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勝鎮位於平和縣東南部,面積117平方公裡,下轄1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人口2.8萬人,黨支部24個,黨員數817人。近年來,南勝鎮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創新推動農村群眾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將抓好基層黨建工作與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服務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中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實現黨建強與發展強的雙向互動、良性循環,有效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主要是大力實施「332」聚力工程,從創新組織設置形式、選優配強幹部隊伍、切實強化幫扶措施三個方面入手,為農村群眾致富增收提供組織保障、人才支撐和內生動力。
1、創設三種模式,為群眾致富增收提供組織保障。創新基層組織設置形式,發揮基層組織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一是村戶聯動,形成產業集聚。以自然村為單位,在全鎮創建6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構築「黨支部+理事會+農戶」的農村社會管理格局,由村黨支部牽頭,利用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在村民中的影響力,對分散型、個體化的農村產業資源進行整合,推行「一村一品」工程,引導各村積極培育特色項目、壯大產業經濟,全鎮共培育發展12個村級精品項目。二是村企聯手,完善產業鏈條。充分利用我鎮農產品加工企業(如南海集團、金龍食品、裕輝食品)比較集中的優勢,由村黨組織的牽頭,與龍頭企業建立經常性、緊密型的利益共同體,優化雙方信息、技術、管理、資金、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實現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有效對接,完善農村各項產業生產、營銷鏈條,達到「以企帶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贏」的目的。三是企企聯建,創建產業支部。針對我鎮食品類企業多,但單個企業規模小、黨員分散的實際,成立食品類企業個私協會,探索創建產業型黨組織,形成「支部+協會+基地」等產業經營模式,把專業協會、經濟合作組織在技術、信息、市場方面的優勢與黨組織在組織領導、政策引導、機制建設、提供服務、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建好三支隊伍,為群眾致富增收提供人才支撐。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努力建成一支帶富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農村人才隊伍。一是育好幹部,打造領導科學發展的「橋頭堡」。抓住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的有利契機,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部署,突出「四個面向」選優配強村級班子:面向有管理經驗的村幹部,選管理型人才;面向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強的「能人」,選經濟型人才;面向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選知識型人才;面向外出務工經商且有一技之長的返鄉人員,選創業型人才。全鎮共有6名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農村人才當選村兩委幹部。二是育好黨員,打造帶領群眾致富的「排頭兵」。以強化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為核心,採取「微型黨課+技能培訓」模式,組織鎮兩委領導幹部、35周歲以下年輕鎮直機關幹部共 22名,組成「講師團」,分期分批、進村入戶為弄村黨員講黨課、講形勢、授科技。同時,還邀請縣委黨校、縣農辦、縣農業局有關人員深入鎮村一線傳經送寶,切實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帶領群眾致富增收本領,實現四種轉化,即:致富能手向黨員轉化、農村黨員致富能手轉化、黨員致富能手向村幹部轉化、村幹部向致富能手轉化。截至目前,全鎮共舉辦「微型黨課」 15期,參訓人員 326人,其中黨員103人,佔81.7%。三是育好人才,打造佔領產業高地的「領頭雁」。著力抓好人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造就一支門類齊全、梯次合理、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生產經營型人才為重點,著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創業、會經營、能示範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打造佔領產業高地的「領頭雁」。
3、落實雙帶措施,為群眾致富增收提供強大動力。針對各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部分農村群眾實現致富增收目標難實現的實際,強化幫帶舉措。一是創業帶就業,強化掛鈎幫扶。致力打造以黨員帶群眾、創業帶就業的「黨建鏈條」,積極向省市縣有關部門爭取適合我鎮農村發展實際的政策、項目、資金,幫助黨員解決創業就業「缺項目」、「缺信息」、「缺技能」等問題,引領和帶動廣大群眾創業就業。截至目前,我鎮共扶持黨員創業項目 個,幫助16名黨員成功創業,帶動400多名群眾就業。二是先富帶後富,實行典型引路。將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農村黨員、幹部、經營管理人才和規模大、效益好的農村產業基地、企業培育成先進典型,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廣大農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全鎮共培育牛奶棗、臺灣紅桃等農業示範基地2處,農業示範大戶12戶。如:南勝鎮南勝村黨員小組長林藝輝以股份合作制形式,吸納本村20個農戶共同成立「東興新農業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本村25名農民就業。去年創產值200多萬元,每股分紅2多萬元。
二、存在問題
1、 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主要以分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抵禦市場經濟風險的能力較弱。
2、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一些村「無錢辦事」或「無錢辦大事」的問題十分突出,有些村連基本辦公都無法維持,直接影響到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由於村集體經濟相對貧困,村黨支部缺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必要物質條件,修橋、鋪路等社會公益事業有心無力。
3、村級班子戰鬥力不均衡。從總體來看,我鎮多數村村級班子均有較強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但也有個別村級班子還存在軟、懶、散、慢等問題,一些村幹部掌握實用技術少、帶富能力低,在發揮農民增收致富「帶頭人」作用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思路對策
1、大力推行「四位一體」村民自治新模式,著力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四位一體」村民自治新模式是我縣從今年年初開始探索推行的一項創新型、綜合型農村工作機制,即在村黨支部領導下,以村代表議事、老黨員參事、理事會理事、監委會監事為主要內容,實行「四會聯治」。南勝鎮將以在全縣範圍內普遍推行這項農村工作機制為契機,以龍溪村為試點,先行先試,總結經驗,10月份開始在全鎮全面推行,進一步提升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2、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培訓。針對農民增收致富面臨的實用技術瓶頸問題,採取有力措施,促進農民穩增收、快致富。主要是藉助開展「微型黨課」上山下鄉進百村活動,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培訓,做好各類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和應用工作,增強農村黨員就業創業本領。在此基礎上,把勞動力轉移作為當前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注重開展創業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
3、實行產業帶動,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抓好農民創業園的規劃建設,不斷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高端農業,積極發展特色經濟作物。
4、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認真學習借鑑其他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此基礎上,立足鎮情村情實際,探索適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途徑。在農村資源利用上做文章,如開展農家樂、生態觀光旅遊等;在房產物業的有效利用上做文章,如修建蜜柚大棚、店面等進行租賃;在推動特色農業集約型發展,集中提供技術、信息、農資、營銷等服務上做文章,如成立蜜柚、茶葉專業合作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