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水漲船高;「衣食住行」上了臺階之後,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這一背景下,不少相關產業遍地開花,足療保健行業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經過一天的辛勞工作之後,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徹底放鬆自己,最好能夠在休息中為健康「充電」——這個時候,足療保健成為不錯的選擇,相關產業發展極快。
如果放在以前,一般只有收入較高或者趕時髦的人,才會光顧足療按摩店;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老百姓初入足療店變得十分常見。甚至不少人都在實體門店辦理了會員,每周固定時間去足療店按摩養生,將「健康始於足下」貫徹到底。而且現在的足療店不像從前那般「老破小」,通常都裝修得十分華麗,成為應酬聊天的好去處。
正因如此,近年來我國足療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去年美團點評還牽頭在上海召開了「足療按摩行業峰會」,並且給出了相當驚人的《足療按摩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足療按摩行業的商戶數量已經達到20萬,相關從業者接近1000萬,市場規模高達5000億元。從美團點評的數據來看,全年足療按摩行業的總訂單數達到35億,相當於平均每個國人都要光顧兩次以上。
然而今年以來,足療行業卻遭遇了「用工荒」;不少足療店面對日益高漲的成本,本就在苦苦支撐,沒想到現在連最重要的「技師」也招不到了。是因為「收入低」嗎?顯然不是:從目前足療行業技師的收入水平來看,一般都可以輕鬆實現「月入過萬」。更為重要的,以前技師一職普遍沒有「保底工資」一說,大部分都是「多勞多得」;現如今,足療店老闆大都會將保底工資奉上,奈何仍然還是經常留不住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為何?在筆者看來,關鍵或是以下兩點。
1、疫情影響
眾所周知,今年伊始,一場「黑天鵝事件」突然來襲,很多行業都受到了衝擊。對於足療店這樣的實體來說,它們的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等往往較高,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雖然咱們國家及時應對之後,復甦速度肉眼可見;不過對於剛剛經歷了特殊事件的廣大消費者來說,消費信心的短期低落難以避免,光顧足療店這樣的場所更是需要一定時間。
所以對於很多業內人士來說,本次疫情就如同足療行業的一場「大考」:能過關的門店,接下來有機會再次翻身;而眾多苦苦支撐的門店,不僅將會面臨突出的資金鍊難題,就連員工都很難留住。畢竟這一行業的人員流動性本就很大,再加上特殊時期掙錢困難,很多技師都早已另謀高就,一般的足療店就更很難招到新人了。
2、「名聲」所累
大家都知道,足療按摩行業,一直以來都十分偏愛年輕女性。在實體門店當中,你經常能夠看到打扮靚麗的年輕女技師;她們不僅是店鋪的「門面」,而且還能夠幫助招攬顧客。足療店老闆自然不會虧待這些女技師,為她們開出的待遇往往十分豐厚;然而即便如此,願意從事這一行業的年輕女孩仍然越來越少,甚至令行業遭遇「用工荒」的處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得不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名聲」所累。
光顧過足療店的人都知道,這些門店生意最好的時段都在晚間,因此年輕女技師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顧客。在這些顧客當中,男性顧客的比例佔大多數;雖然大部分男顧客都能做到規規矩矩,不過難免出現客人「騷擾」年輕女技師的情況。況且除此之外,也不排除有個別足療店,打著足浴按摩的幌子,進行一些「不光彩」的私下交易。
久而久之,「足療女技師」的名聲走樣,甚至成為部分網友眼中的「不正經職業」。這種情況下,選擇繼續在足療店工作是需要很大勇氣的;畢竟很多年輕女技師都還沒有結婚,這樣的工作經歷雖然自己看來沒什麼,不過在外人或者相親對象看來,將很有可能被當作「汙點」。
正因如此,很多年輕女技師如今都在逐漸從足療行業中「出走」——她們雖然看重足療店中的高工資,不過更看重未來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