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花朝節 成都姑娘愁 漢服穿哪件

2020-12-19 封面新聞

花朝節活動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成都今年的春天來得迅疾又熱烈,剛剛過完春節,天氣就一日比一日暖。暖融融的春風裡,桃李杏櫻次第開放,此起彼伏。戊戌年正月二十四,黃國歡掐指一算,還有20天,花朝節就要到了。成都漢服社的QQ群裡,這幾日已經開始商量著今年的花朝節怎麼個置辦法。姑娘們忙著挑選好看的衣裳,漢子們琢磨著,箭陣恐怕又要操練起來了。

春序正中,百花爭望。從春秋就已有記載的花朝節,一直熱熱鬧鬧傳承到了清代,然後日漸式微,幾近湮滅。而隨著近十餘年來的「漢服復興」浪潮,這個「百花生日」也迎來了自己的枯木逢春。去年此時,黃國歡所在的成都漢服社組織了四五十人拜花神、簪花行令,今年,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更多一點。20天後,爛漫春光裡,花神們或坐或臥,於枝頭抖一抖廣袖,樹下人們的曲裾拂過離離青草,舊時新日,在衣袂飄飄的交錯中,剎那相逢。

興/

漢服復興

從單純愛好做成產業

《周易》卷八《繫辭下》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從江湖至廟堂,衣著裝飾,不僅是民俗百態,更彰顯著歷史的演進和規制。從清朝「剃髮易服」算起,漢服的傳承,中斷了三百餘年。

現在,「漢服」的概念已經被不斷普及,時常在公園、街頭看得到著漢服的妙齡少女衣帶當風。

作為成都漢服圈裡的知名人士,黃國歡從高一的時候入圈,到現在已有9年。這9年裡,他目睹著成都漢服圈迅速的壯大和發展。從最初的散兵遊勇、單打獨鬥,到今日約6個大型活躍社團並存、合縱連橫,現在,成都漢服圈這個群體,已有兩萬人之眾。黃國歡說:「從社團數量、規模,以及活躍程度來講,成都可以說是全國最大的漢服圈所在地了。」

成都漢服中秋活動中的美女

2004年,成都姑娘呂曉瑋看到一則「成都人民公園有人著『古裝』進行拜月活動」的新聞,心中震動,隨後在網上訂購了第一套漢服,並取了個頗具古風的名字——綠珠兒。此時全國的漢服復興浪潮剛剛開始,「成都漢服社」的中堅力量黃國歡那時才10歲。

2005年,不滿足只是偶爾穿漢服出行,呂曉瑋頂著家人和朋友的不解,辭去了在電視臺的「鐵飯碗」。2006年,成都第一家漢服店在文殊院開張,呂曉瑋正式踏上自己選擇的「漢服復興」之路。沒人想得到,成都姑娘綠珠兒,12年後將成為漢服圈裡一個十分響亮的名字。

漢服復興的標配是要會一門古典樂器

2018年3月11日,綠珠兒正在重慶忙著新店開張的事情,隨後馬上要趕到杭州,再開一家實體店。包括她在內,全國排名前十的漢服商家,有三家發源於成都,上下遊店家完整齊備。成都,是當之無愧的「漢服」重鎮。

禮/

漢服之美

文化意象重回大眾視線

倉廩足而知禮節,衣冠先行之後,君子六藝亦開始復甦。

漢服愛好者們,經過了最初的自我探索和圈內外普及,基本度過了「好穿衣不求甚解」的階段。漢隋唐宋,曲裾深衣,寬袍大袖,齊胸褙子…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著裝要求,基本已經達成圈內共識。

歲時八節都是要過的,花朝節成人禮也很重要。著不同的漢服,過不同的節日,用不同的舊時遊戲,傳達今人對傳統文化的敬意和愛戀——舉目全國,能做到月月都有大型漢服活動的城市,放眼望去,或者只有成都了。

女子及笄禮

這個花朝節,成都漢服社的「同袍」們將像以往一樣,穿上端正的衣裳,手執鮮花簪花行令,在成都近郊尋一處公園,放風箏、祭花神、擺箭陣,慶祝這百花生辰。除了這些時年節日,人們生活中的重大節點,也越來越多人選擇用傳統禮儀方式來進行。

黃國歡做設計師之餘,也策劃漢服活動。這兩年來,除了漢服婚禮,找到他們辦成人禮和祝壽禮的人也越來越多。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葫蘆交杯……有外邦友人選擇中式婚禮,有純稚少年辦傳統成人禮,也有人為老人祝壽時候,行跪拜、送壽桃。從最容易被接受和體驗的漢服之美開始,漢服承載的「禮儀之邦」的文化意象,正在慢慢重回大眾視線。

歷史不會停下腳步,總會往前發展。2003年王樂天著漢服笑容溫潤走過街頭的那一日,是11月22日,如今,這一天已成為全國漢服圈裡約定俗成的一個日子——漢服出行日。

樂/

新的風尚

穿漢服者大多會古典樂器

「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宮商角徵羽,有「禮」 則必有慶賀燕饗之「樂」。更多的漢服愛好者,不滿足於簡單的模仿穿著,學一門傳統的古典樂器,成為一個選擇。

22歲的齊玖選擇了古箏。「爸媽本來給我選的鋼琴,我非要學古箏。」後來學業繁重,琴藝逐漸生疏。高中畢業後有了手機,她開始接觸到漢服這個圈子,認識了黃國歡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似乎順理成章,古箏重新拾了起來,現在,她正努力練習,準備考四川音樂學院的相關專業。

身著漢服的齊玖

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已為人母的安潤選了更私人化的樂器自得其樂。安潤是字,原名林敏,見面時,頭髮扎一個髻,著紅色短打,脖子上掛一隻玉蟬,取「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汙垢」之意。

從服飾之美入眼,到嫋嫋樂音之入耳。漢服圈的聚會,一年比一年更有雅意。現在的各種節慶活動,不乏有人帶著樂器參加。梅下吹簫,月下箜篌。年年歲歲月相似,唇盤指尖心頭意下,樂音之中,似乎能隔著漫長時光,重新觸摸逝去的某一刻悸動。

書/

書畫技藝

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方式

《周禮地官保氏》有曰:「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通五經貫六藝,六藝中,書為「六書」,也是承載了最多古代文人符號的一藝。

事實上,「六書」有更具體的說法。《漢書》首先談到「六書」的具體名稱時這樣說:「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管國子,教之六書,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演變至今,「書」字更多時候可理解為書也畫也。

但書畫又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修心養性的方式。安潤的丈夫子風便是一名畫家,兩夫妻攜手出現時,穿著一樣的暗紅色短打上衣,不同的是安潤的衣襟上描著牽牛,子風的衣襟上繪著蘭花。

兩人穿的上衣,花樣都是子風自己畫上去的。時年32歲的子風原名鄧桂林。子風這個字,來源於「君子之風」。他多年習畫,擅工筆、工花鳥蟲魚,尤愛竹,說起「板橋竹」便滔滔不絕,還愛朱耷放曠。要畫菩薩畫像時,他須得洗手焚沐,有敬畏之心。

「見字如面,須有錦繡文章。」中國畫的畫家們,都得會寫字。子風最初學歐體,中正規矩,但相由心生,笑起來溫柔和氣的他,最喜歡的還是流麗的顏體。

每天早上7點過起床,吃了早飯就開始畫畫。三聖鄉的水氣花香裡,聚集了一群這樣的人們,包括隔壁的「長衫先生」李裡。

射/

回歸射禮

二三十米外中靶非難事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文化並非千年不變,在日常的跬步中走出千萬裡。曾經被視為貴族才有資格研習的「數」之一藝,實名「九數」,就是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九九乘法表。

很久以前,數學是和陰陽風水等活動交織在一起的,除了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帳收稅等實際問題,還負責計算天體,推演曆法。經過千年演變,現在「九數」已經是中國的小學生們都能掌握的技巧,可以不再刻意提起。

成都漢服中秋節活動:鄉飲酒禮

另一門「御」,則是駕車的技巧,包括 「 鳴和鸞」、 「逐水曲」、「 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等。鳴和鸞,都是車上的鈴鐺,車走動時,掛在車上的鈴鐺要響得諧調;逐水曲,即駕車經過曲折的水道不致墜入水中;過君表,即駕車要能通過豎立的標竿中間的空隙而不碰倒標竿……現在,駕校考試科目二,基本已經讓我們都順利通過了這一門技藝的考驗。

投壺遊戲

而在新舊之交,仍有一門「六藝」貫穿古今——射。在成都漢服社的多項活動上,都有射箭、箭陣等表演活動。黃國歡幾年前自己也做了一把弓箭,彼時還須自己打磨,耗時兩天左右,現在網上已經可以輕鬆買到。

35磅的弓,換成古制,約為半石,女孩子也能輕鬆拉開。集會的時候,黃國歡和同伴們常常進行射箭表演,雖不能和古人或者專業運動員匹敵,二三十米外,中靶也非難事。普通比賽,多為「鄉射禮」規模,一般兩人一組,三組進行友誼比賽。要更有觀摩性,則需要箭陣上場。男孩子們著裝隆重,口號下整齊劃一,女孩子們抿嘴圍觀叫好,春日盛光下,年輕男女們衣衫鬢影,頗有夢回唐朝之恍惚感。

劍道演練

齊玖把玩黃國歡的弓箭一會兒,開玩笑道:「你們這弓是自己做,弦卻要買現成的,也算不得完全復古。」黃國歡笑笑:「歷史發展了幾千年,進步的東西總要吸納。漢服復興,也並不完全是復古。去蕪存菁,穿回漢服之後,還得懂得脫下呀。」

花朝節

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花朝節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有記載。花朝節與中秋節相對應。據《廣群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日花朝,為撲蝶會。」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圖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傳統節日線上踏青 古桃APP推出「雲上花朝」漢服嘉年華
    春天來臨,漢服愛好者們迎來了盛裝踏青的好時節。3月26日,漢服社區古桃APP啟動線上漢服嘉年華系列首站「雲上花朝」活動,以花朝節為契機,推出豐富多彩的踏青季漢服主題互動玩法,營造傳統融合潮流的節日氛圍,傳播中華文化正能量。
  • 成都,成為 「 漢服第一城 」
    2005年,來自成都金堂的姑娘呂曉瑋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漢服。 當她穿上漢服、坐著公交前往錦裡拍照時,卻在車上被誤認為是日本人。不僅如此,當她到大廟會等民俗活動宣傳漢服,諸如 「 吃飽了沒事幹 」、「 現在都全球一體化了,穿不穿漢服重要嗎?」 的評價不絕於耳。
  • 二月初二賀花神 大學生穿漢服扮「十二花神」降臨園博園
    18日,即農曆二月初二花朝節,一群身著中國傳統漢服的大學生俊郎佳人在重慶市園博園穿行,衣袂飄飄,吸引往來遊客的目光——這是來自西南大學漢服協會的成員在花朝祭祀、踏春遊園。花朝節俗稱「花神節」,是紀念百花生日的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於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節期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節日期間,人們結伴踏青賞花、遊春撲蝶或種花挑菜、製作花糕等。18日上午九點,西南大學漢服協會的工作人員從學校出發,前往重慶市園博園布置花朝祭祀的場地。場地選在園博園的長安園舒雨亭。
  • 古鎮不止 漢服為名 平樂古鎮邀您共享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
    衣袂飄搖,霓裳曳蕩,在成都,隨處可見穿著漢服的年輕人。這座被漢服愛好者們稱為「漢服第一城」的城市,大街小巷、公交地鐵,隨處可見的是行走的古風,成都的漢服愛好者以另一種「國潮」定義將「漢服圈」推向了時尚前沿。
  • 古代文化常識節日——花朝節
    二月有花朝,又稱花神誕、百花生日,俗多於是日結婚。「花朝」一詞在唐詩中就已出現,如司空圖《早春》詩云: "傷懷同客處,病眼即花朝。」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西湖遊覽志》則說:「二月十五日為花朝,花朝月夕,世俗恆言"。昔日滬上一直以農曆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屆時城內沉香閣特別熱鬧,因而清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記述: "花朝十二賽花神, +九觀音佛誕辰。約伴向沉香閣去,桃花扇小杏衫新。」
  • 重慶長壽湖花朝大典18日舉行 穿漢服誦詩詞傳承國學經典
    央廣網重慶3月15日消息(記者陳鵬)記者今天獲悉,重慶2017鬱約長壽湖之花朝大典活動,將於3月18日在重慶市長壽區長壽湖舉行。活動中,100名高校學生和志願者將身著漢式採衣,行漢式傳統成人禮。禮成之後,賞花的遊人可與完成成人禮的身著漢服者對詩答題,獲贈紅幡、福卡,將紅幡系在活動主舞臺周邊的樹上祈求春福,同時可憑福卡到遊客中心兌換相應禮品。
  • 華服與傳統佳節——漢服少女們的花朝計劃
    【漢服資訊】華服與傳統佳節——漢服少女們的花朝計劃   來源丨@川納東方美學(已授權)編輯丨青妤   百花園深處為何笑聲陣陣,是花仙現世,還是精魅惑人?
  • 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帶你穿越古今
    元旦假期前兩日,不少漢服愛好者相約文君故裡邛崍,共赴平樂千年之約,拉開了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的序幕。身著不同漢服形制的漢服愛好者組成漢服巡遊方陣穿梭在青瓦灰磚、雕梁畫棟、石坊楹窗的川西古建裡,記者在2021中國成都國際漢服節活動現場看到,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競相展現華裳之美。琳琅滿目的漢風集市、相映成趣的古風小景……千年之約·沉浸漢服走秀場上,各大漢服品牌的新作集體亮相,爭相鬥豔,讓遊客近距離感受一場漢服驚鴻盛宴。「這次活動太棒了!
  • 漢服正確的基礎穿搭是什麼?讓「詩畫漢服節」告訴你!
    ▲詩畫漢服節現場返圖不過漢服節日這麼多,你真的了解漢服嗎,如果你不知道應該如何搭配漢服的話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學習詩畫漢服節現場同袍們的穿法,根據此,分分鐘學會漢服的基礎穿搭。▲詩畫漢服節現場返圖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漢服大部分都是女生的款式,男款少之又少,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例如明制漢服中就有不少男款的漢服,既飄逸又俊雅,十分適合男孩子穿。
  • 年輕人第一套漢服怎麼選?入圈漢服最強攻略
    漢服文化受到年輕群體的青睞,在杭州、西安、成都定期舉辦的漢服節,太古裡的街頭穿著古青衫油紙傘拍照的小姐姐,時裝周上驚豔國際的漢服女性,無一不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久久停駐。推薦入門漢服花朝記 蘭佩紅白瓔珞繡花蘭佩花朝記,半臂上襦採用歐根紗材質,繡有精緻繡花,玉扣鑲嵌,淡雅可人;
  • 姑娘天天穿漢服 五年沒買過時裝
    五年來,在合肥蜀山區北苑村社區,張玲每天都會穿著一身漢服穿梭在街頭,趕公交、騎小黃車,「剛開始也比較忐忑,現在自然多了,也比較自豪。」張玲說,以前走在路上也是人人側目,偷偷拍照,現在不少人都上來問衣服從哪買的,都會說一聲:「好美!」  張玲展示漢服服飾。「一年365天,我可能要穿360天,除非特別冷或者特別熱。衣櫃裡已有了50多套漢服。
  • 穿漢服,行漢禮 徐州再現兩千年前禮儀文化
    中國網6月20日訊 2017年是徐州漢文化景區旅遊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年,既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對時尚文化的創新與突破,把傳統文化、漢文化融入對青少年的教育,寓教與樂;以系列漢文化活動和遊客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繼續加大對旅遊文化的打造。
  • 成都4萬年輕人開網店賣漢服 為什麼這麼火喜歡穿漢服原因介紹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網店最新資訊 > 正文 成都4萬年輕人開網店賣漢服 為什麼這麼火喜歡穿漢服原因介紹
  • 宋都古城賞花季,一朝春夢赴龍亭,開封花朝節疑似仙子落人間
    2018年4月15--5月15日開封龍亭景區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2018大宋花朝節」。這座以六朝皇宮遺址而聞名遐邇的國家AAAA級景區,數十萬盆迎風綻放的海棠、三色堇等各類應時花卉爭奇鬥豔。呈現出一派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花的海洋,讓廣大遊客在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中感受到濃鬱的宋文化韻味,在品味大宋文化的同時在花海中縱情遨遊。
  • 成都漢服生態觀察: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攝影/新華網曹鵬 文字/新華網吳曉近年來,穿漢服已在年輕人中形成一股風潮。在成都的公園景區、大街小巷,也隨處可見他們束髮盤髻,衣袂翩翩。漢服愛好者之間喜歡互稱「同袍」,他們將穿著漢服作為與傳統文化直接對話的渠道,逐漸積累起一種文化認同。現在,漢服不僅是「同袍」圈子裡的關鍵詞,也逐漸成為了一個新興產業。
  • 迎新年 同袍遊客共赴國際漢服節
    1月1日當天,在平樂古鎮的活動現場,身著不同漢服形制的同袍們組成的千人漢服巡遊方陣穿梭在青瓦灰磚、雕梁畫棟、石坊楹窗的川西古建築裡,展現華裳之美。琳琅滿目的漢風集市、相映成趣的古風小景引得同袍和遊客絡繹不絕。
  • 「數千古大漢文明來看花朝」中國古代十二花神、四大美女驚現徐州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閨閣內外的女子此時會祭拜花神,讚美生活像鮮花一樣盛開,容顏像鮮花一樣美麗,是為花朝節。   暖暖的園中景,濃濃的花朝情。正是今年風景美,萬紫千紅報春光。一年一度的花朝盛會即將拉開序幕!
  • 國漫《歷師》之花朝節篇,那些被遺忘的節日,其實是溫柔的存在
    #《歷師》之花朝節篇 #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彩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你知道花朝節嗎,或許答案和我一樣,第一次聽說。是的,《歷師》又為我補上了花朝節這一課。
  • 俄羅斯姑娘穿漢服超害羞,當她看向鏡頭時,網友:這誰頂得住!
    俄羅斯姑娘穿漢服超害羞,當她看向鏡頭時,網友:這誰頂得住!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漢服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服飾,漢服的原型最早定於周朝,在秦朝逐漸傳承,不知從什麼時候,在我國各個城市先後流行起了一股漢服風潮,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會穿著心愛的漢服,來到各大景區拍照留念,展現獨特的民族之美。那麼當外國人穿上漢服時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 漢服排行榜,明華堂第三!第一名居然不是重回漢唐
    第九名:花朝記花朝記主打清新少女的原創漢服及漢元素風格,在很多地方都有線下的實體店。有很多款的價格屬於平價中的平價,剛入漢服坑的萌新們可以看看。在中國華服日秀場上也可以看到花朝記的衣服,十分清新美麗。第八名:都城南莊都城南莊的漢服件件都很仙,整體的風格就是仙氣繚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