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經濟學中的一種現象,它說的是貨幣流通中良幣被劣幣取代進而推出流通市場。廣義中的劣幣驅逐良幣表現的方面就相當多了,例如:職場、官場中的相對優秀的職員、官員被比不上他們的同事淘汰;戀愛中,好男人不受女孩子待見,反而渣男相當受歡迎。當然,我相信大部分情況下良幣很有可能勝出,但不可否認當前中國社會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時常出現,並且出現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
眾所周知,一個好的環境下,以任人唯賢為主要用人制度對團隊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來,德才兼備的人擔任骨幹,他們會發掘與自己有相似特質的人;二來,公正的選拔方式又促進了團隊成員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如此,良好的選用人制度帶來的利遠遠大於弊,也更能使團隊的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與此相反,任人唯親則是造成職場、官場劣幣驅逐良幣的主要原因,它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多:打擊做實事的人積極性、優秀員工被逼走、團隊中彌散著奉承領導以獲取資源的風氣等等。
然而,俗話說得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曾經希望通過謀事以獲得發展的人或許輸給過品德、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由此,他們會懷疑曾經的選擇。筆者說說自己的經歷,給大家一點啟發。在上一家公司,筆者是一個基層帶團隊人員,一直秉承著「為公司、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工作理念,工作勤勤懇懇,也沒有可以與上級套近乎。工作中,筆者帶領團隊完成各項任務,也從未耍過小心眼去坑人,希望這樣團隊風氣會更加清正。然而,結果與筆者期望的相反,團隊中奉承上司、結幫拉派之流只增不減,而我也被不少人排擠。
本來想著為團隊奉獻正氣,沒想卻惹了一身騷,筆者認為這是很多有類似出發點的人的相似遭遇。既然劣幣驅逐良幣對任何團隊或組織的危害都很大,那為何還會出現甚至有發展的勢頭?我們來分析這種出現此種現象的社會背景。
首先,人性趨利。大家都知道,利己是人的本能,不管時代怎麼發展,這種本能會一直存在於人類的骨子裡。我們在公司或者其它經濟組織工作,很大一個目的就是獲取資源。很多人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會以打壓他人來達到目的,比如說,職場中邀功請賞、將錯誤推給別人,這些做法對於正派的人來說不足掛齒,然而,就是有人這樣做而且真的達成所願。這樣說來,我們很容易理解劣幣驅逐良幣的最簡單原因了。
其次,人性的弱點。筆者認為,大部分人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而喜歡他人誇讚自己。很多人把這一本性研究得比較透徹,他們會用來為自己獲取利益。經歷過社會的人知道,中國職場或者官場的用人機制大部分還是由上司決定的,上司對下屬的評價往往會成為用與不用的決定因素。這個時候,劣幣們會抓住人性的弱點,對上司唯唯諾諾、奉承示好;良幣不善於或者說不屑於此,只能默默的被淘汰。這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相對深層次原因。
最後,環境使然。環境分大小,在某一個圈子裡,掌握資源的最高決策者往往會影響這個圈子的價值觀。舉個例子,一個清正的決策者絕不允許下屬整天研究領導的喜好,而是研究工作中的事;一個喜好謀人、奉承的決策者眼下恐怕容不下正派的下屬。長此以往,圈子裡的成員會重新洗牌,具備劣幣屬性的決策者帶領的是通過驅逐良幣而勝出的劣幣們。這是劣幣驅逐良幣最深層次原因。
據上所述,是筆者關於劣幣驅逐良幣的幾點愚見。當然,筆者是從德行方面來分析的,不排除很多劣幣在能力上相當出眾。為了扭轉這種現象,良幣們要通過不斷提升自己來戰勝劣幣,這是筆者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