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張寶訓 蔣姮 通訊員 趙峰
入冬後,利川下了好幾場雪。兒女來電話催好幾次,來自武漢的李昌榮老人很「執拗」,堅持留在蘇馬蕩。
「推窗見綠,空氣清新,整個呼吸道通暢,我哪裡捨得走喲!」老人道出緣由。
近年來,利川市依託豐富的森林康養資源,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生態+」「旅遊+」等模式,實現農林業與文化、旅遊、康養等領域和產業之間深度融合,「涼城利川」正向「康養利川」轉身。
康養,成為利川新的關鍵詞。今年,利川市成功上榜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
生態「養」綠 託起康養底盤
入冬的白鵲山,煙雨濛濛。
遊客寥寥,生意平淡,熊秀雲並沒有閒著。
作為利川市龍船調民宿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他忙著帶領工人檢修設備,見縫補綠,為來年接待遊客做功課。
「交通便利、氣候適應、三面環山、民風淳樸」,熊秀雲說,正是良好的生態稟賦,造就了今日的民宿之星。
71歲村民向益泰,祖祖輩輩生活在白鵲山。瀝青路通到家門口,旅遊大巴開進村,來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他便出租閒置老木屋,發展成農家樂。
向益泰吃上了旅遊飯。不僅如此,他還自掏腰包20萬元,修通到老屋的公路,平整土地,建成可容納五十多輛車的停車場。
修通了公路,建了停車場,白鵲山村民向益泰立碑記錄
依託生態資源,白鵲山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出發,蛻變成「湖北旅遊名村」,成為眾星捧月的康養聖地。
正如白鵲山村的發展,利川市森林康養建設必須依託生態底牌,趁勢發展。
利川市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9℃,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釐米3600個,素有「涼城利川」之稱。近年來,全市通過整合齊嶽山、佛寶山、白鵲山山馬小鎮等全域旅遊資源,深入挖掘生態文化,豐富旅遊觀光、運動休閒、避暑康養等旅遊業態。
今年8月10日,佛寶山景區遊客紛至沓來
「華中藥庫」「武陵藥谷」……因為豐富的藥材資源,利川有了這些盛名。目前,全市有藥用植物資源202科,881屬,2258種,各類藥企80餘家,藥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68家。
健康和養生,離不開中醫藥業的跟進發展。利川市全面促進中醫事業和中藥產業發展,成功創建了「湖北省中醫藥工作先進示範縣市」,為森林康養奠定了夯實的藥養、醫養基礎。
全民「植」綠 培育康養基因
12月14日,換上紅色護林服,腰間別上把鐮刀,甘溪山林場森林管護員楊勇,又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水杉林紅了又綠,年輕人來了又走。從英俊青年到兩鬢斑白,楊勇在這裡待了28年個春秋。歲月變換,他的使命從未變過,就是守護好這片天然生態林。
巡護森林、查病蟲害、用火宣傳……山大人稀,全靠走路,一天巡山下來,楊勇要來回步行2萬多步。
甘溪山林場管護員楊勇巡山歸來
然而,勸阻村民砍樹,是謀道鎮林業站護林員冉瓊梅最頭疼的事。
她負責集鎮南浦社區五組、六組的護林工作。雖然都是鄉裡鄉親,但她從來都是「鐵面無私」。苦口婆心、軟磨硬泡……她最終說服鄰裡,「我們要把家園打造成花園!」
全市森林的保護,離不開基層護林員的艱苦付出。不僅如此,為守好綠水青山,利川市通過制定政策、實行獎補、廣泛宣傳等途徑,形成政府引導、部門主導、社會參與的全民護林植綠的大格局。
目前,利川市森林覆蓋率68.4%,林木綠化率52.68%。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與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為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創造了前提條件。
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不是一蹴而就,更需要各部門積極作為的合力。
近年來,利川市立足山水生態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以建設「康養利川」為目標,走「生態+」「旅遊+」之路,打造武陵山區旅遊發展的龍頭,推進生態文化旅遊與健康產業深度融合。
今年8月11日,蘇馬蕩清晨練太極的「候鳥」 陳小林 攝
依託涼爽的氣候、良好的生態,聚焦重慶、武漢兩大「火爐」避暑納涼需求,全市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推進騰龍洞5A景區創建,啟動實施「十村百企萬戶」民宿旅遊工程。
經過5年時間持續打造,利川市發展形成80多個村、近1500戶經營戶、1.2萬間客房、2.2萬多張床位的民宿產業。
2019年,利川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62天,近幾年這一指標一直名列全省縣市前三。
康養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醫療衛生資源保障。目前,全市共有衛生機構706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13個,為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產業「興」綠 繪就康養畫卷
蘇馬蕩原是謀道鎮藥材村一個小地方,因涼而熱,如今躍居成避暑康養小鎮,成了省級旅遊度假區,旅遊旺季旅居1月以上的遊客最高達30萬人。
圍繞康養做文章,是謀道鎮乃至全市打造蘇馬蕩的主基調。
蘇馬蕩管委會副主任王章介紹,蘇馬蕩區域內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完善水電氣配套設施,建設遊步道,成立康養醫院,為康養小鎮打牢基礎。
森林中的蘇馬蕩 楊翠 攝
成功創建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對利川市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森林康養產業作為林業生態建設和健康服務新業態,在全國尚處於萌芽階段,利川市必須摸著石頭過河,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今年8月,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利川產學研用基地項目開工。利川市首座全日制大學——武陵山康養學院進入籌建階段。培養健康營養學科、旅遊管理以及生態環境等方面人才,就是這所高校的辦學宗旨。
在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中,利川市將以2021年作為基礎年,整個建設期為10年,根據森林資源分布以及資源的保護屬性,構建佛寶山、甘溪山、齊嶽山和星鬥山四大森林康養基地發展格局。
康養田園 向文貞 攝
全市以全域森林資源為依託,通過推出一批康養特色村、康養路線、康養食品等,致力於打造集林產品和林副產品集約生產經營、森林旅遊觀休閒度假與森林康養於一體的具有國際水準、中國示範、地方特色的森林康養示範基地,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繪就「康養利川」的美麗畫卷。
路漫漫其修遠兮,利川市森林康養基地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利川市林業局負責人龔友明介紹,要堅持生態優先、科學開發,市場主導、品質優化,發揮利川森林資源的生態服務功能,推動全市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促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林業經濟轉型,在鞏固脫貧攻堅和銜接鄉村振興中貢獻利川森林康養力量。
責任編輯/盧華 審核/譚莉 審籤/古學鋒
【來源:中國利川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