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貴妃的存在是否威脅著皇后地位?大小雖一樣,含金量卻不一樣

2020-08-12 林伯南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能見到皇貴妃恃寵而驕,以此藐視皇后的宮鬥場面。受廣大的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大多數都認為皇貴妃的存在就是在打皇后的臉的,其代表著皇帝已將她寵至極致,以至於位份僅在皇后之下。而在歷史中,皇貴妃的存在又是否真的威脅著皇后?她到底是形同副後,還是位同虛設呢?

皇貴妃位份由來已久

在古代的皇帝後宮中,一開始並沒有皇貴妃這一位份等級的存在,甚至連貴妃、妃位都沒有。早在秦朝時期,後宮妃嬪位份為王后最高,其次就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等位份,直到唐朝,利用妃替代了夫人一詞,作為皇后之下的後宮妃嬪之首。

而貴妃、皇貴妃一詞,最早是出現於明朝,也就是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孫皇后孫氏。當時孫氏在明宣宗還是皇太孫時就陪伴於身側,與明宣宗情投意合,情分至深。在明宣宗即位後,冊封胡氏位皇后,孫氏就被封為貴妃。

皇后與貴妃本就一個正室一個妾,地位與身份都難以比擬,但由於明宣宗對孫氏寵愛至極,特意破例讓孫氏得享與皇后一樣的金冊寶印,&34;一詞也就由此而生。其後不久,明宣宗就以皇后無所出,而皇貴妃育有一子的原因廢掉皇后,改立皇貴妃孫氏為皇后。

在明朝,皇貴妃不光這一位。明宣宗的孫子明憲宗對其有樣學樣,於成化十二年將自己的寵妃萬貞兒冊封為皇貴妃。而萬貞兒這個人是與明憲宗從小到大的情分,明憲宗原意是冊封其為皇后,但由於明憲宗生母周太后的反對,無奈降級,封為貴妃,後在萬貞兒為他生下皇長子之後大喜,加封為皇貴妃。

由此可見,皇貴妃的稱號的確是代表著皇帝的寵愛。當時皇后的位子不僅作為皇帝的正室,更是牽扯到前朝政事,難以讓皇帝輕易如願冊封自己心愛的人。皇貴妃一位更像是皇帝的賭氣之舉,是他自己跟阻礙勢力的抗衡。至此,皇貴妃正式成為皇帝後宮的正式名號,清朝沿用其後宮制度。

清朝時期皇貴妃的地位漸降

清朝時期的第一位皇貴妃,是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她跟順治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家愛情。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在順治十年冊封其為賢妃之後,僅在一個月之後又以&34;為由晉升為皇貴妃。

而董鄂妃本人也確實如順治帝所說的那樣賢良恭德、蕙質蘭心,但就是因為董鄂妃不同於後宮其它人的優秀,以至於她死後順治帝悲痛異常,甚至以皇后禮葬。且為了&34;等理由,試圖賜死三十名太監、宮女等宮中侍奉人員。

順治帝對董鄂妃的痴情可見一斑,為其甚至不惜違背祖訓,以有違先制的超額制度為其服務。要知道在清朝的制度中,皇帝一般用硃筆批閱奏章,遇到皇帝或太后去世時方才改用二十七日的藍筆批覆以示尊敬、悲痛,而在董鄂妃去世之時,順治帝甚至連用四個月的藍筆,令朝野上下譁然。

也正是由於順治帝為皇貴妃開了這麼一個頭,康熙帝覺得皇貴妃一位有混亂後宮之嫌,所以雖然沿用了皇貴妃一制,將其地位降低。作為繼立為中宮之前,暫攝六宮事的一個過渡之位,且在清朝順治帝之後的後宮韻事裡,也未見有人能夠重現當年董鄂妃寵冠後宮的景象。

槍打出頭鳥。一個人一旦過於出挑,要麼一飛登天,要麼被獵人一槍射落。董鄂妃的存在可以說是皇后一位的威脅,即使她嚴謹恪守,對皇后之位未曾有覬覦,但那也不代表別人能夠允許她這樣混亂尊卑的存在。

就算是副手,跟正統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皇貴妃的確是皇帝後宮中獨特的存在,這個位份可以說是皇帝特地為自己心愛之人設立的專屬位置。但在出現順治帝深受皇貴妃董鄂妃逝世之痛後,康熙帝十分果斷地減小了皇貴妃對於皇后之位的衝擊,穩固了因特殊位份而給後宮帶來的混亂。在清朝,皇后與皇貴妃之位的差距越發明顯。

1、 宗法禮制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中提及,&34;

康熙帝將皇貴妃一位沿用,卻又未如其他皇帝一般給予她特殊的地位,一旦沒了皇帝的偏寵,那麼皇貴妃一位就跟後宮裡的其他妃嬪一樣,沒了直逼皇后之位的資本。且不論皇貴妃再如何地接近後位、形同副後,但副的終究是副的,就像班級裡喊起立的永遠是班長一樣,副班長不過是起輔助功能。在清朝的禮制中,皇貴妃的儀仗終究還是比不上皇后的儀駕。

例如冊封儀式,皇后稱&34;,而皇貴妃稱&34;。&34;一字帶有賞賜、恩典的意思,而皇后作為一國之母,跟皇帝共賞天下的人,自然要立於皇帝身側。且冊立皇后之時,皇帝會將冊後的詔書頒詔天下,皇貴妃就類似於小領導升官,是沒有資格與民同樂的。

再有二者的冊封金冊也有差別,皇后的金冊規格是&34;,皇貴妃金冊的規格是&34;。

大小雖然一樣,但含金量不一樣,且這個含金量會隨著位份的高低而逐漸下降,這也彰顯了皇后的尊貴與獨一無二。這些都是清朝明面禮制上皇后與皇貴妃的差別,且不光是冊封時候的面子問題,說到底皇貴妃還是屬於皇帝的妾室。

在古代,正室與妾室之間的差距本就很大,一旦有人寵愛妾室多於正妻,就會有寵妾滅妻之嫌,在官場中是會被受到彈劾的。皇帝作為一國之主,如果不是昏庸至極,自然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後宮出現這樣容易引起輿論的把柄,皇貴妃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2、 作為普通妃嬪到皇后的過渡

皇貴妃雖然失去了它的特殊性,但清朝皇帝們卻賦予了它另外的功用,那就是作為皇后的備選存在。清代後宮中一旦皇后逝世,皇帝就會在貴妃中挑選合適的人選晉封為皇貴妃,並賜予&34;的權力,也就是代管後宮之事,作為一個代皇后的存在。

而她作為皇貴妃的這段時間,則是她的試用期,由皇帝來決定她是否能夠晉升為皇后。試用期的長短則不定,或數月、或數年,全憑皇帝心情。雖然皇后在後宮處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在清朝,還是有數位帝王不願冊立新後,其中不乏前朝政事的原因,未免影響局勢平衡,這時皇貴妃的存在就給帝王解決了難題,雖然有掌理後宮之權,卻無皇后的尊貴與殊榮,說到底也就是個管事的,換個人也能當。

3、 追封或後期尊封

由於皇貴妃在清朝時期功能大於地位,且是僅次於皇后的妃嬪位份,所以很多皇帝都將它用來起賞賜的作用。如新帝即位後,為了表示優待,新帝一般會給先帝的遺孀們晉升她們的位份,其中皇貴妃是最為常見的,一般能夠活到新帝登基的先帝遺孀都能得到晉封。

或者是太妃的親生兒子立了功勞、作了特別貢獻時,皇帝也會將其母親一塊賞賜,以示榮寵。而追封則是皇帝給將死嬪妃的最後憐惜了,或出於真情實感、或出於政治考量,將逝世的妃嬪追封為皇貴妃。

如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甄嬛傳》中的華妃,在死後被追封為敦肅皇貴妃。但其實在歷史事實中,年氏在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之時,就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但作用都是一樣的,不過是安慰性的晉封,不具備任何實質性效果。

在清朝時期,皇后與皇貴妃鮮少有同時存在的,像萬貞兒、董鄂妃那樣寵冠六宮、代皇后協管六宮之事的更是根本沒有。清朝時期的皇貴妃除卻董鄂妃以外,更像是一個工具,或是用來試用新後人選的,或是用來籠絡人心的,不再具備一開始的特殊性。

所以皇貴妃是否形同副後的問題也就難以考證了,但可以知道的是,皇貴妃一位一開始確實是可以跟皇后打擂臺的存在,但這同時也要具備皇帝的寵愛與大力扶持,否則也是虛位一個。

參考文獻:

《明史》

《清史》

文/林伯南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皇貴妃真的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
    ,皇貴妃真的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  在古代男子以仕途為重,都希望能夠在朝廷中位高權重,得到皇帝的賞識。古代的皇帝身邊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後宮佳麗三千,都想得到皇帝的寵愛,這樣如果沒有規矩和制度,豈不是很混亂,所以就有了後宮妃子的職位,皇后肯定是最有分量的位置,眾妃子的畢生目標就是得到這個位置。而僅次於皇后的就是皇貴妃了。
  • 皇后母儀天下、一家獨大,皇貴妃真的能威脅到皇后的地位嗎?
    不管是歷史淵源還是實際地位,皇貴妃都很難和皇后相提並論,更不要說威脅到皇后的地位了。二者的歷史淵源中國的皇后制度緣起於奴隸制時期的夏王朝,當初大禹之子啟繼承父位,建立夏朝之後,其妻子就被世人稱作「夏啟後」。
  • 清朝後宮皇后是老大,皇貴妃是老二,為何皇貴妃危及不到皇后?
    中國古代是一個等級社會,所以人們比較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有自己的地位提高了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對於女人們來說也一樣,都想成為一個有權勢有話語權的女人。有些女子出生在名門望族,這就是她們的優勢。而有的出身比較卑微,所以如果想要改變命運就得靠她們的後天努力。
  • 皇貴妃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皇貴妃跟皇后作對根本不可能
    皇貴妃這個職位,最早起源於明朝。擁有這個位置的嬪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因為是剛剛設立的關係,皇貴妃職位為後宮帶來許多弊端。因為皇貴妃在嬪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愛,所以可以直接對皇后產生威脅。 這也造成後宮的混亂爭鬥。當清朝繼承明朝制度後,就對皇貴妃制度,進行了諸多改變。
  • 淑慎皇貴妃入宮前後待遇竟與皇后一樣,死後也是皇后規格
    皇貴妃正式成為名號是在明朝景泰年間,明代宗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到了清代,最先受封皇貴妃的是順治帝的愛妃,即在皇貴妃中最著名的孝獻皇后董鄂妃,當時滿人入關時間不長,後宮制度不完備,順治之所以加封董鄂妃,和明代無異,都是表示特殊寵愛的意思。
  • 古代皇貴妃的權力究竟有多大?位同副後真能跟皇后作對嗎?
    在清朝200多年的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廢后的事件,但皇帝是不可能直接決定的。皇貴妃就不一樣了,她雖然可以掌管後宮宮權,但她的身份還是妾,並不是正妻,因此想要廢除皇貴妃,皇帝是可以直接拍板決定的。例如,皇后所生的女兒可以被稱為「固倫公主」,皇貴妃生的女兒只能被稱為「和碩公主」。皇后的兒子是嫡子,他將來有很大的機率當選為皇帝。而皇貴妃被冊封時,是需要到皇后面前行禮的,由此可見兩者之間的地位差距。
  • 清朝皇后和皇貴妃誰級別大?區別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清朝的當過皇后和皇貴妃的人就屈指可數了,而活著做到皇貴妃和皇后位置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而且通常來說皇后和皇貴妃通常只能有一個存在,所以其中的關係就有點雜亂,今天我們就來細細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以及皇貴妃的確立是否會危及到皇后的地位。
  • 皇貴妃跟皇后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魏瓔珞當了皇貴妃,就得廢皇后
    魏瓔珞在大結局的時候榮登皇貴妃,成為了乾隆爺身邊最有權勢的女人,並且一舉扳倒了大Boss皇后,也就是嫻妃。劇中有一段描述非常有意思,關於皇后與皇貴妃之間關係的闡述,是這樣的,皇后在任時,清朝沒有同時冊立皇后和皇貴妃的先例,要麼是皇后已死不能執掌後宮,要麼是皇后生重病沒有能力管理,只能交給皇貴妃。因為在職能上講,皇貴妃就相當於「副後」,是接管皇后權力的人。
  • 皇貴妃的權力有多大?皇貴妃跟皇后作對根本不可能
    導讀:文|娜哪的日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皇貴妃的權力有多大?
  • 皇貴妃名義上同皇后,為何實際地位卻相差甚遠?你看看後宮制度
    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皇帝選妃納妾,充盈後宮,不再是憑藉皇帝的喜好來篩選,而是結合當時的政治局勢,然後把一些威望較高的大臣的女兒娶回後宮,然後利用她們家族的權利,來使國家的統治變得更加牢固。 而後宮也有如同前朝一樣的等級制度,從西漢開始,後宮的等級制度就一直延續。而到了清朝,作為一個不是漢族人建立的朝代,後宮也慢慢形成了如同漢王朝一樣的妃子等級制度。
  • 28位皇貴妃,僅有4位成功升級,皇貴妃想要成為皇后,到底有多難
    但,該制度雖已議定,卻並未真正實行。康熙皇帝繼位以後,創設後宮制度,並予以逐步完善。《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有載: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由此,創設了皇后為後宮之主,皇貴妃領銜妃嬪的「八級」位分後宮制度。
  • 《甄嬛傳》:甄嬛最受寵,皇上大封六宮,為何將皇貴妃之位給端妃
    看似是因為甄嬛讓賢,皇上寵愛甄嬛才聽話這麼做,其實他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三點就能看出他的用意:1、甄嬛回宮雖然改了名字,但她的身份大家都清楚,雖說甄家已經平冤,但畢竟甄嬛回宮前依舊算是罪臣之女,如此高的位置給了甄嬛,皇上難免不讓人詬病。本身甄嬛得寵,加上又有六阿哥傍身,很可能是後期的皇位繼承人選,文武百官對甄嬛已經是忌憚,如果再坐上皇貴妃之位,那地位就不一樣了。
  • 皇貴妃「形同副後」,不能和皇后共存,為何還要設置這一後宮位分
    清代後宮妃嬪形象就此來看,地位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便為後宮妃嬪之首。清朝時期的「皇貴妃」,地位特殊、形同副後,對於皇后的後宮地位具備絕對的威脅和挑戰。也就是說,清朝時期的「皇貴妃」只出現在病重、病逝或者皇后崩逝、皇后無法正常行使職權的特殊情況下。總之,正常情況下,「皇貴妃」不能和「皇后」同時存在。
  • 皇貴妃「形同副後」,不能和皇后共存,為何還要設置這一後宮位分
    清朝時期的「皇貴妃」,地位特殊、形同副後,對於皇后的後宮地位具備絕對的威脅和挑戰。總之,正常情況下,「皇貴妃」不能和「皇后」同時存在。同時存在,而且還對「皇后」的後宮地位能造成巨大威脅,向來注重後宮安穩的清朝為何還要設置「皇貴妃」這個後宮位分呢?
  • 皇后與皇貴妃、貴妃、貴人分別享受怎樣的待遇?
    皇后、皇貴妃、貴妃、貴人,這四個稱呼最早出現的朝代各不相同。皇后從古就有,皇貴妃則要到明朝在出現,清朝才成型。所以,為了對比這四個稱呼的待遇,我們把它們都放在清朝歷史中進行對比。如果按照時規定的待遇劃分,皇后、皇貴妃、貴妃、貴人的待遇是不斷降低的。皇后自然不用多說。如果沒有太后存在,皇后基本就是後宮中的女主人。她們可以統率嬪妃,擁有極難撼動的地位。而且,清朝在後宮中,又是推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這種制度下,只有皇后擁有正妻身份,其餘嬪妃都屬於妾。在過去,無論是皇族,或者一般的平民百姓。
  • 深挖乾隆後宮,皇后和皇貴妃並存只有三次,第三次寓意非常
    那麼其中有關後宮嬪妃等級這一點上,順治皇帝就在原有的嬪妃等級基礎上多加了一個皇貴妃。那麼皇貴妃的職責就是協同皇后處理六宮的事務,也就說是相當於一個副後的存在。那麼皇貴妃的地位也是非常的尊貴的。但是自從順治皇帝的董鄂妃成為皇貴妃以來往後的朝代,都是沒有說是在皇后活著的情況下去設立皇貴妃的。
  • 為何古代皇后叫後,皇貴妃叫做妃?
    此外,皇后還需要在特定的日子裡,接受後宮嬪妃和朝廷命官的朝拜。雖然規模不及皇帝,但是卻是其它妃子所不可能享受的權力。 皇后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后擁有自己的官署(如漢朝的皇后三卿),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皇帝的所有嬪御、後宮的宮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屬。
  • 古代皇后和皇貴妃有何區別?歷史中有記載嗎?看完不再糾結了!
    就像我們現在所看的宮廷劇一樣最開始的什麼答應和貴人,慢慢的升到妃嬪,貴妃,皇貴妃這樣的身份,那麼皇后也只有一個,而秦始皇在立了這樣的制度之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行去做的呢?歷史中說是從漢朝時期開始的,漢高祖劉邦是先立的皇后,那麼劉邦是第一位先立了皇后的帝王嗎?
  • 皇后為什麼會強烈反對魏瓔珞的晉升,因為這個等級非常不一般
    那麼為什麼皇后會如此強烈反對晉封魏瓔珞為皇貴妃呢?這是因為皇貴妃的等級非常不一般。雖然在清朝的後宮嬪妃等級中,皇貴妃僅僅居於第二等,是要遜色於皇后的。但是皇貴妃也僅僅只有一人,地位非常的尊崇。而在實際的歷史中,皇貴妃的地位實際上就是相當於副皇后,權力非常的大。
  • 皇后作為後宮之首,那貴妃與皇貴妃之間,有何區別?
    若是拋開皇貴妃或若是拋開皇貴妃或者貴妃在後宮之中的權力,其實說白了,皇貴妃便是由於後宮以及前朝的牽制,無法在後宮的妃位上更進一個臺階的人。但是由於皇后是乃是朝臣所推薦,帝王不喜,而是傾心於皇貴妃。所以帝王為補償自己最喜愛的女人無法在後宮的妃位上更進一步,所以將其進封並分為皇貴妃,位同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