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春秋文刊》中秋國慶雙節特輯】
《雙節慶》
(原創首發)
文/清風木子(煙臺)
又臨一年龍舟喜,
月夕(1)國慶巧成偶,
坦蕩風雲行千古,
肝心傍膽照春秋。
注:月夕,中秋節別稱,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月娘節、月亮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回眸可以看見》
(原創首發)
文/俞筏稅
———寫在國慶與中秋雙節日
回眸可以看見
故人已經從我的心上走過
回首山河我的眼裡滿目是秋
風起雲湧的秋雨浸溼了我的肌膚
不想去責怪生命中掠過的風
那些給予過我的快樂
那些給予過我的經歷
那些給予過我的回憶
那些給予過我的教訓
所有我曾經晝夜不舍的風景
只為吟唱那條詩一般流淌的小河
走過的幾度深秋的經年
回眸可以看見
生命中被歲月溼潤的夢景
我所有陰晴的淚光
我所有圓缺的夢醒
我所有渴望獲知的信息
我所有赤腳走過的光陰
每一縷陽光都是如此的鮮明
如此的可以觸摸秋的風韻綿長
在一季沸騰中走來的中秋裡
潤澤一路風景
回眸可以看見
那一片遠方化情為念的靈光
懷揣的不滅的火種
你的月亮裡有我
我的星星裡有你
那些你關於母語的聲音
那些我關於母語的歸程
那些彝族人關於母語的本色
怒放給秋雨綿綿的傾訴
十月太陽曆法隱忍過千年的愛
不見月圓的中秋
遠古文明遺蹟的存在
回眸可以看見
那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
在秋雨裡蕩漾
我的夢想追求的圖騰
那些馬背上激情澎湃的奔馳
那些嘴唇邊彈響口弦的天籟
那些山上紅葉正在成熟的深秋
那些秋風裡梳理過思鄉的情緒
在秋雨滋潤的紅旗下圓夢
在國慶牽走雲霧的眼睛裡月圓
在我的心裡圓夢
在你的心裡月圓
在億萬人心裡歡度國慶與中秋
邂逅這永恆的節日
《月滿中秋》
(原創首發)
文/張青林
(一)
氤氳輕霧滿江湖,靉靆煙雲月自如。
何處能隱青山外,俗眼絕頂看日出。
(二)
窗外簾織明月光,置我書滿半尺床。
釀得金桂一杯酒,喚取姮娥與共嘗。
《詩三首》
(原創首發)
文/海
<秋殤>
秋風拂袖秋菊黃
更深北鬥照疏窗
痴人淺唱相思曲
月影流光添愁傷
<雁南飛>
一行大雁向南飛
長空遷徏裹秋寒
俯瞰人間千古情
雙翼撼動萬仞山
<月光下的思念>
今夜月兒圓
我卻難入眠
羞月撫摸著我的臉
慰籍靈魂深處的纏綿
月光正撥動那根心弦
用溫柔撩起往事如煙
送上幾許暗香繾綣
碰觸我三生三世的情緣
那一縷愛與戀
緋紅了一千年
那一滳相思淚
延續了一萬年
《五絕·雙節同慶》
(原創首發)
文/梁生
中秋逢國誕,人月兩團圓。
奏響和諧曲,丹心錦繡連。
2020-09-28
《中秋寄情》
(原創首發)
文/見與不見
早已聆聽到初秋的風
向四方發布了心願
終於讓思念揉成團
包在月餅的中間
把中秋撐得圓圓滿滿
中秋月更圓
不敢問皎潔的月亮
天涯究竟有多遠
海角到底在何方
村口老樹下
佇立著深深的期盼
天空傳來南歸大雁的鳴叫
是否有遠方親人的口信
我話到嘴邊又咽下
獨自咬一口圓圓的月餅
和著一份遺憾
《異鄉中秋夜》
(原創首發)
文/王舉峰
月月
月圓
為何
此月相思滿
試著把酒
醉讀
明月幾時有
夜闌無寐
獨對寒窗
看萬家燈火暖
鶯歌笑語
聲在他樓
無法禪透
此心安處是吾鄉
《卜算子·秋殤》
(原創首發)
文/憶江南
中秋漸臨近,
霜濃葉紛揚。
十載未見故鄉月,
空屋留老娘。
何時不飄零,
垂淚肚裡藏。
意恐村口盼兒歸,
無言獨看牆。
《嫦娥》
(原創首發)
文/胡軍
一輪明月照窗臺
晚風輕拂思緒來
可憐寒宮蟬娟女
晶瑩玉珠滿香腮
《夢回故鄉》(外一首)
(原創首發)
文/段玉敏
國慶中秋回山衝,
父母早在村口迎。
車上兒孫蕩笑語,
水果禮品車後盛。
爸掂行李媽扯孫,
一家歡樂進院中。
喜極而泣身搖動,
老伴擾我夢醒空。
《中秋值班》
文/段玉敏
中秋節,
保安值班不能歇。
不能歇,
小區平安,
我的職業!
秋夜仰望星空月,
低頭思念娘和爹。
娘和爹,
矗立門口,
喉頭聲咽。
《中秋感懷》(外二首)
(原創首發)
文/草民
少年中秋
殘月照茅蘆
望月思秋餅
苦在心頭
青年中秋
明月照筒樓
望月思嫦娥
甜在心頭
中年中秋
皓月照高樓
望月思故鄉
愁在心頭
老年中秋
圓月照墅樓
望月思孫孫
樂在心頭
《歡度兩節》
文/草民
張燈結彩路門旁,
菜市商場售購忙。
歡度中秋和國慶,
神州處處喜洋洋。
《留守女人》
文/草民
獨度中秋孤賞月,
望穿雙眼盼郎歸。
千家萬戶團圓日,
唯我相思淚雨飛。
《雙節同慶》(外三首)
(原創首發)
文/珍惜
雙節愉快樂大同,
舉國上下共歡慶。
邊防戰士值班兵,
遙望嬋娟吃月餅。
《夢驚醒》
文/珍惜
雙節同慶伊喜歡,
天空陰暗吾心雨。
孤兒寡母四壁清,
仙人夢裡火車聚。
《雙節清晨》
文/珍惜
夢醒晨寂聽表聲,
天陰無語心哭泣。
輾轉反側想入眠,
追夢去撿餘溫暖。
《生活偶嘆》
文/珍惜
雙節夢醒憶童年,
趣事多多腦海現。
芬芳歲月前半生,
孤苦餘年半羹飯。
《邀請》
(原創首發)
文/燕子
愛心圈住兩個人,
恩愛相處一輩新。
天長地久永不棄,
兒孫繞膝骨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