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與曾國藩的最後歲月

2020-10-18 安然愛讀書

曾國藩調任兩江總督後,整飭吏治,培育下屬。雖然不親歷戰場上的刀光劍影,但公務和官場上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給他帶來的疲憊感比之槍林彈雨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廷看到了曾國藩的才能,也為平衡朝中勢力,將其褒獎為直隸總督,本質是為了讓他肅清官場風氣、整治陋規。從上任至『天津教案』發生,曾國藩歷經艱辛,整頓風氣,肅清陋習,取得了驕人的政績。正當他要進一步整治風氣、提升國力時,被調離至天津去督辦「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的起因,是數起兒童綁架和迷拐事件,謠言這些兒童被挖眼剜心是教堂神職人員而為,恰逢武蘭珍迷拐案成為導火索,引爆這場慘絕人寰又震驚中外的暴烈事件。彼時大清朝搖搖欲墜,落後封閉,但人民自認為居天下之中,是世界上最文明的族群,其他國家和民族都是未開化的蠻夷。教會不遠萬裡來做慈善必然是有所圖謀,當權者慈禧也認為確有其事,遂命曾國藩徹查後讓洋人給大清國認錯。

這是一個棘手的案件,曾國藩垂死病中驚坐起,思索再三決定接下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當時晚清有一個規律性現象,那就是在對外交往中,凡是主張強硬,甚至主張「蠻不講理」的人,通常都會獲得民眾的熱烈歡呼,被稱為「民族英雄」「揚我國威」。而主張和洋人「講理」「妥協」的,幾乎都會被罵賣國,被稱為漢奸,聲名盡毀。抱著為國盡瘁的決心,曾國藩認真查案,一一核實,然後將實際情況呈書給朝廷,案情呈書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即明了案件,又為這起民眾暴動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可謂是公證斷案、外交誠信,然而朝廷斷章取義,將曾國藩的呈書發了部分,從而引發了民怒,甚至連曾國藩的很多朋友都憤而怒罵,指責、誣衊接踵而至。現在看來,主戰者,未必愛國;主和者,未必軟弱。因地制宜,審時度勢,實事求是才是最好的,曾國藩卻成了朝廷的背鍋俠,被狹隘的時代所不容…

天津教案對曾國藩的打擊是巨大的,身心俱疲,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更讓他悲痛的是,他所致力的所謂「同治中興」只是一場夢,這個王朝已經不可挽救了。在這樣的境況下,他仍然堅持將爛尾事件有始有終的給予解決,為自己的接班人李鴻章肅清道路。在最後的歲月中,曾國藩堅持興辦洋務,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竭力推進學習西方先進,派員留學。勵精圖治、嘔心瀝血、為國為民直至油盡燈枯。

公元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撒手人寰,卒於任上,年六十二。直到生命的末尾,他仍然沒有停止高強度的工作,也沒有停止自省,可以說曾國藩為晚清耗盡了最後一滴心血,毫不誇張地說是活活累死在任上。古來聖人的標準是:立德、立功、立言,有一說法曰: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人是沒有『立言』,沒有著作流傳後世,但他做官成功,進退有度,一生出將入相,以天下為己任,至誠待天、忠恕對人的德行,平定戰事、解決國難的功勞是毋庸置疑的。他天資平庸,才思和身體甚至都低於常人。卻能憑藉驚人的意志力和遠大的志向,成就非凡的事業。他的一生都立志做聖人,尊奉循序漸進,拒絕討巧和小聰明,多得是腳踏實地和反思總結。他的精神激勵著後人,讓我們警醒,明確了方向,是一座永不垂朽的豐碑。

至此,《曾國藩傳》讀完,這是掙扎的一生;是激烈的一生;是抗爭而又悲憫的一生。生前是楷模與師表,身後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榜樣,也是我輩效仿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臨危受命處理 「天津教案」,費力不討好
    可對於曾國藩的處理結果,全國卻是一片責難之聲, 曾國藩有口難辯,真是費力不討好。 現在曾國藩又遇到了這樣的事,因有前車之鑑,所以不能不讓他感到頭疼。「天津教案」不僅死了人,而且還涉及多個國家。曾國藩知道「天津教案」比「揚州教案」更棘手,按照洋人的要求去做吧,自己被世人唾罵為漢奸的罵名算是又要背下去了。
  • 曾國藩《天津教案》奏摺被慈禧刪除五點,否則曾國藩不至於那麼慘
    天津教案是1870年發生在天津的一起震驚中外的教案。這起教案的發生,則來源於當時天津民間一則沸沸揚揚的傳聞:天津先後有幾百名幼童失蹤,這些幼童,被法國傳教士僱傭的人販子拐賣,每拐賣一個幼童,人販子可得五兩銀子,而這些幼童被法國傳教士剜眼挖心製作西洋藥。本是一場無稽之談,但是在民眾之中傳得有聲有色,加深民眾對法國傳教士的憤恨。
  • 曾國藩搞不定的天津教案,卻讓李鴻章身價倍增
    同治九年(1870年),當時太平天國和捻軍剛剛平定,清廷內憂剛剛平定,又發生了天津百姓殺害法國傳教士、焚燒法國領事館的事情——天津教案。法國駐津領事豐大業到場向劉傑開槍,打傷其隨從,引發了天津民眾極大憤慨,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10名修女、2名神父、另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並焚燒瞭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位於教堂旁邊的法國領事館,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等。天津教案這場大規模的中國民眾自發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
  • 曾國藩前往辦理天津教案之前 給長子寫了一封遺書
    1868年,曾國藩奉命出任直隸總督。然而,兩年之後,天津就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情——「天津教案」。案情倒也不複雜。當年夏天,天津疫病流行,法國天主教育嬰堂所收養的孤兒有三、四十名患病而死。此前,天津又發生多起兒童離奇失蹤的事件。有人傳言「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晃子,實則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引發民眾圍攻教堂。
  • 曾國藩怎樣處理天津教案?令無數中外人詬病
    1870年夏天,「天津教案」爆發。直隸總督曾國藩奉命到天津處理。雖然「天津教案」的傷亡人數並不多,但曾國藩心裡很清楚,只要牽涉到外國人,多簡單的事情就會變得複雜起來。連朝廷都深感頭疼。「天津教案」。「天津教案
  • 曾國藩成了背鍋俠:命運的轉折點,天津教案註定難逃的劫難
    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
  • 天津教案如何毀了曾國藩一生清譽?
    天津教案中,百姓們之極端舉動,不啻是許久淤積的憤怒情緒,突然得以釋放而演變成的一場血腥狂歡!面對這群失控的「烏合之眾」,崇厚也已亂了腳步、沒了方寸,被恐懼與膽怯重重包裹的他,此刻唯一想做的,便是如何逃離這是非之地。風中之燭若想金蟬脫殼,就必須找人分擔責任。崇厚腦海中立即閃過了一個人的名字:曾國藩。
  • 「天津教案」洋人殘害兒童的真相,曾國藩為何因此成為賣國賊?
    去去去去去去,走,咱們大家一起去,天津教案正式爆發…… 天津教案的爆發 百姓們紛紛出動,把洋人的教堂團團圍住,官府自然也要出面,所以,天津知縣劉傑便帶人來到了法國教堂,一方面與洋人交涉,一方面安撫百姓。
  • 「天津教案」洋人殘害兒童的真相,曾國藩為何因此成為賣國賊?
    去去去去去去,走,咱們大家一起去,天津教案正式爆發……天津教案的爆發百姓們紛紛出動,把洋人的教堂團團圍住,官府自然也要出面,所以,天津知縣劉傑便帶人來到了法國教堂,一方面與洋人交涉,一方面安撫百姓。曾國藩登場「天津教案」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憤怒的洋人,法國人認為自己的國民死的冤枉,於是便將他們的「無敵艦隊」開到天津,要讓
  • 讓一世英名的曾國藩感到「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的天津教案
    1870年7月21日,天津望海樓天主教堂門口,59歲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國藩仰天長嘆,終於做了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這便是發生於晚清時期轟動一時的「天津教案」。這就是「天津教案1870年7月21日,曾國藩頂著群情洶湧的壓力,據實上奏慈禧《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奏摺回答了三個問題:一是教堂墓地埋葬的那些兒童的由來。這一年是災荒之年,瘟疫流行,許多家庭無力養活孩子,家長就將孩子丟在道旁或直接扔進河裡,許多孤兒便只能自生自滅。
  • 天津教案是曾國藩的劫,慈禧的套,外國人的威,清政府的軟弱
    地點:天津望海樓教堂。關鍵人物:曾國藩。 傷亡情況:處決人犯16人,緩刑4人,充軍25人,賠款49萬兩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事件,起因是當是六月,天氣炎熱,疫病流行,外國傳教士的育嬰堂有幾十名得病死了,於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一堆人跑去看熱鬧,說:不好啦,外國人把小孩掏心挖肺做藥用。。。。。。什麼育嬰堂死這麼多孩子肯定有內幕。
  • 天津教案中,曾國藩被罵取悅洋人殘害同胞,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天津教案中,曾國藩被罵為討好洋人,向同胞下手的賣國賊。那麼,真實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天津教案是怎麼回事。(天津教案)1870年初,法國傳教士在天津最繁華的三岔河望海樓一帶建成的天主教堂正式起用。眾所周知,清朝是個人口大爆炸的時代,由於政治腐敗,人口激增等因素,生計和糧食都不是很容易得到。
  • 「天津教案」毀了曾國藩一世英名,還被罵賣國賊,到底怎麼回事?
    並且曾國藩還想辦一個學校,他認為一個國家要中興,要自強,肯定是需要許多人才的,而人才並不是天生的,需要有地方培養。 最後,我們來聊聊,曾國藩晚年的一個重大事件「天津教案」的前因後果。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之後,中國結束了閉關鎖國的狀態。
  • 查辦天津教案:為何曾國藩舉國欲殺,李鴻章獨享外交能臣?
    事後,據官方統計:教案事件中,共打死洋教士、洋商及外國官員二十人,其中法國人十三名;中國教民死亡三十餘;誤毀英國講書堂四處;美國講書堂兩處。事件發生之後,法國糾集英、美、德、意等七國軍艦雲集天津、煙臺一線,揚言武裝報復。兩天後,朝廷諭令直隸總督曾國藩查辦此案。一場嚴重的危機擺在了曾國藩的面前。
  • 天津教案的發生,導致曾國藩鬱鬱而終,他處理是否過當?
    天津教案這時候在天津發生了一件讓清朝為難的事情。,舉國上下都覺得天津百姓做的好,洋人不欺負人,天津百姓會那麼做嘛?慈禧也頭大了,曾國藩,你可以平定天平天國,這件事,你應該也是手到擒來了。曾國藩的調查結果調查結果有3個第一,兒童屍體是教堂收留的孤兒,一部分患病去世,正常掩埋,是好事。第二 人販子的口供是假的,屈打成招而已。
  • 歷史上的天津教案充分顯示了清朝的腐敗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各地發生的重大教案有:南昌教案(1862年)、重慶教案(1863年)、四川酉陽教案(1865年和1869年先後兩次)、貴州遵義教案(1866年)、河南南陽教案、江蘇揚州教案、臺灣教案(均為1868年),天津教案(1870年),其中又以天津教案的規模最大。
  • 狗血的天津教案,曾國藩殺18人,賠錢46萬,百姓:老賊快死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讓曾國藩飽受孤寂和艱辛,也讓曾國藩羸弱的身體染上不少頑疾。據曾國藩自傳記載:吾年幼讀書時常感到身體疲憊,稍稍用心,便內心慌亂,耳鳴不止。1840年6月,身體本就不算健康的曾國藩,不幸染上了肺部惡疾。
  • 毀掉曾國藩一世英名的天津教案誰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你們知道嗎?
    1870年,天津發生了一起殺洋人的大事件。在這個事件中,中國民眾與教堂裡的洋人發生衝突,最終導致數座教堂被摧毀,十幾名洋人和三十多名中國教徒被殺,史稱「天津教案」。事件發生後,洋人極為震驚。他們一面要求清政府處理肇事者,一面在天津近海集結軍艦,對清政府進行武力施壓。清政府攝于洋人的淫威,趕緊派出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前往天津處理此事。
  • 晚清之"天津教案"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有名的「天津教案」 1870年7月21日,天灰濛濛的,天津望海樓天主教堂門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曾國藩仰望長空,嘆了一口氣 究竟是什麼疑難課題,讓經歷過艱難險阻、九死一生,最終才戰勝洪秀全這等造反界巨擎的曾國藩都覺得如此艱難? 這個難題便是幾乎改變了晚清歷史走向的「天津教案」。
  • 「天津教案」的悲劇:民眾首先被犧牲
    核心提示:在「天津教案」中,如果政府官員一開始就澄清謠傳,而不是縱容、默許甚至煽動由謠傳引起的民眾憤怒情緒,事態很難發展到這種失控地步1870年「天津教案」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在「天津教案」的辦理過程中,清政府的基層官員、高級官員、以慈禧為代表的朝廷,以及官場內的洋務派和頑固派都參與其間,不論他們彼此間有多少不同和矛盾,但這種互相作用的合力,形成了「天津教案」的「政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