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條約》:「由烏蘇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連兩國交界明定之間地方,作為兩國共管之地。」
始
中國自從步入近代以來,便經歷了一段屈辱又令後人難以忘懷的歷史,這段慘痛的歷史,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發奮自強。在同一個時間節點下,當西方列強正經歷著工業革命時,清政府仍然在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這種外界信息獲取的巨大差距,讓清朝變得越來越落後於西方國家,使得我們緊閉著的國門最終被西方列強的炮彈轟開,一個接一個屈辱的條約也被強迫籤下。
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
在清朝中後期,如今中國的版圖就已經被基本確立下來,只不過伴隨著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使得大片領土都被他國割讓,這些被割讓的領土,有一部分最終回歸到了祖國的懷抱,但還有一部分領土,卻至今與祖國分離,就比如說我國烏蘇里江東面的大部分地區。
搶佔這片領土的國家是位於我國北部的沙俄,從他們的地理位置就能夠看得出來,這片位於東部地區的遠洋港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只不過在清朝初期,沙俄與清朝的實力差距還沒有那麼懸殊,以至於他們雖說對此抱有幻想,但卻沒辦法更進一步,康熙年間籤訂的《尼布楚條約》,就明確規定了這片領土歸屬於清朝。
然而自從鴉片戰爭結束以後,清朝統治者孱弱無能的本質就已經暴露在了世人面前,西方列強看著這個龐大而又孱弱的國家,展現出了自己貪婪的本質。一時間列強紛紛湧入落後的舊中國,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沙俄在這一過程中自然不遑多讓,於1860年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獲得了大量的土地。
除了俄國以外,英國也在這一過程中搶佔了我們的香港九龍。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香港終於成功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成為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再看一看位於我國東北部地區的海參崴,卻為何仍然歸屬於俄羅斯呢?
香港與海參崴問題的性質
為何都是被割讓,兩者最終卻擁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這是因為,清政府與英國和沙俄籤訂的協約並不相同,前者是租讓出去,擁有非常明顯的時間界限,但後者確實被直接割讓,是沒有辦法重新收回的。
海參崴和香港對於英俄兩國的意義也不太相同,如果光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我們會發現俄羅斯雖然是一個龐大的國家,但俄羅斯的中心和經濟重心全部位於西部地區,而海參崴卻位於其最東邊,距離其中心雖遠,但其卻擁有直通日本海的重要出海口,因此俄羅斯之所以這麼迫切的想要擁有海參崴,主要是看中了它的港口作用,再加上當時的沙俄早已經擁有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致使海參崴並不會成為飛地,而是可以直接與俄本土接壤,這也導致了沙俄最終將其同化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與俄羅斯不同的是,英國想要獲得香港,完全只是為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這是因為英國作為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自從步入近代以來他們便靠著不斷對外殖民來獲取利益,因此他們不在乎殖民地距離本國的遠近,而是更看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因此英國在搶佔香港的時候,只是表明了要租借過去來發展經濟。況且在二戰中,英國損失慘重,已經無力維持其龐大的殖民帝國,對於萬裡之遙的香港也已經是鞭長莫及。
終
這些原因綜合起來,最終導致了九龍能夠收回,海參崴卻至今沒能收回。然而歷史畢竟已經成為了歷史,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從當下開始發奮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做出自己的貢獻,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守護好每一寸我們現有的家園,至於那些業已失去的土地究竟能否再度回歸,也只能留待時間去給出答案了。
參考資料:《尼布楚條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