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水
一個正常的家庭的日常開支,估計大家都不知道要攢多少錢才能讓這個家庭維持正常生活水平,這個問題沒有具體答案,畢竟各地不一樣,不同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不一樣,即使同一個地區,也因為工作的收入和儲蓄的差異是相當大的。
據網際網路統計,很多網友認為,到現在,8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有200萬左右的存款,而89年出生的人至少應該有20萬左右的存款。也就是說,80年代出生的人至少有20萬到200萬的存款是正常的。而90後的人則應該有10萬左右的存款,98年往後的人存款僅有6000元左右,這就代表了90後的人的平均儲蓄應該在10萬元左右。事實上,中國公民儲蓄的積極性很高,這是一種傳統的思維方式。省錢而不是亂花錢是個好習慣。截至去年6月底,內地家庭(個人)儲蓄總額達到77.66萬億元,平價儲蓄餘額17萬元。
然而國內物價一直在不斷上漲,房價一直居高不下。每個居民的支出都很高。我們以購房為例,如果在二線城市首付100萬買套房,剩下每個月需要支付數萬元的房貸。如今,單筆首付就需要我們用很多年來攢錢,而且要攢夠首付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更別提償還高額房貸了。一個家庭還需要額外的開支,所以很多人基本上都生活在收支完全不平衡的情況下,所以沒有額外的債務,那都是「幸運兒」更不用說還有額外金錢來儲蓄。
《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母親家庭儲蓄分布極不均衡,近55%的家庭根本沒有儲蓄。甚至有5.6億人根本沒有存款,這意味著10個人中有4個人根本沒有存款。中國家庭儲蓄的增長率一直在下降。國際清算銀行還提供具體數據證實,中國家庭槓桿率(貸款業務)從2012年的29.7%上升至2017年第二季度的48%,直接上升18.3%。以前我們還在笑「月光族」,現在我們連「月光族」都不如了,「月欠族」將代替「月光族」。
有多少存款不是衡量一個家庭財富的具體指標。由於活期存款利率無法與通貨膨脹率相匹配,國家投融資意識被充分喚醒。除了臨時儲備和應急儲備外,大多數家庭的資產配置多樣化和留有一部分應急儲蓄。購置房地產是個大問題。在這兩種情況下,最初的需求只是清空人們的錢包,當你買了房子,你就開始了「新」的債務生活。
而一些儲戶開始將房地產作為投資工具來保值增值。銀行存款只是一個人總資產的一部分,而不是總資產,更不用說淨資產了。有貸款但沒有儲蓄的人可能有很多淨資產,所以有儲蓄的人並不富裕,沒有儲蓄的人也不「窮」
所以,沒有準確的標準來衡量多少存款是合格水平的生活。我們需要從一個具體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但每月領完工資後省點錢總是好的。你覺得怎麼樣?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永益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永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