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讓王爺出京,而明朝卻不讓王爺進京,哪種方法更適合統治?

2020-12-21 有品味的歷史

明朝和清朝由於統治者的不同,採取的政策也大相逕庭。就好比,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卻不允許王爺出京。

明朝、女真、蒙古

明朝期間,朱元璋剛剛稱帝,就一口氣將自己二十多個子侄分封到全國各地當藩王,不讓他們再進京了。之所以朱元璋有如此考量,原因在於兩點。一方面,對外抵禦蒙古。儘管元朝被推翻,蒙古人的勢力仍不減當年,國內反動勢力又蠢蠢欲動。本著讓皇子守國門的策略,朱元璋讓其他王爺帶領軍隊駐守邊疆,成為明朝一根頂天立地的頂梁柱;另一方面,對內穩固朝政。朱元璋的子嗣實在太多,與其讓他們全部留在京城,倒不如分封外地,離開了政治中心。

對比明朝,清朝則採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在平定三藩後,清朝再也沒有冊封過一位藩王,皇帝也不允許皇子們隨意離開京城,除非以欽差大臣的身份離開。在此前提下,清朝王爺們的日子過得比明朝王爺相對苦一點,非但被限制留在京城,爵位更是降了幾等。在下行政策後,朝廷再也不擔心王爺在外頭鬧事,也不必操心勞神王爺是否大手大腳花錢。

明朝藩王分封地

那麼,明朝和清朝對王爺出入京城的做法,到底哪種更加高明呢?

其實,兩種做法都非常明智,達到了限制王爺權力,穩固自己統治的目的。不過,兩者的弊端也非常明顯。

於明朝而言,不允許王爺進京的做法容易造成地方勢力過大,破壞中央集權,必須進一步剝削藩王的權力,賦予他們更多的待遇,令其安安分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於清朝而言,不允許王爺出京的做法會造成一群人扎堆留在北京,與亂臣賊子勾搭在一塊,更容易幹涉朝政。在歷史上,九子奪嫡、辛酉政變等史實,其中都能窺得王爺的身影。

清朝王爺

儘管弊端都很明顯,我們卻無法否認兩種做法的高明,在這一層上,明清的皇帝都是相當聰明的。

相關焦點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明清兩代始終是分不開的,講明朝一定說到清朝,說清朝時也不例外。明清兩朝中央集權和專制統治達到頂峰,進而再度強化。清朝對明朝的借鑑意義,不可以說不大。可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你認為那種做法更高明?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一些?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更高明一些?說起明清這兩個朝代是分不開的,因為清朝像明朝借鑑的執政措施有很多,就像我們都知道的「閉關鎖國」政策一樣,其實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海禁,但是到了清朝,已經變成了閉關鎖國了,不得不說我們國家那個時候太膨脹已經自大了。還有關於王爺封地的情況,明朝是不準王爺進京的,但是清朝不準王爺出京,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兩個朝代的做法誰更高明一些?
  • 為什麼明朝王爺不能進京,清朝王爺不能出京
    為什麼明朝王爺不能進京,清朝王爺不能出京通過我國漫長的歷史不難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很多興盛強大的王朝都是連在一起的,前有秦漢,後有唐宋、明清。而明清作為兩個最後的封建王朝,是經常被放在一起&34;的,提起明朝的歷史自然是少不了清朝,同樣的說道清朝的過往難免要捎帶著明朝,作為封建歷史上最後的兩個王朝,明清都是將中央集權制度發揚到了極致。
  • 清朝不準王爺出京,明朝不準王爺進京,哪個更有用
    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軍事自主權,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手下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不受朝廷節制。 藩王擁有監視地方臣民的權力。 對比明清兩代朝廷對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從本質上說,兩者都是為了防範自己人對皇位的威脅,儘管效果各有千秋,但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顯然更為高明。
  •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離京,哪種做法更高明一些?
    在明清時期,封建制度達到了頂峰,不過明朝和清朝在安置王爺的時候,在政策上居然相反的處理方法,明朝的統治者是不王爺進京來,但是,清朝的統治者,則是不準皇帝離京,那那麼究竟哪一個做法更有用
  • 為什麼明朝的王爺不讓進京,而清朝的王爺不讓出京
    明朝的王爺是「非有詔不得入京」,而清朝的王爺卻是「沒有聖命不得離京」。同樣是王爺,為何差距這麼大。> 直到朱棣,才逐漸把明朝的王爺變成了真正的富貴閒散王爺。在清朝建立之初,他們總結明朝的失敗經驗,其中一條就是宗室龐大,國家不堪重負。再加上清初時的三個異姓王爺,要不是康熙爺神武英勇,很可能清朝和「三藩」就變成南北朝分制了。
  • 明朝不讓王爺留在京城,清朝不讓王爺離開京城,哪種方式更聰明?
    照理說,明朝的藩王制度不但實用,而且很安全,實用就是用藩王守邊疆,戍邊,只管打仗,不管地方,皇帝是自家人,一般不會起兵造反,要不是朱允炆逼得緊,朱棣也不會造反。而內地藩王完全就是混吃等死的&39;圈中豬&39;,對政權毫無威脅。清朝就不太一樣了,清朝沒有藩王,只有呆在京城的各種親王、郡王、貝勒等等。
  • 清朝:不許王爺出京,明朝:不許王爺進京,哪種做法更保險?
    明清兩個朝代對於宗室的做法還是很有趣的,分別走上了兩個極端,一個是堅決不允許王爺出京,另一個就是把他們圈養在各地。其實清朝的這種制度算是首創的了,因為之前的朝代都是讓王爺們到外地居住,但是看起來卻是讓他們老實了不少,因為整個清朝還是沒有不臣之心過的王爺。
  •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到底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明、清兩朝對王爺的不同處置方式各有利弊,而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為減少王爺對皇權的威脅。就藩,就是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到了16歲就趕緊去封地呆著,不準隨便在京城,至於王爺的封地全是皇帝說了算。一般王爺到了封地不需要幹別的,基本只幹三件事兒:吃飯、生娃、等死。
  • 明朝為什麼不準王爺進京?清朝為什麼不準王爺出京?哪個效果更好
    王爵也分兩種:一種是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人,例如齊王韓信;另一種就是皇帝的宗親兄弟,例如明朝的藩王、清朝的親王。而在明清兩朝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就是:明朝禁止王爺進京,而清朝卻禁止王爺出京,為什麼這兩者會這樣,我們看看哪一個更高明。
  •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離京,哪個做法更有用?
    明清時期可以算是我國古代封建制度的頂峰時期,但是兩個朝代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明朝是漢族人統治的朝代,相比之下,清朝則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而且兩個朝代在一些政策上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比如說在安置王爺這一方面,但是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方法,明朝不讓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離京,這都是作為統治者的皇帝確定下來的角色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種做法防備藩王最合適?
    朱元璋為了永保江山,分封了很多藩王來「藩屏國家」,另外在《皇明祖訓》中規定他們不準擅自離開封國進京,只有朝廷下達命令時才可以。而清朝針對藩王則採取的是圈養在京城裡的制度,那麼這兩種制度相比哪種更合適呢?如果看整個宗室管理制度,如朝廷的開支負擔等方面,清朝對宗室成員的處理方式比明朝要好很多。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個更高明?
    對比明清兩代朝廷對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而且從私心上說,出生入死地打天下,不就是為了子孫後代能夠安享富貴嗎?既然太子只有一個,那麼不能當太子的兒子去做個王爺也不失為一種補償。
  • 明朝26王爺鎮守邊疆,不準進京,清朝王爺不許離京,利弊一目了然
    清明兩朝兩種制度,不許王爺出京,不許王爺進京,那一個才更高明?細究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王朝的建立在立法和制度上面除過延續和繼承前朝好的法律條文之外還需要根據自己家族的利益來制定相應維持皇權的規章制度。
  • 清朝為什麼不允許王爺出京?看完感嘆:太明智了
    這一點在不少電視劇中都有體現,在清朝,王爺是不能無故出京的。電視劇《甄嬛傳》中,果郡王以為甄嬛被帶走,要出京營救,被浣碧苦苦勸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王爺不能私自出京。不許王爺出京,清朝這是接受了明朝的教訓來的。
  • 明朝皇子守邊疆不許進京,清朝皇子不許離京,哪種做法更高明些?
    明朝皇子守邊疆不許進京,清朝皇子不許離京,哪種做法更高明些?在古代封建社會,王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皇帝的伯父、叔叔或者兄弟,不僅身份尊貴,而且還是擁有很大的權力。如果一旦皇帝控制不了他們,他們不僅會威脅到皇帝的寶座,甚至還會殺掉皇帝。
  • 明朝讓王爺去守衛邊疆,清朝讓王爺待在京城,哪種方法更高明?
    統治者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讓整個國家保持繁榮穩定的方法。分封藩王同樣是有著一些缺點和局限性的,於是他規定藩王們三年才能進京一次而且時間要錯開,避免和大臣們結黨營私。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之前還下了一道詔令,不讓自己的兒子們進京奔喪,生怕他們威脅到自己的孫子。
  • 明朝皇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皇帝不準王爺離京,哪種做法更高明?
    於是明朝就規定,王爺在沒有受到皇帝召見的情況下不允許進入京城,否則一律視為謀反。明朝即使在1644年被推翻了,遺留下來的王爺們還是組合起來建立了南明政權,使得明朝朱家又延續了10年。清朝作為一個後世朝代,自然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訓。當然清朝最初還是封了包括吳三桂在內的異姓諸侯王。
  • 明朝藩王到各地去,清朝王爺卻都留身邊,到底哪種更合適?
    明朝和清朝,都有著兩百多年的統治,當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帶兵攻打元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朝代,明朝。當然,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便將自己的二十多個子侄,分配到了各個地方,成為當地鎮守的藩王。第二個原因,還是為了「家和萬事興」,朱元璋的眾多子嗣,都有著刀槍火海的戰鬥經驗,並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軍隊,將他們留在京城,可謂是一山容不下二虎,日子久了鐵定要內亂的,因此朱元璋下令藩王不得隨意入京,通常三年才進京一次,並且都錯開時間,包括朱元璋駕崩的時候,諸位藩王,也只能在自己鎮守的地方祭拜!
  • 防範藩王作亂,明朝的不準進京,清朝的不許出京,哪個更高明?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哪個做法更高明更靠譜?對比明清兩代,皇帝對皇室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顯然更為高明。將皇子、王爺踢開權力中樞的明朝「分封就藩制」好在哪裡?自古以來,皇帝的女人多,兒子也多,雖然自夏商周開始就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但在殘酷的皇位爭奪中,能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帝位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