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成為佛教伽藍菩薩、首席大護法的緣由始末

2020-12-05 關公文化彭允好

學術界普遍認為,佛教是在大約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時傳入中原的。關羽出生於東漢末年,與佛教傳入屬於同一時代。

據史料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為佛教傳入之年。

關羽出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山西運城。關羽在世時剛直正義、忠義兩全、作戰英勇,被稱為「萬人之敵」。魏晉以後被當作作戰勇猛的代名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所在的三國時期,正是佛教在中國逐步紮根之時。三國時期的佛教重鎮,北方以洛陽為主,南方則為建業。曹魏魏明帝大興佛寺,曹植也喜讀佛經,並創作梵唄。

關羽死後,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親率成都蜀軍,順長江三峽而下,為關羽復仇,並在玉泉山建關羽祠。荊州民間則年年為關羽掃祭,所謂「邦人墓祭,歲以為常。」

南朝時期,關羽已成為江陵地區的「城隍神」,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20年),董侹所撰《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山關廟記》對關羽便有「生為英賢,歿為神靈」之稱。在董的廟記中,還記載南朝時「陸法和假神以虞任約,梁宣帝資神以拒王琳。」說的是,隱士陸法和幫助梁武帝之子蕭繹平定侯景之亂,以及梁武帝之孫梁宣帝時拒王琳的作亂,都得到過關羽神靈的幫助。這是有關關公神靈助戰的最早記載。

梁武帝期間,南朝佛教的達到一個鼎盛時期,這與梁武帝本人奉佛崇佛有很大的關係。梁武帝蕭衍三次捨身入寺,即以一國皇帝之尊入寺為奴。據《南史》載,梁武帝最後一次捨身入寺已經八十四歲。由於梁武帝畢生奉佛,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菩薩」皇帝。由於梁武帝的倡導,當時舉朝上下,講經釋典,盛況空前。佛教之盛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

南朝陳宣帝,曾以天台智顗為菩薩戒師,隋煬帝也同樣以智顗為菩薩戒師,故有時也號為國師(《僧史略》卷下)。隋煬帝時之智顗,煬帝屢詔,請問法要,禮為國師(《佛祖統紀》卷九)。

智顗是佛教天台宗祖師,他的學說,在中國佛教史上影響很大。俗姓陳。字德安。世稱智者大師、天台大師。智顗是隋代荊州華容(今湖北公安縣)人。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在世時即「恩信大行,兼始有功。」關羽死後,成為荊州地方的保護神,「邑人祠而祀之,創而隨廢者,不知凡幾。」更是得到所有荊州人的尊崇和祭祀。

宋高宗紹興年間,陳淵在其《默堂集》中記載:「臣嘗遊荊州,見荊人所以事關羽者,家置一祠,雖父子兄弟室中之語,度非羽之所欲,則必戒以勿言,唯恐關羽之知之也。」由此可見,荊州民間對於關公崇拜達到何等崇敬的程度?

隋唐時代最有影響的佛教門派天台宗創立者智顗就出生在具有濃厚關羽崇祀氛圍的荊州。天台宗是最早與天竺所傳教義有所區別的中國教派,其融合儒、道思想觀念,亦時勢之所必然也。按天台宗學說以《法華經》第一卷《方便品》為據,大開「方便法門」,以調合儒、道兩家思想。陳寅恪曾認為:「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義最富之一宗也。」這說明它藉關羽的民俗信仰在當陽玉泉山開寺說法,以傳教義,絕非歷史的偶然。

《全唐文》卷六六四載:「陳光大中,智顗禪師者至自天台,宴坐喬木之下,夜分忽與神遇云:願捨此地為僧坊,請師出山,以觀其用。指期之夕,萬壑震動,風號雷虩,前劈巨嶺,下堙澄潭,良材叢木,周匝其上,輪奐之用,則無乏焉。唯將軍當三國之時,負萬人之敵,孟德且避其鋒,孔明謂之絕倫,其於殉義感恩,死生一致,斬良擒禁,此其效也。」

《佛祖統紀·智者傳》(南宋釋志磐著)記載,智者大師於陳隋之際到當陽傳道建寺時,夜見一位美髯豐厚的長者和冠帽秀髮的少者,長者自稱關羽,說是生前期望興復漢室,時事相違,有志不遂,死有餘烈,成為此山之主,現願為法師平山建寺,護持佛法。佛寺建成後,關羽表示願洗心易念,皈依佛門。智者大師當即授以五戒,收為弟子,並奏於晉王楊廣,封關羽為伽藍護法神。據此,學者多認為佛教神化關公、利用關公擴大佛教影響始於隋代開皇年間。

而另一位隋唐時代有影響的高僧:佛教禪宗北派六祖神秀,也藉關羽的民俗信仰在當陽玉泉山開寺說法,則進一步穩固了關羽伽藍神的地位。

神秀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禪創始人,歷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號為國師。神秀把」坐禪習定「、」住心看淨「作為一種觀行方便。後慧能弟子神會出來論定南北宗優劣,以神秀之禪由方便入為漸門,以惠能禪直指人心為頓門,於是有南頓北漸之分。

神秀往當陽傳法在武則天儀鳳年間(676—679年),據《歷代神仙通鑑》卷一四:「(唐儀鳳末年)神秀至當陽玉泉山,創建道場。鄉人祀敬關羽,秀乃毀其祠。忽陰雲四合,見公提刀躍馬,秀仰問,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為本寺伽藍。自此各寺流傳。」

神秀令關羽為本寺伽藍,使得關羽在佛教中的神權地位得到了鞏固,關羽為護法伽藍之說,亦得附禪宗、天台宗而遍及中國。

神秀的傳人是普寂,恰好是關羽的老鄉。《三國志演義》中曾出現過一位在汜水鎮國寺和關羽敘過鄉情,後又在王泉山結茅,以一句「顏良安在」喝破關羽的普淨和尚,原型就是神秀的徒弟普寂。《舊唐書》卷一九一:「普寂姓馮氏,蒲州河東人也。年少時遍尋高僧,以學經律。時神秀在荊州玉泉寺,普寂乃往師事,凡六事,神秀奇之,盡以其道授焉……(神秀卒)制令普寂代神秀統其法眾。」

普寂有著於當世之名「法山淨」。《三國演義》中的普淨和尚將「普寂」與「法山淨」截頭加尾,另為的名字。

歷史記載,神秀禪師滅寂後,嵩山普寂禪師(651—739年)、西京義福禪師(658—736年)兩大弟子在帝王的支援之下,繼續闡揚四祖道信的念佛禪的宗風,盛極一時,有「兩京之間,皆宗神秀」,「北宗門下,勢力連天」之感概。

中國佛教在隋唐盛世,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天台、三論、慈恩、律宗、華嚴宗、禪宗、密宗、淨土宗等宗派都相繼成立,朝野上下皆以奉佛為榮。佛教的發展引起了儒道二教人士的不滿,他們撰文批評佛教,於是佛教在思想的層面上開始與儒道二教進一步結合,最終奠定了以後的中國社會三教合一思想的基礎。

智顗創立天台宗後,經五祖灌頂的弘揚,盛極一時。此後漸漸衰落。中唐時湛然進一步提出了「無情有性」的思想,主張草木磚石也有佛性,天台宗中興。五代時,吳越王朝從朝鮮取回佚失的經典,四明知禮著書,天台宗又一次中興。宋真宗賜知禮「法智大師」號,並「遣中貴人至其居,令修懺法,厚有賜予」。明乎此,則南宋天台宗沙門志磐據南宋景遷《宗源錄》、宗鑑《釋門正統》所撰《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復誇飾」關羽顯聖為伽藍護法「之事。宋人載記這一故事,亦附會佛家之說,其事遂越傳越神。

北宋徽宗時期的宰相張商英在元豐四年(1081年)撰述《重建關將軍廟記》(《玉泉寺志·詞翰補遺》),已把關羽皈依佛門以前的形象描述為「大力鬼神」,能夠「震霆掣電,鞭鬼捶口」,而唐代的「開闢寺址」之說,又一變而為「黎明往視,精藍煥麗,簷楹欄楣,巧奪人目」,關羽的形象煥然一新,關羽伽藍護法的身份已經深入人心。

張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屬四川)人。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大觀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政。張商英所撰寫的《護法論》,破除歐陽修排佛的言論,駁斥韓愈、程伊川等人對佛教的觀點,並對照釋、道、儒三教的優缺點,認為儒教所治為皮膚的疾病,道教所治為血脈的疾病,而佛教則能直指根本,治骨髓的疾病,申明佛教的至理。張商英的《護法論》影響很大,嘉惠了當世及後代的佛子。

此後,據《元史》本紀載「(元)世祖尊崇佛教,用漢關壯繆為監壇」,關羽又被引入黃教(喇嘛教)。滿清本崇黃教,且又為羈縻蒙古各部,故對關羽之尊崇更上層樓。

明清以後,佛寺供奉關羽為伽藍菩薩者已經非常普遍,以至明代學者都不無感慨地說:「禪林道院中有護法神,曰伽藍。或當戶而立,或拱侍於旁。神不拘一,而以關帝作伽藍者大概十之八九。夫釋道各崇其教,今護法則爭尚關帝,何也?」

天台山是中國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山的佛教寺院供奉著關王神像,尊稱為關王菩薩,關王菩薩也一直保護著臺宗發展,二者相得益彰。明嘉靖時期,臺宗大師百松真覺「欲往化臺南,舟次于越,夢關王告曰:『師緣未至,宜速返。』次日果得喉疾而歸,至次年,台州道俗請師建講,師以前夢不欲行。夜復夢王告曰:『緣今已至,請師行,吾當護師。』由是臺南一境望風服化」。不僅如此,凡是講經說法中有違背臺宗大義的,關王也經常會顯靈加以懲罰。「萬曆五年,月亭大師講《華嚴疏鈔》於黃巖之大中庵,先演玄談,至判教與臺宗稍有相杵,茶頭僧圓隴見關王於茶鐺中舞大刀,躍怒而出,須臾,講堂俱成灰燼。」

清朝時關公信仰已經達到極盛,上至帝王貴胄,下至販夫走卒,關公崇拜遍布社會各個階層,從京畿到邊鎮,清朝境內林立著各種規制的關帝廟。清初皇室崇奉藏傳佛教,清代北京的藏傳佛教寺院中幾乎都有關帝殿,如雍和宮、普勝寺、福祥寺、隆福寺、淨住寺、東黃寺、長泰寺、五門廟、資福院等。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為官方祭祀關帝的時間,這一天被認為是關公磨刀日,「是日,民間賽會尤盛。凡國有大災則祭告之。」每年的這一天,雍和宮僧眾會舉行法會,誦《關公大供經》、《單身大威德金剛經》。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傳說的關公誕辰,雍和宮的僧眾也會舉行法會,誦《關公經》、《大威德金剛獨勇經》。

正如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書中所言:「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未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相關焦點

  • 關羽本是一名武將,為何會成為佛教護法伽藍菩薩?
    為什麼伽藍菩薩, 以關公的形象顯於眾人面前呢?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伽藍殿, 聽法師為我們講解伽藍菩薩的故事吧。 位於寺院大雄寶殿的東南側的伽藍殿,供奉著大護法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的聖像妙相莊嚴,古樸棗紅映襯著伽藍菩薩的英勇,長袍戰甲加身更顯其威風凜凜的氣魄。只見伽藍菩薩右手託長鬚,有神的眼眸透出豪邁的英氣,宛見大護法的幾分瀟灑與威風。
  • 揭秘佛教護法伽藍菩薩武財神關公的前世今生
    編者按:關公被廣大佛寺尊為伽藍菩薩,「關公信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信拜人數眾多。2019年適逢關公大義歸天1800周年,各地以不同的方式,紀念以「忠、義、仁、勇」著稱的關公。關羽是三國期間一名武將,為何會在寺廟裡當護法菩薩?鳳凰網佛教特別編發此文,帶您了解。
  • 為什麼伽藍菩薩以關公的形象顯於眾人面前?
    大家在走進寺院時,一定看到過一尊聖像名為伽藍菩薩。為什麼伽藍菩薩以關公的形象顯於眾人面前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伽藍殿,聽法師為我們講解伽藍菩薩的故事吧。 位於寺院大雄寶殿的東南側的伽藍殿,供奉著大護法伽藍菩薩。伽藍菩薩的聖像妙相莊嚴,古樸棗紅映襯著伽藍菩薩的英勇,長袍戰甲加身更顯其威風凜凜的氣魄。只見伽藍菩薩右手託長鬚,有神的眼眸透出豪邁的英氣,宛見大護法的幾分瀟灑與威風。
  • 『一稱南無佛』佛教護法,伽藍菩薩,武聖關公,忠義之士,人人敬奉!
    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又化身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據民國初年佛門高僧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讚嘆曰:「關帝者在生時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歿後皈依智者,願為伽藍。
  • 農曆五月十三恭迎伽藍菩薩聖誕日,消除一切魔障
    很多人都知道武財神關羽(關公)這個人物,但卻不知道關羽是護法之一伽藍菩薩。中國佛教寺院的有兩大護法善神: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伽藍菩薩多以關公(關羽)形象為代表。「伽藍」是寺院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伽藍菩薩即指保護伽藍的諸位菩薩,這並非一位。佛說有十八位神保護伽藍,統稱伽藍聖眾菩薩。
  • 伽藍菩薩聖誕 農曆五月十三——佛教界重大節日
    伽藍菩薩伽藍菩薩:伽藍菩薩,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伽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
  • 農曆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聖誕日,民間都有什麼講究
    伽藍菩薩是佛教的一類護法神,是指保護伽藍的諸位菩薩,並不單單指一位菩薩,最初也是來源於印度。佛說總共有十八種神仙保護伽藍寺廟,人們把這十八種神仙統稱為「伽藍聖眾菩薩」。而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是眾僧人所居住的園庭,也就是寺院的一種稱法。
  • 地理辛集:城東偏遠鄉村武財神廟(伽藍菩薩)
    關羽,我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逝後被歷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間推崇,成為儒釋道三教並尊、百姓膜拜的萬能之神。由關公崇拜衍化而來的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中國人。佛教起源於印度、發展在中國,但在寺院裡會看到中國本土神明關公,化身伽藍菩薩受到供奉,為中國佛教大護法(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 農曆五月十三,伽藍菩薩聖誕!
    在佛教中,伽藍用來指僧眾所居住的園庭。伽藍,在梵語中,還有「無諍之地」的意思。佛教早期並沒有寺院,伽藍成為了佛教寺院的通稱,成為了護持寺院的善神護法,就被稱為伽藍神,或伽藍菩薩,或伽藍尊者。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褊視,統稱「伽藍聖眾菩薩」。
  • 佛教中的伽藍菩薩,為何還是財富的「守護神?」
    說到財神就不得不提忠勇雙全的關羽,而在佛教中關羽不僅是財富的守護神,還是護持正法、庇佑眾生的「伽藍菩薩」。南無伽藍聖眾菩薩中國民間通常用「關公」來表示伽藍菩薩,佛教寺院也常以伽藍菩薩比喻成財神菩薩,十方善信為修福修慧、廣結善緣供奉伽藍菩薩功德無量。
  • 伽藍護法,佛光普照 - 關公文化彭允好
    關公成為佛教的伽藍菩薩,始於隋開皇十三年(593年)。隋之前,佛經中沒有以關公為伽藍菩薩的記載。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為關公受菩薩戒,佛門由此稱關公為「伽藍菩薩」。邵大護法出師彝陵,入山覽勝,目擊靈蹤,乃合力重構,題神工再新四字,山僧升座拈提,卻是一重新公案,豎拄杖雲,檀越向拄杖頭上豎修瓊樓玉殿,山僧將玉殿瓊樓橫掛拄杖頭上,且道,今人作用與古人作用是同是別,乃橫按拄杖喝一喝,雲,智者大師來說法,關夫子又現全身。」自天台宗寺院開了供奉關公的先例後,各宗寺院爭相效法,關公也從此跟韋馱菩薩並稱,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 殺人無數的民間英雄關二爺,何以成為佛教的護法伽藍菩薩?
    就是這樣一位萬眾敬仰的武聖,建功立業之時可謂殺敵無數,雙手沾滿鮮血,可是他後來卻成為慈悲為懷的佛教的護法——伽藍菩薩。  關二爺究竟緣何與佛教結緣?《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是這樣敘述的:「卻說關公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汜水關鎮國寺中的普淨長老雲遊至玉泉山,在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
  • 從殺敵如麻到佛教護法,武財神關羽是如何成為伽藍菩薩的?
    提到伽藍菩薩,很多人會很自然想到忠勇雙全的關二爺關羽,許多寺院的伽藍殿內,供奉的也是關羽像。其實佛教中的伽藍菩薩並不是單只某一個菩薩,而是所有護法善神的總稱,像佛陀時代的給孤獨長者、波斯王等等都是伽藍菩薩。
  • 什麼是伽藍?伽藍菩薩是誰?伽藍菩薩的三位代表
    伽藍是什麼意思?伽藍又稱為僧伽藍,是梵文samghārāma僧伽藍摩音譯的簡稱,意為「眾園」,即大家住的地方,特別指的出家人所住的園子。慧苑《華嚴音義》中記載:「僧伽藍,具雲僧伽羅摩。言僧者,眾也;伽羅摩者,園也。
  • 「伽藍菩薩」的由來!
    關於佛教的財神,前面小禪也跟大家聊過,佛教有自己的財神,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他就是佛教的財神。那麼有很多人把,伽藍菩薩當成了「錢來菩薩」!這不前兩天就有一個信士來到寺院問小禪,說錢來菩薩在哪?伽藍菩薩,梵語 sajghārāma 之略譯。全譯為僧伽藍摩。又作僧伽藍。意譯眾園。又稱僧園、僧院。原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然一般用以稱僧侶所居之寺院、堂舍。
  • 伽藍菩薩只有關公一人?不,還有這十八位伽藍神
    皆仁法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伽藍菩薩聖誕,有些人以為寺院的伽藍菩薩只有關公一位,其實不是的,根據佛經中記載,伽藍神遠不止一位,而是有十八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聽我慢慢道來。浴室通常安置賢護菩薩像。賢護菩薩,梵名跋陀婆羅。此菩薩因為在浴室之中依水之因緣而證圓通,依此因緣,禪宗伽藍在浴室安置此菩薩像。其中僧堂、西淨、浴室三個地方是禁語的地方,所以總稱為三默堂。明白了什麼是伽藍之後,我們再來說說伽藍神。伽藍神,顧名思義,就是守護伽藍之神。
  • 關於護法神,伽藍菩薩的由來
    很多人會在家裡供奉菩薩,如果你明白這其中的意義,那麼佛像就算是開光了,如果不明白的話,天天像菩薩供奉的水果和香對於菩薩來說就是一種賄賂行為。今天就來介紹人們會供奉的菩薩之一——伽藍菩薩。關於護法神,伽藍菩薩的由來是什麼呢?其實伽藍菩薩的全稱是僧伽藍摩菩薩的簡稱,也就是指僧人們所待的地方。
  • 釋迦道場——淅川「興國寺」舉行隆重法會,慶伽藍菩薩聖誕
    原創:南陽淅川興國寺二零一八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是佛教大護法伽藍菩薩——關公武財神的聖誕。妙覺大德感念伽藍菩薩悲性護持佛教正法、真修佛子,守持誓言金剛不退,功德難量無等倫,是為末學佛子們修學之典範,內心無比歡喜讚嘆。無偽真心開啟伏藏門,妙覺大德當下決定於伽藍殿內鋪紙提筆撰寫伽藍菩薩贊偈,以答聖恩。在場弟子們被大德之舉所震撼,恭敬肅立淨心祈禱。贊偈於數分鐘內,一氣呵成。
  • Today農曆五月十三丨恭迎伽藍菩薩聖誕,護持佛法,功德無量!
    佛教知識 Today恭迎伽藍菩薩聖誕2020年7月3日,是日農曆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聖誕,這位菩薩就是關公!,並斥之為死生輪迴、貪貴戀福,言畢,妖象具變,是夜,雲開月朗,關羽現身,經大師教化後,關帝乃向智者大師求授五戒,正式成為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中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乃成為佛教寺院的護法神。
  • 石雕關羽大型石雕關公寺廟石雕伽藍菩薩佛像雕刻
    石雕關羽,也叫石雕關公。石雕關羽是三國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石雕關公-凱巖石業石雕關公-凱巖石業石雕關公是中華民族的人倫典範,和道德楷模,被儒家稱為「武聖」,道家尊稱「帝君」,佛教奉為「伽藍菩薩」,商界奉為「武財神」,民間尊為「萬能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