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不管是誰,都不許殺此人!乾隆剛繼位,立馬將此人凌遲處死

2020-12-21 騰訊網

自從滿清入關開始,直到清朝滅亡,共有過10位皇帝,除了以「康乾盛世」留名於世的康熙和乾隆外,雍正也是一個比較著名的皇帝。雖然雍正僅在位13年,但他一直勤於政事,沒有到江南遊玩過,也沒有到承德避暑山莊修養,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處理朝廷事務上。

客觀來說,雍正手腕也很強硬,凡是阻礙或威脅到他權力的人,都被一一剷除,如年羹堯、隆科多等。雍正並非昏君,更不會濫殺無辜,在他去世之前,留下了一道遺囑,只為了保護一個不起眼的秀才。然而,雍正剛剛死去,乾隆就不顧眾人的反對,立馬將這個秀才凌遲處死。

曾靜,清朝時期永興縣人,號蒲潭先生,家境也不是太富裕。與其他讀書人一樣,曾靜學習也非常刻苦,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甚至幻想著自己能被欽點為狀元,以實現光宗耀祖的願望。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或許曾靜壓根就不是讀書的料,40多歲還只是個秀才。

上有老下有小的曾靜,已經對科舉考試失去了希望,開始重新規劃未來。當時江南有不少反清復明人士,曾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讀了呂留良的一些書籍,頓時心潮澎湃,感覺自己找到了目標,那就是推翻清朝。於是,他就悄悄地去浙江呂家拜訪,但此時呂留良已經去世,其兒子將父親的書籍都交給了曾靜。

回到家中後,曾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己對呂留良的書籍進行研讀,反清復明的決心越來越堅定。雖然曾靜滿腔熱血,但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他面前,沒錢沒權也沒號召力。若是換作一般人,肯定就知難而退了,但曾靜卻不向困難低頭,大有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嶽飛的後代嶽鍾琪,現在是川陝總督,若是能夠得到他的支持,自己反清大計指日可待。於是,他就花了一整晚的時間,給嶽鍾琪寫了一封上萬字的書信,並認為他肯定會被自己打動。然而,嶽鍾琪對朝廷相當忠心,立馬趕回京城,當面將曾靜的這封信呈交給雍正皇帝。

雍正對此事相當重視,處理了不少相關人員,焚毀了呂留良的遺著,並將他開棺戮屍,家人也被流放。曾靜嚇得不知所措,認為皇帝無論如何都不會自己,肯定會被誅三族。令人不解的是,雍正只是稍微批評一下曾靜,說他本質上是不壞的,只是受到了一些人的影響,並很快將他無罪釋放。

此後,雍正對滿朝文武解釋道:「曾靜詆譏及於朕躬,而呂留良則上誣聖祖皇考之盛德。」也就是說,曾靜只是一個秀才,沒有啥能力,充其量也就是詆毀朕的名譽,這不傷大雅。而呂留良則不同,他居然寫書污衊聖祖康熙大帝,對於這種事,朕絕不能容忍。

雖然曾靜被皇帝特赦,但他戰戰兢兢,每天都提心弔膽,萬一皇帝哪天腦袋一熱,說不準就把自己咔嚓了。一位與曾靜認識的官員,將曾靜的擔心上報給了雍正,雍正無奈地笑了幾聲,為了安慰曾經,就下了這麼一道聖旨:「朕絕不殺曾,且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求殺戮。」

雍正的這道聖旨,讓曾靜非常開心,終於擺脫了之前的那種恐懼,每天都哼著小曲。令他懵逼的是,乾隆剛坐上皇位,就命人將曾靜抓到京城,親自提審了他。幾天後,乾隆就下令將曾靜凌遲處死,大臣們都說這有違先皇的遺詔,乾隆卻說了「誹謗先帝」四個字,眾人都不敢再說什麼。有人認為,乾隆的胸襟太過狹窄,而且有不孝之嫌疑,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雍正發誓不殺此人,乾隆違背父親旨意,繼位後立刻將此人凌遲處死
    話雖這麼說,但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像唐太宗這樣心胸開闊、一言九鼎,比如說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敢明目張胆的違背父親雍正立下的誓言,將一個小秀才凌遲處死。 僥倖逃過一劫的曾靜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中,生怕哪天雍正反悔將自己一刀處死。
  • 雍正留下遺詔:此人不可殺!乾隆登基後,卻將他凌遲
    劇照在雍正去世之時,曾宣布了一道遺詔,不能為難也不能處死一個秀才,可是乾隆帝剛登基,就凌遲處死了他。由此可見,不管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個嶽鍾琪都是曾靜的天之選子。退一步來說,就算嶽鍾琪有意謀反,人家為什麼聽你這個名不傳經的小秀才指示呢,誰知道你是不是別人派來刺探自己的。於是,曾靜的美好願望被打破,還被關入了大牢,呂留良的反清復明人士也被抓到了京城各地處死。出於意料的是曾靜只關了幾天就被釋放了,對於為何不嚴懲曾靜,雍正給出了這樣的理由:曾靜只是詆毀我個人,並沒有冒犯到康熙帝,所以不用定什麼大罪。
  • 雍正留遺詔不得殺此人,乾隆一登基就將他凌遲,還說是為雍正著想
    雍正留下遺詔不殺此人,乾隆將他凌遲,還說為了雍正。雍正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是因為他在艱難而殘酷的"九子奪位"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那些失敗的皇子,比如他的弟弟胤,基本上都被雍正軟禁甚至囚禁起來,而那些家眷則大多被雍正發配到荒無人煙的邊疆地區,胤的同夥則被流放到廣西。流亡官員在前往廣西的途中需要經過湖南,這引起了一位名叫曾靜的湖南學者的注意。
  • 雍正遺詔:子孫絕不能殺此人!但乾隆就違背了祖訓,將此人凌遲!
    比如咱們說乾隆皇帝就是這樣,他的父親雍正在位的時候為子孫後世立下了誓言,可是乾隆竟然明目張胆地違背了父親的誓言,這是為何?接下來筆者跟大家好好聊聊這來龍去脈。有一個小秀才叫做曾靜,出生在康熙18年,從小讀書非常用功,本來是想通過科舉考試來光宗耀祖的,混個一官半職,可是現實還是太殘酷了,他一生,多次科舉考試卻只考了個秀才就停滯不前了,他的一生都放在了科舉上,最後還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對於他的打擊還是非常大,曾靜感到心灰意冷,曾靜放棄了這條誘人的成功道路。
  • 雍正:只要我活著,沒人敢動你,乾隆一繼位卻將他凌遲處死!
    雍正:只要我活著,沒人敢動你,乾隆一繼位卻將他凌遲處死!古代封建帝制中,往往會發生先帝和繼位者在管理方面發生衝突,、一般情況下為了維護皇權,繼位皇帝會遵循先帝的囑咐,不會推翻前人的做法,頂多是換個說法,對著老子幹的極為少數。
  • 乾隆寧願違背雍正遺詔,也要殺了此人,且動用凌遲極刑
    從進入封建社會開始,皇帝是九五之尊,其一言一行皆影響著國之社稷,皇帝一般都是通過聖旨或者詔書傳達自己的旨意。下至百姓,上至王公貴族都必須遵守,否則就是誅九族的大罪。然而清雍正帝去世以後,乾隆剛剛登基,就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雍正帝所留遺詔,將雍正帝嚴令後世不許追究其罪的曾靜下獄,隨後將其凌遲處死。
  • 雍正臨終前叮囑: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偏要反著來,登基後將他處死
    康熙雍正年間,「反清復明」的呼聲還是比較高的,讓清朝皇帝十分怨恨,要是知道有反清思想的人,勢必會將對方處死,不過雍正年間,有一位「反清」人物,雍正卻沒有動他,還留下遺詔:子孫萬不可殺此人!不過乾隆登基後並沒有聽雍正的遺詔,就將他凌遲處死了。
  • 雍正留下遺詔:子孫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公然違背旨意,將此人凌遲處死
    導讀:古代的皇帝,雖然手握天下大權,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卻不敢違背祖訓及先皇遺詔,否則將留下不忠不孝之罵名。在清朝時期,雍正去世前,卻留下一道遺詔,不允許後世子孫為難一個秀才,更不可以將其殺害。但是,乾隆剛坐上皇位,就公然違背父親的遺詔,果斷將該秀才凌遲處死,究竟是為何呢?
  • 雍正臨終前留下聖旨:此人絕不可殺!乾隆登基後,立馬將此人處死
    在我國古代,皇帝是天下共主,所有的一切都歸皇帝所有,皇帝的命令就是聖旨,皇帝說的話不僅全國各地的官員要聽從,便是日後的皇帝也要聽從。在清朝時雍正就曾用聖旨的形式保全了一位秀才,不過等到乾隆登基後,立馬殺了他。
  • 雍正:只要我活著就沒人敢動你,乾隆登基:此人留不得,必須殺了
    但萬事都有例外。雍正皇帝就在去世前留下過一道遺命:不管是誰,都不能殺此人!但乾隆上任後,老爹屍骨未寒,他就殺掉了這個人。這個被兩代皇帝看重的人就是曾靜。曾靜是以其反清復明而出名的,不少影視劇中都出現過他的身影。雍正上臺後,雖然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堪稱盡心盡力,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但由於他鐵血手腕,在對待兄弟和反對他的人上冷酷無情,也有人把他稱為暴君。
  • 此人為反清人士,雍正卻不讓子孫追究他,為何乾隆違抗父命
    也就是說,皇帝說誰有罪,即使後來發現他是被冤枉的,皇帝也不會改口。而假如這個人有罪,但皇帝說赦免他,就沒人能再為難他。在清朝的時候,就有這麼一位反清人士,按理來說,清朝統治者是最痛恨這些人的。然而雍正皇帝卻沒有處死此人,不但如此,他還不讓子孫追究他。可是乾隆即位後,卻選擇違抗父命,堅持將此人處死了。這個人是誰?乾隆為何要違抗父命呢?
  • 雍正發誓要讓此人一生平安,誰知乾隆一登基,就立馬把他殺了
    等到某天皇帝經過的時候,看到這行字,一時信口照念了出來,結果身邊官員撲通跪了一地,立馬謝主隆恩。好傢夥,皇帝都親口說出免糧了,可不是金口玉言嘛。據說當時皇帝也沒有生氣,而且兌現承諾,,不再收澧州糧米稅收了。但是,民間傳說畢竟是民間傳說,即便再怎麼樣用真龍天子的光環加身,皇帝終究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做到,真的一生都從無反口。
  • 雍正遺詔,子孫不殺此人,大清永固,為何乾隆一登基就將他殺了
    因為乾隆帝看不慣曾靜胡說八道,污衊雍正帝的繼承的合法性,也不管雍正帝的遺詔,直接將他處死了。曾靜在康熙年間考中秀才,後來沒有再去考科舉,而是專心教書。在雍正時期,曾靜不知道在哪聽到了雍正帝奪位的傳言,竟然寫了一封信,指責雍正帝,還想鼓動嶽鍾琪造反。被嶽鍾琪舉報給了雍正帝,雍正帝很重視這件事。雍正帝把曾靜抓住了,沒有處死他,反而是「教育」一番,叫他去人們面前宣揚雍正帝的仁慈。甚至下了一道聖旨,子孫都不得殺他。
  • 此人剛當左都御史,立馬參奏三朝元老和一品大員,乾隆:詔準!
    這個人很牛,因母親病逝回家守孝,守孝期滿後被朝廷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結果他剛就任,就立馬參奏兩人,這倆人位高權重,一個是三朝元老大學士張廷玉,一個是尚書訥親,在皇帝面前直接向這倆人開刀,小編也很佩服他的膽量,可是乾隆卻說:張廷玉和訥親如果沒有作威作福,此人斷不敢參奏,所以我認為他說的都是真的
  • 雍正將此人當做神醫和高人,乾隆繼位後馬上將此人砍頭示眾!
    於是在雍正人生中的最後幾年,雍正開始密令心腹大臣、時任浙江總督的李衛在民間為自己秘密尋找「法術高明」的醫生和方士,雍正在密旨中說道:「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李衛不愧是雍正的心腹,很快就為雍正找到了一個高人,此人是河南人,名叫賈士芳。
  • 雍正承諾:只要我在世一天,就沒人敢動你!乾隆一繼位就將他凌遲
    對此史學家們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是乾隆後期沉迷享樂之中大興土木又多次下江南遊玩國庫空虛,嘉慶實在沒錢才會在孝期內動手;也有人認為乾隆是害怕和珅做好準備跑路,以免夜長夢多在快速出手;大多數人則是認為和珅是乾隆的寵臣,又不是嘉慶扶植的嫡系大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都已經死了自然要立馬將和珅處死。
  • 雍正下旨清朝永不殺此人,乾隆一上位表示:我偏不,於是此人卒
    其實曾靜是一位私塾的先生,但是他的反清情緒卻格外的高,並且還聲稱清朝的皇帝是被強盜搶了,不僅如此他還做出了行動,當時他給川陝的總督嶽鍾琪寫信,並且在信中明確表示想慫恿嶽鍾琪謀反,而這個嶽鍾琪是有點勢力的,他是嶽飛的後代,曾靜就這樣關明正大的策反嶽鍾琪,嶽鍾琪一看信的內容直接把自己嚇了一跳,嶽鍾琪可不敢聽他的啊,所以直接將這封信交給了皇上,當時是雍正在位時期,雍正一看到這信的內容直接氣炸了
  • 他是雍正想殺卻不能殺的人,乾隆登基後下旨:把他凌遲處死
    世人對雍正的評價普遍都不太好,因為他在登基後把他的兄弟們不是囚禁就是打壓,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心狠手辣」的人,卻並沒有把曾靜這一「反清復明」的代表人物給殺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曾靜更是寫了一本《知新錄》,在其中用了「春秋時皇帝,該孔子做;明季皇帝,該呂留良做,如今卻被豪強所壽」這句話來暗諷雍正的皇位是搶來的。一行人有了共同的仇敵後就開始密謀造反,曾靜聽說時任川陝總督的嶽鍾琪雖然手裡擁兵百萬,但雍正卻對他不是很器重,曾靜覺得如果能將這個人招攬到麾下對他們的復明計劃將有很大的幫助。
  • 雍正留遺詔保此人不死,但乾隆上位後就賜他凌遲了,這人是誰?
    要說古代時候的誰最大的話,當然是皇帝了,畢竟皇帝又稱為天子,也就是除了上天之外,他就是最大的,那麼帝王是天下的掌權者,他不用聽命誰,除了他自己的父親,上一任皇帝。皇帝對於自己祖宗家訓還是必須要遵守的,特別是先皇留下來的遺詔,這些是萬萬不能夠忤逆的,畢竟上一任皇帝的話是必須要聽的,但是在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就沒有遵守先皇的遺詔,他登上皇位之後就把自己父親不讓殺的人給處決了,那麼這人究竟是誰?竟然能讓雍正保他,乾隆直接殺他呢? 別著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此人誹謗罵雍正,雍正將其無罪釋放,誰料乾隆剛一登基就將其活剮
    而在雍正時期卻發生了這麼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有一個人曾辱罵誹謗雍正,但雍正並沒有殺他,不過當乾隆剛一登基就把他給活剮了。當時正值康熙崩卒雍正即位之際,雍正在穩固自己的帝位後,大肆的處置胤禩的「八爺黨」和反對之人,為了報復胤禩餘黨在民間中也開始散播了「雍正弒父篡位」的誹謗言語,曾靜聽到後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想以此為契機而鼓動各地反清勢力一舉推翻清廷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