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背景

2020-12-14 好男兒奮鬥在鵬城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經濟學中的一種現象,它說的是貨幣流通中良幣被劣幣取代進而推出流通市場。廣義中的劣幣驅逐良幣表現的方面就相當多了,例如:職場、官場中的相對優秀的職員、官員被比不上他們的同事淘汰;戀愛中,好男人不受女孩子待見,反而渣男相當受歡迎。當然,我相信大部分情況下良幣很有可能勝出,但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社會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時常出現,並且出現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眾所周知,一個好的環境下,以任人唯賢為主要用人制度對團隊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來,德才兼備的人擔任骨幹,他們會發掘與自己有相似特質的人;二來,公正的選拔方式又促進了團隊成員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如此,良好的選用人制度帶來的利遠遠大於弊,也更能使團隊的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與此相反,任人唯親則是造成職場、官場劣幣驅逐良幣的主要原因,它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多:打擊做實事的人積極性、優秀員工被逼走、團隊中彌散著奉承領導以獲取資源的風氣等等。

然而,俗話說得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曾經希望通過謀事以獲得發展的人或許輸給過品德、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由此,他們會懷疑曾經的選擇。筆者說說自己的經歷,給大家一點啟發。在上一家公司,筆者是一個基層帶團隊人員,一直秉承著「為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工作理念,工作勤勤懇懇,也沒有可以與上級套近乎。工作中,筆者帶領團隊完成各項任務,也從未耍過小心眼去坑人,希望這樣團隊風氣會更加清正。然而,結果與筆者期望的相反,團隊中奉承上司、結幫拉派之流只增不減,而我也被不少人排擠。

本來想著為團隊奉獻正氣,沒想卻惹了一身騷,筆者認為這是很多有類似出發點的人的相似遭遇。既然劣幣驅逐良幣對任何團隊或組織的危害都很大,那為何還會出現甚至有發展的勢頭?我們來分析這種出現此種現象的社會背景。

首先,人性趨利。大家都知道,利己是人的本能,不管時代怎麼發展,這種本能會一直存在於人類的骨子裡。我們在公司或者其它經濟組織工作,很大一個目的就是獲取資源。很多人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會以打壓他人來達到目的,比如說,職場中邀功請賞、將錯誤推給別人,這些做法對於正派的人來說不足掛齒,然而,就是有人這樣做而且真的達成所願。這樣說來,我們很容易理解劣幣驅逐良幣的最簡單原因了。

其次,人性的弱點。筆者認為,大部分人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而喜歡他人誇讚自己。很多人把這一本性研究得比較透徹,他們會用來為自己獲取利益。經歷過社會的人知道,中國職場或者官場的用人機制大部分還是由上司決定的,上司對下屬的評價往往會成為用與不用的決定因素。這個時候,劣幣們會抓住人性的弱點,對上司唯唯諾諾、奉承示好;良幣不善於或者說不屑於此,只能默默的被淘汰。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相對深層次原因。

最後,環境使然。環境分大小,在某一個圈子裡,掌握資源的最高決策者往往會影響這個圈子的價值觀。舉個例子,一個清正的決策者絕不允許下屬整天研究領導的喜好,而是研究工作中的事;一個喜好謀人、奉承的決策者眼下恐怕容不下正派的下屬。長此以往,圈子裡的成員會重新洗牌,具備劣幣屬性的決策者帶領的是通過驅逐良幣而勝出的劣幣們。這是劣幣驅逐良幣最深層次原因。

據上所述,是筆者關於劣幣驅逐良幣的幾點愚見。當然,筆者是從德行方面來分析的,不排除很多劣幣在能力上相當出眾。為了扭轉這種現象,良幣們要通過不斷提升自己來戰勝劣幣,這是筆者的願望。

相關焦點

  • 事業單位經濟知識:劣幣驅逐良幣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很多地區會有關於微觀經濟學的考察,其中不乏有很多有趣的經濟學現象,比如「劣幣驅逐良幣」、「馬太效應」、「帕累託優化原理」等,學員就會有所疑問,那我們接下來就針對「劣幣驅逐良幣」原理及現象給各位考生區別下。
  • 評論:直播帶貨良莠不齊 不妨也讓「良幣」驅逐「劣幣」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直播帶貨良莠不齊,不妨也讓「良幣」驅逐「劣幣」 北京市消協6月16日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在30個直播帶貨體驗樣本中,有9個樣本存在問題,佔比30%,主要是直播帶貨商家證照信息公示不充分
  • 知識點 | No.4 什麼是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早是由英國的託馬斯·格雷欣爵士發現並加以表述的,因此也叫「格雷欣法則」。18世紀20年代之後,白銀終於變為非主流,黃金成為貨幣世界永恆的主題。對物理和數學來說,牛頓是奠基人;對牛頓來說,物理和數學只是業餘愛好。牛頓的本職工作,只是英國王室的造幣大臣。在這個職位上他一幹就是三十多年,那是相當兢兢業業。
  • 好人主義盛行,就會「劣幣驅逐良幣」
    這種「劣幣驅逐良幣」、「逆淘汰」,帶來的結果只能是搞關係的越來越多、講原則的越來越少。「老好人」並不是真「好人」,「多栽花」無非是要「少栽刺」,「與人方便」終究是為了「自己方便」。克服好人主義,關鍵是確立科學的識人標準,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建立起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老好人」得好的價值標準。
  • 鍾其頂:通過食品真實品質認證遏制「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中國食品...
    當前食品流通市場缺乏對產品質量真實性監管技術手段,民眾不時買到質次價高的食品,行業也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標準缺失是現階段食品真實性監管的難點。鑑別食品真假需要依賴科學技術手段,同時也需要建立食品真實性相關標準,從而維護消費者自身合法利益,提升消費信心。
  • 劣幣驅良幣是否在毀掉日照綠茶的未來?
    日照綠茶有您更精彩1前言劣幣驅良幣劣幣驅良幣:狹義上劣幣驅逐良幣是指因為信息不對稱,物品的估值方(信息缺少的一方)估值一定時,物品的提供方(信息充分的一方)會選擇提供實值較低的物品(劣幣),致使實值較高的物品(良幣)越來越少。
  • 水淨俠丨為什麼說純淨水日漸式微,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為什麼劣幣能驅逐良幣,謠言更好傳播?這是我們成年人應該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最令水行業厭惡的另一個是『康師傅礦物質水』,已經逐漸被市場拋棄,農夫山泉也必將步其後塵!
  • 金屬鑄幣核心知識體系(二):劣幣和良幣
    劣幣與良幣根據鑄幣的足值程度差別,衍生出良幣和劣幣的概念。當貨幣流通中同時存在劣幣和良幣時,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格雷欣法則),就是「不足值貨幣」驅逐「足值貨幣」的現象。人們往往傾向於把足值鑄幣儲藏起來,而把不足值鑄幣投入到流通中,導致流通中的良幣稀缺,而劣幣泛濫。
  • 劣幣驅逐良幣,好人敗給了惡人
    看似是軍事層面的原因,但實際上已經是兩種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對決;可惜的是,在那個不正常的年代,好人輸給了壞人、劣幣驅逐了良幣。公元752年的一次飯局上,哥舒翰、安祿山兩人有過一次面對面交鋒,充分體現了他們之間的差異。當時的兩大邊將哥舒翰、安祿山,都是唐玄宗李隆基身前的大紅人,但倆人之間的關係卻非常僵。為了緩解這一局面,唐玄宗讓高力士組織了一場飯局替他們說和。
  • 鳴鏑|知識內容創作,別讓劣幣驅逐良幣
    特別是一些平臺上存在利用「知識」包裝、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封建迷信、惡意營銷、黑灰產等違法違規信息問題,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為此,亟待各方力保知識「純度」,使更多人獲益。這些劣質內容,擠佔的是優質內容的空間,打擊的是求知網友的熱情,在破壞行業生態的同時,也極易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 公選「物盡其用」 良禽「人盡其才」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優化省屬高等學校、技師學院和省屬企業領導班子結構,湖南省委決定今年面向社會公開選拔
  • 價值7550000元的銀元套幣,拍賣行情火爆,一言不合就加價
    之前也給大家說過關於銀元行情其實最近並不怎麼樣,現實中成交的銀元也並不多,很多微拍也是開始一幣兩拍,也就是同一枚錢幣在兩個不同的地方進行微拍,其實這在之前也是很少見的,之前基本上就是必須把幣先寄過去才會給你安排上拍,現在直接上圖就拍,看的出來微拍也沒什麼東西了,其實經過之前的上漲,
  • 歷史上的「劣幣驅逐良幣」!春秋禮樂崩壞,原來是被鄭國帶的頭!
    因為得不到一方的寵愛,他才會事事考慮周全,處處做到最好,他才會更早地成熟起來,更早地認識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因為他知道,無論他做什麼事,都有一雙眼睛在盯著他,找他的麻煩,所以他不能出差錯,他必須在這種出生失誤的「原罪」和幸福未遂的環境中適應並生存,因而在無形中鍛鍊了危機處理與競爭的生存意識。相反,受父母寵愛的孩子,可能很活潑可愛,可能會很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