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南京長江大橋》圖片展開展

2020-12-14 金臺資訊

記者8月19日從周恩來紀念館了解到,《周恩來與南京長江大橋圖片展》在該館西花苑碑園展廳正式開展。

本次展覽由江蘇省檔案館、中鐵大橋局、南京市檔案館、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周恩來紀念館、南京市博物總館主辦,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承辦,分為「千年架橋夢」「九載架飛虹」「精神永流傳」「大江豐碑」四個部分,通過精彩豐富的檔案史料,全景再現了南京長江大橋的「前世今生」。

據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堡方案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的,他曾指示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堡造型要比武漢大橋橋頭堡雄偉一些,要體現出三面紅旗,紅旗的用料要選好,顏色要鮮豔,做到永不褪色。最終南京工學院鍾訓正設計的「三面紅旗」橋頭堡方案從全國17個單位提交的57個方案中脫穎而出。1968年9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順利通車。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通車,南京長江大橋全線貫通。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南京長江大橋工程與「兩彈一星」等一同列入建國後國家重要成就項目。

融媒體記者 王舒

融媒體編輯 潘永勇

通訊員 武曉青 賈同宇

相關焦點

  • 「周恩來與南京長江大橋圖片展」在周恩來紀念館開展
    上世紀60年代,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由無開始,從零跨越,歷經9年,在天塹上架起飛虹,建成了令世人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市檔案館、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周恩來紀念館、南京市博物總館主辦,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承辦的《周恩來與南京長江大橋圖片展》在周恩來紀念館西花苑碑園展廳開展。
  • 南京長江大橋年底通車了
    不知不覺,南京長江大橋維修快2年了,自2016年10月28號晚22點起,南京長江大橋進入了27個月的維修期。這座新中國最具時代意義的建築,寄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懷,成為新中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創造奇蹟的象徵與典範。
  • 新中國的第一: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鐵路輪渡第一艘渡輪」飛虹「號(資料圖) 20世紀50年代,在江面寬闊、水流湍急的長江下遊還沒有一座大橋,無論是汽車還是火車,過江只能靠輪渡,給新中國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還在建設之中,國家又做出了在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鐵道部著手進行橋址選擇和地質勘探、測量等工作。
  • 南京長江大橋建設背後的故事
    ▲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方案   按照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的速度和經驗,鐵道部要求兩年半建成南京長江大橋,大橋工程局成立了南京長江大橋設計組,以王序森為組長,到南京先繪出大橋草圖由於南京長江大橋的施工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負責,為了協調施工單位和地方的工作,1959年11月15日,成立了南京長江大橋工程指揮部,彭敏任總指揮。1960年7月,彭敏工作調動,大橋總指揮由大橋工程局黨委副書記宋次中接任。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者也陸續來到南京。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第二橋梁工程處原在江蘇邳縣大運河上建橋,完工後於1959年初來南京。
  • 南京長江大橋榮獲國際大獎
    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南京長江大橋的歷史吧南京長江大橋的「前世」20世紀50年代,在江面寬闊、水流湍急的長江下遊還沒有一座大橋,無論是汽車還是火車,過江只能靠輪渡,給新中國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1956年,武漢長江大橋還在建設之中,國家又作出了在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鐵道部著手進行橋址選擇和地質勘探、測量等工作。武漢大橋的設計施工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進行的,而南京大橋的設計工作則全部由中國完成。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方案(資料圖)當時中國正面臨三年困難時期,工程開工不久便面臨著被迫停工的局面。
  • 南京長江大橋
    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是南京標誌性建築,在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也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裡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
  • 誰的南京長江大橋?
    從12月20日零點起,南京長江大橋開始禁止外地中小客車、過境大客車和貨車通行。禁止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南京長江大橋的交通壓力,並充分發揮長江二橋、三橋以及板橋汽渡的作用。解決交通壓力,此舉的出發點無可非議;但是在執行的具體手段上僅僅針對外地車輛,就瀰漫了濃濃的歧視色彩,令人不吐不快。
  • 同為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誰才是長江第一橋
    建橋,是中國人的歷史,是中國人的強項,從1400多年前的趙州橋,到充滿歷史的盧溝橋,到過去的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到大勝關長江大橋,到矮寨大橋,到杭州灣跨海大橋,到膠州灣跨海大橋,以至到新近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中國人的橋,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越建越長,越建越好,讓世界震驚!但是萬裡長江第一橋,是武漢呢?還是南京呢?
  • 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啟幕
    2018年9月15日,以"大橋記憶"為主題的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開展,展覽展出了南京長江大橋建成50年來的藝術作品和熱心人們提供的與大橋相關的歷史史料。  2018年9月15日,以"大橋記憶"為主題的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開展,展覽展出了南京長江大橋建成50年來的藝術作品和熱心人們提供的與大橋相關的歷史史料。
  • |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老五|斜拉橋
    這兩天「老五」在南京人的朋友圈刷了屏長江南京段上的第五座跨江大橋——南京長江第五大橋於6月28日順利合龍這是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結構斜拉橋南報融媒體記者 徐琦 攝作為南京長江大橋系列裡攝/杜文雙作為長江南京段的第五座跨江大橋,同時也是南京規劃的27條過江通道之一,南京五橋的任務是與南京長江二橋共同溝通南京繞城公路跨江成環,舒緩周邊大區域過境交通。同時兼顧南京多個新城新區之間的交通紐帶,也為江北國家級新區連接高鐵南京南站和祿口國際機場打通了一條快速通道。南京長江第五大橋。
  • 檔案中的南京長江大橋
    為實現長江兩岸鐵路公路的直接通達,1956年,國務院批准鐵道部對南京長江大橋進行勘測設計,從而拉開了建設南京長江大橋偉大工程的序幕。1958年,「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正式成立。1960年1月18日,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開工建設。1968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長江大橋全面建成通車。中國人民夢寐以求南北通達的夙願終成現實。
  • 史海探跡——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設計的來龍去脈
    豐富多彩的展陳內容中,一組形態各異、各具特色的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建築設計圖,吸引著許多觀眾的眼球。   1959年12月南京長江大橋美術方案初步設計說明書   從鐵道部大橋工程局1959年12月關於南京長江大橋美術設計方案的說明書中我們了解到
  • 南京長江大橋人行道
    今年年底,修整一新的南京長江大橋將再次和大家見面:橋頭堡回歸「本色」的金粉色旗尖,玉蘭花燈裝上黃白色燈盞……在老南京人心目中,人行道上紅色的地磚也是大橋的顯著特徵之一。27日,一位當年參與過大橋建設的熱心市民趕到現代快報,特意向記者介紹了大橋人行道上紅缸磚的故事。
  • 南京長江大橋曾想設計成六車道
    南京長江大橋一直是南京人的驕傲,而近年來的大橋交通擁堵,使其不斷成為南京人關注議論的焦點。昨天上午,記者採訪了參與並見證大橋建設的大橋工程局高級工程師車家明老先生。 有專家提出建六車道,但被否定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於1960年1月18日開工,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車,歷時近8年,至今已運營近45年,它是在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的基礎上,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自主修建的。
  • 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者進社區講「大橋故事」
    揚子晚報網12月5日訊(通訊員 楊凝 記者 梅建明)「萬裡長江千年夢,橋是凝固的歷史,它記錄了民族的精神。為了打破長江的阻隔,在南京長江段架設一座跨江大橋,便成了我們日夜思念的夢,直到1956年鐵道部開始著手南京長江大橋橋址的選擇……」圖為志願者為居民講述大橋故事圖為志願者服務社區12月4日下午,在南京江北新區大華社區紅色驛站內,中鐵大橋局四公司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服務隊員正在講述大橋建設的故事
  •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旅行的時候,在桂林遇見幾位好心的南京阿姨,她們向我推薦南京,傳統印象受到一些文章和人們相傳的影響,當時是拒絕的,我說南京會很壓抑吧,阿姨們告訴我南京很好的,沒有那麼多所謂壓抑。沒想到,2019年旅行第一站就是南京。
  • 南京長江大橋獲獎啦!
    方飛 攝南京長江大橋獲獎啦!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獎評審工作近日完成中國有6個項目獲獎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獎南京長江大橋改建工程——鐵路橋獎秭歸長江公路大橋——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新首鋼大橋——尤金·菲戈獎山東潭溪山人行橋——亞瑟·海頓獎楊泗港長江大橋——喬治·理察森獎IBC
  • 撫順平頂山慘案圖片展在南京開展
    撫順平頂山慘案圖片展在南京開展 作者: 2018-09-11 13:41   來源:撫順晚報
  • 《閃亮的名字》追憶南京長江大橋總工程師...
    南京長江大橋,新中國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回溯南京長江大橋建橋史,曾有美國橋梁專家在勘察長江南京段地質條件後,斷言「在南京造橋,不可能。」然而就在這個「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國的第一代橋梁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建起了這座「爭氣橋」。
  • 南京長江大橋:五弟,你好!
    6月28日上午隨著最後一盤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緩緩澆入橫向溼接縫中南京長江第五大橋跨江主橋順利合龍南京長江第五大橋。趙振宇攝為何如此萬眾矚目,有人給出了答案:南京長江五橋主橋是世界上首座採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橋面板結構的組合梁斜拉橋,也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混組合索塔斜拉橋。南京長江第五大橋位於南京長江三橋下遊約5公裡處,南京長江大橋上遊約13公裡處,全長約10.33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