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小花絮,感受一下蘇利南華人的氣息
在上周末的節目裡,跟著張昕宇、梁紅的腳步,去了南美洲這麼一個國家,遍地黃金,華人很多——蘇利南。雖然是英譯,這國家名字還真挺文藝的。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南美洲遍地黃金的神秘國家及在那裡的華人。
蘇利南是南美洲北部靠近赤道的一個小國,面積16.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5.3萬。參考中國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公裡,人口過億。對比一下,蘇利南真是地大人少空氣好。
蘇利南原為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1593年被西班牙探險者宣布為其屬地,1602年荷蘭人開始到此定居。1630年英國移民遷到這裡,1667年英、荷籤訂條約,蘇利南成為荷蘭殖民地。
到了1815年,《維也納條約》正式確立荷蘭對蘇利南的殖民主地位。被荷蘭人統治了139年後,1954年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外,蘇利南實行內部自治。1975年11月25日蘇利南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
這就是蘇利南的大概歷史,先後被西班牙、荷蘭、英國殖民過,直到1975年才宣布獨立,1976年與中國建交。1980年,新任總統兼總理名叫陳亞先,祖籍廣東惠陽。
蘇利南位於南美洲北端,距中國萬裡之遙,但在這個南美小國已有數萬華人走過160多年的光陰。
2013年1月31日,駐蘇利南使館、國務院僑辦「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文藝小組、蘇利南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在使館聯合舉行慶祝華人移民蘇利南160周年文藝招待會。
中國人移居蘇利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3年,是居住最長久的民族之一。中國春節為蘇利南永久性節假日。1975年蘇利南獨立,首任總統和總理陳亞先就是一名華裔。黑人,中國人、印度人、印尼人,歐洲的後裔和土著印第安人構成了蘇利南六大民族。
1853年10月20日,第一批華人以契約勞工的形式從荷屬爪哇島抵達今天的蘇利南,當時蘇利南為荷蘭殖民地,稱荷屬蓋亞那。這批華工從爪哇島出發時為18人,其中4人在3個多月漫長的航程中病逝。在契約期滿時,僅有11名華人存活,其中3人選擇繼續留在蘇利南謀生。
1858年至1870年間,約2000華人來到蘇利南,他們中絕大部分人來自廣東、福建一帶。一部分來蘇利南做工的華人在契約期滿後留了下來,做起了生意。與此同時,他們將國內的親戚、同鄉介紹到蘇利南經商打工。
隨著時間變遷,華人數量逐漸增多,在當地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他們在蘇主要經營百貨商店和飯館等。
蘇利南鋁土、黃金等礦產資源豐富,但生活物資缺乏,這為華人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加之華人的勤勞勇敢,目前華人商鋪在蘇利南已遍地開花,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華人在蘇利南已取得較高經濟地位,他們已從最初的契約勞工發展成為今天的企業家,他們中不少人曾出任蘇利南政府要職,也獲得過蘇政府頒發的榮譽獎章。百年來,他們自發組建多個華僑華人組織,還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於2008年成立的蘇利南中文電視臺更是在海外不多見。華人社團還擁有中文學校。
20世紀80年代初期,蘇利南華人移民數量不斷攀升,而許多僑胞與當地社會存在著多方面的隔閡。為了便於僑胞們了解蘇利南國情,及時掌握當地最新動態,早日融入蘇利南社會,時任會長的張官錫領導的中華會館理事會本著僑團為僑的宗旨,經過多方努力,排除萬難,積極創辦《中華日報》,首刊於1982年6月12日正式發行,《中華日報》從此誕生。
中華會館獨立經營報社十多年後,至1994年下半年,當時蘇利南政局不穩,為了增強報社實力,將更多信息及時傳遞給廣大僑胞,把《中華日報》辦得更好,中華會館邀請華僑商會共同辦報,此後《中華日報》便由中華會館(現任會長李學雄)和華僑商會(現任會長陳錦華)共同主辦。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同時也為了讓偏遠地區僑胞以及外國人士能以第一時間獲悉蘇利南新聞,掌握蘇利南最新動態,時任社長李學雄審時度勢地提出了開辦電子報的建議,並得到了報社同仁的鼎力支持,於2011年10月5日創辦了《中華電子報》,是蘇利南首家中文版電子日報。
《中華日報》和《中華電子報》讓僑胞們充分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是蘇利南僑民之間溝通信息的重要渠道,為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加蘇利南社團凝聚力以及促進中蘇兩國友誼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華會館英文名稱:Chung Fa Foei Kon,位於帕拉馬裡博市Keizerstraat 42,成立於1928年4月26日,由張祖榮、池海光、張觀鳳、張桂森、徐裕孚等五位先賢創辦。
根據《廣義堂百周年紀念特刊》及《世界華僑》等歷史資料記載,20世紀20年代,由於當時唯一的華人社團廣義堂理事會,與一群華僑青年知識分子會員產生原則性分歧,一群志趣相投者繼而創辦了「梓友聯合會」,張祖榮等人以此為基礎,在蘇利南當時的火車總站以及中央市場附近的黃金地段組建中華會館。蘇利南繼廣義堂之後的第二個華人社團「中華會館」從此誕生,這是蘇利南華僑華人歷史上成立的第二個具有相同理念的僑團。
同時,廣義堂重新註冊,整頓組織,從此二者共同為蘇利南僑界作出卓著的貢獻。中華會館以聯絡僑胞感情、維護工商利益、招待來往同胞、施行慈善為宗旨。抗日戰爭期間在蘇領導救國工作,維護國家利益,並積極促進當地政府與僑民關係。會所曾經加以擴建,並於1956年8月12日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儀式,再於1964年10月10日在院內落成中山堂。
蘇利南華人婦女會在時任中國駐蘇利南大使袁南生伉儷的積極推動、支持以及各方的關心幫助下,於2010年3月8日在中國大使館宣布成立,從此結束了華人定居蘇利南一百五十七年來沒有華人婦女組織的歷史。
看完上面的介紹是不是有種中國人遍布蘇利南的感覺呢?確實在蘇利南的中國人(華人)很多,但荷蘭人和蘇利南人的歷史淵源也很深厚。
蘇利南有多種語言被使用,但它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1551年,荷蘭人在蘇利南河口處建立第一個移民點,荷蘭籍印度人構成人口中最大的族群—33%。
蘇利南人對統治自己三百多年的荷蘭殖民主的態度是複雜又曖昧的,尤其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成批的蘇利南人開始移民到荷蘭尋求更好的 發展,目前已有近20萬的蘇利南移民生活在荷蘭國內,尤其是阿姆斯特丹這座歐洲最開放的城市。
蘇利南人的運動天賦很高,如果經常看足球的人肯定知道,在荷蘭足球歷史上,蘇利南裔誕生過許多偉大的球星。「荷蘭三劍客」之二古力特和裡傑卡爾德均是蘇利南裔,其他的還有戴維斯、克魯伊維特、西多夫、溫特、雷齊格、哈塞爾巴因克等讓中國球迷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是蘇利南裔。
蘇利南是一個赤道旁邊的熱帶城市,也是一個人民很熱情的城市,移民是需要勇氣也需要經濟支持的「巨大」的工程,如果不能移民去蘇利南,那旅行去看看風景也不錯哦!2016年3月1日起,蘇利南開始對中國遊客實施落地籤,以後中國人去蘇利南不用提前辦籤證。這樣就很方便我們體驗遠在南非蘇利南的悠然和熱帶風光啦~
互動話題
明晚21:25分,
騰訊視頻、騰訊新聞、深圳衛視,
將更新《我們的侶行》第八期。
張昕宇、梁紅重返非洲。
你還記得侶行在非洲的那些點滴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