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皮海洲
最近,ST康美的走勢有點強勁。在滬市大盤高位盤整的情況下,ST康美卻從7月14日起走出了連續上漲的走勢,在截至7月22日的7個交易日裡,有4個交易日漲停,7個交易日的漲幅累計23.95%。
事出反常必有妖,事實也確實如此。儘管7月17日ST康美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顯示:經公司自查並向控股股東核實,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除公司已披露事項外,公司、公司控股股東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但幾天過後,7月23日ST康美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知,康美實業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控制權變更的具體方式將嚴格遵守相關規則的要求。這也意味著康美藥業的控股股東或將易主。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易主,這在資本市場其實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但ST康美控股股東易主,卻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畢竟ST康美是A股市場上最大的造假公司,根據證監會認定,2016年至2018年ST康美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91.28億元,累計多計利息收入5.1億元,累計虛增營業利潤41億元,在上述三份財報中總計虛增貨幣資金886.8億元。四項造假數據的總額達到1224.18億元,這種巨額造假在A股市場上是史無前例的。
正是因為ST康美巨額財務造假的緣故,該公司最終被證監會處以60萬頂格罰金,而相關責任人員則分別處以10萬至90萬不等的罰款,有6名主要責任人還被實行10年乃至終身市場禁入,其中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馬興田被終身市場禁入。而且就在7月9日晚間,ST康美發布公告稱,馬興田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可以說,目前的ST康美堪稱是A股市場財務造假的典型。而最近一個時期,從管理層到金融委,也一直都在強調要嚴厲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要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實行「零容忍」。因此,ST康美顯然是處在A股市場的風口浪尖之上。對於這樣一家公司,居然有大股東願意接手,這位大股東要有多大的實力與背景才敢採取這樣的行動。
就ST康美現在的控股股東康美實業來說,當然是希望拋開ST康美這塊燙手山芋的。而且實際人馬興田也被採取了強制措施。按正常程序的話,馬興田被判刑的可能性很大。並且馬興田等人被市場禁入,ST高管團隊也需要大換血,因此,ST康美需要有新的控股股東進入。
但即便ST康美控股股東易主,新的控股股東能否帶領ST康美鹹魚翻身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新的控股股東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首先是ST康美的退市關。作為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造假公司,市場上要求ST康美退市的呼聲強烈。尤其是管理層以及金融委也多次強調對財務造假公司要「零容忍」。於是,ST康美退市與否也就成了「零容忍」的試金石。進一步說,ST這種千億造假公司如果都不退市,這不只是退市制度的恥辱,同時也是整個A股市場的恥辱。因此,新的控股股東如何能夠逆流而上,闖過ST康美的退市關,這是ST康美能否鹹魚翻身的首要問題。
其次就是ST康美的賠償關。ST康美財務造假,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損失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如何賠償投資者損失,這是ST康美需要直面的問題。尤其是從今年3月1日起,新《證券法》得以實施,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新《證券法》的重要立法精神,為此《證券法》引入了有中國特色的集體訴訟制度,即代表人訴訟制度。這將極大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如何做好投資者的賠償工作,這同樣將是ST康美能否鹹魚翻身的關鍵。
只有闖過了上述兩關,ST康美才能迎來鹹魚翻身的機會。因此,從目前來看,即便是ST康美控股股東易主,ST康美能否鹹魚翻身仍然還是未知數,參與ST康美股票炒作的投資者不宜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