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渝商擺攤記
自古以來,街邊地攤小店都是匯聚人間百態,浸潤煙火生機的行業。近日,「地攤經濟」一夜之間爆火,多地發布政策,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部分先行城市已在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等方面嘗到「甜頭」。
其實,一個地攤小店背後,可能是一個人的生計,也可能是一家人的溫飽,還有一些地攤小店,在大浪淘沙中最終孕育帶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大企業、大老闆。比如,劉強東、周鴻禕、宗慶後……這些百億富豪也曾擺過攤,經營過小店。
在重慶的渝商中,也有不少是跑攤做小店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今日起,重慶晨報·上遊新聞以「渝商擺攤記」為主題,帶你一起去和重慶那些知名渝商聊聊,聽聽他們講當年跑攤做小店的艱辛、堅持,同時對於地攤小店規範引導激發生機給予一些意見建議。
到了重慶,一定要去的打卡地當然是洪崖洞。但是,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把洪崖洞做得全國聞名、在社交媒體刷屏的重慶小天鵝集團公司曾經也是一家正兒八經的「小店」。
看到時下正火的地攤小店,小天鵝集團總裁何永智感觸頗深。「38年前,小天鵝是真的小,就一個三張桌的小店。」回憶起曾經的「小店」打拼經歷,何永智極力擁護發展地攤小店,「不要看攤小、店小,不僅能解決經營者當前生活問題,更能孕育大企業、大老闆。」
上世紀80年代,小天鵝在八一路的店。
艱難起步
賣掉住房,三口鍋擺攤
1982年,何永智放棄鐵飯碗,以3000元賣掉自己當年600元買來的唯一住房,開始在八一路租了一間16平方米的小鋪面,開了家店賣火鍋。
「當時這個店只能安兩張桌子,我們安了三張,第三張桌子有兩個腳在屋外的,因為屋外有兩步梯坎,要矮一截,所以,這個桌子的兩個腳就墊了東西,才一樣高。」回想起當年的小店,何永智至今記憶猶新。
她說,當時真的很辛苦,早上6點不到,她就到菜市場買菜,然後回來做清潔,理菜,熬底料,自己既當採購員,又是調味師、服務員,還是收銀員。
當時請了一個小妹做幫工,晚上收了工,由於唯一的住房已經賣掉,於是她就在店裡拉一個帘子,和幫工小妹一起住在店裡。
後來生意好一點,店裡住不下,她又到妹妹家打地鋪住了幾個月。後來又到媽媽家,媽媽把3平方米的廚房讓給她打地鋪,晚上就把灶臺搬到過道上。「再苦再累,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打退堂鼓,因為我已經無路可退,連住房都賣了。」
就這樣,何永智開始了艱難的起步。
何永智用心經營生意
登堂入室
一年後買下門面重修
由於何永智做生意靈活,小天鵝火鍋在八一路經營半年後,生意就開始火爆起來。
「那時候,壓斷街的人排隊來吃小天鵝火鍋。」何永智說,小天鵝是八一路上生意最好的火鍋,白天、晚上都是排隊來吃。生意好的時候,路邊要擺十幾桌。
短短一年時間,小天鵝就賺了錢,將買來的門面重新拆了,在原來的地址上新修了兩層樓,路邊店開始正式登堂入室,還是賣小天鵝火鍋。
那個時候,小天鵝開始推出了我市的第一家自助餐火鍋,25元管吃飽。
四年後的1986年,小天鵝在道門口開了家幾十平方米的小分店。兩年後的1988年,小天鵝在觀音橋開了一家大一點的店。
何永智說,小天鵝火鍋從路邊小店到登堂入室,最後全國發展,轉折點出現在1991年。當時小天鵝到成都開店,其火爆程度超出了她的想像,最後,小天鵝理所當然地開始走出了特許加盟之路,成為響徹全國的火鍋行業標杆企業。
回歸小攤
打造洪崖洞夜市
充滿煙火氣息的夜市,對於何永智來說,有著不可磨滅的情懷,那是她創業的土壤,有她出發的初心。多年後,她也一直夢想著回歸小攤,打造更多的夜市,讓更多的人可以有這個創業的土壤和初心。
2002年,小天鵝成功拿下洪崖洞的競標,2006年,洪崖洞正式開街。按照她的構想,將最好的內街取名天成巷,分成很多小攤,讓更多的人可以有練攤的地方,可以有實現夢想的土壤。
開街的時候,她一直將洪崖洞一樓的臨街鋪面留著沒有出租。
她說,地攤不是亂擺亂放,考驗著經營者的精細化管理能力,而洪崖洞一樓臨江、交通方便、停車方便,又不擾民,是個開夜市的好地方,小天鵝集團當時就做了三套夜市方案。
夜幕降臨,看著洪崖洞璀璨的燈火,聽著來自洪崖洞內各個商販的吆喝聲,看著洪崖洞內熙熙攘攘的人群,何永智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淘金夜市
最重要的是堅持
小天鵝從路邊店小攤,變成現在集餐飲、酒店、旅遊、食品工廠等為一體的控股集團公司,何永智感慨地說,淘金夜市,最重要的是堅持。
「小攤、小店不要怕小,一定要做好,做精,做到極致,這樣才能闖出大市場。」
她勸告現在正在練攤創業的年輕人,開始練攤,首先要選好路,做自己喜歡的領域。
其次是要有創新。不管哪一行,都要有持續不斷的創新,才有活力。她說,她做火鍋,通過觀察,不斷地推出了自助火鍋、鴛鴦鍋、子母鍋,最後才有了小天鵝的連鎖發展。
第三一定要堅持。她說,很多人以為是小攤,就不斷地挖坑,不出水又換地方挖,而她是在挖井,一直在一個行業裡深挖,最終挖出水來。
何永智說,有的人在賺了第一桶金後,就開始亂投資,結果第二次投資,就把之前賺來的全部虧掉了。還有人在賺了一定的利潤後,就開始忘記了初心,不再努力和堅持了,最後只有被市場所忘記。
何永智今年已經67歲,但是創業38年來,她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一步步走到現在。
最後就是緊跟時代步伐,緊跟政策。她說,時代在變,消費在變,創業者必須要緊跟變化,做出創新和變化。同時緊跟政策,抓住每一個政策紅利帶來的市場機會,這樣小攤才會越來越壯大,小舢板最後才能變成一艘安全的航母。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徐菊
(責編:秦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