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墨家、道家和儒家哪家強?看看漢武帝獨尊儒術就知道了

2020-12-19 明說明言

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500年的世界被稱為軸心時代,印度的佛陀、希臘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與亞裡斯多德和中國的孔子、老子都在那個時代誕生,人類思想的天空從未如此璀璨。春秋戰國時期的華夏,有記載的學派有189家之多,百家爭鳴名副其實。但人們記住的無非法、墨、兵、儒、道、農、陰陽、小說、名、縱橫、雜等十餘家而已,其中又以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四派最為知名。那麼,這四家學派哪家的思想最好最強?

首先說到墨家,它的主張是兼愛非攻,墨家門徒往往非常節儉、嚴於律己、吃苦耐勞,和西方的清教徒或佛門苦行僧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後期分為兩支,一支開始注重自然科學發明創造了不少東西,另一支就變成了社會上的遊俠群體,在統治者眼裡大概是反社會分子。墨家是四家裡面最先沉寂的,很多人認為原因是被儒家打壓或墨家思想太過先進,其實①是因為墨家思想不切實際,兼愛非攻都很好,但太高遠了。②墨家思想不完善,所謂兼愛,愛是什麼?就得有一整套主觀精神標準也就是世界觀人生觀闡述,墨家思想卻沒有制定自己的標準,和在同一領域的儒家競爭敗落是自然的事。

道家和儒家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兩家思想,如果說儒家制定的是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道家闡述的就是世界觀。道家黃老在漢初曾經短暫成為統治學說,但道家的順其自然和無為無所不為太玄乎了,作為個人世界觀還可以,但要作為文明世界觀或統治學說缺陷就太明顯了。什麼是為什麼是無為?怎麼說怎麼解釋都可以,根本無法作為明確的治國理論,所以漢初短暫用黃老之術後就被棄之不用。道教和其它世界的宗教相比思想深度廣度都不差,但其它宗教三觀都包圓了,中國的道教卻只有世界觀沒有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作為宗教是無法推廣出去的,儒家文明圈裡朝鮮越南日本都學了儒家卻不學道家便是因為如此。

四家學派裡法家最另類,深度和廣度都不如其它三家,但生命力卻十分持久,以至於在清末儒家遭到嫌棄後甚至有了「外儒內法」或「儒皮法骨」這種荒謬的說法,甚至得到許多人贊同。但其實法家和儒家並不屬於一個範疇,儒家是制定主觀精神標準的學問,法家是具體做事的學問。如果說儒家是華夏文明的根基和目標,法家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法家的「法」沒有根源,只能用儒家的道德為基礎,如這個人為什麼被判刑,他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錯了?這就需要一整套主觀精神標準闡述,中華文明只有儒家制定了這一套標準。很多人認為儒家能獨尊是因為討好皇權,其實法家才是對皇權跪得最徹底的,法家的「法、術、勢」就是為君王獨裁服務的。

自清末以來,因為被西方屢屢羞辱,國人開始反思原因,作為統治意識形態的儒家便成了最大的靶子,於是中國遭遇的所有問題都是儒家造成的。他們認為中國屢屢被外族入侵是因為儒家導致國人軟弱,潛意識裡認為該有一種學問能讓國家永遠強盛,做不到就是差勁。其實儒家文明的幾個國家在世界都是數得著的堅韌和血性,日本不必說,越南三次打敗蒙古大軍,近代又連續和法日美中四國打得屍山血海,有幾個國家比它強?以弱宋來說,蒙古橫掃世界的時候中東、印度和歐洲哪個表現比宋好?

中華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領先世界的朝代全是獨尊儒術後的中國。說句不客氣的話,沒有儒家中華文明早就不存在了。縱觀世界所有文明,古代的統治意識形態全是制定了對錯好壞標準的宗教,主觀精神標準差的文明都被消滅或同化掉了,如果沒有儒家的這套標準中國不是被佛教就是其他宗教同化掉,因為百家裡只有儒家制定了相對完善的主觀精神標準。有些人認為儒家不要臉把別人的功勞據為己有,其實這就跟漢朝天下是蕭何張良韓信們打下的,但天下卻是劉邦的一樣。儒家是統治意識形態,和法家兵家農家這種具體做事的學問不是一個範疇,它和其他宗教或資本主義某某主義比較才對,西方發展得好大家肯定說是資本主義的功勞,古代哪個文明璀璨人肯定說是某宗教厲害。

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因為壓根沒有其他的選擇,法家作為亂世的治國之術可以,如戰國時期秦國以法家爭雄,但大一統王朝卻不行,秦朝二世而亡也有此原因。大一統王朝肯定要統一意識形態,就像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文字一樣,否則根本無法交流。也就是三觀要大體一致國人才能交流,看看各個宗教之間的衝突就知道如果意識形態不統一這個國家絕對無法長久統一,也就是對錯好壞美醜的標準要大致趨同國家才能長久,百家裡面儒家是唯一的選擇。所以歷代王朝統一後儒家就開始興盛,因為壓根沒有其他選擇,制定一套自洽的主觀精神標準太難了,到現在我們也別無選擇。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道家和法家不行嗎?
    歷史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話題之一,而其中比較大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的文化由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變成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社會在發展,大部分事情都是在向好的方向發,文化也不例外,那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國家文化到底有什麼傷害呢?
  • 假如漢武帝當年沒有獨尊儒術,有沒有可能獨尊墨家?
    儒家之所以暢行,就因為董仲舒改革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權神授,才獲得了獨尊儒術的待遇。漢宣帝教育太子:「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百代皆行秦政制」。中華政治奉儒家之名,行法家之實,「外儒內法」,「陽儒陰法」。不服且看明末政治亂象,殺了魏忠賢,崇禎皇帝都被滿口仁義道德文章不幹事的文臣坑死了!
  • 漢武帝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最符合當時國情
    漢武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位偉大帝王,與秦始皇一起被尊為「秦皇漢武」。其文治武功在整個漢王朝甚至整個歷史上也是頂尖的存在。而在漢武帝統治期間,一條政策影響了中國後來兩千年的歷史格局,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過,先秦時期,有諸子百家,為何漢武帝偏偏選中了儒家,而不是法家,墨家等其他諸家呢?
  • 百家爭鳴為何勝利的不是法家或道家?儒家思想是如何笑到最後的?
    我國古代推崇儒家思想,而不是法家、墨家等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在實踐檢驗中最終獲勝。我們來看看儒家思想是如何登上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寶座的。法家的勝利。周平王東遷後,中國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在激烈的兼併戰爭中生存和發展,嘗試改革,重用「有辦法」、「有思想」的有才之人。於是,各種思想學說爭相湧出,儒、法、道、墨等思想和學派活躍在春秋戰國的大舞臺上,究竟哪家思想才是強國之道?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清楚,各諸侯王不斷嘗試。
  • 漢武帝獨尊儒術?尊的是「孔孟之說」?法家VS儒家
    其二,漢武帝時期,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把它作為了大漢帝國的「門面」擔當。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這裡的「儒術」就是孔孟推崇的儒家學說嗎?而我們又真的了解儒家學說嗎?漢武帝真的就是一個推崇儒家學說的皇帝嗎?那麼,他為何要推崇這裡的「儒術」呢?
  • 漢武帝獨尊儒術?尊的是「孔孟之說」?法家VS儒家
    其二,漢武帝時期,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把它作為了大漢帝國的「門面」擔當。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這裡的「儒術」就是孔孟推崇的儒家學說嗎?而我們又真的了解儒家學說嗎?漢武帝真的就是一個推崇儒家學說的皇帝嗎?那麼,他為何要推崇這裡的「儒術」呢?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墨家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學說一躍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但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在當時還是有各有輝煌的,那麼在這之後最受打擊的是哪家學派呢,很多人都認為是墨家,但實際上它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 如果沒有獨尊儒術,那麼中國會不會遵從道家或者其他學派?
    儒家學說是中國古代主流思想,自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一直作為正統思想,至今依然還有很大影響。儒家作為正統思想統一中國思想界,維護中國大一統局面。然而,自五四遠動以來,儒家學說一直存在很大爭議。特別是國人引進外國思想的時候總是將儒家學說和舊社會聯繫起來,認為其是毒害中國人的毒藥。
  • 漢武帝:儒家我所欲也,法家亦我所欲也。獨尊儒術?權宜之計也!
    初生牛犢不怕虎,少年英雄,血氣方剛,一心想要有一番作為,他的這種有為而治的思想和竇太后的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就不可避免地發生碰撞。這個時候,董仲舒出現了,他向漢武帝提出了不在交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的思想,這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雛形。
  • 為什麼漢武帝要「獨尊」儒家?而不是法家、道家呢
    但此時作為封建社會中流傳了兩千多年主流思想的儒家並不受到重視,乃至漢朝初立時的儒家仍然不受重視,那為什麼等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而不是其他學派的學說呢?漢武帝劇照在此時王朝急缺一種新思想的這種情況下,作為「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董仲舒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此時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已經融合了道家、名家等等各家的學術成果,形成了更適合君主專制的
  •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何沒有達到目的?答案就在這裡
    仔細看中國歷史,春秋戰國應該是最為輝煌的時代,至少在思想文化這一塊是這樣的,因為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陰陽家等各家學說相互碰撞。
  • 「法治」與「德治」:為何秦始皇推崇法家,而漢武帝獨尊儒術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董仲舒此時提出的,結合了道家、陰陽五行家和法家思想進行改造後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的儒家學說,從天人合一的角度解釋了國家大一統的必要性,得到了漢武帝的共鳴。針對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 漢朝時期,漢武帝為什麼獨尊儒術,而不是獨尊墨家?
    第一,儒家是「毛」,只有附著在「皮」上才能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儒家需要平臺才能展示能力。而墨家,則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墨家的弟子們只聽命於墨家的最高首領--巨子。也就是說,墨家本身就是一個平臺。因此,統治者們都會把墨家視為威脅,尤其是統一王朝的統治者們。因為任何一個統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出線兩套領導班子。
  • 漢武帝「獨尊儒術」對後世影響巨大,如果用道家,現在會變什麼樣
    儒家在春秋時期是百家爭鳴中的一家,與當時的墨家、道家稱為三大顯學,孔子的儒家並不是他自己首創的,是當時周公制定的周禮,已經面臨了禮崩樂壞,大家已經不遵從那套東西了,孔子重新撿起來整理了一遍,孔子終其一生的努力他的觀點也未能被君王所採納,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不能致用的孔子抱著遺憾離開了。
  • 假如漢武帝沒有獨尊儒術,而是尊墨家,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漢武帝問題來了,要想回答這個終極問題,首先應該搞清儒家、墨家是何流派;其次,獨尊儒術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最後,如果換成了尊墨家,又會有何有趣現象?儒家又稱儒學、儒家學說,其代表人物是孔子,自春秋時創立後逐步發展為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孔子的思想又分為三大板塊:仁和禮、天命觀和教育的思想與方法。
  • 原來諸子百家裡的法家、墨家和儒家還有這層關係
    在這諸子百家之中,最具影響力和思想特點的當屬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了。其中法家與墨家還同儒家頗具淵源,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他的主張是依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所以名為法家。管仲、商鞅、韓飛、李斯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積顯赫,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具為有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於實得權力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 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對漢朝有什麼好處嗎?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件事,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這件事情的發生,直接影響了後來兩千多年的皇帝們,大多採用了同樣的政策。也正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學的地位開始越來越高,逐步演變成後世的樣子。
  • 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對漢朝有什麼好處嗎?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件事,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這件事情的發生,直接影響了後來兩千多年的皇帝們,大多採用了同樣的政策。也正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學的地位開始越來越高,逐步演變成後世的樣子。
  • 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全新《夢想世界》的儒家究竟有多強?
    在歷史上,儒家學術經歷過一次大落和大起,大落是秦始皇焚書坑儒,而大起則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方面是因為儒家思想和他當時治國思想不一致,他傾向於法家和兵家的理念,另一方面是當時的秦始皇追求長生之道毫無所獲之後,追究責任時連帶著當時的一大批儒生一起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