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桃源縣勞務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勞動力外出,由此產生的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當前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這些孩子普遍缺乏情感關愛,精神生活單調,孤獨、偏執、煩躁、衝動、失望、困惑的情緒不時在他們身上閃現。這是一個亟需關情的特殊群體。近年來,桃源縣法院陬溪法庭黨支部將關愛留守兒童納入黨建工作規劃,結合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切實讓留守兒童沐浴到法治的陽光。
點亮微心願,做留守兒童「幫扶人」
「謝謝法官阿姨,沒想到我的願望真的實現了!」12歲的娟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套四大名著,她說「希望自己能博覽群書,增長見識,將來走出大山,改變自己家庭貧困的現狀。」近日,陬溪法庭的黨員志願者饒勝蘭走進扶貧點村佘家坪鎮赫曦峪村自己幫聯的貧困戶家裡,為留守兒童娟娟送上了她的微心願「四大名著」,同時還送上了衣服、書包等物。今年來,陬溪法庭黨支部結合該院開展的「圓夢微心願、實現微夢想」活動,給該村申請微心願的留守兒童們捐贈了大量的書籍、書包、文具用品以及衣物,為該村的留守兒童點亮微心願、成就大夢想。據悉,此次捐贈除了滿足孩子們寫在心願卡上的願望外,還為每名兒童購買了必備的生活必需品。對於有留守兒童的幫聯戶,每位負責幫聯的黨員幹部還會定期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全面了解,加強心理疏導,力所能及的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送法進校園,做留守兒童「引路人」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很榮幸能夠來到桃源縣特殊教育學校,和大家一起探討與法律有關的問題......」日前,桃源法院陬溪法庭的幹警走進桃源縣特殊教育學校聾啞部,給那裡的孩子送去了一堂「無聲」的法制宣講課。這些孩子寄宿在特教學校,父母有的也是殘疾,有的在外務工,平時打交道的就是學校的教師和同學們。看到幹警們的到來,孩子們都特別開心。
考慮到孩子溝通上的特殊性,此次主講的法官助理李蓉特意準備了PPT,配上簡單明了的圖片,用易懂的語言從防性侵、防校園暴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講解,針對工作中遇到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例,以案釋法,教導學生學習法律,了解法律,提高防範意識,保護自身安全,自覺抵制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堂「無聲」的法制課,但他們卻聽的格外認真,時而露出高興的笑臉,時而手舞足蹈,時而舉起大拇指點讚。老師在旁邊進行全程手語翻譯。課程結束後,幹警們與孩子們玩起了遊戲。現場,孩子們身體敏捷,靈活自如,歡笑聲、吶喊聲此起彼伏,場面十分熱鬧。
近年來,桃源縣法院專門就送法進校園出臺了相關文件,要求二年內對全縣範圍內的所有高中小學校開展普法活動。針對留守兒童特點,陬溪法庭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和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開展法治講座、庭審觀摩、圖片宣傳等生動活潑的法治教育形式,使留守兒童知法守法,提高自我保護、自我約束能力,有效預防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2019年來,該庭共開展送法進校園法治講座30多次、巡迴審判3次、發放宣傳資料1500多份。
快捷維權,做留守兒童「守護人」
「感謝法官,要不是您特事特辦,我們家小孩可能這次連學都還上不了。」王某和陳某均不停地對法官表示感謝。
2020年4月10日,原告王某在陬溪法庭起訴立案,要求變更小孩撫養權。法官經詢問了解到,雙方為爭小孩撫養權已經到法院起訴了3次,小孩的撫養權最後一次協商歸女方陳某,但因為陳某已另行與他人結婚生子,照顧兩個小孩精力有限,現王某已將女兒接回家中居住。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開學延遲到4月中旬,眼看馬上就要開學,陳某要求王某歸還女兒,送其到縣城就讀,與王某協商多次未果,雙方僵持不下,已嚴重影響小孩入學。考慮到小孩臨近開學,為不影響其正常入學,主審法官決定特事特辦,為其暢通綠色通道,立馬打電話與被告陳某聯繫,並約定了調解時間。次日,雙方當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調解,由於雙方對小孩的感情都很深,都想爭撫養權,不肯作出讓步,陳某情緒激動下甚至打電話召集親友要去男方家搶人,而男方也不甘示弱,打電話召集親友在家裡保護小孩,局勢眼看一發不可收拾,有可能釀成群體性鬥毆事件。主審法官勸告雙方需冷靜,不要因為衝動釀成大錯,對自身、對小孩、對他人影響都不好,況且小孩是雙方的紐帶,誰享有撫養權只是歸誰直接撫養,另外一方在不影響小孩學習、生活的情況下隨時可以探視,對方有協助義務。既然雙方都愛小孩,就應該給小孩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活環境,讓其身心愉悅,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歸誰撫養不是關鍵,關鍵是父母離婚後是否能和睦相處。通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最終主審法官用特殊的方式讓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即撫養權仍歸女方陳某,但由男方王某直接撫養教育,不要求對方承擔撫養教育費用;陳某享有探視權,在王某未履行協助義務的情況下,陳某可將小孩帶回直接撫養。
至此,一起可能引起群體性鬥毆事件的糾紛案件在2日內得以調解結案,閉庭後雙方就小孩的上學和探視問題也達成了一致意見,高高興興的一起去看小孩了。
陬溪法庭從立案開始,就為涉留守兒童案件開通「綠色通道」,簡化立案審批手續,快捷立案。在訴訟過程中,對該類案件優先審理,快審、快結,適用簡易程序結案,要求15日內結案,窮盡一切手段,儘量調解結案。同時注重維護兒童權益,合理利用自由裁量權,適當照顧生活困難、各方面均處於弱勢的兒童。
延伸服務,做留守兒童「知心人」
「法官阿姨,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爭取以後長大了也當一名光榮的法官。」9歲的軍軍用稚嫩的聲音信誓旦旦的向看望他的法官阿姨們表著態。原來這是一起變更撫養權糾紛案件中的小孩,軍軍2歲時父母就離婚了,當時約定軍軍歸父親鍾某撫養,由於鍾某常年在外跑車,孩子基本上是由爺爺奶奶看管,母親王某在寒暑假經常將軍軍帶走生活一段時間,生活過得也還平靜。由於9歲的軍軍越來越乖巧,王某的生活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了,便有了變更撫養權的想法,並在鍾某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給軍軍轉學至外地,同時換了手機號碼,導致鍾某無法聯繫上軍軍,幾次外出尋兒未果。王某起訴至法院要求變更撫養權,開庭審理時,由於軍軍過來作證,導致雙方親屬為爭搶小孩發生衝突事件,矛盾再度升級,雙方無法達成調解協議。法官經審理後認為雙方當時達成的離婚協議亦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鍾某目前並無不適合撫養軍軍的情形,再者王某擅自為軍軍轉學有錯在先,故駁回了王某的訴訟請求。由於休庭時,法官在與軍軍的聊天中了解到他本身還是願意跟著媽媽生活,現在判決結果未能遂了小孩的心願,法官決定親自去看看軍軍的生活現狀。欣慰的是,軍軍生活的很開心,與父親、爺爺奶奶相處得都很好,拿到法官送來的書包、書籍、零食後,特別開心,還鄭重的向法官們表明了自己的理想。
近年來,陬溪法庭黨支部在立足審判,切實維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延伸服務,為留守兒童送去人文關懷。對涉留守兒童的相關案件開展案件回訪,了解孩子們的近況,從心理上給予安慰、鼓勵,讓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不定期開展愛心捐贈活動,對於本縣發生的重大事故如涉留守兒童,則組織全庭幹警積極募捐,為留守兒童送上愛心。如從朋友圈得知墨墨小朋友為護弟弟被大火燒傷時,得知欣欣小朋友的父親在外務工被雷電擊中失去雙手雙腳時,全庭幹警積極募捐併到將善款親自送到醫院,看望對孩子及其家屬,鼓勵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從法律上給予諮詢和引導。(融媒體記者:邱琪 通訊員:伍夢霞 艾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