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個非常發達的現代大都市。在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刻板的印象,就是上海到處都是高樓大廈,這裡的消費也比較高,來上海旅遊要花不少錢。其實,在我看來也未必是這樣。同樣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蘇州等城市一樣也同屬於江南水鄉的上海,也有它婉約柔美的一面。在上海這座繁華大都市之中也隱藏著一個低調的古鎮,它原汁原味的風貌顯得獨具一格,這就是今天要說的「金澤古鎮」。
有人說當今的時代是旅遊的黃金時代,外出旅遊的人每年都創新高。愛好旅遊人們除了去一些非常熱門的景點打卡之外,也有品位高雅的遊客喜歡去那些古樸典雅的小鎮遊玩。相比於那些充滿商業化氛圍的熱門景點,這些美麗小鎮由於開發程度不高,因而更能保留古香古色的韻味,來到這裡才能體味到最淳樸優雅的風景。
金澤古鎮位於上海市的青浦區金澤鎮,這裡是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境內湖塘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叉,是個典型的江南魚米水鄉。金澤鎮歷史悠久,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已建鎮,有興於宋、盛於元的說法。古時候此地為水鄉澤國,盛產魚米,百姓富足稱之為「金澤」。由於離上海市區較遠,因此這裡的客流量不大,沒有大城市的熱鬧和喧囂,卻有一種小村莊的寧靜和安逸。
金澤古鎮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這裡最有名的是遍布古鎮的42座古石橋。別看這個小鎮面積不大,卻是因為古橋多而聞名四方,有「金澤古橋甲天下」的說法。這裡的42座古橋年代各異,造型也有不同,很有有觀賞價值。
據史料記載,金澤原先有「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而且有「廟廟有橋,橋橋有廟」之說,每一座橋梁不僅各有特色,而且都與寺閣庵廟有關。如今絕大部分寺廟都已荒廢,但當年的橋卻風姿猶存。金澤的古橋非同一般,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是歷史名橋。至今鎮上還保存著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橋梁:迎祥橋、如意橋、放生橋、普濟橋、天王橋、萬安橋與林老橋等。其中建於宋朝鹹淳三年的普濟橋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如果你有機會到這裡來的話,一定要來看看這座橋。
金澤普濟橋建於南宋鹹淳三年,即公元1267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這也是上海地區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橋。石橋為單拱圓弧形,長26.7米,寬2.75米,拱跨徑10.5米。橋體坡度平緩,橋面較窄,具有明顯的宋代石拱橋的特徵。橋項圈刻有鹹淳三年題刻,拱圈內券石上鐫刻蓮幡狀,有「鹹淳三年」等題證。
說起普濟橋的設計風格,也是很有講究的,它的拱圈砌置樣式,與河北省著名的趙州橋相同,它的石料,與上海松江縣方塔公園內的望仙橋相同,橋石多為紫石(故俗稱紫石橋)。宋代江南石橋以紫石居多,當雨過天晴時,橋面晶瑩又有光澤,遠遠看去宛如一座寶石橋耀眼奪目。
此橋歷史久長,後世又多更換,橋體雜以青石,花崗石等石材。橋兩側置欄板,兩堍均有引橋,歷經風雨的侵蝕,現在已顯得不完整了。金澤普濟橋有「上海第一橋」的美譽,並且在1987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守護。
金澤古鎮是一個低調而又高雅的古鎮,也是一個非常淳樸而且貼近自然的古鎮,雖然歷經千年的風雨,但依然保持著最原始的樣子。站在這裡的古橋上,看著遠處忙碌的漁船,一下就能感受到江南水鄉的獨特魅力。這裡除了鳥鳴和流水發出的聲音之外,這裡幾乎聽不到別的聲音了,可以說這塊寶地是一個放鬆身心、洗滌心靈的好地方。如果你也喜歡非常這樣的古鎮,也想感受這種自然和淳樸的文化,那麼你一定要來上海的金澤古鎮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