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2021-01-08 海峽都市報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關於漢字教育的爭論,在韓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差不多每隔幾年就會被拿出來爭執一番。

最近,他們又吵起來了。

報導截圖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韓國現行的《中小學教育法》第29條規定「教學用書應當使用韓文書寫」。12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在此規定的基礎上增加內容,改為「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提案截圖

對此,韓國韓文協會12月10日發表聲明,認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韓國韓文協會以法律文書的頒布和發表為例,指稱韓國法律全部用的是韓文書寫,但是民眾理解和使用起來並沒有出現困難,教科書亦是如此,僅使用韓文不影響文章張力,對於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也絕無障礙。

為此,韓文協會「主張在教科書中並用漢字的提案應當被擋住」。

韓國不少網友也表示支持韓文協會的主張。有人認為,相關提案「逆潮流而動」,會將韓國社會引入到一個「前景黯淡」的未來。還有網民曬出國會現場的電子屏照片,稱現在國會中只有6名議員還在使用漢字書寫姓名,就已經表明漢字在韓國社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韓國第21屆國會議員名單

官方的回應一出,支持韓漢混用的學者不幹了 。他們紛紛出來發聲、反駁。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文學教授全光真表示,韓文協會所謂的「韓文專用」,其中的「專」和「用」如果不懂漢字的話,就可能產生歧義。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韓文的教科書只是給學生提供聲音上的信息,這並不全面。

全光真教授支持韓漢混用

他指出,在小學教科書中標記漢字並不是在現行韓文文章中非要加入漢字。而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字詞和語句的準確含義,在此基礎上標記漢字」。

為何爭執不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朝鮮半島的民族是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後來,王公貴族開始使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再後來,為了讓大部分朝鮮人也能用韓語書寫,半島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帝王:世宗大王於1446年創造了《訓民正音》(韓國諺文字母表),也稱諺文,現代韓語的雛形問世。

然而諺文的出現並沒有給漢字在朝鮮半島的統治地位帶來改變。諺文要通過上下文綜合來看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多的人還是願意用漢字來交流,而諺文,在朝鮮半島長期只作為一種輔助讀音的,類似於拼音之類的東西存在。

這種情況又存在了幾百年,隨著日本殖民者和西方文化的引入,朝鮮民族主義興起,卻竟排斥起漢字,但又不能完全抹去漢字,因此在朝鮮半島報紙上出現了大量的漢字和諺文的混合使用。

過渡時期的漢諺混寫,很難區分

二戰之後,半島開始一點一點地想擺脫漢文化對他們的影響,開始逐漸削減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現,並且大力扶持韓語。之後韓國的著名鐵腕總統樸正熙上臺了,沒錯,他就是深陷政治醜聞的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的父親。

著名的鐵腕總統樸正熙

1970年,時任總統的樸正熙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韓國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的漢字全部刪除。韓語作為一種拼音文字,本身還有很大殘缺,無法完美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交流,不同含義而讀音相近的詞彙有很多,一個不小心就鬧出歧義。而且由於同音不同意的詞組實在太多,人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音譯詞。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韓國的名人名言,中國人讀起來毫無障礙

韓國人還發現,在不使用漢字後,韓國人的識字率也下降了,在參觀自己國家的古建築時一臉懵。

越來越多的韓國人對此產生了憂慮,廢除漢字可能非但對韓國傳統文化的扶持沒起到正面的效果,長此以往,反而讓韓國人越來越對本國文化淡化了。於是很多人就想重新拾起漢字,以此匡正他們漏洞頗多的文字系統。

2000年,韓國政府要求在中小學階段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認識和掌握部分常用漢字在韓國社會取得共識。

此後,有部分社會人士認為這還不夠,應當全面強化漢字教育。韓國教育部2014年9月發布新的教育方針,稱將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並開始推進相關方案的研究。但該政策遭到韓國教育界不少人士反對,認為此舉會「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2018年1月,韓國教育部決定廢除該計劃,並解釋稱這是避免擴大爭議的「權宜之計」。

縱觀歷年來的韓漢混用之爭,可以發現,在韓國支持恢復漢字的以右派(保守派)為主,反對者則是左派(進步派)。以現在的總統文在寅為例,作為進步派的他就反對恢復教材上漢字的使用。

目前,漢字在韓國的日常生活用得極少(身份證、憲法、傳統儀式、報紙標題簡稱等),而普通人熟知的漢字數量也就一兩位數。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恰好是減少漢字使用最快的時期,使得絕大多數韓國年輕人並沒有把漢字作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相反,韓文的民族主義色彩日漸濃厚。

事物的另外一面則是,中國如今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韓國在中國有5萬多名外國留學生,成為中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漢字在韓國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關於韓國人對漢字的態度,你怎麼看呢?

資料來源 | 環球網、觀察者網、知乎

新民周刊

相關焦點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文/觀察者網 陳聰】是否恢復漢字教育,是韓國社會每隔個幾年都會被拿出來爭論一番的議題,支持者與反對者主要交鋒於漢字要不要進入中小學階段的教科書中。最近,他們又開始吵了。報導截圖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爭端起於本月2日,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的10名議員在韓國國會中提出修正案,主張對現行的《中小學教育法》進行修改。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糾結了,韓國為什麼不自信?
    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不意外,韓國韓文協會又對此發表了反對聲明,其表示「教科書僅用韓文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絕無問題」,「韓文對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絕無阻礙」,「韓文專用是文字生活的表現和理解自由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國際解讀|要開始使用漢字了?韓國會再次掀起「漢字之爭」
    由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古代韓國一直都在使用漢字,甚至就連韓國的史書也是用漢字書寫的。然而從1948年發布《諺文專屬用途法》以來,韓國已經花了72年時間來廢除漢字,不過儘管如此,在韓國國內關於是否要使用漢字的爭議仍然持續不斷。12月2日,韓國國內又對是否要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漢字展開了激烈爭論。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事情的起因是,12月初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10名議員之一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漢字筆順問題起爭論「火」字該咋寫難壞70後家長
    漢字筆順問題起爭論「火」字該咋寫難壞70後家長   京報網訊 昨天,記者從本市多所小學了解到,不少小學生家長反映,如今在輔導孩子做功課時,經常覺得孩子「倒插筆」,時常因筆順問題產生爭論。
  • 韓國這次急了:中國字搶不到不要了,專家:70%韓語詞彙是漢字詞
    但韓國韓文協會卻認為,「韓漢混用會將原本平等的文字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了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70%韓語詞彙是漢字詞,還想剔除?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學生們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非常重要。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科書有必要韓漢混用。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自然,國會議員的提議招致了韓國韓文協會旗幟鮮明的反對,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韓文書寫的教科書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沒有問題,韓文不是學生提高思考和語言能力的障礙」,在他們看來,「韓漢混用」將導致原本平等的文字不平等,並且「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 45年前韓國街上全是漢字:韓國使用2000多年漢字,為何廢止
    漢字曾經作為韓國的官方文字,使用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韓國官方才開始使用諺文代替漢字。為什麼韓國要改用諺文廢漢字呢?文盲率太高了,大多數韓國人不認識漢字。掃盲是發明韓文的主要原因。但是對於官家來說,口頭的傳播方式太不規範容易出錯,就需要用文字記錄。這時候他們又沒有自己的文字,於是就「借用」鄰國的文字來書寫,記錄和閱讀。這個鄰國文字也就是漢字。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不就是一直使用漢字而來嗎?而使用漢字的提議傳到了日本,日本網友紛紛表示,讀懂了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 韓國是怎樣一步步廢除漢字的?
    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在韓國也曾一直是主流文字。但是,漢字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古代的韓國,雖然文字是漢字,但是大部分民眾都是文盲。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的世宗大王創造了自己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但是當時的朝鮮士大夫,對這些曲曲折折的符號,根本不感興趣,漢字依然是主流。
  • 要求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要來爭奪漢字發明了,各國網友都驚呆了
    漢字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字,傳承有序,沒有出現文化斷層,成就了在世界屹立不倒的民族。韓國原屬我們的番屬國,曾在一個時期裡,長期使用漢字,後來,他們開展了去漢字化的運動,把他們原屬於少數使文字推了出來,並確為自己的國語。不過,依然可以在韓國看到許多牌扁都是漢字書寫的,漢字在韓國一直是糾結的存在。
  • 韓國廢除漢字以後,當地春聯該怎麼寫?和中國春聯已經有很大不同
    東亞文化圈是以漢字文基礎建設的文化圈,它包括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和部分東南亞國家,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就是歷史上曾以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語言,所以漢文化也跟隨著這樣的漢字而流出到當地。不過這些國家也因為要培養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所以紛紛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力,開始廢止漢字,就比如韓國這個國家就是如此。
  • 重新使用漢字?韓國人又吵起來了,日本民眾:要不你們「脫亞入西」?
    現如今的韓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不過,從2011年開始,韓國的李明博政府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小學的課程裡。最近,韓國又因為漢字的事情爭吵起來。原因就是,韓國的10名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是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文字」。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乍一看都是豆腐塊,細看就傻傻認不清(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my Nichole Harris)▼漢字傳入朝鮮半島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大規模普及則在公元前後。到了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和百濟文人已經開始用漢字作詩,史官也用漢字記述和編撰歷史典籍。
  • 韓國學者: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漢字是韓國的
    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具備更為高等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人類有將智慧積累轉化為文明的本領,然而,構建一種文明、一種文化,都離不開用之傳播的語言和用之記錄的文字。韓國漢字書法因此,地球上有很多人類族群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始終形成不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構建不出屬於他們的文明。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自然,國會議員的提議招致了韓國韓文協會旗幟鮮明的反對,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韓文書寫的教科書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沒有問題,韓文不是學生提高思考和語言能力的障礙」,在他們看來,「韓漢混用」將導致原本平等的文字不平等,並且「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 韓國身份證上面為什麼有漢字出現?
    古代朝鮮,因為文化和歷史原因,一直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沿用的是中國漢字。當然,是不是所有人都認識漢字,不是的,普通朝鮮平民根本不識漢字,只有朝鮮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普通朝鮮平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一直到了1446年,世宗時期,才開始有了朝鮮文字,其實也是一種拼音文字。
  • 於正怒懟韓國人搶漢服後,韓國大學教授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而是韓國...
    對於偷搶行無賴之事,部分韓國網友肯定頗有心得,他們豐富的經驗大概都可以出一本教科書納入史冊,以供後人瞻仰學習。 早前從搶奪泡菜起源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韓國網友的臉皮之厚,不過大家當時似乎都小看了韓國人的無賴稟性。之後又是搶漢服又是搶熊貓,其惡劣行為簡直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