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國家推出了計劃生育政策,「生男生女的一樣」的口號更是刷得滿大街都是,人們的思想終於從重男輕女轉變成「女兒頂起半邊天」,獨生女家庭大量出現。
這本是一件好事,畢竟平權發展這麼久,難得有了明顯的效果,只不過有時候矯枉過正也是一種錯誤。比如說,不肯直接面對晚年生活差距的老一輩,不肯結合中國大環境下默認潛規則的部分網民,他們整齊劃一說著「生男生女都一樣」,仿佛看不到中國十億底層家庭的無奈和晚年苦楚。
所以,今天不如我們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生男生女到底是否一樣?全部結合身邊真實案例,告訴你35年以後,只生女兒和只生兒子之間的差距,而其中,有些父母註定要去養老院。
養女防老問題大:大環境不允許
小姨是出生在六十年代末尾的人,非常不湊巧地撞上了計劃生育,成為第一代獨生女家庭。當年我父母都勸她,寧願交了罰款也要再生個孩子,被嚴詞拒絕,認為生兒生女都一樣。如今35年過去了,表姐已經結婚生子,小姨卻開始後悔當初沒有聽勸告。
原因簡單,小姨老家的同齡人都跟子女住一起了,只有小姨兩口子還在孤零零守著老家的破瓦房,等待著女兒一家一年兩三次的探望。今年更是直接沒回去,因為疫情。這讓小姨心裡十分難受,尤其在發現女兒跟婆婆和樂融融的時候。
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搬去跟表姐同住,小姨無奈搖頭,說你看咱們村裡誰家老人是跟閨女住的?還不得被女婿一家嫌棄死!我這才意識到,大多數中國老一輩都是遵循傳統養老,大環境下只有少數男性和婆家能拋卻成見接納女方父母同住,獨生女家庭的父母的最終歸屬很可能會是養老院。
養兒防老問題多:全看兒媳良心
養兒子的好處,大概就在於35年後父母同住了,起碼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父母到了六七十歲,多由兒子一家接管,不用擔心老無所依。
當然,養兒子也並非是全然無風險的,老家有一句話叫做「娶了媳婦忘了娘」,別以為這是玩笑話,現實中數不勝數。很多父母心裡也明白,想要晚年老有所依,討好兒媳勢在必行,只因現在男女性別懸殊,底層男性娶老婆難上加難,尤其在有了孫輩後,若是不小心得罪了兒媳,那兒子很可能會為了小家而倒戈,到時候父母一樣要去養老院。
最後,如果你家是有錢人的話,以上所有的差距都不成立。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