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成長!
作者 | 芳菲(庫小七站長學員)
塔拉·韋斯特弗,出生於美國一個魔門教家庭,17歲之前從未上過學,17歲她通過自學考上了美國最大的教會學校,後又上劍橋,又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32歲,她出版處女作《你當像小鳥飛往你的山》暢銷全球,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被比爾·蓋茨讚揚。
塔拉像只小鳥,勇敢掙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飛往了屬於自己的山。2020年,我也像塔拉一樣,一直嘗試掙脫禁錮,做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不斷試飛,飛往自己的山。
2020年,我在小七老師的帶領下,四次嘗試自由飛翔:第一次,疫情+庫小七讀書寫作營第一期,閱讀心理學專著,與自己和解,解決了寫作觀問題;第二次,疫情後+庫小七讀書寫作營第二期,學習寫作、閱讀、筆記、邏輯方法,解決了方法論問題;第三次,影評書評+庫小七讀書寫作營第三期,強化輸入輸出,學會書評寫法,解決了實操問題;第四次,人物稿+庫小七站長群學員分享,積累了人物稿寫作經驗。全年累計寫稿47篇,其中新媒體文10篇,人物稿7篇,讀後(觀)感16篇,隨筆10來篇,總計約有 15萬字。
任何嘗新試飛的過程,都充滿了各種不適:迷茫、緊張、辛勞。但是,我欣喜自己,收穫了變化。我發現寫作這個事情,一開始沒有哪一個人是舒服的,寫了以後沒有哪一個人是後悔的。
01
ONE
寫一篇好文章的三個技巧
001 讓寫作在特定場景裡進行
跟牛人學寫作,效率是最高的,因為真實的場景是在牛人的大腦裡,2020年,我有幸跟庫小七老師在一起,在特定場景下學習寫作。小七老師是年閱讀量200+的讀書瘋子,職業講書人、書評人、多平臺籤約作者。
她在庫小七寫作營裡講課、布置作業、公開改稿,創造了一種寫作學習場景,她教給大家快速閱讀法、讀書筆記法、反常識卡片法,督促大家輸出筆記、大綱、長文並全網推送。在這樣的特定場景裡學習寫作,人更容易被感染,被帶動,學習效果更好。
在復盤大會和結營總結時,小七老師針對每個人的收穫,精心為大家製作電子獎狀,撰寫評語,全網推送習作,米粒、米小諾、高山流水、彥彥等群內所有學員的文章瀏覽量幾乎都在十萬+。遞增的瀏覽、收藏、轉發量以及粉絲的真誠留言,這種體驗和正反饋讓人動力十足。我在內心不停地告訴自己要持續地發力,堅持好好寫下去。
同時,在場景裡學習寫作,學員之間相互鼓勵,相互學習,相互點評,一次次抱團成長,一次次超越昨天自己。
002 讓寫作從「工具」進階到「技能」
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獨有的空間,有自己的精神後花園,有一門獨門優勢,讓自己在求存的過程中有騰挪的餘地。這一年,我有思考,有觀點,有靈感,有個人公眾號「芳菲隨筆」平臺日更的需要,有粉絲的期待,有小七老師小鞭子地抽著催促,一刻也沒有懈怠過。從居家抗疫的2月直到雨雪霏霏的12月,我用寫作調遣方塊字,築自己的城,做自己的王。我用寫作休整身心,安撫靈魂,滿足自我,影響他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選擇性的主動屏蔽掉自己的一部分能力,懶得動筆。通過寫作可以學會了一種無限升級的生活,我開始不斷扔掉存量,從零寫起,堅持寫作,創造新生活。
Spenser說:「當寫作從「工具」進階到「技能」之後,寫作這件事會越來越貼近它本來的面目,也會跟寫作者的生活有更好的融合。」寫作就是生活,寫作體驗帶來的新鮮感和興奮感,成為我持續堅持的原動力。
現在,生活裡那些小迷茫,變得無關急要。我開始專注思考,挖掘自我。貝聿銘說自己 「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我則沉浸在如何寫好一篇文章中。
003 讓寫作成為遊刃有餘的自由狀態
Spenser說:「寫作,帶給大家的,是面向未來不確定性世界時,一種遊刃有餘的自由狀態。」2020年,連同工作文字,我寫了將近20萬字。撰寫的發言稿效果好,寫的文章被網友轉發點評,我的寫作也漸漸變得主動、流暢度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我每天寫成功日記鼓勵自己,堅持為「芳菲隨筆」平臺作者的作品,每篇寫不少於300字的文字點評,提高了文字分享效率,鼓舞了作者,也提高了自己。目下的我,我覺得寫作這件事,是一件相對自由的事情,我可以自由地運用它,為自己創造想要的人生快樂。
在讀書寫作營,小七老師通過閱讀寫作指導,給了我們無數次打開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給了我們相信自己的機會,並且通過讀書營、直播課、分享會、復盤文章一次次強化寫作的滿足感和快樂感。
Spenser曾在《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中說:「寫作就是那個讓你快樂的把手,你握住了嗎?」我在一次次的寫作嘗試裡,感受到了寫作帶給我的快樂,我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寫作,我已經變得像法國小說家杜拉斯那樣:活著就要寫作。
02
TWO
寫得好,意味著我能思考,能輸出,能影響別人
001 別做只有一把錘子的人
我們常說,知識,其實是一個說服別人跟自己協作的重要工具。我們講認知升級,是要在自己的底層作業系統上,下載安裝各種知識APP,並且要定期升級。而寫作,相當於一個底層能力,我們可以在此上連結其他能力,實現能力的交流融合和破圈 。
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投資家查理·芒格說:「別做只有一把錘子的人。」你一定要努力給自己多準備幾把錘子,把自己鍛鍊成教師+,村官+,自由職業者+,編輯+,給自己多添幾道斜槓。
人在自己的領域要做到前幾名不容易,但是,你擁有自己領域前25%的優勢,再加上你寫作能力的前25%優勢,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場。做寫作培訓的spenser、靠寫作實現財務自由的劉主編,還有近在眼前,會寫作會朗讀會拆書會解書的小七老師,都是這方面的範例。
「對拿錘子的人來說,全世界都是釘子。」對於寫作的人,全世界都是素材,都可納入你的筆下。我最初只是文字愛好者,但是打理微信公眾號和接觸新媒體文章以後,我開始感受到能力迭加帶來的好處,擁有新媒體思維,寫出來的文章更接地氣,更能解決實際問題,更受讀者歡迎。
002 能寫,也意味著能思考,能輸出,能影響別人
外人評價我的時候,會加上一句:能寫。是啊,我能寫,也意味著我能思考,能輸出,能影響別人。在單位的每次討論發言中,我都會整理思維,搜索金句,讓自己的發言有思想、有乾貨。
寫了寫作認知類的文章,被小七老師全網推送以後,很多寫作愛好者也留言,希望「用寫作建立自己的王國」,極大地鼓勵了我。
寫作王國都是一點點築起來的,我一直堅持以一周一篇的頻率,在「芳菲隨筆」推送書評影評。我每天晚上看視頻,刷書,做筆記,寫稿,保持高頻率輸出。這一波經典推送影響到了一些人,很多人看到文章以後,再去看《廊橋遺夢》《走出非洲》《亂世佳人》等經典文學作品,獲得多多。
努力讓自己的寫作影響到了一部分人,也是一種收穫。
003 用平實的語言才能寫出接地氣的文章
九、十兩個月,我陸續寫了七篇人物稿。人物稿的寫作過程也很磨人,這七篇基本都是五千字以上的長文。對象是「芳菲隨筆」的編輯團隊,他們是編輯也是寫手,除過回憶日常的接觸細節,我仔細通讀他們的文字,提煉和還原他們身上的特質,近乎堆砌性地寫出他們的全部,文稿完成以後,又捨不得刪掉一句。
資深文學評論家張克瑤老師,評價說人物稿太散,「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主題不夠凝練。在後面的幾篇中,我注意修正自己的問題,《舞者媛子》一篇,我用了藏舞的特點作為線索,《柳林辛玲》一篇,注重突出了她和愛人的感情線。
在撰寫的過程中,如何全面鋪排和把握人物特點,我也有了一些經驗的積累。為了寫好人物稿辛玲,我和辛玲聊天,去她的家裡看她養的花花草草,去和她愛人攀談,通過這些直觀的感受,力求寫出辛玲身上和別人不一樣的點。
寫作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實的語言寫出平凡的人物,我儘量用平實的語言,不誇大、不溢美,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而又平凡的人物形象,讓這些平凡的編輯和作者,為大家所了解。
任何文章寫到最後都是在寫人,寫人文章更是倒逼著我全方位地去了解一個人,挖掘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細節。
第一次我知道,寫人要去採訪,要搜集,要提煉,要延伸,要有線索串起來。也開始留意小七老師推薦的人物稿,和《讀者》雜誌上刊登的那些人物稿都是怎麼寫的。
03
T H R E E
用他人的期許磨練自己,讓自己更配得上他人的尊重
001 做那一小群堅定的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堅定的人能夠改變世界。我們活在自己的努力裡,也活在他人的期許裡。他人的期許是一盞燈,用他人的期許磨練自己,讓自己更配得上他人的尊重。特別是像小七老師一樣,自帶正反饋,自帶使命感,把自己連結給更大的意義和價值,願意肩負團隊成長責任的人,做出了更大更多的努力。
小七老師除了認真備課、群內分享,還真人出境,在線直播,同時讓大家群內學員分享,分享過程,也是對我表達力的一個鍛鍊。我是一個內向,不善表達的人。但是,在這一年中,單位時時要求發言,小七老師在群裡要求做分享,我們無時不在的閱讀輸入活動,讓我們思考多,輸出質量高。讓我們面對世界,有話可說,有話會說,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夢想,奮力前行。
002 用寫作能力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演講力
「芳菲隨筆」公眾號線下搞芳菲沙龍活動的時候,我發現自己連話筒都不會拿。好的演講分享除了好稿子之外,還有標準的普通話,恰當的表情,好的肢體語言輔助。我就開始注重刻意鍛鍊演講力,普通話不標準,就每天堅持朗讀一點文章,語速比較慢,就嘗試加快語速,不注重和聽眾的眼神交流,全程都是學生低頭念稿子的狀態,我就對著鏡子,修正自己的表情。
寫作能力的提升,順帶提升了我的演講力。因為寫作讓我更理解生活、熱愛生活,培養我豐富的感受力,愛的感知力和表達力,讓我理解作者,構建自己,進而表達自己,影響他人。
讀懂作者的意思是閱讀完成,形象的重構是理解,閱讀理解到了深層次,其實就是從讀書上升到讀人再到影響人。當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分享出去,能影響更多的人的時候,這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而我,又給自己的個人品牌上注入了一份力量。
003 寫作就是講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有多長,而是故事有多好
寫作就是講故事,重要的不是故事有多長,而是故事有多好。《走出非洲》中凱倫的情人丹尼斯是出色的獵人,常年用耳朵生活,愛聽故事。他來到莊園便會問:「你有故事嗎?」凱倫席地而坐,娓娓道來,給他講自己編的故事……非洲草原的一對愛人,以講故事的方式走進彼此的心。
講故事的能力就是影響力。你的分享有很強的代入感嗎?能在第一時間將觀眾帶入特定的場景中嗎?有故事力的分享能迅速的吸引觀眾,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在公眾之間形成影響力和美譽度。
對受眾採取平視和對等的方式,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影響他們。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但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是一個知識的傳達者而不是上帝。受眾參與你的分享就是一個共情的過程。人的大腦有一個主動防衛機制,會主動篩選信息,刪除那些冷冰冰的文字,這在記憶爭奪大戰中,故事是最銳利的武器。
在撰寫人物稿《柳林辛玲》的時候,如何體現他們的初戀,我就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大學舞廳,舞曲《杜鵑花開了》響起,女文青辛玲翩翩起舞。一曲罷,一位帥帥的男生被吸引過來,不好意思地說:「同學,教我跳舞吧!」男生牽起辛玲的手,腳底下卻亂作一團,幾首曲子過去了,還是踩不上點……踩不上點的男生一次出糗的經歷,卻收穫了一場忠誠的愛情,怎麼讀怎麼感動。
亞馬遜老闆貝索斯有一個觀點,他說,一件事放在未來三年,競爭比較多,如果放在未來七年,那競爭就少了。寫作的人,要把目標放在與人交集的大環境中,隨時演化,保持生命力,讓你成長讓作品也成長,並且要樹立持之以恆的目標去努力。
「不想寫好文章的人不是好作者。」為了寫好文章,要學會幾個簡單保持高質量輸出的技巧:死磕、敢拼、專注、野心和好奇心。
漸漸地,峰終定理被我踐行,一年的寫作體驗裡,高峰是在小七老師的寫作營學習,結尾是寫作營的年度復盤,我在寫作和復盤的過程中能感受全程的愉悅。
對於愛好並堅持寫作的人來說,通過持續不斷的精進和努力,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不再需要去搜集大量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你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據,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素材,獲得受益終身的寫作經驗、寫作收穫、寫作故事。
漸漸地,你也不需要費力地去瞎撲騰,你有了飛翔的翅膀,有了託舉的力量,有了山樣的目標,你一定會像塔拉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山。
END
#2020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