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義安又稱潮州幫,自誕生之初、便有著濃厚的潮汕印記。
潮州古稱義安,是粵東沿海潮汕四市(潮州、揭陽、汕頭、汕尾)的統稱,世代生活著講河洛話(屬閩南語)的潮汕人。
20世紀30年代起,大批潮汕人靠同鄉介紹、親戚關係湧入香港謀生。
香港社會通行粵語,廣府話是香港官話。講河洛話的潮汕人,更容易打成一片,抱團互助。
新義安和前身義安工商總會,最初成員都是來自潮州、講河洛話(閩南語)的潮汕人。
20世紀40年代末,軍統特務出身的國軍少將、汕尾陸豐人向前,接手潮州義安工商會、改組新義安,幾年時間風雲化龍、在香港江湖與14K、和勝和三分天下。
林景
相較14K、和勝和,新義安顯得更加團結、穩定。這與林景為首的林氏三兄弟、在背後的勤苦、忠心是密不可分。
新義安實行世襲制,只尊一個龍頭,下設「五虎十傑」,組織謹密,等級森嚴。
1953年,向前被港英當局認定「危險人物」驅逐出境。向前對林景留下密信「新義安,只能姓向」,從此,林景開始了近半世紀的新義安大管家生涯。
開疆拓土、拼搶地盤,不遺餘力;梳理組織架構、協調內外關係,兢兢業業;輔佐向家三代,確保權力交接,忠心耿耿。
江湖有雲「向家江山,林家打」,此言不虛。
萍水相逢,一聲老鄉,18歲熱血少年,輕許生死
1930年,林景出生在廣東汕尾海豐縣梅隴鎮農家,原名林大華。
那個時候,貧窮、飢餓、疫病、戰亂,像無休止的夢魘一樣、纏繞著這群自稱河洛移民的潮汕百姓。
嶺南的太陽把林大華曬得黝黑,小夥子上不起學、只舞得一手好獅。
不怪長輩不勤勞,只能怪時代不好,家裡實在供不起半大小子的飯量。
父親說:「大華,你該自己出去討生活了。」
母親說:「不求富貴,在外面、平安就好。」
生逢亂世,活命都是奢侈,善良樸素的農民、理想雖然卑微,但很現實。
林景背起行李,和幾個同鄉擠進一艘偷渡的小船,南下香港。
民國時期的碼頭工人
天堂,從來都是對有錢人講的。十幾歲少年、漂泊他鄉,言語不通、藉藉無名,只能從早到晚在三角碼頭做苦力、勉強填飽肚子,凌晨飲著鹹澀海風、中午烤著火辣太陽,毫無預兆、突如其來的暴雨,伴著驚雷一次次喚醒又澆滅年輕的熱情。
夜色中、望著維港對面的燈紅酒綠,對於在底層掙扎的林大華來說,出頭天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更是深深堆積心中、蓄力燃燒的渴望。
直到,少年林景遇上了老大向前。西裝革履的向前滿臉和善,拍著林景的肩膀說:「小老鄉,膠己人!」
林景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感,監工、英人都把他們當成是做苦工的牲口,甚至街上講廣府話的普通人、碼頭工友眼裡,他們都是講著奇怪語言的外鄉異類。
表面是新安公司老闆的向前,見人輒笑臉相迎,遇人求來者不拒,在九龍城寨頗有威望,背有國民黨支持、依靠潮汕老鄉,摩拳擦掌、欲在香港打出一片天下。
向前
做過軍統特務的向前精明強幹,面對屬下威嚴、親善兼具,身為國軍少將、卻很重江湖義氣,善於收攬底層人心,放下身段與打打殺殺的粗野之士稱兄道弟,給足手下酒肉風光。
戇直彪悍的少年林景,外表沉默寡言,內心熱血剛烈,也是愛恨分明,重情重義。
「小老鄉,膠己人!」萍水相逢,一聲老鄉,18歲熱血少年,輕許生死。
沒文化、沒背景的林景,從此定下人生方向、決心靠著忠心拼出一方「出頭天」!
鞍前馬後不辭勞苦、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新義安老大向前、幾年時間便坐上「九龍皇帝」,林景功不可沒,深得向前信任。
輔佐新義安三代的股肱之臣
1953年,向前因組織黑社會、從事非法政治活動,被港英當局驅逐出境。
林景不離不棄,追隨來到臺灣。風光不再的向前,在酒桌上遭到國民黨高官羞辱,身旁的林景挺身護主,抄起椅子甩到對方身上,高官大為光火,將林景塞進麻袋準備投海,向前來回奔走、總算將林景救下。
「此地不宜久留,你還是回香港吧,我在臺灣無需掛念,新義安就交給你了!記住,新義安必須姓向!」
新義安二代龍頭向華炎
彼時,剛高中畢業的向華炎接手、新義安龍頭未穩,對內無法服眾、外界強敵環伺、港警時刻想藉機端掉,新義安風雨飄搖。
林景回港後,迅速穩住局面。
與堂弟林勝一起,重樹幫規影響、梳理幫內組織脈絡、盤活人事關係,安撫陳武、黃恩等元老,提拔培養新人幹將、擴編部眾,左衝右突、亂流猛進,幾場硬仗、狠殺和安樂、14K等對手威風,在警界重拾舊誼、借同鄉姻親關係籠絡日後的總華探長呂樂,以重金賄賂、利益交換結成攻守進退同盟,為新義安長期發展、坐大打下堅實基礎。
新義安姓向,就必須安插向家的自己人。
向華炎兒子向展偉、女婿張亮聲,在新義安的上位崛起,所需出謀劃策、週遊斡旋,林景亦從旁出力不少。
1987年,港警將「四眼龍」向華炎逮捕入獄,風雨之際、三代向展偉接棒龍頭,幫內元老、新義安總教習「拳神」蘇龍早有異志、頗有藉機取而代之之勢。
先是向華波與蘇龍發生衝突、將蘇龍砍傷,蘇龍慫恿愛徒「膝王」陳志明幾次三番到向華強的電影公司搞事,並密令門下「尖東之虎」杜聯順在澳門將向華波砍傷。
新義安三代龍頭向展偉(中)
林景密切關注事態走向,危難時刻堅決站在向家一方,力推「尖東虎中虎」黃俊為新義安臨時坐館,分化蘇龍勢力,蘇龍派人砍傷向華波後,緊急召開幫派大會、將蘇龍開除新義安。
1989年,向華炎出獄、向展偉坐位告穩,兩年間的定鼎安瀾、林景居功至偉。
眼光老辣的林景,為新義安發掘了不少人才,包括早期元老紀寶、冷聲,新生代「尖東霸王」李泰龍,「五虎十傑」中很多都是林景的徒子徒孫,包括古惑仔電影陳浩南原型「灣仔之虎」陳耀興和上文提到的「尖東虎中虎」黃俊。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義安發展至鼎盛,會員達到10萬人,在香港控制逾7000家菜館、夜場,1000餘量大小巴士,黃賭毒全面撒網,並涉足電影製作、金融投資、酒店經營等行業。
新義安「大管家」林景,看著新義安走過了最後的輝煌。
龍城歲月:林景和新義安「三大戰役」
1,油麻地火併和安樂
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字頭旗下「和安樂」勢頭正盛,坐擁「安樂汽水房」數百號汽水工人,在香港地下江湖囂張跋扈,以「水房」為號攻城拔寨。水房氣勢洶洶,多次與新義安發生流血衝突。
必須來一個了斷!林景與水房老大約定在油麻地「講數」。事先,林景與警長講好半小時內不做幹涉。當天,林景帶上新義安百名門生,與水房兄弟在油麻地展開火併,狹路對決,刀光血影之間,新義安以全勝姿態走出油麻地,林景一戰揚名。
2,元朗混戰和合圖
7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蒸蒸日上,原來不被看好的元朗、成了幫派眼中的香餑餑。
眾家都想分一杯羹、競相在元朗插旗爭地。林景為首的林氏三兄弟,率領新義安與老牌幫會和合圖、在元朗爆發了一系列激烈衝突,最終擊敗和合圖、成功拿下元朗,這就是香港江湖史上著名的「元朗混戰」。
3,尖沙咀狙擊14K
尖沙咀地處九龍黃金地段,歷來是幫派必爭之地。為將尖沙咀納入麾下,林景把辛苦栽培的愛將紀寶安排到尖沙咀。
14K對尖沙咀也是異常看重,由「黑白無常」麼囉與老漢鎮守,形格勢禁、一時難以下手。紀寶轉而與連超合作,與14K在尖沙咀進行了長達1年的拉鋸戰鬥,打得14K節節敗退,最終「黑白無常」倉皇退出,新義安吞下尖沙咀。
尾聲:
隨著年齡增長,林景逐漸退出爭逐前臺,穩居幕後總管,97回歸後,林景隱退,將新義安大管家的位置交給堂弟林江。
2010年,林景去世,告別半個世紀的江湖風雲,安然善終,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