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策長江經濟帶②:江蘇如何鐵腕破解「重化圍江」困局?

2020-12-19 澎湃新聞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10個字道明了長江保護的方向。想要長江生態有質的飛躍,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江碧水,「如何抓」是破局的關鍵,既要「抓」出效果,更要「抓」到根本。

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以來,長江策(ID:changjiangce)仔細梳理了江蘇治理路徑,發現江蘇在「抓」上狠下功夫:對沿江低質低效企業進行「搬、改、關、轉」,調整沿江產業結構;同時,大力對拆轉空間和沿江進行生態修復投入,因勢利導地進行產業更新升級,實現了沿江生態帶與綠色創新產業發展帶「兩帶並驅」,讓城市與人共享治理長江後的生態紅利。

啃下最硬的骨頭

作為製造業強省,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過去江蘇的石化、鋼鐵、冶煉等基礎產業集聚長江兩岸,「重化圍江」也曾是「蘇大強」發展之「痛」,成為長江大保護亟須解決的難題。

正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告訴長江策(ID:changjiangce),水裡的事要在岸上治。破解「重化圍江」,關鍵是要轉變岸上的生產結構,即須對沿江汙染企業進行搬改關轉。

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沿江陸續聚集的石化鋼鐵企業數量龐大,要想扭轉布局並非易事,讓這項工作成為最難啃的骨頭。

作為壓倒性任務,再難也得啃。

▲太倉港,江蘇第一外貿大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貨櫃幹線港、江海聯運中轉樞紐港,現已打通「滬太通關一體化」進口和出口模式  視覺中國/圖

2016年,根據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江蘇迅速編制《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當年底啟動「263」環保專項行動,即「兩減六治三提升」,開展減煤炭消耗總量、減落後化工產能等治理行動。全省大力實施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制定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長江常州段是「重化圍江」特徵最明顯的區域之一,這裡曾一度集中了常州全市45%的重大危險源,沿江地區生態負荷偏重。為治好江水,常州高新區把長江大保護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權衡利弊,明確了「早停產拆除,早搶抓高端產業,早實現轉型升級」的統一思想。

常州華榮化工有限公司距長江邊不足300米,自今年7月啟動拆除工作以來,廠區西側100畝已全部拆除。為妥善安置500多名員工,企業共拿出5000多萬元資金補償員工。

▲常州臨江化工,原來這裡滿是化工生產設備,搬遷治理後已經滿眼綠色

常州只是一個縮影,破解「重化圍江」的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大力推進。長江策(ID:changjiangce)獲得的數據顯示,2017年初,江蘇全省化工園區(集中區)54個、化工企業6884家,目前化工園區(集中區)29個、化工企業2800多家,沿江1公裡內化工企業減少到200多家。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騰退企業的同時,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是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必經之路。從化工園到智能裝備產業園,歷經四年多,張家港東沙化工園實現了脫胎換骨,成為全省第一個整建制關閉的化工園。未來,一批智能裝備產業、裝備式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產業將落戶園區,「騰籠換鳥」正變為現實。

迎來新發展的不止化工產業,伴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一批沿江「重」產業也被轉移。

2018年11月30日,寶武鋼鐵集團與江蘇省政府、南京市政府、鹽城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將梅山鋼鐵逐步由南京搬至300公裡外黃海之畔的鹽城濱海。此外,南京鋼鐵、南京南化、金陵石化等也在遷轉日程中,南京全力推動「兩鋼兩化」轉移轉型。

「退江向海」是江蘇推進長江大保護的一大實踐。

▲中天綠色精品鋼(通州灣海門港片區)項目,於2020年8月28日開工,這一項目規劃鋼鐵產能2000萬噸,建成達產後,每年可實現收入超千億元,帶動約8萬人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月18日,中天鋼鐵集團與南通海門籤署商務協議,中天綠色精品鋼(通州灣海門港片區)示範工程項目正式邁入落地建設新階段。今年8月28日,南通中天綠色精品鋼基地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該項目規劃鋼鐵產能2000萬噸,目標打造「裝備一流、環保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的千億級高端綠色臨港鋼鐵產業園。項目建成達產後,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帶動約8萬人就業。

江蘇重化產業的轉移,不是簡單的物理位移,更不是汙染搬遷,而是特別注重在轉移中實現提升空間布局水平、產業集聚水平、行業技術水平,降低排放強度的戰略目標,「在鳳凰涅槃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下大力氣解決沿江低質低效企業的「搬、改、關、轉」,會讓一些汙染型企業失去生存空間,又讓企業不敢違反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還讓一些優勢企業獲得更多轉型升級的土壤,讓企業有更多動力去高質量發展。

修地復綠促生態

對長江沿岸進行大面積增綠復綠、修復溼地、淨化水質、打造特色沿江景觀帶,沿江八市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擺在壓倒性位置,讓長江換了新顏。

2016年以前,南通沿江「五山地區」港口、企業、民居交錯相生,港區陸域空間狹窄,港城接合地帶成為南通主城區髒亂差的集中區域,水清、岸綠似乎是生活於此的居民不敢奢望的景象。

變化開始於2017年,南通市啟動實施「五山地區」及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考慮到山水林田湖草彼此聯繫,互相影響,南通市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由點到面,從「五山地區」開始,統籌水陸、山林、江湖,對長江南通段進行系統修復。

經過兩年的修復,「五山地區」的生態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並同步配套了旅遊度假區、足球場、沙灘排球場、滑板場以及20多公裡的遊步道等運動場所。

岸上的修復有了成效,水質修復經過「攻堅克難」也有了變化。

泰州是臨江大市,江岸線長,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2018年,泰州泰興經濟開發區曾因環境問題被中央通報。泰興「不迴避問題,進行徹底整改」,迅速關停汙染化工企業、整治農村黑臭河道,實施長江生態溼地和綠色廊道建設工程等,推進長江治理。

▲長江泰興段,泰興近年來對長江生態進行了徹底整改,現在岸線生態成績優異

長江屬於我們,也同樣屬於江水裡嬉戲的江豚、鰣魚、河豚……對水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修復也是長江保護的應有之義。

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江蘇最早建立的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江豚最適宜的棲息繁衍地。該地生態也曾遭到一定程度破壞,事件經曝光後,鎮江市立即對全部違規項目進行拆除,並通過自然恢復、覆土復綠等措施手段恢復保護區內生態。

今年有科研人員在對長江鎮江段江豚進行科學考察,在科考的6天中每天都能見到江豚躍水而出的身影。

而為了讓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能重現母親河,江陰連續向長江放流河豚等珍稀魚苗18年。今年6月5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長江海門段開展資源檢測時,發現河豚幼魚 5-6 尾。這是放流18年以來,首次檢測到野生河豚苗。

8市的共同努力讓長江江蘇段生態有了質的變化。2019年,全省沿江100米範圍內建成綠化帶7900多畝,新增江灘溼地2380公頃,南京江豚增加到50多頭,太湖流域多年不見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也開始回歸。全省岸線利用率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生產岸線向生態、生活岸線轉型,自然和居民回歸長江兩岸。

保護與修復的饋贈

多年來對長江的保護與修復也伴隨著反哺與回報。

在南京,幕燕濱江片區曾是城北的「化工之鄉」,其年產值約320億元,支撐了棲霞經濟的半壁江山,但汙染問題也同樣突出。為了擺脫「汙染式發展」模式,南京近年來,累計投入150億元,關停搬遷全部404家企業,引進培植新型業態,創智科技園、智慧電氣城、文化旅遊古鎮等優質項目加速推進,實現了幕燕片區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蛻變,成為南京東北部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南京長江邊,遊客觀光拍照  趙傑/圖

「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讓黃金水道真正產生黃金效益。」長江生態變好了,綠色效益也隨之產生。蘇州常熟的蔣巷村就牢牢把握住了讓生態生出效益的核心。蔣巷村位於常熟、崑山、太倉三市交界的陽澄湖水網地區的沙家浜水鄉,以農業起家,工業發家。

而在長江大保護的戰略實施背景下,如今蔣巷村又把眼光放在了生態農業旅遊上。將村內企業統一搬遷到鎮上的工業園區,騰出的土地開發建設生態農業園,發展農業生態旅遊,不僅村內生態環境優質,村民收入也穩步提高,實現了旅遊旺家的願景。

生態的修復還帶來人居環境提升的紅利,清新的空氣,遼闊的江景,成為江邊人民的標配。

近年來張家港在對長江做出保護的同時,還努力破解港人「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的難題,提出打造四個「最美」(最美江灘、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灣)。

張家港實施百年江堤提升工程,同步開展水產養殖清理、生產岸線騰退、生態環境修復、交通道路優化等整治提升工程,打造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親江步道等,讓最美江堤在張家港煥發生機。

多年來形成的長江生態困局,並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可破解,但江蘇用心力、魄力和智力找到了方法,治理好了岸上的,也守護好了水裡的。

▲ 航拍長江江蘇岸線 視覺中國/圖

總結江蘇長江保護經驗,一位長期研究長江治理的資深專家告訴長江策(ID:changjiangce):江蘇治江的一大亮點是採取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從2017年'263』環保專項行動,到2018年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到2019年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再到2020年'小化工'百日攻堅,通過這一系列專項行動,江蘇真正做到了持續性地鐵腕治汙。」

其次,江蘇治理不搞一刀切,採取一園一策推進。該專家指出,所有擬關停企業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專家評估。

第三,江蘇治江對企業並非一味關停,如2018年,江蘇出臺了《江蘇省關於加快全省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落腳點是高質量發展,同時推出培育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2020年又推出諸多針對產業鏈發展的政策,「江蘇在關停企業的過程中是積極推進轉型。」

最後,長江保護須守住紅線,江蘇編制了《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江蘇省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守住紅線底線,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制度保障。

文丨記者 周明 白雪銀 曹德偉 韓秋 劉國慶 尹有文 朱鯨潤 何潔 嚴君臣

圖片丨施向輝 趙傑

來源丨長江策

相關焦點

  • 【共舞長江經濟帶】八百裡揚子江,脫胎換骨進行時
    萬裡長江浩蕩奔流,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險灘,納千湖百川,在下遊江海交匯處滋養出一片美麗富庶之地——江蘇。  站在江海交匯點,如何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全局高度,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歷史擔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劃定航向。  長江大保護「極端重要」,江蘇省委、省政府「極端重視」。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此,我們要做好戰略謀劃,努力實現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把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
  • 問策長江經濟帶①:長江裡藏著江蘇經濟發展的秘密
    國家政策支持、產業基礎好、經濟結構多元、縣域經濟強、江蘇人勤奮探索……多位專家在向長江策(ID:changjiangce)分析這一問題時,觀點很多元,但都提到了長江,即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地緣優勢推動了江蘇經濟的崛起。無疑,長江是江蘇的黃金髮展帶,長江江蘇段也成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鑽石級區域。
  • 瞭望|綠色發展:江蘇勠力書寫長江文明新時代篇章
    「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把省域全境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認為,推動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不能僅限於沿江8市,而是要把13個市一體納入,明確各地責任和重點任務。
  • 【共舞長江經濟帶】江蘇太倉港:新時期的「鄭和號」已經起航
    江蘇太倉港碼頭。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吳公然 江蘇太倉報導   如何最大限度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是長江經濟帶沿線所有港口都在著重思考和探索的問題。7月6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網絡主題活動探訪團來到江蘇太倉港,看該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貿易提供強勁動力。
  • 對話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還需...
    圍繞總書記最新講話精神以及長江經濟帶未來如何更好發展等話題,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成長春對中國建設報表示,總書記在上述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五個「要」,其中「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是此次座談會最新提出的,也是長江經濟帶未來發展需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
  • 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5周年之際
    2018年5月,省委書記婁勤儉帶領沿江八市和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乘船對江蘇段全程考察,強調要堅持系統思維,注重規律把握,自覺扛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重任,今年又把這項工作作為牽頭聯繫的重點改革任務加以推進。省長吳政隆多次深入沿江各地問題點位實地檢查,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務必抓出成效,堅決打好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
  • 長江經濟帶簡介
    長江為中國第一大河流。由長江及其支流編織的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成都,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7個省2個直轄市,不僅是長江流域經濟最發達、最繁華的地區,也是全國最重要的高密度經濟走廊。長江經濟帶具有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 鐵腕治汙 「黃金水道」煥新顏
    江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八百裡長江,串起我省沿江八市,潤澤兩岸5000多萬人。與昔日「化工圍江」問題突出、汙水廢水常排不斷、流域生態功能退化嚴重的嚴峻挑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長江沿線移步易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已在江淮大地生根發芽,「黃金水道」已是舊貌換新顏。
  • 「最厲害」的長江經濟帶,四座國際大都市撐起長江發展的未來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幹流從西向東貫穿中國中部,流經全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長江流域人口約4億人,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農業人口約3.2億人,長江經濟帶是我國腹心地帶,經濟廣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
  • 不騙你,這才是長江經濟帶跨省大聯動全貌圖
    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翼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 2016全國兩會召開前,國家發改委回應《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即將出臺,全面發展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大戰略決策。
  • 長江經濟帶海關將實現一體化
    原標題:長江經濟帶海關將實現一體化  科技日報訊 (記者高博 通訊員陳銀建 董彥)長江經濟帶的海關將實現一體化。記者從南京海關了解到,海關總署將於9月22日起,率先在長三角內的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展開通關一體化改革,並逐步推廣至整個長江經濟帶。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江蘇: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
    交匯點訊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主戰場主動脈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長江經濟帶 乘勢騰飛
    長江經濟帶:萬裡長龍 乘勢騰飛  全長6300公裡,流經11個省市,奔騰不息,浩浩蕩蕩——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萬裡長江。串起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基礎雄厚,活力無限,一個萬裡經濟帶正在崛起——這就是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起共同構成國家三大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猶如萬裡長龍,乘勢騰飛,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今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習近平總書記就赴重慶調研,而行程重點就是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
  • 長江經濟帶的觀察與思考:長江那麼美,你要去看看
    長江那麼美,你要去看看 ——來自長江經濟帶的觀察與思考之八 憑藉著發達的交通、豐富的旅遊資源、獨具機杼的營銷手段,長三角旅遊長盛不衰,其中,江蘇更是一馬當先。據江蘇省旅遊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曉平介紹,2014年,江蘇共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5.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超過81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與13%,旅遊收入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今年,江蘇預計可進帳9000億元;2020年力爭達到1.4萬億元。
  • 習近平: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南昌吉安上饒市委書記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三地市委書記傳達中央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會議精神  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擴大)會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現場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和省公安廳暗訪拍攝的警示片。
  • 助力長江經濟帶 徐工塔機一展英姿
    助力長江經濟帶 徐工塔機一展英姿2018-08-20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在中國版圖上,有這樣一片區域,它形似巨龍騰飛,支撐起全國45%以上的經濟總量、涵養著超過四成的人口。   在世界版圖上,這片區域同樣備受矚目。在這裡,全球金融中心與脫貧攻堅主戰場並存。
  • 戰略|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理解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新形勢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未來如何當好表率?對此,《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