南昌市西湖區國貿天峰就遇到了業主維權。
而事件的起因,是該樓盤不需要購買車位就能買房。
前期購房的業主表示,自己此前購房時,售樓人員稱必須買車位,不然選不了房子。結果半年不到,買房就不需要購買車位了,因此前期業主感覺自己受到欺騙,便和開發商坐下來洽談,但最終還是不歡而散了。
有業主非常心累地表示:「每次我們到行業主管部門反映,開發商就組織人員與我們座談,但結果都是空談,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03 結語
山東強賣車位的同時,在距離它並不遙遠的北京,也發生著同樣令人不快的事情。
位於東三環的著名豪宅「山水文園」,如今遭遇爛尾。從今年9月開始,有30多戶業主硬著頭皮住進了沒水沒電的房子,號稱是北京版本的「別樣幸福」。
開發商在抵押房產之後,又在沒有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將這批房子以每套超過千萬的價格賣給了120多戶業主。而在11月4日,張貼在小區的法院查封令正宣告著豪宅的未來——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這些業主的房子就會被查封。
面對無賴的開發商,多位業主以合同詐騙為由,尋求公安部門介入。
但目前的情況是,朝陽區經偵支隊不予立案。
有購房者如此表示:「不曾想到北京也會出現這種爛尾房的情況。」
事實上,無論買不買車位,無論買不買豪宅,我們都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
在購房這個問題上,我們都是弱勢群體。
因為現實,往往會超出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