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文廟,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到了很大的傳播,世界各地的孔廟便是最好的例子。曲阜孔廟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其中,曲阜孔廟大概是記錄孔子生平最為詳盡的了,畢竟,曲阜是孔子的故裡,自然要比其他的孔廟更有地位。
曲阜孔廟(Temple of Confucius, Qufu),又稱「闕裡至聖廟」,被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孤例」,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佔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4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
曲阜孔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宗廟規格按照周代禮制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孔子在魯國從政時,最高任過「大司寇」,但在其周遊列國回國之後,一直未重新從政,所以論其身份,仍為「布衣」。後人因敬仰孔子,故因宅立廟,建成了最初的孔廟。
因宅立廟,是因為故宅最能使人觸景生情。最初的立廟是為了追慕悼念孔子,將孔子生前所穿過的衣物、乘過的車、用過的琴等遺物收集於孔子生前故居內,做以紀念。此時的孔廟布局尚無記載,只能按常理推測為廟屋三間,後來儒家思想慢慢深入帝王內心,經過數年歲月更迭,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漸漸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孔廟。
曲阜孔廟是儒學崇拜的聖地,是中國古代祭孔活動的祭祀場所。曲阜孔廟在古代禮制祭祀建築中屬於一種典型建築,其中規劃有大片的空間用以舉行祭祀儀式,如大成殿之前的月臺。
孔廟同時也是傳承孔子思想、進行文化教育傳播的學校。學中設廟,在學生此學習文化禮儀的同時,也傳播了孔子的儒學思想。《禮記》:「凡始立學者,必設奠於先聖先師」。「罷黝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被推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孔子也被推為先聖先師。孔廟與學校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封建科舉制度下,孔廟與學宮結合,使得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每年高考時節,也有不少考生去孔廟祈福庇佑,以求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