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獲得別人的尊重,證明自己的價值,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但是現實總是很殘酷,不僅社會上陷阱重重、競爭激烈,導致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甚至落入別人的圈套,負債纍纍。更重要的是,有時候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不知道從哪些方面改變,一直想翻身,都沒有機會。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仕途上順風順水,但是也因為自身的一些原因,導致了很多失敗,對此他總結了幾點經驗,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曾國藩:當你負債纍纍,想要鹹魚翻身時,這3句話會讓你豁然開朗
人敗皆因懶
在《曾國藩全集》中,曾國藩曾這樣說:「即令世運艱屯,而一家之中勤則興,懶則敗,一定之理。」即使時運艱難,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勤奮則必然興旺,懶惰則必然使得家庭敗落,這是一定的道理。追求安逸、貪圖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人要想有一定的成就,貪圖安逸是沒有出路的,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凡取得一定成就的,沒有一個懶惰之人。
匡衡鑿壁偷光才有了後來的學問,蘇秦用錐刺股苦讀書,後來成為戰國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李嘉誠年輕時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說:「別人做8小時,我就做16小時,開始別無他法,只能以勤補拙。」
如果你的天分本來就很差,只有勤奮才能克服缺陷,提高自己自我,遲早會有所成就。
事敗皆因傲
曾國藩說:「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以為自己很有才華,就驕傲自滿、自吹自擂,不僅是小人所忌諱的,也是所看不起的。人生取得一定的成績,是值得慶賀的,但是切忌對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處處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在領導面前誇誇其談,在同事面前傲慢不已,遲早會遭到排擠。
關羽大意失荊州,改變了三國的格局;趙括紙上談兵,使四十萬趙國軍隊一下子被秦國名將白起全部殲滅,都是因為過於自信、驕傲自大,導致了重大失敗。曾國藩就是因為曾經因驕傲遭遇過重大失敗,所以才告誡世人,只有謙虛謹慎,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才能完成更高遠的目標。
家敗皆因奢
曾國藩曾寫信給弟弟說:「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弟每用一錢,均須三思。」曾國藩教育兒女要勤儉、節約、謙虛,對弟弟也說每用一分錢,都要細細考慮,不可過於奢侈。曾國藩身居高位,自然不缺錢花,但是越是從底層爬起來的人,越是覺得錢財來之不易。
《朱子家訓》曾講:「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孔子也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要勤儉節約,如果窮奢極欲,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窮。」
奢侈導致道德敗壞,勤儉可以修身養性,戒驕戒躁,這樣眼光才能更加長遠。如果一個人沒有才能,不能自食其力,留下再多錢財也沒有用。如果一個人發憤圖強,給自己掙得一份家業,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才是最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