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老人與瀋陽電纜廠的四十載情緣

2020-12-14 電纜網

王先生在繪圖

王先生在大學時

家住鐵西區的人們對工人村生活館一定不陌生,假使還做過鐵西區某廠子朝八晚五的工人,逛工人村生活館就更是有諸多感慨。但是對於今年82歲高齡的王老先生來說,工人村生活館有著更多難以割捨的回憶,因為如今留下來做了生活館的這片樓,恰巧就是他曾經居住的家。王老先生1953年就成為了工人村的住戶,一直住到工人村消失,他是真真正正的工人村「元老」,而令他與這村子結緣的,就是他此生唯一工作過的單位瀋陽電纜廠。

一路向北瀋陽紮根

王老先生屬於最早一輩的知識分子,正經科班出身,雖然祖籍貴州,但是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在上海念書。1950年,瀋陽工學院、撫順礦業專科學校、鞍山工業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東北工學院,也就是如今的東北大學到上海招生,王老先生衝著不用交學費的待遇就一路向北,跑來瀋陽讀大學,從此他就在這兒扎了根。

那時候的東北大學也要讀四年,有讀大學想法的人寥寥,王老先生回憶自己的電機製造專業班裡只有三十多個人。1953年,王老先生畢業的時候,也正是新中國急需人才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關鍵時刻,於是一畢業王老先生就被瀋陽電纜廠「搶」走了,他回憶當時畢業生供不應求,說是「寶貝」也不為過。他就這樣開始了瀋陽電纜廠的工作,那時電纜廠就在如今鐵西區政府大樓的位置,而那邊上的劉老根大舞臺就是過去電纜廠的工人俱樂部。

與電纜廠一起成長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瀋陽電纜廠也不例外,它當時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王老先生到廠子的時候,廠子裡只有會計部、設備部等幾個部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基建設備科負責檢查前蘇聯運來的那些設備。雖然電纜廠的組織建設還不完善,王老先生的待遇卻一點不差,他說自己很幸福,作為稀少的科班資源,他一上班月薪就40多元,在當時是最高級別的。既然領了高工資,就得多幹點「瓷器活兒」,之後不久,王老先生就開始了編寫設備說明書這項技術與學識並重的工作。

當時廠子引進的設備多來自前蘇聯和德國,到廠的設備都配有原裝說明書,也就是完全的俄文或者德文說明。廠子裡雖然有專職的翻譯,但也僅限於直譯,專有名詞或者技術術語就得靠王老先生幾個人校對、改寫。王老先生自己也是懂俄文的,多年後老爺子考取高級工程師證書時,都是選擇了俄文作為外語考試項目。王老先生中學修英文,大學修俄文,如今回頭看起來,真有點時空穿越的感覺,也不禁感慨王老先生的先見之明,他是否預想到有朝一日,工人村會變成地球村。

工廠經過幾年的籌備,1956年,廠子正式開工了,工廠的規模也開始迅速擴充,頂峰時瀋陽電纜廠有近一萬八千名職工。這時的王老先生工作分成了兩部分,一邊是走訪各個車間進行設備檢查和修理,一邊是繼續設備說明書以及操作規程的編寫。王老先生還記得,那時候工廠開始有了工作證,就像現在的胸卡,每天進門時候出示自己的工作證,同時也是作為考勤的證明。

屬於工人的日子

王老先生有著那個時代每個工人都曾擁有的日子,其中一個回憶就來自於文章開頭提到的工人村。「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曾經是對鐵西區「工人村」的生動寫照。還記得當初住進工人村,就如同到了人間天堂,紅色的樓梯,仿蘇的窗戶,別樣的情調。除了環境,住進工人村也是身份的標識,因為當年這143棟蘇式風格建築的第一批住戶多為國營大中型企業的領導幹部、勞動模範、高級知識分子和高級技術工人。如今的鐵西「工人村」僅僅剩下了一個「修舊如舊」的工人村生活館,館內復原了上世紀50年代至今的13戶典型家庭樣式,很多老工人見到這些房間都會憶起往昔生活的點滴。

偶爾,王老先生也會去逛逛,別人的樣板回憶,卻是自己真正的老宅。他記得那時候每天從家裡去廠子都有班車,可是這班車根本就不是拉人的,不說連遮風擋雨的篷子都沒有,每次上車都得上面人拽,下面人推的,很是尷尬。人就是這麼奇怪,當時覺得折磨的事兒經過歲月的洗滌後卻仿佛塗上了溫暖的色調,覺得好玩兒、有趣。

上世紀60年代,瀋陽電纜廠工人俱樂部開業,每天下班後工人們有了新的去處,俱樂部有很多功能,可以開會、聽報告、看節目或者看電影。當然,前提是先熬過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讀讀報紙,「刷新」下思想。

難得的出國機會

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王老先生對廠子的記憶只有一片朦朧的灰色,廠子雖還在運轉,但談不上一如從前。上世紀70年代末,高考恢復,社會開始重新重視知識的力量,王老先生也藉此機遇,考取了高級工程師。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公費出國的機會當屬難得,瀋陽電纜廠因為需要引進國外設備,就派了王老先生等兩三個人赴西歐考察並且採購。王老先生先後去了義大利和芬蘭,有趣的是,手機界個別龍頭品牌也曾經是瀋陽電纜廠的設備供應商。王老先生家裡的電視還是那時候出國扛回來的。

1990年,王老先生退休,當時一起進廠的三十多個大學生也只剩下了十來個,回想這匆匆四十載,王老先生有太多的感慨。王老先生這一生都貢獻給了瀋陽電纜廠,這是他的一輩子,但這並不是結束。王老先生的妻子、女兒和兒媳婦都在瀋陽電纜廠做過會計,王老先生的兩個兒子也都在瀋陽電纜廠裡上班,就連親家都是自己同期畢業分配到瀋陽電纜廠的同事。一輩子,一家子,六個字足以概括王老先生與瀋陽電纜廠的四十載情緣。

相關焦點

  • 搞改革、編廠志!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聯憶「電纜廠往事」!
    「我以前負責寫《電纜廠廠志》,我想講講……」 「我以前在電纜廠當過書記和副廠長,我想說說……」 半個月時間,前後兩通電話將兩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和記者聯繫在一起
  • 有這樣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
    這是一位普普通通年過古稀的老人這是一位奔波在弘揚雷鋒精神的老人這是一位大愛無私為社會默默付出的老人他叫王樹源,是上海雷鋒紀念館發起人
  • 鄭州電纜廠交聯塔昨日爆破 曾和二七塔齊名的標誌建築
    ——朋友圈裡老鄭州的感慨 河南商報記者 吳軍 「我看朋友圈在傳電纜廠交聯塔爆破,啥時候的事?」 「剛才。」 「唉……」電話那頭和這頭,都沉默了。 這是8月4日上午11點左右,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電纜廠服務中心採訪一位負責人時,他和一名老同事的通話內容。
  • 瀋陽質監抽檢電線電纜等8類產品質量 5企上黑榜
    2*2.5   遼中縣劉二堡鎮劉北村  合格  瀋陽寶豐電纜有限公司  電力電纜  VLV 0.6/1kV 3*95+2*50   于洪區大興鄉北陳家荒村  合格  瀋陽長城電纜實業有限公司  電力電纜  YJV 0.6/1KV 4*25   于洪區沙嶺路
  • 瀋陽質監抽查結果 電線電纜合格率100%
    合格 2瀋陽匯成電纜有限公司合格 3瀋陽新河電纜有限公司合格 4瀋陽帥邦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合格 6瀋陽長城電纜實業有限公司 17瀋陽市萬通電線電纜廠
  • 汕頭古稀老太愛貓成癖養貓四十
    汕頭古稀老太愛貓成癖養貓四十  逃難也要帶上貓  提起洪老太與貓的情緣,她說起了70多年前的往事。  她爺爺是一位美國華僑,去世時父親上山為其安葬,被山賊謀財害命。母親痛不欲生,於百日內繼而去世。奶奶見幼小的毓熙孤苦伶仃,加倍疼愛。為怕小毓熙孤獨,奶奶找來了許多小動物讓小毓熙養在後花園裡,有白兔、狗、鴿子、蜜蜂及貓,甚至還有一隻剛斷奶的虎崽。
  • 電纜廠的生意為什麼不好做了?電纜真的難賣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需求的增大,很多電纜廠的生意都好了起來,未來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看似華麗無限的外表之下,實則危險重重。電纜廠的生意雖然好,但自今年開始,電纜廠就不得不面臨磨難。我們在高興之餘,不免隱隱擔憂。
  • 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只帶著6萬人就收復了新疆
    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只帶著6萬人就收復了新疆!在19世紀中期,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外有各國列強的騷擾,清王朝在這段時間開始變得動蕩不安起來。小編整理資料時發現,已經年過古稀的左老只帶了六萬餘人的作戰部隊去往新疆,而在這六萬餘人之中只有2萬多的主力軍,只佔到隊伍的三分之一多一點。當然除了這些,左老對這次戰鬥還是相當的重視。除了帶去一些國內先進的武器,還將其他國家購買的武器帶了過去。
  • 瀋陽力源電纜產品不合格被國網通報
    【電纜網訊】為促進供應商誠信履約,保證產品質量,確保電網建設順利進行及安全可靠供電,國網遼寧電力公司依據《國家電網公司供應商不良行為處理管理細則》的有關規定,對出現重大產品質量問題、履約不誠信等問題的供應商進行了處理。
  • 古稀老人學畫六載辦個展 近百幅書畫作品慶元宵
    古稀老人學畫六載辦個展 近百幅書畫作品慶元宵 qz.fjsen.com 2014-02-24 15:02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誰又能想到,年逾七旬的施能獅老人是在退休十年之後,從零開始學習水墨繪畫,短短六年時間就學有所成,不僅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接下來還打算出版個人書畫冊。
  • 一位漢族老人的維吾爾族情緣
    原標題:一位漢族老人的維吾爾族情緣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不管何時哼起這首歌,總是能讓人從心底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團結的力量。 生活中也確實如此。
  • 從花甲到古稀:侯氏老人16年編寫4部家譜
    新華網瀋陽10月8日電(記者徐飛、陳光明)在遼寧省鞍山市,有一位名叫侯鵬霄的75歲老人,他從花甲之年到年過古稀,花了16年的時間,完成了祖居鞍山市侯家屯侯姓一門的4部家譜。  75歲高齡的侯鵬霄老人在十一期間,向記者展示了他的4部《侯氏家譜》:第一部誕生於1988年,是僅有20多頁油印本;第二部完成於1992年,是一部40多頁的印刷本;第三部10萬字,初具規模,100多頁,印刷了200多本;第四部是集大成者,今年剛剛完成,分為13卷,有50多萬字,印刷了300多本。
  • 古稀老人張克華的「陶瓷夢」
    古稀老人張克華的「陶瓷夢」1972年靖遠磁窯陶瓷廠遷出磁窯溝,在刀楞山下新建廠房,廠名由靖遠磁窯陶瓷廠改為靖遠陶瓷廠。新建的陶瓷廠,把罐形窯改建為隧道窯、隔煙窯。陶瓷生產從運輸、原料加工、制坯、烘乾、到上釉、裝燒大部分實現了工藝流程的機械化。1980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大江南北沉睡的土地。
  • 古稀老人不簡單
    宋梓清在整理村志資料  12月8日,記者在郊區李家莊鄉漢河溝村採訪時偶遇的一位老黨員刷新了古稀老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說話思維清晰、心態積極向上,頭髮花白卻能熟練操作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宋梓清親歷了漢河溝村半個多世紀的變遷,他認為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能講述村莊歷史和典故的老人已不多了。於是,村幹部邀請他參與村志編寫時他很爽快就答應了,想著儘自己所能為村志編寫出一份力。「一來是為了搶救村莊的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俺們村;二來也是我的一點私心,想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豐富、更有意義。」宋梓清笑笑說。  修志,資料是關鍵。
  • 海南寰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收購瀋陽力源電纜有限責任公司45%...
    一、關聯交易概述  為切實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提高資產的盈利水平,本公司擬與北京萬恆置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恆置業」)籤訂《股權轉讓協議》,本公司以自有資金人民幣7593.76萬元收購萬恆置業持有的瀋陽力源電纜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瀋陽力源」)45%的股權(以下簡稱「目標股權」)。
  • 大東地名故事:追憶瀋陽「中捷友誼廠」
    【瀋陽地名故事】上次寫電纜廠,很多鐵西的就著急,說咱鐵西廠子老多了,你怎麼才寫這麼幾個?這裡統一回復一個,小旮也並不是所有廠子都熟的,成熟一個寫一個唄,這東西寫起來也怪累的,大家多理解哈。還有另一撥朋友,說,大東寫一個沈礦就完啦?還有新光、起重機械、中捷一大堆廠子呢,可以沿著東北大馬路一個一個寫。
  • 古稀老人攜手走過一甲子 他們活出愛情的模樣
    毛玉章自製康復器械幫季書蘭恢復手指靈活度   在市區東方百合園,經常會看到一位古稀老人推著輪椅帶老伴出門散步,有說有笑,幸福安詳   毛玉章的老母親和他們共同生活了40年,季書蘭和老太太情同母女,2011年將老人106歲養老送終後,季書蘭悲痛過度嚴重中風,這一躺就是數年。毛玉章每天餵飯、按摩,自製康復器械幫助老伴康復,硬是把她從臥床不能動照顧到現在能獨立行走,這一堅持就是八年。今年是他們結婚60周年,毛玉章說一定要給老伴一個不一樣的紀念日。
  • 古稀老人的「導遊夢」
    ■ 中國旅遊新聞網山西新聞中心 張晉陽 劉珍   2013年山西省導遊員大賽的會場上我們結識了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在青春爛漫的一群年輕人中,老人的出現顯得多少有些與眾不同。他一直安靜的坐在會場,全神貫注的關注著參賽選手的比賽展示,看到選手有精彩的表現老人還主動的帶頭鼓掌。
  • 陽泉市:古稀老人不簡單
    宋梓清在整理村志資料12月8日,記者在陽泉市郊區李家莊鄉漢河溝村採訪時偶遇的一位老黨員刷新了古稀老人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說話思維清晰、心態積極向上,頭髮花白卻能熟練操作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宋梓清親歷了漢河溝村半個多世紀的變遷,他認為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能講述村莊歷史和典故的老人已不多了。於是,村幹部邀請他參與村志編寫時他很爽快就答應了,想著儘自己所能為村志編寫出一份力。「一來是為了搶救村莊的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俺們村;二來也是我的一點私心,想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豐富、更有意義。」宋梓清笑笑說。修志,資料是關鍵。
  • 產品抽檢不合格 瀋陽力源電纜被停標4個月
    處理結果顯示,瀋陽力源電纜有限責任公司供應的10kV電力電纜經抽檢發現不合格,暫停電纜中標資格4個月。 據工商公示信息顯示,瀋陽力源電纜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1年09月20日,註冊資本為10000萬人民幣,經營範圍:電線電纜製造、加工;銅杆、鋁杆、鍍鋅鋼絲製造、加工(由分支經營);電力信息諮詢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