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在豐收的金秋九月,邢臺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於9月18日至22日在沙河市召開。
本屆旅發大會堅持「立足全域、注重精品、體現特色」的原則,作為承辦地,我市積極加大旅遊投入,豐富旅遊業態,創新發展動能,持續打造「魅力太行、美在沙河」區位品牌,謀劃實施了九大旅遊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即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渡口川文化景觀帶、王硇景區、欒卸銀杏風景區、佛照山景區、紅薯嶺田園綜合體、開發區工業旅遊(金沙河面業、鴻昇玻璃、文旅產品展、中國玻璃文化館)、城市旅遊(體育公園、乒羽館)等八個重點觀摩項目和新三川貫通道路提升工程等諸多亮點工程,精心打造了一批重要景點、路線,力爭年內創建3A級景區4家、4A級景區1家,同時精心整治沿線環境,精心辦好招商籤約活動,精心組織系列旅遊活動,全力推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高顏值、超清爽,「最美風景」等你來打卡……
01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
此屆旅發大會主會場設在沙河市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該農場也是沙河市首個國家AAAA級風景區。
紅石溝休閒生態農場位於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鎮,被稱為「藏在沙河的世外桃源」,是一家集花卉觀賞、園林採摘、鄉村美食、康養度假、休閒運動、農耕文化體驗、研學拓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旅遊度假景區,先後被評為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河北省五星級休閒農業園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四星級示範園區。2020年8月紅石溝通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公示,成為沙河市第一家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2018年邢臺市第二屆旅發大會的主會場和2018年、2019年上合組織西洋棋比賽的舉辦地。
紅石溝生態農場規劃面積5萬畝,景區一期佔地面積2.5萬畝,總投資18.6億元,整個園區綠色植被覆蓋率達95%,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完善,景區內配備有民宿酒店、生態餐廳、觀光車、服務網點、大型會議室、自助燒烤、帳篷露營營地、房車露營營地等,為遊客提供便捷的服務。計劃建成以休閒旅遊為方向,以科技為依託,以度假、求知、觀光、採摘為載體,逐步發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示範園區。
目前景區主要劃分為:花卉觀賞區、果品採摘區、兒童娛樂區、度假休閒區、鄉村旅遊社區、鄉村美食區、運動體驗區。
在本次旅發大會舉辦期間,園區按照4A景區標準打造提升整體環境,在原有景觀基礎上美化道路沿線,新增建設不老莓紅酒體驗區項目,是您遠離城市喧鬧,尋覓詩和遠方的不二之選。
02渡口川文化景觀帶
渡口川文化景觀帶是沙河市「一城三區四廊」全域旅遊發展整體布局中青山綠水度假片區的核心區域之一。
景區位於沙河市劉石崗鄉太行山高速渡口出口西側,總投資1.2億元,佔地面積2300畝。作為本屆旅發大會的主推項目,該項目匯聚了人文旅遊、文體旅遊、康養旅遊、娛樂旅遊等多種旅遊業態發展的新趨勢。景區內共有200餘種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包含有機農業示範基地、花卉觀光體驗基地、濱河休閒景觀帶、廣陽山老君臺等,為不同需求的遊客提供多重選擇。未來將成為時光休閒、觀光宜居、家庭親子、兒童科普、健康養生和特色產業發展於一體的精緻化自然度假景區和生態化綠色產園區,進而帶動太行山脈旅遊發展。
值得提及的是,位於渡口川文化景觀帶內的「太行大渡槽」。它是沙河市東石嶺水庫乾渠上的控制性工程,猶如一道彩虹飛架兩山之巔,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有「華北第一渡槽」之美譽。上世紀70年代,沙河人民硬是靠肩扛、手推、背馱修建了大渡槽,引東石嶺水庫的水跨山而過,不僅解決了山區6萬多人的飲水問題,還使中下遊40多萬畝旱地變成良田。如今,渡槽已安全運行45年,旱時灌溉,澇時洩洪,潤澤了千萬百姓的心田。
03欒卸銀杏風景區
欒卸銀杏風景區所在的欒卸村是第一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村莊,村子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主張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並重,目前村落周邊共種植有近1萬畝的銀杏林,其產出的銀杏葉不僅為當地企業提供藥材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加工特色健康保健食品,您可在此回歸自然,體驗一把養生的樂趣。
景區規劃面積約4.11平方千米,總平面形如一片銀杏葉,整個景區群山環抱,古樹參天,綠草如茵,水系湖泊眾多,加之每年11月份在此舉行的秋季菊花展,萬餘株各色菊花競相綻放,與銀杏樹黃葉彼此映襯,不愧是河北7處最美銀杏林之一!
04金沙河紅薯嶺生態田園產業綜合體
金沙河紅薯嶺田園綜合體位於河北省沙河市十裡亭鎮,距沙河市中心10公裡,項目佔地10000畝。該區域屬於太行山東麓丘陵區,土壤以砂頁巖風化的砂壤和輕壤為主。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紅色土質和歷史傳承為農作物種植保留了天然的優勢,景區以紅薯、油菜、油葵、果樹等農作物種植加工、觀光旅遊為主。
2018年8月,河北金沙河面業集團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河北紅薯嶺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該綜合體。產業綜合體由生態農田、路網亭閣、紅薯產業基地、三產融合示範中心、遊客中心、遊樂場、管理生活區等組成。除加工銷售外,每逢花開季節,園區萬畝花海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並舉辦、承辦各種層次的文藝表演、會議、運動會、演唱會等活動,農業種植的「靜」配上文藝集會的「動」,這一動一靜之間,便形成了有活力、有魅力的現代田園新風光。
三產融合示範中心,佔地17畝,建築共有三層。一層為食品製造館,由小麥制粉、掛麵製造、饅頭生產、油料加工、紅薯加工、粉條生產、食品製造等生產線構成。車間設有觀光通道,可供參觀遊覽。二層為產品展示館,由產品展示、體驗式營銷、餐飲休閒、顧客服務、科普教育等單元構成。三層為科技館和展覽館,由金沙河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金沙河集團中心實驗室,以及金沙河創業史展覽館等構成。到2020年9月份,產業綜合體將初步具備現代農業生產、自動化食品製造、綠色消費、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等功能。
05王硇景區
王硇村地處沙河市西部山區柴關鄉,自明永樂年間建立,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建築群落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沙河抗日縣政府及其附屬機關曾設在王硇,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生活戰鬥在這裡,也是河北著名的革命老區。
王硇景區以古石樓群聞名於世,走進村落內最令人驚喜的大概就是那一間間各具特色的紅石樓民居,既有北方建築的雄偉,也不失南方建築的秀麗,被譽為「太行蜀寨」,村裡的建築就地取材,選用質地堅硬的丹霞巖石,高高的石牆磚片,不需要多麼絢麗的塗料,簡單的色彩基調,更多了一份有別於其他建築的渾厚與滄桑。
2012年以來,王硇先後被評選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具魅力休閒鄉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作為2020年旅發大會重點觀摩項目,王硇景區在保存原有景觀基礎上完善提升,於東溝村南籌建「太行山民俗文化展覽館」,建築體樣融合當地環境風貌,內設多層展廳展室,以實物陳列、光影演示、情景模擬等諸多形式,集中展示本鄉、本市及太行山區民俗文化,遊客們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王硇村的故事,與歷史展開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06城市旅遊
沙河市體育公園是邢臺市旅發大會文體旅休閒區的核心區域,位於沙河市普通店南街與新興路交叉口,建築內容包括:一道(健身步道)、一園(兒童樂園)、三館(體育館、遊泳館、乒羽館)、九場(體育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五人制足球場、門球場、滑冰場、鞦韆場、攀巖場)及一座標準化足球場。在此不僅可以感受到體育賽事活動的激情,還可以體驗文藝演出活動的情感升華,景區通過全方位的開發利用,塑造一種高品質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協調。
以舉辦旅發大會為契機,沙河市大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建大型公園3個、小型遊園20個、綠道綠廊12.2公裡,體育公園主場館已經完工,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7%。一個生態文明宜居宜業的城市悄然崛起。
07開發區工業遊
去產能、精深加工、延鏈條、促融合,近年來,被譽為「中國玻璃城」的沙河市在玻璃產業提檔升級方面動作頻頻。以治汙促轉型,玻璃產業加快從「製造」到「智造」的轉變。
在本屆旅發大會上,沙河市結合本地產業特色,特意推出「旅遊+工業經濟」融合發展項目,其中,以金沙河面業、鴻昇玻璃、特色玻璃小鎮、藝術玻璃等企業為依託,發展多種形式的工業旅遊。目前,金沙河面業已被評為3A級景區;鴻昇玻璃廠區、玻璃文化館、文旅產品博覽會靜待各方遊客。
鴻昇玻璃有限公司作為旅發大會重點觀摩項目,為提升改造廠區環境,增加旅遊景觀,擬增建一座玻璃科技展館,塑造我市調結構、轉方式,著力提升產業鏈水平,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玻璃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及工業+旅遊的典範。
金沙河工業園區項目擁有七家全資子公司,5000餘名員工,年產值達80億元。在中國小麥粉加工50強企業排名中,金沙河排名第五位,中國掛麵加工企業10強排名中,金沙河排名第一位。
08佛照山景區
佛照山景區地處沙河市冊井鄉白莊村,主峰海拔906米,宋代以前稱為「太安山」。航拍俯視,整座山宛如一隻碩大的馬鞍,當地人又稱之為「馬鞍山」。
佛照山由金沙河集團2008年開始投資開發。景區以奇峻秀美的自然山景為依託,以悠久的生態文化、佛教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為底蘊,融合自然觀光、生態體驗、農業休閒、自駕娛樂等多種旅遊業態。
按照「旅遊+現代農業」的模式,目前,景區種植有蘋果、桃、梨、李子等果樹2萬餘株,年產優質果品64萬斤。這裡山場植被茂密,深秋時節,2萬餘畝的紅楓、黃櫨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吸引著北京、河南、山西及周邊縣市大批遊客前來觀秋景、賞紅葉。
始建於唐代的封巒寺,敕封而建,名僧輩出,具有較高的佛學、史學、藝術價值。
抗日名將範子俠墓修建於此,是沙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這裡,望見歷史的深遠;在這裡,感悟生命的禮讚!聽,那紅與綠的交響,在太行深處激蕩;看,紅色太行,盡染綠色畫卷,演繹出人與自然生動和諧的樂章。
09新三川貫通
沙河市農村公路(後漸寺—銀河溝)道路工程是邢臺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2020年旅遊發展大會觀摩點之一,該項目從口上村北側省道南石線上起,終點位於廟柴線,全長12.145公裡,分為兩期實施。
新三川貫通一期工程,起點是蟬房鄉後漸寺村,終點是柴關鄉銀河溝村,全長6.2公裡,總投資1.2億元。其中天機硇穿山隧道全長1660米,歷時127天,於9月11日9時50分18秒實現貫通,隧道淨高4.5米,淨寬9米,這是邢臺市農村公路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一條隧道。
新三川貫通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優化我市山區路網,架起了蟬房川、柴關川的「小康路」,行駛路程由原來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10多分鐘。同時,也將使兩個川的旅遊資源便捷連接在一起,形成閉合旅遊環線,促進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帶動沿線群眾增收致富。
撥動人心的
何止自然秀麗的風光
更有濃厚的人文情懷的抒寫和融合
請收下這份來自
邢臺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的請柬
在這個探索與收穫的季節
背起行囊
相約沙河
暢享一場詩情畫意的
旅程
來源:綜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