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木宮燈傳承人的堅守

2020-12-09 中國經濟網

羅昭亮手持小型宮燈。記者 姜曉丹攝

「我這裡囤了不少珍貴木材,其他地方可沒有,夠我這輩子做燈用了。」介紹起心愛之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紅木宮燈的傳承人羅昭亮笑容燦爛。

走進他位於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兩下村的工廠,紅木宮燈的生產過程就展現在眼前。梁上掛著的宮燈、地上立著的宮燈……琳琅滿目,大的能有將近兩人高,小的一個手掌就能託起。這些可都是羅昭亮的寶貝。

內側作畫的「中國燈」

紅木宮燈的製作主要由燈架、玻璃畫製作兩大部分組成。燈架部分要經過選材、焙烘、開鋸木料、拉花、雕刻、刮磨、打磨、撿色、上漆等工序;宮燈玻璃部分則要開料、噴砂、繪畫、包裝等,其中的繪畫又可細分,加上最後安裝,總共能有20多步,十分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

僅是打磨一項,就需要依次用從粗到細三種砂紙,無數次地摩擦木材,直到無論從哪個側面都可以自由撫摸,沒有一根倒刺。

每個宮燈有12至24幅單獨的立體畫框。毛玻璃上作畫,偷不得懶,一筆一畫都講究頗多。其一,玻璃不吸水,水多了容易化。其二,顏色厚度難掌握。國畫可以一層層畫上去,畫的層數越多,畫面越美。但玻璃畫就不行,只能畫上一層,層數多了,看上去一片灰濛濛的。其三,玻璃畫是畫在玻璃對內一面的,因而玻璃翻面仍然是畫,題字也得遵循反寫原則。

玻璃畫雖然也有技巧,但更多還是靠練習。羅昭亮說:「我練了20多年,至今仍在學習研究。」最多時,他一天畫了50多幅玻璃畫。

雕刻世家走出的傳承人

年節期間,羅昭亮的工廠迎來了最忙的日子。廟會、花市、博物館……訂單多是來源於此。雖然以目前的訂單量,基本不會虧損,但離他的目標還有距離。

年逾八旬的羅昭亮出生於紅木雕刻世家,各種形狀的木頭是他童年最好的玩伴。在父親安排下,羅昭亮跟著一位名叫郭渭洪的工程設計師學習。後來又師從楊蘇、盧子樞等名家。

木工和畫畫成了與羅昭亮相伴一生的手藝,也為製作紅木宮燈打下基礎。

而羅昭亮毅然投入到這項文化保護事業中來時,已經50多歲。那時他看見中華宮燈廠倒閉,便下了決心。

「紅木宮燈這個手藝活兒,做的人已經不多了,現在只剩我一家做廣式紅木宮燈的,其他都倒閉了。」羅昭亮道出了紅木宮燈行業的艱辛。他曾在生意的冷淡期時,變賣了妻子的首飾來給工人發工資。

老器物有新鮮事兒

羅昭亮覺得,要想讓更多百姓接納並喜歡紅木宮燈,得讓這些老器物有緊隨時代的新面貌。他做了許多嘗試:將紅木宮燈與根雕、石雕融合,做成落地燈的樣式;與北京的琺瑯彩合作,給傳統宮燈加入新元素;在外形、時尚度方面下功夫……

最初的宮燈採用豆油與燈芯草照明,後來用蠟燭、電燈;如今,宮燈已經不局限於「點」光源的應用,羅昭亮提出了「面」光源的概念,即用LED發光板取代原本的燈泡,貼在每一塊燈罩玻璃背面,不僅提高了照明程度,也使玻璃更顯玲瓏剔透,一筆一畫清清楚楚,更具觀賞性及實用性。

羅昭亮有一批引以為豪的作品。在北京民間工藝美術展上獲金獎的「百鳥朝鳳燈」,用一整棵龍眼樹做燈架,花費9年時間製作完成;「華夏之夜」大型走馬燈,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騰龍走馬宮燈組」以3個燈為一組,共36張玻璃燈畫,用國畫將我國申報成功的36項世界遺產呈現在觀眾眼前……

下一步,他還準備辦個宮燈展覽館。「我要做的是精品,是可以永遠傳下去的文化遺產。」羅昭亮不僅自己守著這門手藝,也將子女帶入了這個行業。他在身體力行地做好非遺傳承人,也在用這份堅守點亮紅木宮燈,守護它不被熄滅。

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36年堅守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雪花皮紙成藝術珍品
    36年堅守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雪花皮紙成藝術珍品       [來源:邵陽新聞在線]      2016-08-22 13:14:37 36
  • 《文化中國》之《廣東篇》|廣式紅木宮燈:光影中的傳奇
    中國有大量文明成果被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名錄。CNC推出系列短視頻《文化中國》,全視角展示中國文化魅力,感受華夏文明精髓。今天推出《廣東篇》,我們去認識一下廣式紅木宮燈。
  • 汝州市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收徒拜師儀式
    為慶祝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更好的繼承發展汝州市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6月9曰上午,汝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收徒拜師儀式在市標遊園隆重舉行,此次活動不僅讓大家近距離欣賞了傳統的拜師收徒儀式,而且對於人們重拾尊師重道之禮具有重要意義。
  • 蒙古族醫生被評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東方網10月23日消息:日前,內蒙古公布了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在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傳統醫藥等10大類204位代表性傳承人中,傳統醫藥界共有8人入選。
  • 薪火相傳 文化流芳——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薪火相傳 文化流芳——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發布時間:2013年09月26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巨大精神財富,而對其最好的傳承莫過於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合理、有效的生產性保護,為其提供生存土壤,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 南京最老藥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記者昨天了解到,南京正在為85歲的楊文琪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出生於1928年的楊文琪老先生,從15歲學徒開始,就一直在藥鋪裡工作,如今在君和堂中醫館上班,從事中藥泡炙、膏丸散丹加工工作已有70餘年,是南京目前最年長的老藥工。昨天楊老和這些草根弟子一道,為市民們展示了中醫特色的「疊藥丸」等製作技藝。記者了解到,疊藥丸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至少要搖上一個小時。
  • 關於推薦汨羅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汨文旅廣新字〔2017〕13號關於推薦汨羅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全市各鄉鎮,各相關項目保護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湖南省實施〈
  • 越調表演藝術家、越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全志逝世
    越調表演藝術家、越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全志逝世 著名越調表演藝術家、越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何全志。
  • 印刷術的「活化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40年刻1個字
    活字印刷術,最初的印象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上,數百位演員組成方陣,用漢字「和」的演變過程,向世界展現我國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場景至今仍記憶猶新;而在福建三明寧化縣客家祖地旅行,看到真實版的「活字印刷」,沒想到寧化仍在使用的古老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藝,並有700年歷史,這一「文化化石」非但未被湮滅,而且傳承至今。
  • 許昌:毛愛蓮楊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在第四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表彰、頒證、授牌電視電話會議河南分會場傳來喜訊,許昌的越調表演藝術家毛愛蓮、禹州市楊志鈞窯董事長楊志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據悉,河南省目前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6位。
  •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 「八達嶺長城傳說」:池尚明
    口述歷史 研究專論/書評書介/學術信息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2008年6月7日,八達嶺長城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池尚明,「八達嶺長城傳說」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民間研究會會員。十八歲開始搜集整理八達嶺長城傳說故事,師從孟廣臣等前輩,系統掌握民間文學搜集整理的方針和原則。池尚明從事八達嶺傳說故事的搜集整理三十餘年,搜集整理了200多篇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在《民間文學》等雜誌發表,被多部民間故事集選用。
  • 遊玉瓊:董明珠式的茶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這個特定的稱謂,它不僅是一個榮譽,更代表的是一種水準,代表了中國茶產業中的獨特地位。今天做客《茶界會客廳》的嘉賓就是2006年首批國家級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中,唯一的一位女傳承人遊玉瓊,以及他的兒子方舟。
  • ...讓針灸走向世界--專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傳承人賀普仁...
    《中國傳奇》:「神針」回春,讓針灸走向世界——專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傳承人賀普仁  編導:李冬曉蔡晨凌  國際在線報導:今年11月16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將中國的「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南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
    南陽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文化局的努力下,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我市先後有8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23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公布了5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市由於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形成了獨具特色、種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門小龍:瓦房店東崗剪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如今,提起咱們土生土長的有著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的東崗剪紙,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而春節期間那剪在窗欞上紅得挑眼的吉祥圖案已成為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今天,小編將帶你走進這門古老的藝術,和堅守這門藝術的剪紙藝人門小龍。
  • 捏泥人畫糖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秀絕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孫華斌在現場為模特「私人定製」了專屬泥人,栩栩如生。楊天正現場演示糖畫的製作工藝。5月27日,在聖得西輕生活系列沙龍「只為遇見「泥」——聖得西親子家庭日」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麵塑傳承人孫華斌和糖畫傳承人楊天正與家長們、小朋友們一同體驗民間傳統文化,重回記憶裡的溫暖舊時光。泥人麵塑(捏泥人)是我國古老的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它以泥巴陶土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形象。
  •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第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  第二十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  第二十九條 國務院文化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對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可以認定代表性傳承人。
  • 茅山道院四位道長獲得句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4月11日,句容市文化旅遊局公布第二批句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於5月9日進行了授牌活動。   茅山道院現共有四位道長獲得了句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其中朱世平道長和何玉洪道長為句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 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
    近日,上海植物園「海派盆景」成功申報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傳承人。這既是對海派盆景文化的認可,也是對在背後付出努力工作人員的肯定和鼓勵。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眾多盆景流派,而「海派盆景」作為中國傳統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支在中國盆景發展中一直備受矚目。
  • 廣東惠州「千雞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座上賓
    廣東惠州「千雞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座上賓 2018-10-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羅攀     圖為「千雞宴第一桌」上的惠州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