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文化綜合體」如何做 ?

2020-12-10 中國日報網

當下,書店正在與「綜合體」產生更多關聯。無論是發行集團著力打造的文化綜合體平臺,還是書店向文化綜合體轉型升級,或者直接入駐到大型商業綜合體當中,書店平臺文化屬性、引流效應趨勢漸顯。模式創新也帶來了挑戰:高顏值吸引了大量人流,但人流難以轉化為商流等問題成為困擾書店管理者的「頑疾」。2013年,蘇州鳳凰廣場成為國內以發行集團為主導,以文化業態為核心的主題購物中心。5年之後,蘇州鳳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曾鋒得出了「搞書店相對容易,做文化綜合體很難」的感受。書店打造「文化綜合體」,怎麼想、如何做? 此次,商報記者對全國部分書店管理者進行採訪,管窺書店「文化綜合體」運營之道。

綜合體「文化+」滿足消費者需求

打造文化綜合體是國內實體書店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有效路徑,將「圖書與多元」以及「多元與多元」業態之間進行充分整合和深度融合,能夠增加客流量、增強品牌影響力,從而有效提升實體書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打造文化綜合體要用購物中心思維模式。蘇州鳳凰廣場對外營業項目整體面積20.5萬平方米,包括了商業、住宅及寫字樓,書店比重在整個經營面積中不足20%。在曾鋒看來,「書店打造‘文化綜合體’,應該要逐步擺脫百貨思維模式,轉向購物中心思維模式。對於圖書與多元的聯動,我認為在一定規模的綜合體內,這是互為促進的:書店可能會帶來特定的人流,而綜合體也會為書店帶來人流,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新型書店都要進綜合體的原因。書店自身的聚客能力與以前相比下降明顯,新華系大書城必須看到這個趨勢,並據此積極應對。」此外,曾鋒強調,就蘇州鳳凰廣場來看,人流直接到書店消費的比重較低,大多數時間消費者還是先解決物質消費。

業態聯動要綜合考慮全盤布局。山東書城通過發展「悅客」自營品牌、促進業態融合等方式,打造了城市文化地標和文化經營綜合體。山東書城副經理呂蕊說:「為實現‘文化綜合體’內圖書與多元、多元與多元間業態的聯動,書城內產品擺放需要綜合考慮、全盤布局,既然是綜合體,就要對外樹立整體形象,在書城內要統一管理,包括統一標識、統一收款、統一營銷。」

2019年,新華書店北方圖書城有限公司升級為「盛文·北方新生活」,並在遼寧14個地級市建設地標性文化商業綜合體。新華書店北方圖書城連鎖總部副總經理湯華湃介紹,新打造的盛文·北方新生活以圖書為核心,兼具文創、娛樂、生活、旅遊、餐飲、教育、兒童7大業態,包括北圖自營餐飲、大耳娃魔法帝國、北圖教育·越美書房等自營板塊,並將具有一定文化屬性的商品按體系化集結,注重品牌化和關聯性。

引進高關聯、高文化創意和高附加值的多元產業。九江新華將原九江書城進行升級,打造了九江文化平臺,並引進了中科院科普教育基地、集雅齋、長物齋定製書房、晨光生活館等13個業態20個品牌。江西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九江市分公司總經理徐萬明介紹,通過重新規劃設計,九江文化平臺全面推進賣場轉型升級,確立了以「圖書核心價值,吸收高圖書文化關聯值、高文化創意、高學生教育附加值的‘非書賣品’」文化產業項目,打造一流且有效益的文化綜合平臺,構建成體驗化、社交化、信息化的一站式文化服務平臺。

內蒙古圖書大廈在升級成為內蒙古新華書店後,業態經營上也有著顯著變化。在自營與聯營上,內蒙古新華書店策劃部劉靜怡認為,自營可以直接管控,保證產品質量以及服務質量;聯營可以借力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豐富產品的多樣化。為此,內蒙古新華書店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策略,並與民營開展合作,引入了優學派、中公教育等與文化教育相關產業,與南京創流、巴盟綠業等企業合作,引進多種綠色健康食品、蒙元文創產品、數碼類產品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文化綜合體「大行其道」 亞洲最大書城落戶合肥濱湖區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綜合體開始湧現,雖然是順應人們的居住、娛樂、購物、休閒、交通等方面的需求的結果。但隨著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的日益高漲,當前城市綜合體中由於文化設施的缺乏以及空間設計的侷促,無法真正、很好地滿足人們該方面的需要,於是「文化綜合體」就開始應運而生。
  • 升級文化消費綜合體的幾個關鍵點
    為此,書店要升級為以書為主、多元為輔的文化消費綜合體(文化MALL),由單一品牌向多業品牌過渡。在區域經濟與文化消費相適合的環境下,建一個綜合海量的文化消費綜合體消費平臺,讓「以書為主、多元為輔」的贏利系統開花結果。  經營觀念  連鎖經營是形成規模經營的一種有效形式。信息、品種、效益優先,大幅度增加文化消費綜合體的經營品種,全方位滿足市場需求,這也是文化消費綜合體的優勢。
  • 文化新地標!新華書店萊山書城正式營業
    文化新地標!新華書店萊山書城正式營業文化新地標!新華書店萊山書城正式營業膠東在線7月11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張秀麗) 7月11日,位於煙臺市萊山區雙河西路的新華書店萊山書城正式營業!從單一的售書升級為新型文化綜合體,集圖書、教育培訓、休閒於一體,涵蓋閱讀、科教、咖啡等各種綜合業態,讓喜愛閱讀的人們盡情享受生活與美好。「閱讀、創意、體驗,是萊山書城日常經營的思路和理念。」
  • 朋友圈風生水起 如何看待網紅書店打卡的人比看書的人多?
    現在實體書店和商業綜合體都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商導致實體店內客流量不足甚至很少。所以能吸引人來形成流量後才能再考慮數據漏鬥篩選出潛在顧客。書店不是古玩店,不會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再者,目標客戶的變化和挖掘可能性。比起普通實體商店,書店更具有文化氣息,更容易吸引積極向上或除了吃穿還有一定消費能力的顧客。包括不讀書而是出門玩的顧客和進書店真正挑選購買圖書的顧客。
  • 獨立書店的價值定位與營造策略
    【摘要】獨立書店是網際網路時代傳統閱讀的價值捍衛者,是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標。獨立書店作為文化綜合體,是一種空間生產意義上的新公共空間,具有文化、創意和產業集聚的複合體功能。獨立書店是一個被賦予意義、情感和價值的文化空間,存在一種可被感知的氣氛美學,包括感官、情感和精神等不同層面的場景體驗。
  • 深圳購書中心倒閉 實體書店如何自救
    實體書店盈利空間本來就有限,佔地大、利潤薄,「書店難做」早已是業界共識。近10年,全國各大城市知名實體書店相繼虧損、倒閉,其中包括北京的木樨園百榮書城、第三極書局,上海的思考樂書局等。而在廣州經營了14年的三聯書店,也於3年前轟然倒閉。近年來,隨著網購的興起,「噹噹」、「卓越」等購書網站打出驚人的折扣,這對實體書店構成第二波的衝擊,令本來生意就難做的實體書店更加艱難。
  • 中國書店人要向蔦屋書店學什麼?
    2017至2018年,筆者先後走訪了中國臺灣地區的臺北信義蔦屋書店以及日本4座城市的11家蔦屋書店。站在20餘年書業從業經歷的書店人視角,實地考察、置身於蔦屋所營造的文化和商業空間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蔦屋書店如何打造以書為核心、多元化的生活解決方案。觀照當下,蔦屋書店對空間設計的精準把握,值得國內實體書店學習、借鑑。
  • 建築藝術與文化:綜合體
    《建築藝術與文化:綜合體》作者:黛荷翁(原創)綜合體註:找到一個破筆記本,裡面有做地產項目時一些記錄。撿著有用的文字轉到這裡,整理成一個系列,算是《建築藝術和文化談略系列》吧。綜合體發軔於城市建設和建築藝術或文化。從建築藝術與文化角度看,現在,記得說的有兩種綜合體:城市綜合體和田園綜合體。在城市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在商品住宅開發、小區開發、特色社區開發等概念下,隨著成片或大片城市土地的多渠道獲得,由地產開發而引出並逐步發展出所謂「城市綜合體」的概念。圖示這個綜合體,大家都知道。
  • 日本最火書店蔦屋書店設計師領銜設計 重慶將打造城市書店文創新地標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 (記者 向菊梅)7月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五洲世紀文化投資集團(下稱五洲世紀)獲悉,重慶市「十三五」文化產業規劃項目五洲書店當天舉行「大師設計」籤約儀式,日本最火書店蔦屋設計團隊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俄羅斯冬奧會場館主創建築師Matthew
  • 虧多賺少的文創商業綜合體如何理順商業邏輯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看似做得有聲有色的文創商業綜合體,卻不願談及其背後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  對此,水發文旅投資集團總經理徐道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目前,市面上很多大型文創商業綜合體的開發商其實是地產商,更傾向用傳統的房地產思維去開發文創商業綜合體,缺乏運營思維,但對於文創商業而言,後期運營比開發更重要。」
  • 2020中國書店大會|書店老闆們都在關注哪些書店
    在發布的《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中,大會邀請眾多書店業的大咖談如何看待書店的未來,並請他們說出自己關注的書店以及關注理由。從各位書店老闆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體書店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 新加坡星商業文化綜合體:因地制宜成為理想的The Star
    但是,當星商業文化綜合體完成時,大家都被驚豔到了,他真的成為了因地制宜的、人們心目中的「The Star」。星商業文化綜合體發揮建築師、設計師的創新和創造力,最大化滿足客戶的設計需求(這也是天霸設計師們的目標),讓建築不僅擁有獨特的外觀形象、而且還在功能性、技術方面進行創新,值的重點分析。
  • 【九力宣傳片】教育綜合體——順勢而為,應運而生!
    2017年9月,青島九力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做教育綜合體,專項打造國內及商業娛樂一體的,親子家庭一站式教育綜合體——青島九力國際教育綜合體。    打造成以教育為核心,集親子遊樂場、書店、酒店式公寓、美食餐飲於一體的新型教育綜合體,即九力國際教育綜合體。
  • 書店賣書越來越不賺錢卻越開越多,誰在入局?
    此外,實體書店入駐大型商業綜合體近年來也成為一個明顯的現象。樂祺表示,西西弗從2008年開始,就和商業體進行合作。2019年西西弗將計劃新開100家門店,也在做一些購物中心的選擇。而書店業態作為城市生活的基礎配套,購物中心化趨勢應該會進一步明顯,尤其現在杭州購物中心自身也在變革、細分的背景下。言幾又、單向空間等書店現在也在不斷選擇和購物中心結合發展的趨勢。
  • 如何做吸引人眼球的田園綜合體設計?
    全國盛行了「田園綜合體」浪潮,改造鄉村計劃的創意不斷湧現,關於建築、關於景觀設計、關於景觀小品,田園綜合體設計怎樣做才會吸引人眼球?我們總結了這幾點。  1.建築尋回魅力  對原來鄉村聚落環境進行全面性活態化保護,在原來古老建築進行修繕,重視每件老物品。
  • 一店一景 一店一品 一店一韻 百家新華書店變身文化地標
    他去國內外知名書店考察,最終找到了答案:缺少體驗感。  蘇健覺得,實體書店應該做的事,是「做文化」。  文化怎麼做?門口那株300歲高齡的石榴樹,見證了麗水書城的變遷。入門後,地板上留出一條玻璃走廊,鋪著當地出土的青瓷碎片;通向樓層的臺階,每一級灰磚都嵌著若干幅兒童畫,它們是來自幼兒園小朋友的「傑作」。
  • 首都新文化現象 專業書店:不做網紅 唯耕精深
    近年來,隨著實體書店的「回暖」,北京的中小型專業書店因其專業性、思想性,會聚了大批知識分子與讀者,形成了首都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專業書店:不做網紅 唯耕精深近年來,隨著實體書店的「回暖」,不做「網紅」、唯耕精深的專業書店正在成為思想文化交流的新場所。  1、為了讓讀者多坐一會  6月12日,坐落在首都劇場裡的戲劇書店重裝開業,書店面積雖不大,卻已有15年的歷史,戲劇書店由北京人藝演出中心開辦。
  • 湖北武漢:省外文書店新裝亮相,市民「品」書香度周末假期!
    闊別讀者近2年,升級改造後的外文書店是華中地區第一家以書店為主題的文化綜合體,圍繞"圖書+"和"文化+",打造"書店+咖啡餐飲+文創生活+藝術沙龍+生活元素+科技體驗"的實體書店新版本。湖北省外文書店涵蓋精品圖書、文化創意、咖啡茶飲、美食餐飲、兒童幼教、藝術交流、未來書店等多業態和領域,打造了一個主題清晰、業態豐富、產品多樣的綜合文化服務平臺。
  • 未來書店的六條長成路徑?
    新技術和新硬體還在繼續應用到實體書店中,但不再是簡單往實體書店身上多貼幾張標籤;四是讀者這個詞用得越來越少,消費者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更多書店開始關注商業和零售,關注如何抓住消費者、增加在書店內的駐留時間以及提升轉化率;五是行業外參與書店或者書店文化空間的建設參與者越來越多,帶來了新的設店思路、新的運營思路,是行業內的一股新風和清風
  • 送外賣、上直播、開書店,世界讀書日看山東實體書店突圍疫情困局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3日訊 「沒有什麼比在世界讀書日當天開一家書店更有意義的了。」濟南阡陌書店總經理鄭國棟說。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也是阡陌書店第五家分店——「讀書堂」開業的日子。疫情期間,實體書店銷售額大幅下滑,甚至因此關門。這種情形下,阡陌卻做出這樣一個充滿勇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