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的前9個月,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分別是10.3億平方米和10.35萬億元。其中6月份到9月份,這4個月的房價均價都超過了萬元,這意味著全國的房價已經進入「萬元時代」。
自從房地產走向市場化,全國房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最開始的均價2000多元,漲到了現在的1萬元。短短20年,房價就翻了5倍。
因此,買房成為了不少國人實現「貨幣增值」的首選方式。畢竟這麼多年來,房價的漲幅都在10%以上,而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還維持在3.5%左右,如果算上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只有3%左右。這一對比之後,買房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不過,隨著「房住不炒」深入人心,很多人認為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房價最終會「回冷」,但還是有專家看好房價的走勢,認為房價最終會是「穩中有漲」。到了2025年,我國的房價均價有可能會漲到每平米2萬元。很多人不明所以,專家透露了房價上漲的3個條件。
第一:土地價格
大家都知道,房子是在土地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土地價格很大程度地決定了房價。也就是說,地價上漲會帶動房價的上漲。
有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100城的地價年均漲幅在10%左右,今年地價均價達到了每平6167元,如果再過5年,也就是2025年的地價均價預計會達到9932元。一般情況下,市場上的房價是地價的2倍,按照這種的規律推算,2025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已經接近於2萬元每平了。
要知道這還只是全國均價,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達到每平3萬元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城市化進程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1982年,我國城鎮人口比例只有21.1%,而到了2019年已經漲到了60.60%,並且我國正在向發達國家的城鎮人口比例靠攏,未來5年城鎮人口比例還會進一步提高。
現在我國大力發展中心城市,而中心城市往往代表了更好的工作環境,更好的教育,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口會選擇到中心城市工作和生活,人口逐步往中心城市遷移,這無疑會讓城市的住房需求增大。也就是說,城鎮人口數量的增長會帶動房價的上漲。
第三:供求關係
我們經常能看到戶均擁有住房1.5套,住房擁有率96%,以及中國目前的房子夠34億人居住等等這類數據。因此不少網友就會認為我國房子嚴重過剩,根據供求關係來看,我國住房供大於求,所以房價會下跌。
真的是這樣嗎?易居研究院副院長發布了這樣一條動態,有個北京的「炒房客」甩賣重慶的180套房子。也就是說,有少數人掌握了大量的房產,而所謂戶均就是有些城鎮居民名下有3套,而有人一套都沒有,一平均下來就是1.5套。這就比如馬雲身價4000多億,有人身價10萬,一平均下來,都成了千億富翁。
而且房子夠34億人居住,裡面包括了不少農村住宅和郊區的住宅。中心城市的房屋空置率一般很低的,可是郊區的往往能達到50%,甚至更高。大家都不想去郊區居住,都想到大城市生活,所以中心城市的住房需求仍然很大。
因此,有一些專家推測:在這3個條件下,房價上漲也不是不可能,2025年房價或許會漲到2萬元。你對未來的房價走勢,有什麼看法?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