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整理壁櫥時從角落裡翻出沉甸甸的一袋茶湯。衝上一杯茶湯,獨自一人品味那一份甘甜,思念的心緒又帶我回歸到曾經的記憶。
山裡面,人煙稀少,住戶分散,山裡的孩子小學五年級便要到鎮上開始寄讀生活。記得那時,每周回家返校前,母親總是為我炒一包小米麵粉帶著回學校,開飯時,到開水房一衝,記憶中那是最好的食品了,但有時水房水燒不開,米粉衝不開,便有一股苦味,也另你難以下咽.記得一周末回家,臨行前,母親又張羅著為我炒米粉,我說什麼也不願帶,並倔強而生氣的對母親說:「人家上學都到食堂去吃,我也要。」母親先是一怔,繼而笑著對我說:「 乖孩子,米粉裡有勁道,補身子,還是米粉好!」說著還是把那一包剛炒的米粉塞進了我的書包.現在想來,那時母親何嘗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得「滋潤」點,但那時的家境又怎能許可?哥姐亦都在念書,家中唯一的「活錢」來源便是母親沒白沒夜做裁縫所得的一點錢,為了湊足姐弟三人的學費,家中開支上月不接下月已是常事,更何談生活上的調劑,在母親看來,能為孩子做點米粉便是對孩子的最大補給了。
一包包米粉伴我走過了初中、高中、大學,漸漸地,生活中仿佛亦不能缺少了那一包包米粉。記得迎接高考的日子裡,在縣城讀書的我已近兩個月未回家了,米粉亦斷了線。每次吃飯時,習慣性地拿起飯缸走到水房,才真正意識到已沒了米粉,吃飯時也少了一份滋味。此時亦不免牽掛起母親,惦念起米粉來。一日,在去食堂的路上,一低年級同鄉招呼我,說家中給我捎來一包東西,當我下意識打開那一大包裹時,真是喜出望外,原來是娘為我炒的一大包米粉,並附一張字條:「孩子,這是新碾的小米粉,給你捎去,學習緊,用腦子,平時多喝點,補補身子」。手拎這一包足有十斤重的米粉,想著娘的話,眼前已是一片模糊,「可憐天下母親心」。
而如今回顧起那段擠「獨木橋」的日子,我真心感謝母親為我備的那一包包米粉,它們不僅為我充實了體力,而且更為我注入了一份來自融有母愛的精神動力。
工作了每次回家探親返回時,母親還是心照不宣地在我包裡塞上包米粉.每晚夜讀困了、累了的時候衝上一杯,品味一下那一份悠遠的思念。
「飽時當知餓時飢,是兒當知報娘恩。」這也是時時對自己內心所說的一句話。
謹以此文獻給天下可親可敬的母親,祝您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