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今年中國經濟最HOT的 「 超級IP 」 ,那肯定非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 莫屬!
1月3日、10月16日,最高領導人兩次召集中央會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了調: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 兩心兩地一極一源 」 新定位,標誌著地方推進了多年的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受益的不僅是成渝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還包括圈內18個二級城市(區)、近1億總人口。這其中又細分為 「 一軸(成渝發展主軸) 」 、 「 兩帶(成綿德樂城市帶、沿江城市帶) 」 、 「 三足(川南城鎮密集群、南遂廣城鎮密集區群、達萬城鎮密集群) 」 的發展格局。
今年8月,『成都向上』發表《成渝雙城經濟圈,驚現第三個省級新區!》(點擊查看),這本來是一篇很畫風正常的稿子,底下的評論卻炸開了鍋!網友們紛紛表示:我們!才是成渝第三城!!
火熱的評論區讓UP君再也坐不住了。OK,拋開網絡語境的浮華與喧囂,以嚴肅的視角冷靜審視,到底是誰,才最具資格/最有希望成為 「 成渝第三城 」 呢?
依據「 GDP總量 」 和 「 常住人口數量 」 (均以2019年為基準)兩大代表性指標,UP君為成渝城市群內16個二級市(區)製作了能級圖:
△ 製圖:成都向上
從上圖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內發展極不均衡,成渝兩個「巨無霸」遙遙領先,其他市(區)呈現出階梯分明的三大集群 ——
第一集群(圖中紅色區域,GDP2000-3000億元,常住人口400萬人以上):綿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五市;
第二集群(圖中黃色區域,GDP1200-20000+億元,常住人口250-300+萬人):德陽、樂山、自貢、內江、眉山、遂寧、廣安七市;
第三集群(圖中綠色區域,GDP<1200億元,常住人口<250萬人):涪陵、永川、萬州、資陽四市(區)。
作為對照,中國東部三大城市群(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的這種「階梯狀」分布格局並不明顯。
「 第一集群 」 的五個城市 —— 綿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上圖紅色部分,均在我們大四川)緊跟成渝腳步,也是各自的區域中心。今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通過 「 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 ,稱 「 要培育壯大一批區域中心城市 」 ,直接點名綿陽等七大城市,與 「 第一集群 」 名單高度契合。
這五大城市,理所當然是「成渝第三城」的最佳候選。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五座城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願景。
△ 圖據綿陽市官網
川B寶座王
—— 綿陽
關鍵詞:國家批准建設的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渝經濟圈北部中心城市。
常年坐擁「川B」寶座 ,綿陽的經濟、交通、教育均位居川內城市前列,引來京東方、漢能、惠科眾多高新企業,2019年綿陽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排名第49位,GDP總量2856.20億,居川內第二。預計2020年將成為四川(除成都外)首破3000億大關的城市。
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綿陽把 「 加快建設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之間) 」 作為主攻方向之一,明確提出「打造成渝副中心」。這一新提法全方位超越了以前的 「 四川副中心 」 範圍,充分展現了綿陽的 「 野心 」 。
這麼看來,第一集群中的領頭羊——綿陽,就是天選的「成渝第三城」了,且慢,還有宜賓。
△ 宜賓區位示意圖
GDP增速第一
—— 宜賓
關鍵詞:萬裡長江第一城、川南地理中心、坐擁四川第一個省級新區「三江新區」
近幾年宜賓發展迅猛,大有趕超綿陽的勢頭。2019年,宜賓GDP增速8.8%,全省排名第一;當年GDP 2601.89億元,超過德陽位居全省第三,與綿陽的差距縮小到300億之內。要知道,2000年宜賓的GDP不到綿陽的60%。按照這樣的勢頭,2021年宜賓和綿陽的GDP總量都將越過3000億大關。
產業發展更是風生水起,以 「 五糧液 」 為代表的食品飲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型材料、能源化工,近年還引入了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還有20萬師生的 「 大學城 」 ,成都等地20所高校開設分校,讓這座城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今年2月,四川省批覆設立了第一個省級新區 —— 宜賓三江新區,定位為發展建設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宜賓會是最具潛力的「成渝第三城」嗎?今年初,四川在就高質量謀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布局時,明確提出「強化兩翼帶動,推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加快發展」。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是四川五大經濟區中唯二被點名的。而領頭羊除了宜賓,還有南充。
△ 南充臨江新區。圖據南充市官網
成渝交通樞紐
—— 南充
關鍵詞:千年綢都、川東北經濟、物流、商貿和金融中心、四川省東北城市群的雙核之一、四川第二人口大市
南充有2200年建城史,2019年末常住人口643.5萬人,主城區人口約150萬,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2019年南充GDP2322.22億元,位居全省地級市第四位,緊追老牌工業強市德陽。目前南充擁有汽車汽配、油氣化工、絲紡服裝三大支柱產業,正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
這座城市最突出的是 「 成渝經濟圈鐵路樞紐 」地位:達成鐵路、蘭渝鐵路在此交匯,再加上已開工的成南達萬高鐵、漢巴南高鐵,今後將有兩條高鐵、十數條鐵路通達。
今年7月,四川批准設立第三個省級新區 —— 南充臨江新區(前兩個是宜賓兩江新區和成都東部新區),定位為 「 三區一高地 」 ,即建成成渝北翼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國家產城融合發展創新示範區、嘉陵江流域綠色發展引領區、四川東向北向開放合作新高地。
借新區東風,南充也明確提出要奮力打造 「 成渝雙城經濟圈次級核 」 !
南充再向東,在四川和重慶的交界處,還有一座GDP破2000億、人口近600萬的大城 —— 達州。
△ 圖據達州市官微
邊界高地
—— 達州
關鍵詞:中國氣都、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達州地處川渝陝黃金結合部,是四川最東邊的城市,2019年GDP2041.50億元,常住人口572萬。達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鉀鋰資源,去年引入12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的19個項目,投資總額達700多億元。
作為川東北城市群雙核之一,達州在 「 成渝經濟圈 」 中肩負著一個特殊使命 —— 領銜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川東北渝東北一體化發展的重任。
這是一個極具想像空間的戰略目標。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均衡發展之路,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就是希望縮小落後地區與發達地區、尤其是縮小極核城市和省際交界地區的差距,為全國提供示範。公開報導顯示,國家發改委今年6月專程赴達州調研 「 統籌發展示範區 」 建設情況。調研組成員指出:在川渝交界處建立「統籌發展示範區」,不僅是對整個成渝地區「相向發展」模式的先行探索,也利於地區內部的中小城市縮小與成都、重慶兩座核心城市的發展差距。
圍繞融入成渝 「 雙核 」 ,達州重點推進建設成達萬、西達渝高鐵,構建成都、重慶、萬達開 「 1小時通勤圈 」 ;啟動達萬城際直達快速通道建設,構建 「 半小時通勤圈」 ;加快建設秦巴國際鐵路 「 無水港 」 ,到2025年,以達州為節點,將全面建成成德綿—南充—達州—萬州港、蘭西新—廣元—達州—萬州港、關中—安康(巴中)—達州—萬州港三條長江貨運出海新通道。
說到出海大通道,成渝城市群裡還有一座城市,同樣肩負重任。
△ 圖據瀘州市官網
四川水運首港
—— 瀘州
關鍵詞: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成渝區域醫療健康中心、醉美酒城
或許是長期籠罩在宜賓的光環下,瀘州的存在感一直不強,作為一座安安靜靜的江城,瀘州近年來已默默摘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多項桂冠。
其實,除了城市建設,瀘州的綜合實力同樣不容小覷。2019年,瀘州GDP2081.3億元,增速8.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個百分點),首次突破2千億大關,當年全市常住人口432.4萬人,在川南渝西城市群中僅次宜賓。
瀘州傳統產業四大支柱為白酒、化工、機械製造和能源,以電子信息技術、現代醫藥、高端裝備等為主體的高新產業呈加速壯大態勢。作為川渝滇黔結合部的四川水運首港,四川對瀘州在雙城經濟圈的首要定位是 「 建設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 」 ,包括長江上遊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進出口加工貿易中心。四川賦予瀘州的另一項重任是 「 跨行政區融合發展 」 ,明確支持瀘州、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
瀘州還有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包括西南醫科大學、6所三甲醫療機構和建設中醫藥產業園,基於此,瀘州提出了 「 建設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 」目標。
在逐一盤點第一集群五大城市各自的優勢和潛力後,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五大城市在衝擊「成渝第三城」各自的不足。
綿陽作為四川省內經濟總量第二大城市,近年來與成都的差距不斷擴大。2000年,成都GDP 1313億元,綿陽GDP 318億元。2019年,成都GDP為17012億元,綿陽GDP為2856億元,二者已呈現出幾何量級的差別,與此同時省內其他城市與綿陽的距離卻在不斷縮小。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綿陽的支柱產業仍然建立在過去的國防軍工基礎上,沒有培育出市場認可的產業新優勢。另外,綿陽距離成都太近,主副中心太過接近的格局,也會影響到副中心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宜賓不僅坐擁長江上遊,更是名副其實的川南地理中心,近年來加快推進高鐵、高速公路和水運建設, 「 成渝第三城 」 可塑性極強,但同樣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近年來宜賓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車、手機等高新產業還沒有進入收穫期,醫療、城建、交通等方面甚至還無法與瀘州媲美,這些都是宜賓衝刺 「 成渝第三城 」 亟需補足的短板。
△ 成渝雙圈相較於東部城市群的
另一個亟待補齊的短板就是交通
圖為四川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南充同樣擁有極佳的區位優勢,也是未來的成渝交通樞紐,僅從區位上看,南充是當然的 「 成渝第三城 」 ,但是從經濟總量、高新產業優勢、城市建設等綜合實力上看,南充仍需調快進度條再加速。
達州和瀘州有相似之處,同處於成渝經濟圈邊界位置,同樣承擔著探索「跨行政區統籌/融合發展」的重任,這一探索對於 「 雙城經濟圈 」 建設乃至當下中國的統籌發展都堪稱意義重大。因此達、瀘二州未來的發展空間取決於 「 統籌/融合發展示範區 」 的發展前景,如果真的能探索出一條新路,那麼即便不是字面意義上的 「 成渝第三城 」 ,也是國家層面上的 「 示範區 」 ,能級更高、影響更大。
△ 全球光亮圖最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群的發達程度
從上圖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與中國其他
三大城市群還有較大差距
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目前成渝城市群中,除了成渝「雙核」GDP早已突破萬億,周圍城市(區)沒有一個超過3000億大關,這和中國其他三大城市群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 長三角城市群,圍繞上海的是蘇州、杭州等5個全國城市GDP前20強;珠三角城市群,環繞廣州、深圳的,是佛山、東莞等一批GDP逼近甚至突破 「 萬億大關 」 的城市。
官方的表述中,將成渝城市群經濟實力「階梯狀」分布格局形象地稱之為「月明星稀」。今年5月,四川出臺《關於規劃建設省級新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重點在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內經濟發展水平和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中心城市,規劃布局一批省級新區。這也是四川著力補齊成渝經濟圈中部區域發展落差,加快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步伐,培育創建若干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進一步優化全省空間布局和經濟地理的重要舉措。
△ 四川經濟區示意圖
《意見》出臺前後,宜賓三江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南充臨江新區相繼獲批,分別對應上文中的 「 成都市及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 」 , 「 成都平原經濟區 」 相對應的 「 省級新區 」 是哪家呢?據傳極有可能就是 「 綿陽科技城新區 」 。
《意見》中明確提出,「 省級新區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發展質量要高於所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 」 , 「 規劃編制要對標雄安新區、天府新區等國家級新區,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 」 。對照這份《意見》,再結合前文的優劣勢分析,UP君大膽預測, 「 成渝第三城 」 的候選名單已經進一步縮小,那就是 —— 綿陽、宜賓和南充,而潛力最大的則是宜賓和南充!
究竟最終會花落誰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成渝第三城 」 你最看好哪個城市?評論區告訴UP君。
編輯:H
美編:Amy
主編:Co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