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成渝 「 第三城 」?

2020-12-20 成都向上life

要論今年中國經濟最HOT的 「 超級IP 」 ,那肯定非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 莫屬!

1月3日、10月16日,最高領導人兩次召集中央會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了調: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兩心兩地一極一源 」 新定位,標誌著地方推進了多年的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受益的不僅是成渝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還包括圈內18個二級城市(區)、近1億總人口。這其中又細分為 「 一軸(成渝發展主軸) 」 、 「 兩帶(成綿德樂城市帶、沿江城市帶) 」 、 「 三足(川南城鎮密集群、南遂廣城鎮密集區群、達萬城鎮密集群) 」 的發展格局。

今年8月,『成都向上』發表《成渝雙城經濟圈,驚現第三個省級新區!》(點擊查看),這本來是一篇很畫風正常的稿子,底下的評論卻炸開了鍋!網友們紛紛表示:我們!才是成渝第三城!!

火熱的評論區讓UP君再也坐不住了。OK,拋開網絡語境的浮華與喧囂,以嚴肅的視角冷靜審視,到底是誰,才最具資格/最有希望成為 「 成渝第三城 」 呢?

依據「 GDP總量 」「 常住人口數量 」 (均以2019年為基準)兩大代表性指標,UP君為成渝城市群內16個二級市(區)製作了能級圖:

△ 製圖:成都向上

從上圖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內發展極不均衡,成渝兩個「巨無霸」遙遙領先,其他市(區)呈現出階梯分明的三大集群 ——

第一集群(圖中紅色區域,GDP2000-3000億元,常住人口400萬人以上):綿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五市;

第二集群(圖中黃色區域,GDP1200-20000+億元,常住人口250-300+萬人):德陽、樂山、自貢、內江、眉山、遂寧、廣安七市;

第三集群(圖中綠色區域,GDP<1200億元,常住人口<250萬人):涪陵、永川、萬州、資陽四市(區)。

作為對照,中國東部三大城市群(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的這種「階梯狀」分布格局並不明顯。

「 第一集群 」 的五個城市 —— 綿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上圖紅色部分,均在我們大四川)緊跟成渝腳步,也是各自的區域中心。今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通過 「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 ,稱 「 要培育壯大一批區域中心城市 」 ,直接點名綿陽等七大城市,與 「 第一集群 」 名單高度契合。

這五大城市,理所當然是「成渝第三城」的最佳候選。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座城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願景。

△ 圖據綿陽市官網

川B寶座王

—— 綿陽

關鍵詞:國家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渝經濟圈北部中心城市。

常年坐擁「川B」寶座 ,綿陽的經濟、交通、教育均位居川內城市前列,引來京東方、漢能、惠科眾多高新企業,2019年綿陽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49位,GDP總量2856.20億,居川內第二。預計2020年將成為四川(除成都外)首破3000億大關的城市。

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綿陽把 「 加快建設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之間) 」 作為主攻方向之一,明確提出「打造成渝副中心」。這一新提法全方位超越了以前的 「 四川副中心 」 範圍,充分展現了綿陽的 「 野心 」 。

這麼看來,第一集群中的領頭羊——綿陽,就是天選的「成渝第三城」了,且慢,還有宜賓。

△ 宜賓區位示意圖

GDP增速第一

—— 宜賓

關鍵詞:萬裡長江第一城、川南地理中心、坐擁四川第一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

近幾年宜賓發展迅猛,大有趕超綿陽的勢頭。2019年,宜賓GDP增速8.8%,全省排名第一;當年GDP 2601.89億元,超過德陽位居全省第三,與綿陽的差距縮小到300億之內。要知道,2000年宜賓的GDP不到綿陽的60%。按照這樣的勢頭,2021年宜賓和綿陽的GDP總量都將越過3000億大關。

產業發展更是風生水起,以 「 五糧液 」 為代表的食品飲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型材料、能源化工,近年還引入了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還有20萬師生的 「 大學城 」 ,成都等地20所高校開設分校,讓這座城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今年2月,四川省批覆設立了第一個省級新區 —— 宜賓三江新區,定位為發展建設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宜賓會是最具潛力的「成渝第三城」嗎?今年初,四川在就高質量謀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布局時,明確提出「強化兩翼帶動,推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發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是四川五大經濟區中唯二被點名的。而領頭羊除了宜賓,還有南充。

△ 南充臨江新區。圖據南充市官網

成渝交通樞紐

—— 南充

關鍵詞:千年綢都、川東北經濟、物流、商貿和金融中心、四川省東北城市群的雙核之一、四川第二人口大市

南充有2200年建城史,2019年末常住人口643.5萬人,主城區人口約150萬,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2019年南充GDP2322.22億元,位居全省地級市第四位,緊追老牌工業強市德陽。目前南充擁有汽車汽配、油氣化工、絲紡服裝三大支柱產業,正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

這座城市最突出的是 「 成渝經濟圈鐵路樞紐 」地位:達成鐵路、蘭渝鐵路在此交匯,再加上已開工的成南達萬高鐵、漢巴南高鐵,今後將有兩條高鐵、十數條鐵路通達。

今年7月,四川批准設立第三個省級新區 —— 南充臨江新區(前兩個是宜賓兩江新區和成都東部新區),定位為 「 三區一高地 」 ,即建成成渝北翼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國家產城融合發展創新示範區、嘉陵江流域綠色發展引領區、四川東向北向開放合作新高地。

借新區東風,南充也明確提出要奮力打造 「 成渝雙城經濟圈次級核 」

南充再向東,在四川和重慶的交界處,還有一座GDP破2000億、人口近600萬的大城 —— 達州。

△ 圖據達州市官微

邊界高地

—— 達州

關鍵詞:中國氣都、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達州地處川渝陝黃金結合部,是四川最東邊的城市,2019年GDP2041.50億元,常住人口572萬。達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鉀鋰資源,去年引入12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的19個項目,投資總額達700多億元。

作為川東北城市群雙核之一,達州在 「 成渝經濟圈 」 中肩負著一個特殊使命 —— 領銜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川東北渝東北一體化發展的重任。

這是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戰略目標。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均衡發展之路,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就是希望縮小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尤其是縮小極核城市和省際交界地區的差距,為全國提供示範。公開報導顯示,國家發改委今年6月專程赴達州調研 「 統籌發展示範區 」 建設情況。調研組成員指出:在川渝交界處建立「統籌發展示範區」,不僅是對整個成渝地區「相向發展」模式的先行探索,也利於地區內部的中小城市縮小與成都、重慶兩座核心城市的發展差距。

圍繞融入成渝 「 雙核 」 ,達州重點推進建設成達萬、西達渝高鐵,構建成都、重慶、萬達開 「 1小時通勤圈 」 ;啟動達萬城際直達快速通道建設,構建 「 半小時通勤圈」 ;加快建設秦巴國際鐵路 「 無水港 」 ,到2025年,以達州為節點,將全面建成成德綿—南充—達州—萬州港、蘭西新—廣元—達州—萬州港、關中—安康(巴中)—達州—萬州港三條長江貨運出海新通道。

說到出海大通道,成渝城市群裡還有一座城市,同樣肩負重任。

△ 圖據瀘州市官網

四川水運首港

—— 瀘州

關鍵詞: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成渝區域醫療健康中心、醉美酒城

或許是長期籠罩在宜賓的光環下,瀘州的存在感一直不強,作為一座安安靜靜的江城,瀘州近年來已默默摘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桂冠。

其實,除了城市建設,瀘州的綜合實力同樣不容小覷。2019年,瀘州GDP2081.3億元,增速8.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首次突破2千億大關,當年全市常住人口432.4萬人,在川南渝西城市群中僅次宜賓。

瀘州傳統產業四大支柱為白酒、化工、機械製造和能源,以電子信息技術、現代醫藥、高端裝備等為主體的高新產業呈加速壯大態勢。作為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四川水運首港,四川對瀘州在雙城經濟圈的首要定位是 「 建設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 」 ,包括長江上遊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出口加工貿易中心。四川賦予瀘州的另一項重任是 「 跨行政區融合發展 」 ,明確支持瀘州、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

瀘州還有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包括西南醫科大學、6所三甲醫療機構和建設中醫藥產業園,基於此,瀘州提出了 「 建設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 」目標。

在逐一盤點第一集群五大城市各自的優勢和潛力後,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五大城市在衝擊「成渝第三城」各自的不足。

綿陽作為四川省內經濟總量第二大城市,近年來與成都的差距不斷擴大。2000年,成都GDP 1313億元,綿陽GDP 318億元。2019年,成都GDP為17012億元,綿陽GDP為2856億元,二者已呈現出幾何量級的差別,與此同時省內其他城市與綿陽的距離卻在不斷縮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綿陽的支柱產業仍然建立在過去的國防軍工基礎上,沒有培育出市場認可的產業新優勢。另外,綿陽距離成都太近,主副中心太過接近的格局,也會影響到副中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宜賓不僅坐擁長江上遊,更是名副其實的川南地理中心,近年來加快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和水運建設, 「 成渝第三城 」 可塑性極強,但同樣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近年來宜賓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車、手機等高新產業還沒有進入收穫期,醫療、城建、交通等方面甚至還無法與瀘州媲美,這些都是宜賓衝刺 「 成渝第三城 」 亟需補足的短板。

△ 成渝雙圈相較於東部城市群的

另一個亟待補齊的短板就是交通

圖為四川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南充同樣擁有極佳的區位優勢,也是未來的成渝交通樞紐,僅從區位上看,南充是當然的 「 成渝第三城 」 ,但是從經濟總量、高新產業優勢、城市建設等綜合實力上看,南充仍需調快進度條再加速。

達州瀘州有相似之處,同處於成渝經濟圈邊界位置,同樣承擔著探索「跨行政區統籌/融合發展」的重任,這一探索對於 「 雙城經濟圈 」 建設乃至當下中國的統籌發展都堪稱意義重大。因此達、瀘二州未來的發展空間取決於 「 統籌/融合發展示範區 」 的發展前景,如果真的能探索出一條新路,那麼即便不是字面意義上的 「 成渝第三城 」 ,也是國家層面上的 「 示範區 」 ,能級更高、影響更大。

△ 全球光亮圖最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群的發達程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與中國其他

三大城市群還有較大差距

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成渝城市群中,除了成渝「雙核」GDP早已突破萬億,周圍城市(區)沒有一個超過3000億大關,這和中國其他三大城市群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 長三角城市群,圍繞上海的是蘇州、杭州等5個全國城市GDP前20強;珠三角城市群,環繞廣州、深圳的,是佛山、東莞等一批GDP逼近甚至突破 「 萬億大關 」 的城市。

官方的表述中,將成渝城市群經濟實力「階梯狀」分布格局形象地稱之為「月明星稀」。今年5月,四川出臺《關於規劃建設省級新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重點在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內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心城市,規劃布局一批省級新區。這也是四川著力補齊成渝經濟圈中部區域發展落差,加快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步伐,培育創建若干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進一步優化全省空間布局和經濟地理的重要舉措。

△ 四川經濟區示意圖

《意見》出臺前後,宜賓三江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南充臨江新區相繼獲批,分別對應上文中的 「 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 」 , 「 成都平原經濟區 」 相對應的 「 省級新區 」 是哪家呢?據傳極有可能就是 「 綿陽科技城新區 」 。

《意見》中明確提出,「 省級新區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發展質量要高於所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 , 「 規劃編制要對標雄安新區、天府新區等國家級新區,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 」 。對照這份《意見》,再結合前文的優劣勢分析,UP君大膽預測, 「 成渝第三城 」 的候選名單已經進一步縮小,那就是 —— 綿陽、宜賓和南充,而潛力最大的則是宜賓和南充!

究竟最終會花落誰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成渝第三城 」 你最看好哪個城市?評論區告訴UP君。

編輯:H

美編:Amy

主編:Comet

相關焦點

  • 成渝城市群「強三線」城市之爭:誰是成渝第二城?
    (原標題:成渝城市群「強三線」城市之爭:誰是成渝第二城?)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 李果成渝城市群,成都和重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城市」,那麼誰才是這個城市群中的「第二城」呢?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而要建成國家級城市群,不僅需要依靠成都和重慶兩地的引領,成渝之間其他城市的發展程度也是關鍵。
  • 西部大開發之下的盆地新格局,誰是繼成渝之後的第3城呢?
    他們競爭的焦點已經不是誰是副中心,而是誰是繼成渝之後的巨無霸。|成渝之後的概念四川地級市要建設成為經濟副中心,必然要誕生出一個繼成渝之後的第三城;但從宏觀上看,成渝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當下難以分出;論總量肯定是重慶勝出,但重慶畢竟是一個省的體量,而且當下唯GDP論在城市競爭中愈發顯得沒有絕對性。
  • 成渝經濟圈「第三城」初具雛形,川東北和川南2個市成最大贏家
    一直以來,在四川成都都是一枝獨秀般的存在,基本沒有城市對它構成任何威脅,而成都在全國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今年已經排名全國第七,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四川一共有21個市州,去年各城市的GDP已經相繼發布,其中可以說幾家歡樂幾家愁,很多時候,人們都在談論成渝經濟圈誰才是名副其實的第三城
  • 發展中的南充,能否真正成為成渝第二城
    南充是四川經濟實力第五大城市,位於四川東北部,是成渝的戰略支撐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支點城市,是四川的人口大市。 南充是川東北區域的中心城市,也是川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 成渝第二城,這兩個城市火力全開,結果你想不到……
    那麼除了成渝兩座超級城市外,誰才是真正的成渝第二城?從目前南充快速的發展勢頭來看,預估2020年GDP將有望超過德陽,位居川內地級市第三位,屆時,城市地位、經濟發展其發展潛力可想而知,因此,「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的確有一定可信度。
  • 成渝雙城記 誰是西三角經濟區龍頭老大?
    戴賓認為,成渝經濟區要真正形成,應該在加強兩地交通建設的同時,著力發展中間沿線地帶城市群。在他看來,目前最適合成為成渝兩地經濟能量交換的區域是川南城市群,即內江、宜賓、自貢、瀘州四城的聚集區域。該城市群緊鄰成渝高速公路,而且正位於成渝兩地中間點。
  • 成渝城市群與關中城市群誰的帶動性更大?成渝、關中帶動西部
    成渝城市群指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發展極(成渝雙城經濟圈)。關中城市群是指以西安為中心,寶雞為副中心的西北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組成我國西部經濟最強極,也是西部人口最稠密的區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那麼他們誰的帶動效應更強呢?
  • 成渝雙城記,誰先拿下一局?
    另外在「抖音之城」的點讚數上,成都以23.7億點讚,超過了重慶17億的點讚。在書店佔有率上,成都以3463家實體書店位居全國第二,領先重慶,甚至領先上海。這一點值得成都人驕傲。在全國電影票房成都排名上,成都也略略領先重慶,感覺成都的文化氛圍要濃厚一些。
  • 天象產城盧宇翔:紮根產業服務,助力成渝經濟圈協同發展
    近日,天象產城創始人盧宇翔受邀,為入駐創業者進行了一場關於企業如何借力成渝經濟圈快速發展的分享。盧宇翔認為,雙城的融合使得競爭變合作,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激活了許多中小企業發展潛力,不僅僅是兩座城市,經濟圈內城市群的創新企業和優秀創業者也會被帶動起來。
  • 四川「人口第二多」的地級市,地理位置優越,有望成為成渝第二城
    這座城市比較低調,近幾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又因為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被很多人預估可能成為成渝第二城。這座城市就是南充,它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州、郡、道、府的治所之地,因位於充國南部而得名。提起南充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起巴蜀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古城,大家肯定知道吧。
  • 雙城記|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啟幕 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出爐
    2020年12月1日,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花灘國際新城杯」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選拔賽·總決賽在合川區人民廣場舉行。圖源|重慶新聞旅遊集團重慶市和四川省兩地相關部門、區縣(市)、文旅機構、旅行商代表、成渝雙城媒體及主承辦方相關領導、贊助企業負責人出席開幕式暨總決賽。
  • 成渝之爭,三十年的恩恩怨怨,成渝未來是合作更多還是競爭更多?
    曾經是四川的第一第二大城市,當然誰第一誰第二,或許誰都會說自己第一!成都歷史悠久,重慶抗戰名城,成都高校IT發達,重慶工業網紅之城,各有優劣!1997年,重慶直轄,從此成渝各有所屬,從此各奔天涯!2020年,成渝雙城經濟圈上升到國家層面,成渝再次成為一個共同體,再次兄弟合作!成渝之爭,都是為了自己的發展,或許合作共同做大才是未來趨勢,當然競爭不可避免!
  • 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啟幕 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出爐
    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啟動儀式。12月1日,2020釣魚城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花灘國際新城杯」成渝雙城旅遊形象推廣大使選拔賽·總決賽在合川區人民廣場舉行。  此次推廣大使選拔賽·總決賽分為「人文篇·古韻合川」「潮流篇·風情三江」「融合篇·巴蜀山水」,為觀眾呈現了一臺視覺盛宴。
  • 成渝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誰能搶佔「雙城記」商業制高點?
    作為成渝城市群兩大核心城市之一,誰能夠精準對接成渝城市群巨大的商業需求,誰就能夠成為「雙城記」的商業制高點,從而助推成渝城市群商業高質量發展。 重慶、成都,到底是誰? 這應該是成渝城市群裡面眾多品牌開發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 成渝雙城志:3000畝中日國際康養城 譜國際協作健康人居新範式
    從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城發展被推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就此,一局大棋正式鋪開。一個多世紀前,梁啓超先生曾用「三個中國」來總結中國大歷史: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 成渝城市群:憑什麼與三大灣區相提並論?
    本文首發於《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10月刊,原標題為《誰是三大灣區「接班人」?成渝城市群欲脫穎而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城,所以《華陽國志》說,這裡「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正如成都與岷江息息相關,重慶則與嘉陵江休戚與共。得嘉陵江水運之便,重慶在明朝時就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當時的重慶磁器口古鎮內商賈雲集,店鋪鱗次櫛比。如果純粹從地形地貌來看,重慶似乎不適合建設大型城市,但它最終成了一座巨型城市,這完全是因為水運優勢。
  • 兩會觀察(三)——國家級「成渝城市群」誰來當老大?
    三十三期 150117面臨「成渝城市群」這樣的新話題繼續談論誰來當老大或許已經失去意義更為重要的卻是,無論是成是渝、還是成渝真正合體誰來當這個城市群的「龍頭」都得思量下一個問題:如何來幹?新華網重慶頻道轉引這則消息時,所做的標題比較有意思,「成渝城市群終入圍」。        好一個「終入圍」,呵呵。意思就是成渝城市群費了不少力氣,好不容易才爭取到這個指標或榮譽。然而,這些過去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反正「成渝城市群」這個話題,很有可能成為今年川渝兩地「兩會」的熱門話題。那麼,問題就來了,說到這個國家級的「成渝城市群」,重慶與成都、誰來當老大更合適?
  • 成渝誰對四川盆地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更大呢?
    成渝作為西部地區體量最大、產業最完善、綜合實力較強的兩座城市,早已是西部地區的「名片」,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布局裡,「成渝雙城經濟圈」正被提升到關鍵位置,國家意志下的成渝正面臨著跳躍性機遇,今天的成渝就像改革開放的「珠三角」,時代和背景雖然不同,但他們面臨的機遇卻相同。
  • 四川東北部最大的城市:總人口760萬,如今正在衝刺成渝第二城
    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特別隨著今年初,成渝雙城經濟圈上升為了國家戰略,更是為這兩個西部明星城市賦予了更大的使命。但和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圈相比,成渝經濟圈目前還存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除成都和重慶外,餘下城市的實力都還普遍不夠強大,完全無法與之同日而語。
  • 西部三角正逐漸成兩角,西安被成渝擠壓了
    成渝在新局勢下組成「成渝經濟圈」;成渝發展的天花板再次被拉升了,而新西部大開發雖然也讓西安受益,但今天的西安已經不能和成渝平起平坐了;成渝放在一起沒有違和感,但說到成渝西就十分勉強了,勉強的背後是當下的西安與成渝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