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歐董事合伙人李雙:餐飲新零售與傳統餐飲業存在最核心區別

2020-12-11 億歐網

大家好,感謝各位領導、嘉賓、上千參會朋友在周一早上來到由億歐主辦、口碑聯合主辦、客如雲協辦的這場「遇見新物種·GIIS2018餐飲新零售領袖峰會」的現場。

感謝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總答應我們來主席活動並作為主持人主持今天的會議,場地外也有咖啡之翼的咖啡機,大家可以去那裡取咖啡,尹總管夠。

此次大會前夕,億歐記者採訪了30多位行業創始人,讓大家來定義餐飲新零售,發現:提到最多的是用戶需求和場景之間的變化、產品形態與銷售渠道的變化,以及新舊模式之間的相對區別,一個人有一千種對餐飲新零售的定義。

於是,除此次峰會外我們做了些事:

一是:億歐餐飲的記者把採訪的文章匯總到「餐飲新零售專題」;

二是:將創始人對餐飲新零售定義觀點製作成花名冊,刊印了1000多份,在大家入場時就放在座位上了,裡面有活動議程,它還是下午領獎的憑證,大家留好;

三是:把通過評選及大家所提及口碑較佳的餐飲新零售服務商30強企業請到現場,下午由億歐總裁王彬進行頒獎《2018餐飲新零售服務商TOP30》;

四是:億歐視也將有代表性創始人的觀點拍成紀錄片《遇見新物種,洞悉2018餐飲新零售》;

五是:億歐智庫聯合口碑發布《2018年餐飲新零售研究報告》

報告的主題是:「餐飲新零售是技術助力與理念升級下的行業變革」。技術是推動產業變革強有力的工具;理念升級是推動變革的發動機和方向盤。報告整體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了新餐飲與新零售的形成背景,探討了新零售衝擊下餐飲業發生的變化,並嘗試給出了餐飲新零售的定義;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支撐餐飲新零售變革的四大技術,包括數據、行動支付,即時配送與新型供應鏈體系,並分析技術是如何推動行業整體效率提升;

第三部分展示了餐飲新零售圖景下典型的商業模式與成功的案例;

第四部分根據餐飲行業現狀對餐飲新零售未來的機遇與挑戰做出探討。

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預測: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破40萬億元,且消費結構升級將成為主要驅動力。得益於行動網路的普及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增長,網絡零售佔比越來越高,實體零售業面臨增長放緩。

阿里研究院也提出,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其核心價值是將最大程度的提升全社會流通零售業運轉效率。突破界限,線上線下聯動催生新零售:由全渠道銷售、數位化、供應鏈及新技術等降低成本。

跨界者和破局者頻頻出現,零售業與餐飲業打破邊界開始融合,新零售為餐飲業帶來一系列變化:由零售商餐飲、便利店餐飲為代表的零售餐飲化,和由未來型多場景餐廳、餐飲品牌IP企業為代表的餐飲零售化趨勢日漸凸顯。

新技術助力餐飲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新技術助力餐飲業各個環節,比如:新店獲客、供應鏈、烹飪、用餐、支付結算、反饋與互動等,傳統餐飲行業開始蛻變。大數據、即時配送、行動支付、供應鏈四大技術支撐餐飲新零售的變革,推動行業整體效率提升。

同時,數據資產助力餐飲,幫助傳統餐飲店鋪升級轉型。新物種是基於大數據分析進行商業模式重構,需求的重新組合催生新物種,其商業邏輯不同,餐飲新零售與傳統餐飲業最核心的區別,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商業邏輯到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商業邏輯。大數據使餐飲從業者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顧客並分析他們的需求,從而根據顧客需求制定合理的商業模式,並基於資本的助力和社交網絡的傳播迅速裂變。

目前諸多新物種和典型的餐飲新零售模式均是基於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邏輯而誕生的。餐飲零售化和零售化餐飲湧現出很多傳統餐廳升級樣本和智慧餐飲解決方案的公司。例如盒馬鮮生組合了餐飲和零售兩種需求:現場烹飪,最大程度滿足了顧客追求新鮮的需求;較短的配送時間和冷鏈配送迎合了現在消費者追求便捷的趨勢。在選址上,餐飲新零售的諸多品牌如盒馬、瑞幸等等都沒有追求流量最多的地區,而是根據自己的定位選擇最合理的線下區位。

報告中有瑞幸、原麥山丘、客如雲、新希望六和、易寶支付&哆啦寶、美味不用等及智盤等餐飲新零售樣本及解決方案,未來,餐飲新零售的多場景打造,仍需建立在技術助力和理念升級的前提下,共同推動行業變革。

相關焦點

  • 餐飲業如何構造一個強大的新零售模式?
    隨著「新零售」的口號越來越響亮,各個行業領域都開始利用新零售模式拓展渠道運營產品,餐飲業也不例外。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地餐飲實體不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面臨嚴峻的形式被迫加速轉型新零售。那麼餐飲業如何構造一個強大的新零售模式呢?
  • 新零售時代傳統餐飲企業如何破局重生?
    2017年餐飲業為了抵禦資本寒冬的嚴峻考驗,餐飲大佬悄然布局了新的打法:布局供應鏈試圖打開B端市場。海底撈、真功夫等具有資金實力的連鎖餐飲企業也都開始向產業鏈上遊延伸。那麼,這些餐飲巨頭布局供應鏈的情況如何?主要體現出三個特徵:尚處於萌芽狀態、存在一定的尷尬、面臨一個矛盾。
  • 餐飲新零售變革,鍋圈食匯5000多家門店背後的數位化能力
    從注重線下到重視線上、從依賴線下客流到發力線上渠道,從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運營……近年來,餐飲行業正開展一場新零售的變革。  隨著年輕的85後、90後成為消費主流人群,他們越加追求商品消費的高品質、便捷、高效。以客戶為中心,隨時隨地,線上線下,都能看到、買到的多場景、多渠道的融合,成為餐飲業的發展趨勢。
  • 餐飲經濟復甦為新零售帶來了哪些思考?
    疫情後餐飲業經濟由負轉正,雖然有疫情的衝擊,但企業通過新零售迅速回血,這其實歸功於疫情期間的新零售。2月11日至2月28日,霸蠻18天發出10萬個新零售產品包裹,回款近千萬元;4月1日,羅永浩抖音直播中,信良記3盒裝麻辣小龍蝦銷量超過17萬份。
  • 專訪百福控股王小龍、番茄資本卿永:投資人眼中的餐飲零售
    編者按:在撰寫餐飲零售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對餐飲業的知名投資人進行了深入訪談,獲得了很多極具價值的觀點。本文特摘錄報告中對百福控股CEO王小龍、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的訪談實錄,以饗各位。文中小標題及背景資料為編者所加。
  • 未來農業圓桌派:後疫情時代,餐飲業如何把脈與創新布局
    未來,火鍋、燒烤和團餐是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線下生鮮賣場、新零售、生鮮B2C等模式也逐漸融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這次疫情之後,一種三叉戟組合式的銷售模式開始蓬勃發展,即「實體店+社群+小程序」的模式。其中,社群起到了開展營銷活動、促進線上購買的重要作用。消費場景的轉變,也帶給上下遊企業更多思考,最主要的就是供應鏈的建設,供應鏈已經成為餐飲企業做大做強的保障。
  • 餐飲業如何加寬護城河?變化、借力、增量
    餐飲界新媒體近日集結了來自吉刻聯盟、佐大獅、魚非魚、巡湘記、食久記、鹿角巷等知名餐飲行業品牌的18位餐飲界大咖,頭條餐考、中國食品網、中華餐飲網、外賣頭條、上海潮生活、第一餐訊等10多個行業媒體,及全國600多位餐飲行業資深人士,圍繞「餐創新未來:升級認知,構建核心競爭力」主題,從不同維度為餐飲如何構建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建議,升級認知啟迪思維。
  • 「新零售」革命下的商業地產新生態
    和訊房產消息  大手筆併購,跨維度合作,新零售正變成線上線下巨頭之間擊鼓傳花的遊戲。  早年被視為「壓垮商業地產的最後一棵稻草」的傳統電商,如今早已風光不再。隨著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拋出新零售的概念,依靠網際網路巨大紅利起家的淘品牌們似乎已經命懸一線。  曾經的電商巨頭正在紛紛踏入傳統線下。
  • 餐飲發展分析報告:疫情之下的餐飲業 誰會是活下來的那一個?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七成。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顆粒無收。
  • 2019人民匠心新餐飲主題論壇:科技如何賦能餐飲業
    楊文杰:外賣推動了餐飲業上下遊產業鏈的變化。作為電視行業跨行餐飲創業的典型代表,蝦吃蝦涮/樂吃串串鍋創始人牛豔重點分享了新餐飲企業追求的經營之道——長期主義。創立於1993年,在全國80餘座城市,經營350餘家餐廳的豪客來牛排,堪稱中國牛排餐飲行業的第一品牌,豪客來副總經理阮天應在演講中強調,豪客來是用匠心締造品質,並且持續不斷地專注和堅持,以品質支撐產品、親情支撐服務、信賴支撐品牌的三個核心底層邏輯,來支撐一個餐飲企業的長期發展。
  • 2020中國餐飲∙外賣∙新零售高峰論壇暨小熊粥鋪全國品牌發布...
    新零售模式的到來和發展,將餐飲業和外賣業向多元化、綜合化邁進,如何站在外賣新零售的風口上,享受到外賣新零售的紅利,就需要不斷的去創新和突破,而在這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小熊粥鋪應運而生。《2020中國餐飲、外賣、新零售高峰論壇》在北京興基鉑爾曼酒店圓滿舉行。
  • 「卡夫亨氏·守護「味」來」論壇召開 賦能疫情常態化時期餐飲業復甦
    「卡夫亨氏·守護「味」來」論壇在廣州召開餐飲業逐步回暖,安全健康與創新成消費者核心需求在歷經9個月的「至暗時刻」,餐飲業終於迎來了好消息。論壇主辦方代表卡夫亨氏亞洲區主席兼中國董事總經理羅志澄(Rodrigo Wickbold)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論壇以『卡夫亨氏·守護「味」來』為主題,旨在匯聚全國行業精英共商疫情常態化時期行業發展機遇,在餐飲業由危轉機的關鍵時刻贏領發展先機。」
  • 老字號新零售:你知道鍾水餃外賣和堂食的區別嗎?
    利用這次美食節,它們有了新的嘗試:當美食節幫助本地餐飲在全域產生重要影響力時,四川老字號們抱團上線了網絡餐飲平臺,通過布局線上線下渠道觸網新零售,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謀變。但網際網路與餐飲業的結合,正在改變上述局面。在線下,人們就餐前習慣打開手機軟體,尋找網上最流行的餐廳;外賣則割裂了餐飲格局:2018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4.06億,除了堂食,線上銷售打破了門店面積的「壁壘」,極大擴展了商家的銷售範圍和數量。北京老字號華天飲食集團是國內較早邁入網際網路化的企業。
  • 國君零售:生鮮新零售的「三國殺」
    門店到家、前置倉、社區拼團,生鮮電商的玩法日新月異,線上線下的區別日益模糊。這些模式的區別究竟在哪裡?未來是會共生,還是由某一種模式一統江湖?國泰君安零售團隊結合三種生鮮新零售模式的用戶場景、經營特點及盈利模式進行比較,試圖對以上的問題做出自己的解答。
  • 餐飲:自熱鍋掀開零售盲盒 _特刊_北京商報_財經傳媒集團
    ——文志宏循環需要鏈條,鏈條的完整是保證循環的必要條件,在餐飲行業,無論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餐廳布局還是近年來大火的餐飲零售的崛起,支撐它們運轉的關鍵以及核心就是供應鏈,餐飲產業長期存在鏈條長、分散、生產環節現代化程度低等特點,但隨著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出現和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助力,餐飲企業開始從前端擴張開店逐漸向產業上遊延伸,完善產業鏈條,提升對產品的品控能力,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餐飲被動營銷與傳統主動營銷的兩大主要區別
    被動營銷是傳統營銷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後,根據當下市場環境,不斷進化而來的新的營銷理論。 它本質上與傳統主動營銷沒有什麼區別,但它融合了現代商業環境中的新元素、新技術、結合當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行為習慣,是經過大量營銷實踐總結出來的新知識。
  • |新零售核心公司觀察④
    場景、物流、支付為觀察新零售平臺價值最重要的三條主線,而場景又細分出前置倉模式、新零售超市+餐飲模式、平臺模式和傳統商超模式。 後疫情時代,站在中場的新零售行業如何解決上半場的問題?如何打開下半場的空間? 我們將以產業和資本為主線,對其進行中場復盤。
  • 百福控股王小龍:中國餐飲業的黃金時代已來臨
    中國餐飲行業雖體量巨大 但企業遠未到增長天花板從中美兩國代表性餐飲品牌對比來看,以2019年為例,麥當勞的年銷售額為1002億美元,海底撈的年銷售額為38億美元,說明中國餐飲業行業集中度很低,其中差異巨大的原因在於
  • GIIS2018領袖峰會,咖啡之翼尹峰為你解構咖啡新零售的底層邏輯
    本次峰會的核心內容可以用一次「五個一」工程來概括,包含一個專題、一張榜單、一份報告、一卷花名冊外加一支紀錄片。除了《30+2018餐飲新零售企業系列報導》的專題,還有來自《2018餐飲新零售服務商TOP30》的評選;此外,此次峰會還將首發《2018餐飲新零售行業研究報告》,此份報告聚焦餐飲產業鏈各環節,分析中國餐飲新零售發展歷程以及宏觀背景。
  • 德順源再讀消費者:疫情下的餐飲新零售格局建立
    【記錄中國訊】記者曹衝 莊蘭英報導:傳統的餐飲行業,主要以線下門店,為顧客提供便捷的就餐環境為主。因涉及食材新鮮、保溫包材,配送成本等,線上經營並不受餐飲界歡迎。2017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未來將不存在單純的電商,線上線下和物流相結合才是未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