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長什麼樣|大象公會

2020-12-10 三哥帶你嘗天下

從神秘的東方到現代化國度。

文|韓王信

你穿越了。

然而你並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周邊的一切似曾相識又有些陌生。

你身處一片類似桂林山水的場景中,突然響起了巨大的銅鑼聲。花瓣飄落,伴隨著帶有「東方風格」的樂曲,一座八角佛塔、一條拱橋以及一架紅色木質鳥居出現在你面前。

你以為你穿越到了某個東亞古國,而你這時發現自己倒映在水中的模樣都改變了。

你是一個農民,戴著尖頂鬥笠、穿著藍布衣服,你發現自己赤腳站在稻田的泥濘裡,身後居然還跟著一頭水牛。

你非常不滿意自己的模樣,於是好像有人聽到了你的心聲,讓你搖身一變。你成了長著細長的小眼睛、留著八字鬍和長指甲、腦後垂著一條辮子、身穿清朝官服、足蹬厚底朝靴晚清「滿大人」。

不要驚慌,你並沒有在做噩夢,更不是穿越進了什麼不可思議的次元。

你不幸目睹的這些奇觀,是早年外國人想像中的中國。

中國到底什麼樣

像這種分不清亞洲各文明、把能想到的東亞元素全都堆在一起來表示中國的場景,一直以來都是不少西方人心目中對於「中國到底長什麼樣」的一種刻板印象。

而這個刻板印象還可以繼續延伸,諸如那片「桂林山水」背景裡,還可以點綴幾片舢板,也可以加上一座造型誇張的、類似故宮或天壇的宮殿。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也在變化。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即使進入 20 世紀,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依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十分不暢。

於是,誤解仍舊存在,刻板印象依舊刻板。只不過中國的風景變成了千篇一律的天安門、長城或者 Made in China 的義烏小商品。

▍宮殿、長城、熊貓、筷子、麵條、包子、旗袍、唐裝、中國龍,全都是西方人心目中最「典型」的中國符號

而中國人的形象也就一變再變,從一開始著裝一致的「藍螞蟻」,逐漸變成了一個個數理神童、功夫大師或者美食廚神。

我們知道,無論是農民、官僚,還是神童、大師,都是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哪一個都不是現代中國人真正的樣子。但是,外國人知道嗎?

▍功夫明星李小龍的形象在從前很長時間內一直是西方人心目中典型「中國人」的樣子

他們一開始還真不知道。

誤解與刻板印象,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一個從沒有到過中國、基本沒有接觸過中國人、對中國毫不了解的人,基本上只能靠著刻板印象來認識中國。

在他們的眼裡,中國和中國人的樣子,基本上就和上面那幅「穿越」場景類似。他們在影視、書籍和別人的描述中所見和聽到的轉述,都還可能更會進一步加深這種誤解。

甚至對那些曾經去過唐人街、中餐館、接觸過一些中國遊客和留學生的人,這樣的誤解也不會輕易消失。

▍位於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華人區街景,更像美國而非中國

除非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中國,或者,親自到中國來一趟。

陌生國度的新面孔

幸運的是,隨著中國的發展和開放,來中國旅行已經不再是一種獵奇式的「冒險」,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接受了這一點。

據報導,進入 21 世紀以來,尤其是 2005 年至今,每年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都穩居在 2000 萬人以上,在 2016 年更是達到了 2800 萬的峰值。

▍2005-2017 年中國接待外國遊客的人數變化 / 數據來自搜狐網

不過,僅僅是浮光掠影的旅行還不能說明問題。外國人逐漸對中國的了解,很多更是從學習中文開始的。

據報導,從 2014 年起,全世界學習中文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億。這個數字在今年依舊在不停上升,預計在 2018 年底將超過 1.5 億。

以美國為例,20 世紀 90 年代以前,中文還只是眾多外語中的一門外語而已。中文身上往往還帶有諸如「難學」「沒用」等負面標籤,學習中文的人數也十分稀少。

而到了 2015 年,在上大學之前就開始學中文的美國學生人數,則達到了 20 萬。並在兩年後的 2017 年翻了一番,達到 40 萬人。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來中國留學、工作、甚至定居。而無論是旅行、留學、還是工作,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最大的印象就是,我們以前都想錯了。

除了諸如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世界級現代大都市以外,更有許多令外國人感到震驚的事情。這其中最突出的幾個例子,就是行動支付、網購、外賣軟體還有中國的高鐵。

而諸如「外國人來中國應該知道哪些生活常識」這樣的網絡文章中,上面這些「新四大發明」都被包含在內,並作為重點注意事項。

有一篇刊登在外媒上的文章還無不語重心長地教導讀者:中國的許多城市都已經變成了無現金社會,如果沒有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手段,你可能會寸步難行。

讓我們更沒想到的是,開始一本正經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居然開始趕超中國人了。

中國文化造就外國網紅

還記得 2017 年末的那幾個外國小女孩嗎?

對,就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在視頻裡背古詩的阿拉貝拉(Arabella Kushner),還有索羅斯前合伙人吉姆·羅傑斯的兩個女兒快樂·羅傑斯(Happy Rogers)和小蜜蜂·羅傑斯(Baby Bee Rogers)。

這三個外國小女孩的普通話水平,著實讓不少中國人為自己偷偷捏了一把汗。尤其是吉姆·羅傑斯的大女兒快樂·羅傑斯用一口字正腔圓的播音腔普通話朗誦唐詩的視頻更是在 2017 年底爆紅網絡。

除了這幾個普通話說得異常流利的外國小女孩,不少在華外國人還「親自」體驗了一把在中國當網紅的感覺。

比如曾在 2015 年靠著對中國的漢語、漢字、文化、美食、網絡流行語的熟練掌握和運用一度紅遍網絡的加拿大來華留學生蘭蘭等,都讓不少人驚呼自己對中國的了解在有的方面居然還比不上一個外國人。

甚至可以說,對於不少外國人而言,那些司空見慣的誤解現今都已經消失。中國不但不再是那個遙遠東方的神秘國度或者只有 Made in China 標籤而沒有內涵「世界工廠」,中國在全世界人心裡的樣子正一點點地豐富起來。

外國人帶來的新年味兒

在今天,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職場,外國人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外國人在看待中國時,不但誤解越來越少,很多外國人還變成了「中國通」。會使用筷子已經成為了一項世界範圍內的基本技能,而麻將和火鍋等中國特色也已經流行歐美。

中國的春節在近年來更是有了一種發展成真正的「普天同慶」的節日的趨勢。臨近春節,不但許多中國城市會張燈結彩、準備過年,不少外國大都市和外國人身上也都會感染上一種「年味兒」。

▍倫敦、紐約、巴黎、墨爾本等世界都市慶祝中國春節的場面

春節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已經不再是舞龍、舞獅、互道「恭喜發財」等傳統廣東式年俗那麼簡單,諸如包餃子等北方式年俗也已經為不少西方人所熟知。

不僅如此,這些把中文和中國文化學到家的外國人,還居然提筆寫起了中國書法,書寫「福」字和春聯,貼在門上或贈送親朋。

在這些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群體裡,不乏出現一些駐華外交官的面孔,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給了我們一個十分積極的信號——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在與日俱增。

近些年來,伴隨行動支付的興起,一種創新的年俗活動「支付寶集五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目光,這其中當然包括了這些駐華外交官。

2018 年臨近春節之際,作為各自國家在中國的代表,他們紛紛為中國人民書寫了寓意深遠的「福」字。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些駐華使節基於對中國和漢字的了解,融合了自己所代表國家的特色文化。

以土耳其駐上海總領事安銅(Sabri Tun Angili)的「福」字為例:土耳其版本的「福」字既在外觀上保留了傳統上中國書法的基本形式,又融合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外觀形象和土耳其的國家代碼 TR,使得這份祝福極具國家特色。

除此之外,還有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扎伊努丁·葉海亞(Dato' Zainuddin Yahya)、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鄧博文(Dan Tebbutt)在內的不少駐華外交官都紛紛送來了各自的「福」字,這些極具創意的祝福,讓我們在臨近春節時感受到不少與眾不同的新年味兒。

從百年前的刻板印象,到如今外國使節書寫的創意福字,我們或許已經有理由相信,現在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離標準答案更近了一些。

相關焦點

  • 大象公會黃章晉:什麼樣內容能抓住非屌絲網際網路人群
    【獵雲網杭州】12月12日報導(文/趙心源)12月11日下午,真格基金近日舉行了閉門研討會,真格基金投資的大象公會的創始人黃章晉進行了演講。大象公會與今年8月宣布獲得A輪融資,但未透露具體投資方,此次會議則證實了真格基金投資了大象公會。
  • 「大象公會」百日重生:可能要遠離敏感題材
    大象公會起初想做成智谷趨勢的形式,但方向與之相反,不是向外國企業家售賣解讀中國政治的深度文章,而是向中國投資者售賣有關第三世界國家的信息。  「從傳統媒體轉型過來,對我來講,更多的是解放。現在做的東西完全是自己把控的,因為時間、人力不具備,你做不到那麼好,但基本上是按想做的方向去做的。」他說。
  • 「大象公會」黃章晉:太陽之下,有無數新鮮事
    ——摘自《一個觀點,不一定對》序1月13日下午,在西西弗書店,大象公會新書《一個觀點,不一定對》發布會舉行。「為什麼中國女性這麼喜歡貼面膜?」「哪裡的羊肉最好吃?」「文章吸引力的心理學原理」……打開這本書,從古至今,從科學知識到生活日常,五花八門的話題紛至沓來。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新年是什麼樣子的?
    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人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國,那在外國人眼中這個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什麼樣子的呢?可是在外國人眼裡,這種自己不能理解的文化類節目實在無聊,然而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在除夕夜看春晚,就更不能理解了。
  • 外國人眼中的春節是什麼樣的?
    但是在外國人眼中,我們的春節有些奇葩甚至有點恐怖...比如....."放鞭炮太嚇人了!"有中國網友說:自己帶日本朋友回家過新年,除夕夜12點,被鞭炮聲給炸醒了...電動車汽車的防盜警報都響成一片,日本朋友徹底嚇尿了...
  • 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老革命的新問題
    9月26日,由天津市委網信辦指導,騰訊網和天津大學聯合主辦,騰訊大燕網、天津大學中國新媒體發展研究院承辦,天津各大媒體共同協辦的天津企鵝新媒體學院啟動儀式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舉行。活動現場,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帶來了《老革命的新問題——新媒體轉型》主題演講。黃章晉曾在傳統媒體、新聞網站、新媒體等眾多平臺任職,擁有豐富的媒體運營經驗。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看錢就夠了
    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什麼樣子?也許你不必從汗牛充棟的研究著作中尋求答案,只要看看他們的貨幣就知道了。世界再大,不論在哪個國家,金錢(Money)都是妥妥的硬通貨。看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看看它的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地位便知道了。那麼,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影響?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通過研究一個月內的82個相關視頻發現,以「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等關鍵詞檢索出的內容在「視頻主題」與「視頻立場」方面與人們的刻板印象不同,普通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從政治、文化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並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對抗或是特別的關注、喜愛,視頻中的內容多呈現出一種客觀、中性的狀態。據此,筆者認為在今後我國的形象建構過程中,可以積極推動此類視頻走出中國,增進外國受眾對中國的了解,以塑造更加真實、自然的中國形象。
  • 在外國人眼中明朝時期的中國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明朝時期,中國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很多城市變得十分繁榮。16世紀的明朝時期,有外國人來到中國,當時中國的城市在他們眼中完全可以用驚豔二字來形容。明朝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很多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而在當時歐洲幾萬人的一個城市就算是大城市了。他們根本無法想像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究竟該怎樣的運營。當時有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來到中國的廣州,他們在這裡看到了能並排行走十五匹馬的寬闊街道,廣州雖然人口多,但是道路寬敞整潔,四處綠樹成蔭,環境衛生也很好。
  • 對話「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我就是來參與洗牌的
    8月17日,「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作者輝格作客上海書展,參加「大象公會」月底即將推出的新書《魅力、財力、權力與聲音》讀者見面會。
  • 誰為中國帶來了青黴素|大象公會
    原創 大象公會Elephantia 大象公會 今天二戰時期的美國神藥,其製備技術被美國人播撒到了全世界,包括中國。文|周小康 電影《陳毅市長》中,青黴素是被美帝國主義壟斷的神藥,黑暗落後的舊中國無法生產,國民黨政府不發展民族工業、不支持科學研究,人民只能高價購買洋藥救命。
  • 看一下外國人眼中短命的秦朝是什麼樣子的
    秦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但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中國現在地理版圖,一大半在那時已經確定了下來。而且這一版圖在秦的統治下下形成了牢牢一體的版塊。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了車軌。
  • 大象公會黃章晉:如何打造鴉片一樣的公眾號,讓讀者欲罷不能?-虎嗅網
    大象公會現在是做文字閱讀類內容,主要的用戶是通過在移動端的閱讀,是強調深度閱讀內容。大家一般講閱讀的時候,會特別強調今天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家的碎片化閱讀,內容是往輕薄快小方向做。我們的內容現在傾向的可能是反的,以體量和長度為主,體量一般在3000字以上,長的會有上萬字。如果說信息密度和厚度,改成傳統媒體的寫作方式,它的篇幅會到2倍以上。
  • 知乎、大象公會推文章結集 編者暢想共享時代
    南都訊 記者高遠 實習生 餘夢妮 日前,媒體人黃章晉創辦的「大象公會」出版首部文章合集《來到地球第一天》,同期網際網路討論社區「知乎」推出《知乎:金錢有術》。年初知乎的《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出版就已頗受關注。
  • 大象公會黃章晉:比經營內容更重要的是經營你的粉絲
    摘要:在創業邦與華章出版聯合舉辦的「新內容創業公開課」上,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聊到了自己的心得:除了內容本身的價值,如何深度進行用戶運營。到目前我自己覺得可能粉絲能不能運營這件事和你吸引的是什麼人還是有關係的。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原來是這樣子的
    作者身為一個留學生,對外國人的了解還是相對較多的,外國朋友也不少,那麼他們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子呢?原來有很多外國人的想法還是存在誤解的。一起了解一下吧!提起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他們很多都會回答中國人口數量很多。這一點是世界公認的,目前我們國家的人口數量還是位列第一的。這一點算是嘗試,不算誤解的想法。
  • 大象不會忘記,你也不會|黃章晉
    大家好,我是黃章晉,是大象公會的創始人。是的,大象這個名字我足足想了半個月才想出來。我後來寫文章總結說,好名字要容易記,所以,「網際網路那麼多動物名植物名以及疊詞」,而且,大象壽命長,記性好,你強調自己做的內容是知識、見識、見聞,大象多合適啊。這個名字現在是越想越覺得好,只是當時沒想那麼多。
  • 外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是什麼樣的?
    萬國來朝圖然而,在外國人的眼中在此之前,從十六世紀下半葉開始,歐洲開始席捲著一場「中國風」。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內,歐洲人對中國的諸多方面都推崇備至,對中國風(法語:Chinoiserie)的狂熱追逐曾經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時尚。
  • 大象公會|愛情只是荷爾蒙?
    文/大象公會 《男女系列》發表之後,讀者反應頗為熱烈,其中不少評論讚賞或譴責了我其實未曾表達、從文章內容也無法合乎邏輯的引出這些觀點。 A:這些文章發表於大眾雜誌《大象公會》,而不是學術期刊,所以未遵循學術界的參考引用標準,其中有些較新的觀點我提到了來源,比較廣為人知的就沒提。在個人博客文章中,我會對來源做更多說明。 Q:你援引的思想都得到科學界公認了? A:不是。許多還有很大爭議,有些甚至還處於邊緣地位,沒引起學界足夠重視。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是怎樣的
    □江丹  有網友在問答網站知乎上提問:外國人眼中的漢字是怎樣的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視作品為了吸引中國觀眾的注意,常常在主角身上紋上漢字,以爭取漢語觀眾的好感。相較於《綠箭俠》,另一部美劇《迷失》的造型師就靠譜多了,這部劇的男主角手臂上紋了「鷹擊長空」四個字,是不是一看就很有氣勢!  除了讓主角身上紋漢字,一些外國影視作品還安排主角說漢語,這個就有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