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哥財經
來源:寂寞的紅酒
提起工業,不能不談兩個國家,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日本。兩國都是世界頂級的一流工業強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兩根標杆,兩國的工業實力似乎在伯仲之間。不過對兩國之間哪個工業實力更強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那麼兩國在工業領域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對於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因為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而且各有所長,想要分出高下並不簡單。不過真要分個第一第二,很可能是德國更勝一籌。
從工業規模來看,日本的工業規模要比德國大一些。日本的製造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三,製造業產值約佔全球的7%,而德國位居世界第四,約佔全球份額的6%,德國製造業規模比日本低將近20%。不過雖然日本的產值高,但日本的人口多,產業工人也多,日本的人口比德國多了一半,所以平均下來還是德國更高。也就是說,德國人均創造的製造業產值更高,德國人製造業含金量更高。德國人用少於日本一半的人口創造了略少於日本的製造業產值,創造了和日本差不多的利潤和工業財富,自然是德國人更厲害一些。只要德國人口上去,超越日本是很輕鬆的事。實際上,即使日本人多、工業規模大,但在貨物出口方面,德國的貨物出口額比日本高了一半,所以毫無疑問還是德國的工業實力更厲害。
從工業水平來看,德國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機械、化工等領域。德國工業製造的五大支柱是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製造、化工製藥、電子電器和可再生能源。而日本工業製造的四大支柱是汽車及零配件、工具機、機器人和電子電器。在汽車及零配件和電子電器方面,兩國可以說勢均力敵。在數控精密工具機和機器人製造上,日本獨樹一幟,不過德國也不比他差多少。看價格就知道,德國的工具機比日本的要貴。不過雖然德國的工具機貴,但只要資金允許,大部分客戶還是會選擇德國工具機。在機器人製造方面,日本略佔優勢,不過在機械設備製造、化工製藥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還是德國更厲害。因為德國的製造業在全球的工業產業鏈中,所處位置比日本更為有利。比如在技術最先進、利潤最高的高端乘用車市場上,德國三大品牌佔據了全球市場70%的份額。
從製造企業來看,日本的世界五百強數量要比德國多。2018年日本世界五百強企業有52家,而德國為32家。很明顯,日本的五百強企業數量要多於德國。不過德國雖然五百強企業數量沒有日本多,但德國的中小企業非常厲害,甚至可以說甩日本兩條街。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764家中型全球領導企業中,德國佔據了47%的席位。任正非曾表示:「高級水晶杯、高級的銀餐器都是德國小村莊生產的,我去過兩個小村莊,他們打出來的表格說他們從來不談銷售,他們談佔世界份額的多少,村辦企業啊,講的是他佔世界份額的多少。所以這一點來說,我們要回歸踏踏實實的經濟,經濟的增長不可能出現大躍進。」可以想像,德國的工業有多厲害。德國的製造業集中在中部和底部,頂部的實力也不錯,德國的大眾、戴姆勒、西門子、博世、巴斯夫等工業巨頭都是享譽百年的頂級企業,全都是響噹噹的角色。相比而言,日本就顯得單薄了一些,畢竟中小企業是德國人的天下。
因此綜合來講,還是德國人更厲害一些。雖然日本憑藉機遇上位,在工業實力方面似乎壓倒了德國。但實際上德國的底子更雄厚,基礎更紮實,態度更嚴謹,只是德國人更低調而已。相比而言,日本人非常浮躁,喜歡炫耀。否則,日本就不會因為搞房地產和股票出現經濟泡沫,也不會在泡沫破裂時經濟差點崩潰。雖然德國經濟增長速度並不快,但一直保持在1.5%以上,而日本2018年的GDP實際增速只有0.7%,此前還曾一度停滯甚至負增長。比機遇更重要的是實力,比實力更重要的是態度!所以,靠借力彎道超車的日本始終跑不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德國。
參考資料:《德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及發展史》、《德國工業4.0新啟示》、《德國與日本對工業4.0關注度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