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秸稈焚燒解禁?安徽農村田間地頭農民這麼說!你怎麼看

2020-12-15 鄉路十八彎1

5月份,是油菜籽和小麥收穫的季節,前段時間,網傳農村可以焚燒秸稈了,果真如此嗎?打開百度搜索發現,這些信息還真有不少,仔細一看,解禁的地區僅限吉林,其它省份並未半點鬆動。

為求證信息的真實度,我們特意花時間來到安徽當塗縣。當塗縣隸屬安徽馬鞍山市,是以農業為主的一個縣,在村道上,我們看見到處是已經收割完成或即將豐收的油菜田,小麥也已經金黃,等待豐收,不時看見拖拉機在收割完的油菜地裡翻耕。

由於是下午,田間勞作的農民很少,可能上午已經幹完活了,一路搜尋,在遠處,我們看到幾個農民好像是在打油菜籽,我們過去看看。

走近一看,他們是在田間打油菜籽,這些農民看上去都是老人,應該是自家是自留地,他們有的在收割後的地裡,種山芋苗,有的在種花生,挑水澆灌的,打油菜籽的,忙得不亦樂乎。

這位老人已經80歲了,她說,自家地裡種了點油菜,留著自己榨油吃的。我們問她,是否聽說秸稈可以定時焚燒?她說,從未聽說,也從不燒,燒了就要被關起來,還罰款,傻子才燒。

這位大姐家有10口人,公婆老了,老公在外打工,平時農活都自己幹,說到秸稈處理,她也很無奈,沒辦法。

問及老人秸稈不讓焚燒這些年,她是怎麼處理的,她說,家裡還有大鍋灶,自留地產生的秸稈也不多,基本當柴火燒了。雖然現在有燃氣用,還是嫌貴,捨不得。

這位大爺外號被稱為「老幹部」,也是80多歲的人了,但保養得相對比較好,可能是把勞動當健身,勞逸結合,臉上皺紋也不多,還紅潤,問他秸稈是怎麼處理的,他也表示沒好辦法。

他說,以前允許燒秸稈那會,一畝地只要15斤油菜種子就夠了,現在秸稈還田,由於許多種子落不到實處,生長不均勻,每畝要多花10斤油菜種子,這些額外的種子的投入要花1塊七八毛買,只能是自己承擔,對農村老人來說,還是要算計的。

窺一斑而知全豹,經過我們的現場調查,允許焚燒秸,稈目前,恐怕只是極少省份或極少地區在實行,對全國絕大多數地區並不適用。從題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塊廣告牌是最近才掛上去的,可見當地對經燒秸稈的堅決程度。

但我們認為,對秸稈就地粉碎處理還田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利弊各半,雖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多數是增加了農民的投入,因此,很難推廣開來。

對此,農民還是在用老辦法,但隨著病蟲害的加劇,加大農藥的使用量,增加種子的使用量的負擔越來越大,這樣的結果必然是惡性循環,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希望未來出臺靈活機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真正科學種田,讓老百姓吃到健康安全的糧食。

相關焦點

  • 對焚燒秸稈要重「疏」輕「堵」
    據5月8日《德陽日報》、5月9日《華西都市報》報導,四川省什邡、廣漢兩市,通過秸稈還田以及生物肥原料、碳化材料、食用菌基料、養殖飼料等工業化利用等方式,使農作物秸稈全部得到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化垃圾為財富,增強了農民自覺禁燒的動力,從源頭上杜絕秸稈焚燒現象夯實了基礎。
  • 農村收完地不能燒秸稈,專家說汙染空氣,那秸稈該怎麼處理呢?
    朋友是做這個的,從農村回收秸稈,然後買到生物發電廠。優點:收益較高。缺點:收集費功夫,對秸稈質量要求很高。不好賣。雖然秸稈用處很多也很大,但是秸稈的收集與存儲是個很大的問題。現在農村信息不通暢,導致現在市場上很多對秸稈的供求信息不是很對稱,導致了很多問題。農民辛苦一年不容易。希望國家可以及時出臺相關規定,打通市場。將這秸稈問題消滅在田間地頭。最後衷心提醒廣大農民兄弟千萬不要直接焚燒。
  • 靈寶一村民違法焚燒麥秸稈被行政拘留十日
    當前,正值小麥收割季節,農戶們在地裡田間忙得熱火朝天,因農民在田地裡焚燒秸稈而引發的火災事故也呈上升趨勢。許多農民就是為了方便省事就就地焚燒秸稈,還有不少農戶認為秸稈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其實焚燒後秸稈裡的氮、磷元素就流失了,並不能起到肥料的作用,而且還容易引發火災,十分危險。特別是春夏之交風大、晴朗,農戶在焚燒秸稈時很容易造成「火燒連營」。5月28日,靈寶市公安局籤發靈公(尹)行罰決字[2020]52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給予過失引起火災的責任人楊某某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
  • 梓潼黎雅鎮焚燒秸稈被插「黃旗」警告
    昨(29)日,市秸稈禁燒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禁燒辦)向媒體發布消息:5月23日,市禁燒辦巡查組對遊仙區、梓潼縣等地部分鄉鎮進行了秸稈禁燒巡查,總體效果良好,但梓潼縣黎雅鎮境內發現了秸稈焚燒點,且個別田間地頭有被燒秸稈痕跡,決定插一面「黃旗」警告,同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和處罰
  • 焚燒秸稈汙染大,還違法,為何農民寧願被罰款,依然要燒秸稈?
    現在正值麥收的季節,農民朋友都在忙著收麥子。雖然說麥子收穫了之後非常的高興,但是面對地裡大片的秸稈,不少農民還是感到頭疼不已。以前的時候,農民的物質條件匱乏,這些秸稈一般會拉到家裡邊當柴火,或者是餵養牛羊。
  • 秸稈焚燒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
    雜草中醫院比成熟後大部分落在耕地表層,除了一些以塊莖作為繁殖方式的雜草外,焚燒秸稈可以清理掉大部分的草籽,減少下季田間的雜草數量。 3、肥田。秸稈焚燒後的灰燼含有大量的鉀素、磷素,並且可以不用腐熟直接施入土壤就能被土壤吸附供作物吸收。 4、增加土壤孔隙度。
  • 秸稈還田實施了多少年到底好不好 且看贛榆秸稈還田怎麼說
    眼下,正值「三夏」時期,連雲港市贛榆區廣大農民在收穫小麥的同時,將秸稈粉碎還田,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連雲港市贛榆區綜禁辦的工作人員趙惠賓告訴我們,在今年「三夏」期間,他們以往是看火者,身份角色今年悄然發生了轉變,由以往疲於奔波的「防火員」,變成了如今還田耕作的「技術員」。他說,以前每年收割小麥時,為了杜絕焚燒秸稈,區鎮村三級都要安排大量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24小時嚴防死守,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業務工作。
  • 麥秸稈除了還田,還有哪些主要用途?看後真是長見識了
    一旦小麥收完,留在田地裡的麥稈就成了讓廣大農民朋友頭疼的事。不燒吧,沒有人回收,燒吧又違法,思前想後,還是不少農民朋友偷偷地焚燒秸稈。近年來,為了從源頭上杜絕秸稈焚燒隱患,國家一直倡導秸稈還田,宣傳秸稈回收,以「疏」促「堵」,為秸稈尋找出路。那麼,麥秸稈是不是就只能秸稈還田?如果不是,麥秸稈除了還田,還有哪些主要用途?
  • 可以焚燒秸稈,空氣汙染不管了?農民:燒了犯法不燒種不了地
    關於禁止農村焚燒秸稈,國家是一再出臺新政策來禁止,還設立了相應的獎懲制度,所以禁止農村焚燒秸稈,農民雖有怨言,但其實也接受的差不多了,但現在有的地方又開始可以焚燒秸稈了,今天小編就大夥來說一說這焚燒秸稈!
  • 通知大家:兩會 「農村5禁」 放寬,包括「焚燒秸稈」,農民:早該這樣!
    近年來,國家在重視和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耕地、住房建設、補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一系列監管。其中,「禁止」是農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如禁止焚燒秸稈、禁止使用農藥等等。裝進容器。他們的智商情商雙高。情緣未逝。即使自己再喜歡的東西。豬油渣也焦香酥脆。將豬板油衝洗乾淨。情悠長。取一點出來。
  • 有專家說禁止農村露天焚燒,秸稈,雜草類東西,你們怎麼看?
    生命不息,焚燒不止!處理秸稈的成本遠遠高於收益,燒掉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大廠程式設計師一天的工資能超過農民種地一季的收益,但是付出的勞動卻少得多。禁止燒秸稈又給農民增加了相當大的成本。這裡有幾個個問題1,焚燒秸稈是否是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很明顯不是,農民燒了幾千年了 都沒霧霾 這幾年就成霧霾元兇了? 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廢氣排放。找農業的麻煩,明顯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2 可不可以不燒秸稈?
  • 安徽定遠縣大橋鎮大學生村官當好秸稈禁燒三大員
    為踐行「三嚴三實」,積極貫徹和落實鎮黨委、政府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精神,定遠縣大橋鎮大學生村官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加入到禁燒和綜合利用隊伍中,深入田間地頭,努力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宣傳員、戰鬥員、督查員,全力協助鎮村幹部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力保自己所在的村「不著一把火
  • 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農民田間地頭辛勤勞作!
    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當地時間2020年3月30日,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南美洲收穫季到來了,玻利維亞拉哈,玻利維亞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收穫農作物。
  • 秸稈焚燒千年難題在湘破解 無害化處理廢料變「有機肥」
    央廣網長沙7月14日消息(記者傅蕾)我國農業生產每年生產7億噸秸稈,約5億噸是通過自然焚燒還田,直接產生9億噸二氧化碳。這不僅給大氣汙染治理帶來嚴重挑戰,還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浪費。如今,由碧野科技歷時五年研發的「碧野制肥機」有望直接破題這一農業生產領域的千年難題。
  • 小秸稈大利用,致富路上香餑餑
    現在我市的秋收已經接近尾聲,農民朋友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可是往年這個時候,一提到如何處理秋收後田間地頭秸稈問題,一直是讓農民「頭疼」:不能焚燒,不能汙染環境,所以在部分偏遠山區,「一燒了之」的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對於秸稈處置難道就沒有什麼好辦法了嗎?
  • 在農村的田間地頭,有這樣一群老人還在勞作,讓人心疼
    對於農民而言,很多人依靠下田種地來解決晚年養老和醫療等問題,在農村養兒防老,為了不給孩子們增加負擔,有許多農村老人只要幹的動活,都會繼續下田幹活來補貼家用,現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勞作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超過60歲的老人,有的七八十歲都還在田間地頭插秧,搬玉米,做農活,是他們不知道辛苦嗎?
  • 徐水300多名義務宣講員田間地頭宣傳環保知識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王新平、李豔梅)連日來,河北保定市徐水區300餘名義務宣講員深入田間地頭宣傳環保知識,助力徐水區深入開展的「走遍保定」「走遍徐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行動宣傳工作,宣講正在鄉村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圖為徐水區義務宣講員正在宣講。
  • 秸稈到底應不應該焚燒?看看專家怎麼說
    每逢收穫的季節,秸稈處理成了一大問題,農民在收穫莊稼之後,希望可以就地焚燒來解決秸稈歸置問題,而專家卻嚴令禁止焚燒秸稈,甚至連農民的土灶都提倡廢棄,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知道, 焚燒秸稈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汙染,並且焚燒秸稈產生大量煙霧會影響高速公路的能見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煙霧瀰漫在空氣中,被人體吸附進去,容易損害身體健康。這便是為什麼專家嚴令禁止焚燒秸稈了。
  • 共話桑麻奔小康丨半年6次地方考察走進田間地頭,習近平看了什麼?
    共話桑麻奔小康丨半年6次地方考察走進田間地頭,習近平看了什麼? ▲2020年8月18日,習近平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利民村西田坡莊臺,走進田間地頭,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 秸稈變廢為寶丨上黨區南呈村天藍了人暖了!
    進入冬季,取暖成為居民家裡的一件大事兒,而在農村,如何處理好秋收後散落田間的秸稈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兒。如今,這些被遺棄的秸稈有了新用途,成為了生物質清潔取暖的燃料,不僅解決了田地裡廢棄的秸稈,也為冬季供暖提供了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