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信宜市金垌鎮一平凡人家的孝親敬老故事

2020-12-07 茂圈圈

信宜市金垌鎮幹部吳生,其父母都是農民,生有三子一女。過去,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父母雙手在田間勞作維持。含辛茹苦半輩子,父母用微薄的收入培養了吳生兄妹四個,讓他們走出大山,走向社會。現在老大吳生在鎮政府工作,老二經商做生意,老三在中學教書,小妹是小學教師。

悉心照料 病重父親走得安詳

2013年春節前後,吳生四兄妹帶著父親去醫院體檢,結果顯示父親得了胃癌晚期。醫生給了他們一個殘酷的選擇:回去吧,只有三個月了,治療意義不大。兄妹四人聚在醫院的花壇邊上痛哭,父親一生勤儉持家,連老花鏡壞了自己修都捨不得花錢購一副,而對子女的學習費用卻毫不吝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怎樣的一種悲苦啊。當日兄妹四人就決定讓父親轉院繼續醫治。錢可以再賺,但父親只有一個,哪怕是傾家蕩產也要給父親治病,不治只有三個月,治了就可能延長壽命。

父親得的是絕症,按醫院專家會診的結果來說,是屬於「無可救藥」等日子了。為了能讓父親多活些時日,四兄妹從各個方面著手,提高父親的各個生理機能。為了提高父親的活動能力,吳生對著網上學習了按摩手藝,抽空就給父親做按摩,提高父親的肌肉活力,避免萎縮。吳生還買來了電動按摩器,每天早午晚都讓父親進行一次肌肉按摩,緩解身體酸痛,促進血液循環能力。為了讓父親的病症有所好轉,吳生和家人們一起通過請教名老中醫,上網查詢閱讀大量資料等方式求醫治良方,為父親制訂科學、合理的藥膳飲食。父親長期臥床,脾氣慢慢變差,經常通過叫喊、拒絕飲食等方式進行發洩。為了改變父親的精神狀態,三兄弟輪流回家陪父親,讓他感受家人的溫暖。

吳生兄妹說,我們小時候依賴父親,可以哭鬧和撒嬌,可等父親到了需要依靠我們的時間,卻往往選擇隱忍,選擇給孩子更多自由。就像魯迅所言,「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是的,父愛如海,習慣深藏在心底;父愛如山,沉穩踏實到他在就好。

父親用雙肩背起了生活的重擔和愛的重量。作為子女,我們能做的,是用心陪父親找回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像小時候他領我們認識世界一樣,我們也要牽著他的手,撫平他的皺紋,用同樣真切恆久的關愛回報他。

就這樣在吳生兄妹的悉心照料下,住院、輸血、化療、放療、打針、吃藥,父親的生命就這樣持續了近一年,比醫生預料的時間延長了三倍。由於病痛,父親的體重也從160斤減少到85斤,輸血重量都已達到了他當時的體重。但因為兄弟用真切恆久的關愛回報他,臥病在床的父親沒有得過一次褥瘡,沒有餓過一次肚子,只要是父親提的要求,兄弟都盡力滿足了他。雖然最後沒能更長時間挽留住父親,但是父親走得很安詳。

精心呵護 年老母親活得快樂

父親走了,母親變得更孤單了。為了讓家裡有生氣,讓獨自在家的母親緩解寂寞,吳生在自己居住的樓裡讓出一層樓房給母親,並邀請周圍的鄰居經常來家中坐坐,陪母親一起娛樂、聽音樂、看電視、聊天。鎮上有個老奶奶與母親同齡和母親一樣巳失去了最親的丈夫,吳生就親自邀請這位老奶奶經常來家裡陪伴母親,留她在家裡與母親一起吃飯、住宿,以慰藉母親失去老伴後的孤獨。

如今,母親已82歲。吳生知道,耄耋之年的母親就如過去年幼的子女,一樣需要精心呵護和關懷,她的心靈也同樣的弱小,很容易受傷,所以兒女們要在精神上和物資上儘可能滿足她的要求,尊重她的意見和意願,使她開心、安心、放心、順心。

父親走了近七年了,吳生兄妹在生活上,對母親精心照料;在精神上,給母親最大的安慰。空閒時給母親講故事,陪母親一起看電視,欣賞綜藝頻道的音樂節目,母親在家裡,難免會感到寂寞,吳生就買了一個收唱機給母親聽講古節目,在閒時就拉著母親的手,說說心裡話,向母親講社會的變化及家長裡短的趣聞樂事,總是想方設法把母親逗樂。現在母親在城裡和鎮上都有一層樓房,在城裡居住一段時間又回鎮上居住一段時間,任其喜好。

「寵愛母親是最甜蜜的孝!」吳生說,「你陪我長大,我伴你終老。」吳生一家人都在演繹了新時代尊老敬老孝老愛老的感人故事,一家」四世同堂"31人,只要是節假日,特殊紀念日都回鄉下陪伴母親,春節期間全家在一起吃住時間更長,使母親高興開心快樂。

孝親敬老 身心健康家庭和諧

吳生常對人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古代一個孝敬父母的故事深深地感動著吳生一家人。曾記得春秋時期有個「鹿乳奉親」的故事: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要飲鹿乳治療。郯子便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之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有一次繼續釆取上述方法取乳時,看到獵人正要射殺一隻母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治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獵人亦不射殺母鹿了。這個故事說明敬老孝親,不僅是自己感恩,甚至連周圍的人都會被感動。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盡孝,學會感恩。

吳生兄妹都認為: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是每一個做兒女的都應該必須盡的義務,孝心的真誠付出,不僅讓老人身心得到健康,更使家庭充滿了暖暖的愛意,家庭因此而更加溫馨和諧。吳生家庭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尊老愛幼、慈孝和睦、與人為善。婆媳之間、婆孫關係相處得樂融融,四代同堂樂享天倫之樂。吳生深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大處,即是國風。家教、家訓、家風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構成了家庭文明建設的核心。當今「最美家庭」雖然各有不同,但離不開崇德守法、向上向善的價值追求,形成良好的家風家訓。在吳生的言傳身教下,家裡的好飯菜總是讓老人先吃,孫輩也養成了尊老敬老的好習慣,就連年僅9歲讀小學三年級的曾孫也是非常懂事,總是拿自己的利是錢買好吃的食品、補品和衣物鞋帽送給老人。一個家庭,能夠互敬互愛、積極進取,也必然能夠樂於助人。

吳生一家孝親敬老之舉,鄰裡鄉親看在眼裡贊在心上。他們常常把吳家作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子孫要學會孝親敬老,知恩感恩報恩,尊老敬老愛老,培養善良仁愛品德,營造溫馨和諧家庭。這個家庭用真善美彈奏出「重德行、知孝道、懂感恩」的美妙和諧樂章,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個家庭裡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他們一家子盡心盡力、盡孝盡愛、無怨無悔的美德孝行,在金垌鎮廣為傳誦,獲得幹部群眾的好評。推薦這個家庭參加「第一屆茂名市文明家庭」候選家庭,可謂實至名歸。

本報記者 李勇偉 通訊員 吳德忠

茂名日報

相關焦點

  • 李寶庫:將孝親敬老故事列入中小學教材
    謝延信32年如一日用大孝至愛演繹人間真情的事跡感動中華大地,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原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特別提交了一份《關於把孝親敬老故事列入中小學、幼兒教材的提案》。
  • 河南省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
    日前,我省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公眾可通過提交微視頻,講述身邊孝親敬老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宣傳尊老典型,講好敬老故事,傳播老年聲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的濃厚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近日,省委宣傳部、省委老幹部局、省精神文明辦公室、省民政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團省委、省婦聯、省敬老助老總會啟動「孝親敬老傳承美德」典型故事徵集活動。
  • 孝親敬老從小做起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從小培養孩子尊老、孝敬的美德,有助於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者了解到,為了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學校、家庭、社會都注重孝文化,通過講故事、主題班會、走進敬老院等形式開展「孝親敬老」主題教育。 以身作則,讓孩子懷有孝敬之心 今年國慶節,在市直單位工作的鄧先生帶著妻兒回蕉嶺老家看望父母。
  • 習近平敬老孝親的六個故事
    >  今天  在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之日  讓我們一起重溫6個小故事  感受習近平敬老孝親的瞬間  故事一1975年  新華社發布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文中透露,儘管公務繁忙,每當有時間一起吃飯後,習近平都會拉著母親的手散步,陪她聊天。在他的辦公桌上,永遠都放著和父母的合影。  習近平還經常談起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嶽飛傳》《嶽母刺字》等小人書的故事。習近平說:「買回來之後,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
  • 青島孝親敬老對聯徵集結束 好作品感化人心
    溫戰勇004孝親敬老風尚好陸炳生008孝親敬老終無憾;拋一片愛心,敬老我領先張 洋030,敬老家庭蘭桂芳潘一之085>呂明巖103向陽門第春常在,孝順人家幸福多
  • 安陽縣白璧鎮西裴村朱桂桂家庭:孝親敬老,無愧於心
    孝親敬老,無愧於心朱桂桂,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提起她,街坊鄰居都讚不絕口。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和睦四鄰,可以說,她的家庭是一個孝親敬老的模範家庭。百善孝為先,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朱桂桂自結婚後就與公婆住在一起,她從未與公婆高聲說過話,沒有跟公婆紅過臉,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家老小。平時為了讓老人們的生活起居更加舒適方便,把他們房間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 山東:孝親敬老沐泗水 和諧友善美鄉村
    講堂通過故事化、生活化、互動化的講課方式,為村民講解《論語》《弟子規》,用貼近群眾、靈活多樣的形式讓村民感受儒孝文化的薰陶。目前,泗水把傳統儒孝文化植入民俗旅遊,村民和遊客隨時可以感受發生在「聖化融液之區」的孝義故事,孝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目前,全縣掀起了實踐孝文化、推崇孝文化的熱潮,形成了「以孝敬雙親為榮,以供養老人為本職」的文明風尚。
  • 「家風家教系列故事」短視頻之第四集 幸福一家人:友善助人 孝親敬老
    「家風家教系列故事」短視頻之第四集 幸福一家人:友善助人 孝親敬老 2020-08-10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家教短視頻故事 | 幸福一家人·第四集《友善助人 孝親敬老》
    家風家教短視頻故事 | 幸福一家人·第四集《友善助人 孝親敬老》 2020-08-07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總投資8500萬元,茂名信宜市將建一個旅遊休閒度假區
    配圖來源網絡與文無關項目信息備案項目編號2020-440983-90-03-105740項目名稱 三嘜頂生態農業旅遊休閒度假區建設項目項目所在地 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鎮環球村三嘜頂建設單位 信宜市三嘜頂合籮茶有限公司備案機關 信宜市發展和改革局備案申報日期 2020年11月23日覆核通過日期 2020年11月25日項目起止年限
  • 《感動 五十位孝親學子的故事》出版發行
    第六屆感動津門十大孝親愛心學子評選活動天津北方網訊:10月底,寒流來襲,然而一本滾燙的書——《感動五十位孝親學子的故事》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如同一股暖流浸潤著市民的心。《感動五十位孝親學子的故事》,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世上最動人的情感,弘揚傳統孝文化,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感動五十位孝親學子的故事》一書,收錄孝老敬親、誠信友愛、助人為樂、自強感恩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天津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風貌,為廣大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更是對於體會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重陽節感悟習近平敬老孝親的暖人情懷
    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始終將「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全國多地開展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主題活動。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老人,在習近平心中一直是一份沉甸甸的牽掛。幾十年來,他以身作則,敬老孝親,盡顯對老年人群體的敬重與關懷。
  • 敬老孝親 愛在重陽!民眾鎮社會各界、各村居開展敬老愛老活動
    10月20日上午,浪網社區組織開展「情暖重陽 敬老孝親東勝村也開展了敬老慰問活動,為村中502名60周歲以上老人派發敬老物資。慰問活動分片區進行,由各片長統一領取慰問金和物品後逐一落戶派發,老人們紛紛表示,感謝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
  • 九九又重陽、麥家孝親敬老最時尚
    生活需要儀式感,用行動才能表達愛意、敬意,在這個重陽敬老月裡麥家人又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暖心事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在趙玉泉看來,個人的綿薄之力是渺小的,他還帶動樓院一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引導社會文明風尚,在西裡北區形成孝親敬老德厚之風。
  • 武鋒隸書新作崇德尚善敬老孝親聯句(每日一品第780期)
    「崇德尚善好傳統,敬老孝親良家風」是我自撰的一副對聯。雖然僅僅14個字,涵義也比較通俗易懂,但我覺得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每個字都是字字千鈞。縱觀古往今來的中國好家訓,沒有一個不把「崇德尚善」、「敬老孝親」作為重要內容的!
  • ...讓愛溫暖彼此——大英縣郪江外國語學校七年級舉辦「孝親敬老...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 ( 羅國偉/ 霍強 唐炳森 陳建才 遂寧報導 )孝親是一種責任,敬老是一種修行。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和引導學生感受"孝"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用實際行動孝親敬老,茁壯成長,回報社會,12月7日,大英縣郪江外國語學校七年級組在尚美樓開展了主題為"孝親敬老,從我做起"的演講比賽。比賽邀請學生發展部張雷副校長、胡遠勝主任、七年級組分管領導霍亮主任及七年級語文教師擔任評委。
  • 鑫苑長沙業主舉辦金婚慶典 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
    活動現場,金婚業主代表、鑫苑搖籃幼兒園等表演了豐富多彩的舞蹈、唱歌等節目,老人們在大家的祝福聲中,分享著自己的喜悅和感動。慶典儀式上,金婚夫婦互贈玫瑰、給對方一個擁抱。現場為金婚夫婦送祝福,頒發金婚證書。金婚夫婦的兒女、孫子輩全體起立,向長輩鞠躬敬禮。麓谷街道新楓社區領導、鑫苑名家業委會領導、鑫苑社區領導為金婚老人切蛋糕,邀請大家分享甜蜜。
  • 孝親敬老傳美德 少年童心致重陽
  • 懷寧縣雷埠鄉:弘揚孝親敬老中華美德,傳承扶貧濟困博愛精神
    安徽網安慶消息  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弘揚孝親敬老中華美德,傳承扶貧濟困博愛精神,10月19日,雷埠鄉在美麗鄉村示範點雷埠村林老屋隆重舉辦「弘揚中華美德,共促扶貧事業」為主題的文藝演出,鄉村幹部、參與的企業與個人代表、受表彰的「孝親敬老文明戶」個人及家庭代表以及扶貧志願者們參加了活動。
  • 孝親敬老 百福駢臻
    為了更好的孝親敬老,我們就要做到「學孝,知孝,守孝,行孝」。簡單地說「學孝」就是要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的孝道文化。加強對孝道文化學習的對象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孝道文化的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只有青年一輩學好了孝道文化,我們的這一優良傳統才能更好地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