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老家的大門上還用的爸爸當時蓋房用的「家和萬事興」。
這樣的講究在當時正是時尚。幾乎那時建的農村的大門都這樣。
沒到過年,擦得曾光瓦亮,就和新的像極了。
01腦迴路有點短
說的就是我的爸爸。
我像極了他,包括長相。
我們不會深究說話人的言外之意,我們只考慮當時是否開心。
當然,我們有一樣的壞脾氣。
媽媽是宇宙最強受氣包。因為爸爸,因為我,總會生各種莫名其妙的氣。
爸爸是易燃易爆的,事發之前一切平靜如常,只要有人煽風點火,家裡就會疾風驟雨。
80年代,父母倆的光景像極了少安的家。
02愛是責任
無疑,我們都愛著彼此,沒有分離。
我們之間從來不提那個字,像是避諱一樣忌口。
於是,我們用憤怒代替不滿,用責備代替關愛,用棍棒代替希望,用責任償還被愛。
外出打工是賺錢較多的方式。每年只有到年末年初,才能和父親一起吃飯、看電視、串門(記憶中只有一次)。
我知道他是愛我們的,他也知道我們離不開他。母親在家操持家務,父親總能賺回很多,於是我們箍起了三面新窯洞,日子蒸蒸日上。
90年代,我是最早的那一批「留守兒童」。
03家和萬事興
日子經不起挑揀。
大伯與伯母眼紅好日子,折騰沒了臨時工作,吵吵鬧鬧離了婚。大哥大姐,外出闖社會,當時他們也就十五六歲。
後來大姐,結婚、離婚,大哥至今未婚。
長大後的我,有幸遇到愛的人。
現在我們已不像結婚那會兒,有點事兒就吵著鬧離婚。
兒女雙全,生活平淡,至少和睦。
我們深知,除了健康,剩下彼此是最重要的。
好日子是慢慢熬出來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