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1. 相信你自己!一切都可以實現~
2. 堅持到最後,結果一定會是好的!
3. 總結對任何一科來說都非常重要。
4. 要有規劃:包括一個月、一個星期的大規劃(可以較粗略),每一天早上寫一個小的計劃(這一兩分鐘可以大大提高一天的效率),這樣可以幫助你有條不紊的學習,而且當你看到計劃表中的項目一項項完成時,你可以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收穫和進步。
5.每門課都很重要,哪一門都要好好對待。每一門都要分配一定的時間,具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
6. 他人的經驗只是一種參考,一切都要根據你自己的真實情況來調整,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二、公共課
在這裡簡單說一下我公共課複習的經驗
英語:我一開始就是先看看經驗貼,然後看大家介紹的比較多的是誰,專碩的話考的是英語二,總結出來就是說基礎一般就跟老蔣(蔣軍虎)。
後面我買了他的十件套,然後就背單詞,刷閱讀。個人覺得閱讀就是要有手感,簡言之,刷的多總結技巧,老蔣十二式就是他總結的閱讀技巧,學下來還是不錯的。英語還是看個人努力,如果基礎差,就得早點開始哦。
政治:政治還是蠻頭疼的,我一開始就以為背背背,大家說很容易,不用太早開始,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學理科的,咱還是早點背吧!我很後面才接觸腿姐,個人覺得背書背她的比較全面。
但是聽課就聽濤濤老師的吧,真的是快樂源泉。政治的複習我有一個誤區,就是暑假刷1000題不夠認真吧,所以經常錯的題也沒記住。可以的話,做錯的題就趁早把它們記住,後期衝刺就可以背熱點了。
數學:重點說一下數學。4月看了張宇老師的基礎班高數部分,但是前面提到過那一個月學習效率都特別低下,所以我又花了半個月的時間一點點把李永樂老師的複習全書過了一遍,算是建立起高數部分的基礎了。
6月開始看李永樂老師的線代基礎班(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一邊看課一邊做線代輔導講義;線代弄完之後沒有立即學概率,而是去做1000題的A組和B組(這階段有點慢了),一直到8月下旬才開始複習概率,看了張宇老師的基礎班然後接著做1000題概率部分。
緊接著就看了張宇老師的強化班高數和概率部分以及李永樂老師的線代強化部分,做了張宇老師的閉關修煉,再做了一遍線代輔導講義。10月下旬列印了超越的卷子,每天一套做完,訂正,定期複習錯題;一直到11月下旬開始做真題直到考前。
我集中花了幾天時間,把張宇老師三科的強化班視頻2倍速過了一遍,直接做1000題,每做一個專題就總結一個專題:一是總結知識點,二是總結做題信號(這個對我來說極其有用)。1000天之後我開始做閉關修煉,那裡面題目不多,做完之後就開始做李林老師的880題裡的提升部分和108題。11月李林老師的六套卷和4套卷就陸續出來了,我就一天一套模擬卷,中間穿插著10-19年的真題也做了。考前我沒做套卷了,就翻翻筆記看看錯題,尤其多看了幾眼李林的6+4套卷。
資料推薦:視頻資料推薦張宇老師的高數和概率,李永樂老師的線代;基礎好的可以不用聽基礎班,直接上強化。
工具書推薦高數18講、線代輔導講義、概率9講、閉關修煉,習題推薦張宇的1000題(鞏固知識點和拔高)和李林的108題(都是重點考察的知識點,且題目風格和真題相似)。
試題卷推薦超越5套卷、李林6套卷+4套卷和真題。(超越和李林的卷子都是比較貼近真題的,超越會難一點)。囉嗦一句:數學沒有捷徑,重在多做題,多總結,題量上去了,數學也就上去了。
三、專業課
初試參考書:《理論力學》(第六版)哈工大編,高教出版社;《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康華光,高教出版社;《自動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壽松編,科學出版社;《生產計劃與控制》2011年版,潘爾順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複試參考書: 《機械設計基礎》(第四版)楊可楨編,高教出版社;《電工學(上下冊)》(第七版)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礎工業工程》2011年版,易樹平、郭伏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
需要的複習資料:歷年真題
840 理論力學
考研這件事,我真的是一波三折了。高中沒有認真學,隨便上了一個大專,大專專業是機電,因為家裡有親戚開了機械器材公司,就想著學這個以後回去幫忙,後來又想轉本,但因為還有掛科,於是就休學復讀了一年。
還好家裡人很支持我轉本,後來轉本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讀本科後也算開竅了,開始認真學習,轉本只有兩年,我從進入本科院校的第一天起就有了考研的想法,並早早的做了準備,終於如願上了蘇大。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哇,他也太幸運了吧,從一個專科生搖身一變成了研究生!我想說,何來幸運可談,我付出的努力是別人看不到的,也許我只是輕描淡寫,草草幾句話來描述我如何逆襲,但是這背後的辛酸苦楚,又豈是隻言片語能夠形容的。
休學的那半年多,我不曾參加過任何娛樂活動,每天在家看數學,計算機,英語,機會就這一次,考研的那一年多,我幾乎每天都六七點起床,一直堅持,有的人說考研考不上就繼續二戰,不要給自己退路,那只是懶惰的藉口。
對於機械方面,我沒進入大學之前就已經有一點了解了,車床的運用很得心應手,製圖也會一點,所以學習還是很順利的,讀專科的時候我經常幫老師備課,也在很多大賽中獲獎。
關於機械,要熟練掌握工程製圖標準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選用和標註。熟悉各種金屬材料的性能及應用。掌握機械產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各種切磨加工,焊接,製造工藝,裝備設計等等。沒有基礎是連書都看不懂的。
前期先看書的基礎內容,有很多平時就學過,所以很容易上手,但也有很多沒遇到過的,這一部分要花點心思了,很難懂,基礎知識牢不牢就體現出來了,這一部分如果實是在是不會,可以去網上看看視頻講解,實在還是難以理解就可以報個班,最好是一對一的。
大家可以考慮下新祥旭的一對一考研課程,安排的老師是你報考院校專業的高分學長學姐,專業知識過硬,對考點和重難點的把握很準。另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針對性非常強,所以學習效率是最高的。
說回正題,提前瀏覽一下考試大綱,知道包括哪些知識點,再理出一個框架進行複習,凡事都要有規劃,初期就要弄懂每一個公式和定義。中期就是做題了,主要還是做課後練習還有真題,真題會稍微有點難度可以留到後面,不會的就記下來去書上看看類似的題或者相關的點。
書上例題的推導方式要熟記於心,很多都是以這個為基礎展開的。例如能量動載係數方程,題目都是對公式進行深入考察。複習中千萬是理解而不是背誦,你公式背的再熟,不會運用也沒用,每章節的內容其實都有交叉,掌握前一部分對後一部分的理解也有幫助。
真題需要非常重視,可以了解考題的難度和分布情況,真題至少也要做個三四遍,有人問做那麼多遍幹嘛,你能保證每一次都做的對嗎,不光是真題,書還要看個四五遍呢。
後期就是強化訓練了,多買些寫習題冊,習題冊做明白了,證明教材吃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消化了,重新看課本,做了那麼多題自然有邏輯思維定式,看到一個公式,就能想到做過哪些題,這個點還能考什麼,能達到這種境界,就說明可以了。
當然,一直到考前都不能鬆懈,看會書,做會題,適當的配合實際操作,一直堅持,直到上戰場。公共課方面,政治不用急,考前兩三個月開始完全來得及。英語就比較麻煩了,重在積累,平時也要多背單詞。數學對於理科生來說問題應該是不大的。不能只攻專業課,每門都要用心。
四、學習計劃-每個月的大致複習安排
我從九月份開學就在著手準備考研了,不是按照一致的三月份到十二月份的計劃。我英語不好,起步早。(列出考前一年的複習)
9月份,剛開學,有很多事情要做,只是準備了資料和課本,從網上下載到了一些真題,其他的都是從學長那裡買的,我沒有買到蘇大的真題,不過買到了其他學校的。當然資料這些都在之後得到了解決。
10-2月份,我把四本書都看了一遍,整理了很多筆記,有時候不會的地方要花上一個星期甚至更久,看書的時候我沒有做題目。
3-6月份,我一直在做題,每次做題之前我都會先看一遍書,再看一遍筆記,然後在心裡整理一下,才開始做題,這一段時間做的還是基礎的練習和真題。
7-10月份,我開始做強化題,很難,經常寫不出來,那段時間是最迷茫的了。
11-12月份,快考試了,要看回課本,將整理好的公式拿出來背背,看看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