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暴力梅」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2020-12-16 北青網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一問:為何出現罕見「暴力梅」

11日,輪渡武漢關碼頭幹部職工在江水裡搭建棧橋。記者詹松 攝

武漢市觀象臺監測顯示,從6月8日入梅以來,截至7月11日17時,武漢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相比近30年同期平均梅雨量389.3毫米,偏多近一倍。並超過1998年659.3毫米梅雨量,居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僅次於2016年同期878.6毫米。

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明介紹,今年梅雨偏多一方面和副熱帶高壓偏弱、偏東有關,這樣造成西南暖溼氣流沿著雲貴高原源源不斷向長江中下遊輸送水汽;另一方面,今年梅雨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也相對偏強一些,冷暖空氣正好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狹路相逢」,並持續展開「拉鋸戰」,形成一條呈西南-東北走向的狹長雨帶,造成我市「暴力梅」。

二問:今年可能出現28年來最長梅雨季

武漢何時「出梅」

據悉,武漢常年梅雨期為20天左右,近30年來,共有3個年份梅雨期超過35天,分別為1991年48天、1992年39天和2015年36天。

氣象部門統計,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武漢天氣預報稱,最近3天武漢還將持續陰雨天氣,極可能超過2015年36天的梅雨季,成為28年來最長梅雨季。

那麼今年武漢何時出梅,告別「溼噠噠」天氣?李明接受記者採訪稱,從常年來看,武漢7月上旬啟動出梅進程,但根據最新的天氣資料分析,11日和12日,我市分別有小到中雨和中到大雨;14~18日降水仍將持續。「由於時間較長,預計7月中旬或仍將無法判定是否出梅。」

據悉,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預測,7月下旬,我國東部雨帶北抬到黃淮、華北至東北地區一帶,江南大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有4~8天高溫天氣。

三問:湖北梅雨量超1998年

今年會再現「98+」大洪水嗎?

湖北省水文局統計,入梅以來,湖北省一直持續陰雨天氣,暴雨覆蓋全省。截至7月9日,梅雨量已達492.8毫米,超過1998年的總梅雨量,排近34年來梅雨量第2位,僅次於2016年。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專家介紹,長江洪水不僅和降雨量有關,更與降雨的時空分布關係密切。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成因主要是長江中遊出現兩度梅雨疊加。1998年長江中下遊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二度梅」,武漢在7月21日出現285.7毫米特大暴雨,長江上遊強降雨形成8次洪峰,長驅直下,與長江中遊洪水疊加,形成98年大洪水。

湖北省氣象專家分析:「今年梅雨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來源: 長江日報-長江網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三問「暴力梅」,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三問「暴力梅」:長江流域會再現「98」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三問「暴力梅」:武漢何時「出梅」?長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長江流域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為什麼2020年雨水特別多?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今年會出現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嗎?
    黃陂觀察,觀察黃陂汛情三問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
  • 長江流域的幾次大洪水
    古往今來,長江流域發生過多次大洪水,情況如下:1870年(清同治九年)長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遊幹流來水為主的特大洪水,上遊於流重慶至宜昌河段出現了數百年來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歷史最高值的記錄。宜昌站洪峰流量達100500立方米每秒,30天最大洪量1650億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紹興二十三年)以來的最大洪水。
  • 洪水為何這麼大?院士王浩談2020年長江流域防汛
    總體來講,2020年南方區域性洪水(特別是長江中下遊洪水)是西太副高、西風帶、高原積雪及全球氣候異常等綜合作用引發的結果。汛期防洪有效措施:精細化實施水庫群聯合調度問:長江上遊最近出現連續的編號洪水,您對未來一段時間長江中下遊調度工作怎麼看?
  • 為什麼洪水這麼大?王浩院士談2020年長江流域防洪
    7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就洪水成因、未來長江中下遊調度工作重點、今年暴雨洪水特點及防禦難點、未來洪水發展趨勢等問題作了回答。綜合因素引發2020年南方區域性洪水問:今年6月以來,華南經歷了多輪超歷史暴雨。與往年相比,是什麼導致了今年華南地區的異常降雨情況?
  • 2020年,中國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7月6-8日,鄱陽湖湖口站發生長江水倒灌入鄱陽湖現象,倒灌總水量3.0億立方米,最大倒灌流量3160秒立米。倒灌結束後鄱陽湖湖口站、星子站水位分別上漲0.84米、0.84米。結合當前江西五河及長江雨水情,預計鄱陽湖將發生流域性大洪水。
  • 洪水為何這麼大?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談2020年長江流域防汛
    7月21日,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就洪澇的誘因、未來長江中下遊調度工作重點、今年暴雨洪水的特點和防禦難點以及未來汛情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解答。綜合因素引發2020年南方區域性洪水問:今年6月來,我國南方經歷多輪超歷史的強降雨,與往年相比,導致今年南方雨水情勢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 1998年特大洪水的真實顯照,2020年還會再現嗎?
    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場洪水?1998年,我國過發生了一次特大洪災,那時候的90後有一部分還在襁褓之中,而80後僅僅有一些剛好成年而已,如今的我們可還記得那場大洪水?2020年是否還會再現呢? 1998年的真實顯照
  • 長江流域連續降雨一個月 98年大洪水是否會重現?
    到目前為止,長江流域已持續降雨一個月,湖北荊江大堤出現崩岸險情,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處水文站均突破歷史同期最高水位,長江堤防面臨著自1998年大水之後又一次嚴峻考驗。日前,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前往1998年大洪水中聞名的長江六大險要的防洪一線進行現場採訪。
  • 今年洪水比98年的嚴重,受災卻比98年的輕,你知道原因嗎
    98特大洪水,估計不少人依然記憶猶新!1998年特大洪水可以說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大洪水。98特大洪水,不但給國人帶來嚴重的損失,還引起了國際的關注。這一次特大洪水,國際還專門進行了命名——China floods in 1998。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98特大洪水的嚴重性。
  • 1998年特大洪水會再現嗎?
    類似1998年的情形會重現嗎?多地降雨突破歷史極值!6月2日至7月1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我國開展暴雨預警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6月以來,75個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極值。其中,長江流域降水量最為集中,明顯偏多於常年。
  • 今年長江流域或發生1998年量級大洪水 南京備戰防汛
    根據國家防總、長江水利委員會預測,2016年汛期長江流域防汛形勢不容樂觀,發生1998年量級大洪水可能性很大,南京要未雨綢繆做好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的準備,確保城市平安度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長江流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會上,市防汛防旱指揮部負責人通報了今年汛期雨水情預測情況。
  • 98年特大洪水,水量不是最大的,但水位卻是最高的。過程慘烈悲壯
    「九八九八不得了,洪水被趕跑……」1998年的春晚,趙本山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裡用一句話帶過了當年的大洪水。那場大洪水太過慘烈、悲壯,雖然過去了,經歷過的人永遠難忘。整個長江流域,佔了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人口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98年6月12到27日,鄱陽湖和洞庭湖水域普降暴雨,爆發洪水。兩湖洪水匯入長江,致使長江中下遊幹流水位迅速上漲,從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6月28日到7月20日,雨區移到長江上遊。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今年,我國發布多條洪澇災害預警,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流域的洞庭湖以及鄱陽湖大多數地區水位升高,這其中,鄱陽湖各個水位站,發生全線超警,至少有4個水文站超過了1998年歷史洪水水位。可以說目前鄱陽湖已經全線告急。
  • 洪水為何這麼大?未來汛情會否加重?院士談今年長江流域防汛
    青藏高原作為亞洲和北半球大氣系統的「調節器」,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反饋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2019年-2020年青藏高原冬季積雪覆蓋面積較常年偏多明顯,高原冬季積雪偏多會通過改變春夏高原的熱力狀況,間接導致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對流活動加強,降水偏多。第三是今年南海夏季風發生較早,6月上旬副高脊線位置偏北,導致長江中下遊入梅偏早。
  • 武漢關水位創151年同期最高 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記者李子云攝4月以來,我省先後經歷4輪強降雨過程,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長江中下遊水位大幅上漲,武漢關水位創下該站151年有水文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值,三峽樞紐提前進入防汛調度。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會再來嗎?這些天,這些話題成為長江邊的武漢市民關注和熱議的內容。連日來,晨報記者也深入氣象、水務和水文等部門採訪,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