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加,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將有效的促進國內新常態化經濟的發展。零售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動力,其發展情況能夠有效、實時的反應行業和經濟的發展動態。未來,線上線下的合力推動,將有效的主推行業的回暖發展。
經濟回暖,全球零售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加
據市場調研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零售業銷售額為22.5萬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加5.6%。2016年全球零售業的總銷售額達到24.21萬億美元,同比較上年有所增強。其中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亞太地區零售額約為9.68萬億美元,佔比達到40%。成為全球零售市場中佔比最大的地區。
另外,伴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消費力量的崛起及其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亞太地區零售額增長將保持較高的水平。
圖表1:2014-2017年全球零售業市場規模(單位: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emarketer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全球網絡零售市場看,2014-2016年,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增速維持在20%左右,處在行業發展的上升期。網絡零售市場佔全球零售市場規模的比重持續上升,隨著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等形式的普及,前瞻估算,至2017年全球網絡銷售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5萬億,佔全球零售市場規模的10%以上。
圖表2:2014-2017年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規模及佔比(單位: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emarketer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百強企業美國為主,零售企業中國落後
根據美國零售協會發布的2016全球250強零售商數據進行整理,前150強企業中,美國有51家企業入圍,企業數佔比為34%;日本零售企業排名第二有11家企業入圍前150強,企業數佔比為7.33%,入圍企業總零售收益為2051億美元,零售收益佔比為5.15%;
歐洲代表地區德國、英國和法國均由10家企業入圍前150強,企業數佔比為6.67%。而我國大陸地區前150零售入圍企業4家,中國香港4家,共計佔比達到5.3%。總體來看,在150強中,全球零售企業分布最多的國家為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全球零售收益也以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日本等發大國家為主,但是隨著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其需求將會爆發式增長。
圖表3:2016年全球零售業前150強按企業數量地域分布構成圖(單位:家,%)
資料來源:美國零售協會r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消費能力提升,國內市場規模不斷增加
2012-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4年後總體增速放緩,但增速維持在10%以上。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60613億元,增長8.1%。
圖表4:2012-2017年中國零售市場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17年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4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1972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分,2017年全年,餐飲收入39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商品零售326618億元,增長10.2%。零售業以商品零售為主,且集中分布於城鎮市場。
圖表5:2017年中國分類別零售市場規模佔比(單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線上線下同步拉動,促零售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經濟以行動支付的發展,線上零售業務逐漸普及。2017年,全國網上零售額為71751億元,比上年增長32.2%,佔全年零售市場規模的19.5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06億元,增長28.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28.6%、20.3%和30.8%。形成了以阿里、京東、蘇寧雲商、高鑫零售、國美電器、唯品會、永輝超市等7家公司為代表的電商企業。
圖表6:2017年中國線上線下零售額佔比(單位:%)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由以上的分析總結: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我國零售業市場規模逐年提高;在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的促進下,網上零售在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佔比也明顯攀升。未來,傳統品牌銷售渠道的電商化,將有效的促進零售業的發展。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