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2021-01-12 琴雪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常常使人驚訝,我們能從中感受到很多與現代美學觀相一致的設計表現效果,這讓現代的我們百思不得其解。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並沒有受過太多的文化教育,他們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甚至有些人連字都不認識,更別提進行專門藝術培訓,但是為什麼他們在從沒有接受過正規美學藝術教育的基礎上能將美學形式發揮得這麼好,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雙善於觀察自然,並從中發現美的眼睛。自然中關於形式美的設計比比皆是。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之前我們就說過自然是「最具天賦的設計師」,世界萬物之美及各自功能的擁有都來自於大自然的安排。少數民族群眾熱愛大自然,崇敬大自然,他們在服飾上運用的各種形式美設計觀都是從自然界中總結、積累而來的。關於形式的概念,我們的藝術是以視覺感官為主的形式,藝術對象的造型、色彩、材質效果是構成視覺效果的主要因素,也可以稱其為外在表現元素,這三者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最終構成不同效果,帶給人不同感受。這裡的排列組合方式就是形式,「形式是作者的思維、事物的現象和技術結合起來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他們在服飾上運用的各種形式美

現階段這些形式已經具有一定規律,形式規律美正是人們經過一次次實踐,然後積累經驗而獲得的,它是美呈現的內在指導因素。「形式美, 主要是指各種形式因素的有規律的組合,從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徵和法則,它包括色彩、線條、形體等因素,也包括對稱均衡、多樣統一等形式法則。」對比與統一的形式,美學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對比與統一的形式被普遍地運用著,通過對比展現設計細節和重點,同時又通過統一戰線設計整體風格。對比,最開始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根據查找相關釋義,我們明確了它有關於對立的意思,或者說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較, 讓人們在比較中分清好壞,辨別是非。

美學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

運用對比手法有利於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文學中它能較好地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而在藝術設計範疇中,對比則通過比較而產生美的效果,它們的對象至少是兩個,這是因為差異而呈現的美。統一則和對比相反,它具有整體性、合二為一的意思。在藝術設計範疇中指物體之間因為具有共同運用規律特點而形成的美的效果,強調整體上的美。對比與統一相互依存,這樣的美存在於萬事萬物中,和中國傳統陰陽觀相切合。萬事萬物存在陰陽,也就存在對比,對比的事物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須要統一,這又正反映出萬事萬物的關聯性。從整體上看,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的結構款式相對簡單,它與其圖案、色彩的複雜裝飾性形成對比。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

少數民族服飾結構依中國傳統思維理念來看,它一般以平面、寬鬆為主,通過貫頭式、纏繞式、披掛式等形式穿著於人身上,講究的是自然舒適、簡單方便。但當他們對服飾進行圖案紋樣裝飾與色彩搭配時又極其繁複,一針一線,通過他們的縫與繡,從頭到腳極盡華麗,使服飾呈現五彩繽紛、精美絕倫的效果。那麼如何在這樣的繁簡對比中將兩者進行統一呢? 這就要依靠服飾的穿著層次來發揮作用。服裝款式雖然簡單,但它通過裡三層外三層的套穿,使得層次變得豐富,因而從整體上看其結構就顯得複雜起來,同時它也與圖案紋樣達成統一, 將有圖案紋樣的地方儘可能有層次地顯露,使得裝飾效果而豐富。少數民族服飾上的精美圖案雖極盡裝飾效果,但並不是滿滿的大面積出現。

少數民族服飾結構

他們將圖案紋樣做成條形花邊,以及方形、圓形或如意形花樣繡片,然後再將其鑲飾於服飾之上,一般以領口、門襟沿口、袖口、褲口邊、衣服下擺、開衩處等為主要裝飾位置,而剩餘的地方都不做任何裝飾,以大面積底色形式存在,這就形成了繁簡對比、相互映襯的效果。在對比的作用下有花樣圖案的地方越發繁複精美,而沒有裝飾的地方又簡單直接,大面積的底色使得服裝整體感增強。另外,在領口、門襟沿口、袖口、褲口邊、衣服下擺、開衩處等地方出現的繁複花樣雖單看樣式多樣、細碎分散,但從整體上它們是對某一特定紋樣、色彩或繡制方法的重複。

服裝整體感

如左右部位的花色紋樣重複對稱、上下花色紋樣的重複穿插、前後紋樣的反覆利用等,使得有紋樣出現的地方雖豐富多樣,但其風格近似,充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聯性,最終形成呼應,獲得對比統一的整體效果。在服飾的色彩運用中,整體上花色與底色具有強烈反差對比效果。花色一般都以豐富色相、鮮豔色調為主,而底色常以白、黑、深藍為主,它們兩者之間產生了色彩強烈的明暗、鮮明對比性,引人注目。同時再仔細看裝飾圖案紋樣,每一組系列的花色都異常統一,它們常以鄰近色做層次表現,同時色相不同的地方使用同一層次的色純度和明度來搭配,使得紋樣顯得統一而整體。

參考資料《中國雲南現代服飾》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意義
    對傳統少數民族服飾的研究,將有利於現代服飾設計的思路開拓,豐富其運用,使設計變得更有特色,也有利於民族間文化交流與和平發展。當今穿傳統漢服的人很少,但穿少數民族服飾、保留少數民族風俗的地區和人還相對較多,因為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地相對地形險惡,生活環境封閉,被侵犯、被破壞的力度小,同時它相對於漢文化保存得更完整而真實。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服飾文化,雲南少數民族服飾中的銀質服飾裝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具有聽覺藝術感受的設計理念,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那些垂綴在服飾上的銀飾除了帶來動感之美外,也帶來了聽覺之美。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具有打破常規的銀衣肌理之美,在服飾中,按照形、色、質三個基本構成要素,材質也是服飾構成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漢服與少數民族服飾區別和關聯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由於地域環境不同而各有特點。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其中漢族是人口最多的,而漢族以外的民族我們稱為少數民族。如果說中原地區是漢族人的主要聚集地,那麼少數民族地區則主要集中在中國偏遠的北方、西方、南方和西南方,以西、北方遊牧民族為代表的胡夷文化和南方的南夷文化是其代表。當今穿著漢服的傳統習慣在漢族人中已不多見,除了特殊活動外,人們的日常服飾形制已經被現代西方服飾所取代。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高級定製設計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高級定製設計觀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設計與製作正是一種高級定製設計觀的體現。它既通過外在表象來展示服飾設計與製作的高級感,同時也更是通過製作者融於製作全過程的真心來展現高級定製精神。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外在高級定製設計表現,首先,量體裁衣。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常常是婦女們為自己或家人而制,完全依照服飾穿著者本身的身材而打造。其次,服裝從材料到製衣全部由手工完成。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環保設計
    雲南少數民族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其生活方式蘊含著較強的自然觀。在對傳統服飾的設計運用中他們常常借鑑於自然,從中獲得靈感,運用自然物形態和自然材質來設計製作服飾。這和當今我們所一直熱議的「仿生設計」理念相似。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現代服飾的產生與演變現階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穿著各式各樣現代服飾的人,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所佔人口最多,但讓人奇怪的是漢民族已經不穿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只是少數民族至今還保留有穿民族傳統服飾的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節奏與韻律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節奏、韻律具有特色。以圖案紋樣為例,它是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它之所以深入人心,除了其工藝的精緻、色彩的豔麗外,還有它在服飾上充滿節奏感的重複構成形式,這種形式從視覺上給人反覆出現的印象,無法輕易忘懷,因此成為打動人之亮點。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研究,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
    服飾用牲畜的皮毛製成,為了便於騎馬放牧,服飾一般都比較寬大結實、經久耐磨,衣袖長過手指。哈薩克族的傳統服飾,不但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同地理環境及自然氣候相關,而且同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關,這些因素綜合地構成了哈薩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哈薩克族的服飾,實際上充當了這一文化傳統的一種最外在、最直接的表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元素的概念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之前小編就已經提出,對於服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併不是要復原與傳統一模一樣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將傳統民族服飾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中,使得現代服飾充滿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百越服飾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服飾文化是民族個性的重要標誌,而服飾的傳統款式和形制則是構成這個標誌的物質基礎。因此,一個民族的穿著打扮一穿什麼,戴什麼,佩什麼;怎麼穿,怎麼戴,怎麼佩,以及梳什麼髮式,文什麼花樣等,都和他們共同的族源、文化傳統、心理素質以及生成環境有密切關聯。而不同的生境、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反映到服飾上,就勢必造成少數民族服飾的宏富多姿、型類各異。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的結構特點包纏式結構
    從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研究中可以看到,服飾的包纏式造型運用非常普遍,但相對傳統漢服的包纏式形式,少數民族服飾對包纏式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實用性改良。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向來就不斷相互影響和融合,少數民族服飾中的圓領斜襟類服裝在中國傳統漢族服飾中也常被運用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現代服飾文化,關於視覺藝術
    藝術創造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視覺藝術表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就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充分利用視覺語言三要素來展現藝術效果。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除了通過服裝的款式結構、圖案色彩、材質肌理等視覺語言來展現其藝術效果外,同時也將雲南少數民族服飾藝術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通過無聲的語言進行信息交流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製作工藝特點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雲南少數民族對服飾的整體上色常通過「染」來實現,他們傳統染色的原料幾乎都是從自然中取得,時至今日仍被沿用。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就有記載,早在3 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植物、動物和礦物來進行布料染色,如樹皮、樹根、葉、果、花卉、硃砂、石青、墨魚汁等,在周朝就設有專門管理服飾染色的官員,稱為「染人」。中國傳統「五色」常常從藍草、茜草、梔子、五倍子等植物中得出,而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整體底色則常常以藍色、黑色、白色為主。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元素的分類,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中的元素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研究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元素其實就是要從中找出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元素」。關於「中國元素」的概念,據說是2004年上海梅高創意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峻在一次廣告業內的聚會當中首次提出的,它是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形象和符號,「它一定是從切合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著裝需要中生發出來」。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民族服飾,文化內涵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炫富」 、「顯美」的裝飾文化形式,「炫富」的裝飾文化服飾的作用,除了防護禦寒外,還有十分重要的象徵功能。從原始氏族社會開始,當出現剩餘財富後,服飾慢慢成為財富、等級的象徵。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當今服飾結構造型特點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沿襲傳統古制的服飾結構從古至今,服裝結構形式往往以其穿著方式為基礎,也就是說穿著方式決定了服裝結構。縱觀中國服裝發展演變,傳統服裝形制一般總結為三種, 一種被稱為「披掛式」,一種被稱為「包纏式」,一種被稱「貫頭式」,這三種形式構成了當今服裝結構造型的基礎。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雲南民族服飾它們先後創造了原始社會的圖騰藝術文化;商周的威嚴神秘藝術文化;先秦的積極理性藝術文化;楚漢的浪漫主義藝術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人的精神為主的藝術文化風度;唐代的積極熱情同時,當它們表現在民族精神中時,那又是-種屈又不屈的態度,使得之前苦難中的中國沒有淪為西方侵略聯軍的殖民地,並隨著新中國的超越式發展,讓世界另眼相看。的確,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那股強大堅強的力量正是因影響中國幾千年的藝術文化精神所沉澱而來,沒有絕對的頂點,只有不斷地發展與中和,在今後也一定會繼續沿著這條線發展下去,現今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已經證明出這種藝術文化底蘊的強大優勢。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傳統服飾手工藝與高級定製的關係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在大工業生產之前,傳統服飾一直都採用量體裁衣的手工過程來完成,如手工測量、手工縫製與手工裝飾等。傳統服飾製作手工藝代表著某一時期特定的服飾文化,其內涵展現的是某地域族群的人類發展演變過程,具有傳統文化的價值,對它的保存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更是現代文明發展的主要參考。近幾年服飾設計與製作又開始慢慢回歸傳統,人們已經意識到工業化生產對傳統服飾手工藝帶來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往往將服裝質量作為其前提和基礎,品牌價值之所以能持續提升,正是源自於對服裝設計與製作的高標準。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少數民族的裙子結構種類較多,簡潔的裙和繁複的裙都有。繁複的裙:如多褶裙(其褶子非常細密工整,全手工做褶) ;瑤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多層裙:彝族的多色節裙等。在一些民族地區裙常與褲裝結合穿著,裙在外、褲在內,這種穿衣方式沿襲了我國古代服飾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近現代服飾美學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近現代服飾追求個性的審美傾向是伴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與社會文化日益開放而逐漸形成的。中國近現代服飾男子禮服大體分為二種,一種是採用西式,分大禮服與常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