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道教:道士都要出家嗎?關於道士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哪些?

2020-12-12 道家文化漫談

道教一直以來以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除了它玄之又玄的思想理論,還有玄妙的齋醮符籙文化以及神奇的長生之道。除此以外,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道士這個群體更是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文學作品裡,道士簡直無所不能,既可以御劍飛行、降妖除魔,又能掐指一算,未卜先知。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人們不禁好奇,現實中的道士是什麼樣的呢?道士都要出家嗎?「貧道」意思是道士很貧窮嗎……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道士都要出家嗎?

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目前分為以齋醮符籙為主的正一道和以丹鼎修行為主的全真道,他們的修行方式不同,其中丹鼎派是對道教中以鍊金丹求仙為主的各道派的統稱,分為內丹修行和外丹修行。符籙派以降神驅邪、祈福禳災的符籙活動為主。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末由王重陽所創,其內部戒律森嚴,根據《重陽立教十五論》的規定,凡是全真派的道士,必須出家住觀修行。而正一派對道士出家修行沒有嚴格要求,可以在家修行,稱為散居正一派道士;也可以像全真派那樣住觀修行,如祖師張道陵天師的後世子孫就是一直在天師府居住,從東漢末年第四代天師張盛開始,歷代天師居於龍虎山天師府,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一直傳承正一道法至六十三代。

貧道是很貧窮的道士的意思嗎?

影視作品裡,經常聽到道士口稱自己為「貧道」,其實並不是說道士很貧窮,而是一種謙虛的稱呼。《太上太霄琅書經》有云:「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修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求道之路永無止境,所以修行者的內心是貧瘠的,稱自己為「貧道」是在時刻警醒自己要戒除世俗慾念、貪嗔與痴妄,修行之時不要心存妄想,要腳踏實地,這樣才能道行精進。

道士都有哪些稱謂?

「道士」只是道教修行者的一種統稱,根據修行層次的不同或是擔任的教職不同可分為不同的稱謂。「真人」指的是需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達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天師」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師的意思,最開始是道教始祖黃帝對其老師岐伯的一種尊稱,後來狹義指祖師張道陵及其後世子孫。「法師」又叫做高功,是經過全真撥職或正一授籙儀式以後,在齋醮科儀中擔當主要角色的道士。「方丈」是道教全真派對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他們是受過三壇大戒,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道士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住觀修行的道士每天卯時(五點左右)起床,簡單的洗漱之後去每個殿裡打掃衛生,然後就開始早課,誦讀《太上玄門早課經》。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道教有一個「戊不朝真」的禁忌,意思就是說在每月的戊日,道觀裡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戊日這天,道士就不需要早課了,相當於我們的休息日。早課之後就到吃齋飯的時間了,吃過齋飯後開始了一天的值殿生活,向前來上香祈福的遊客及信士講解傳統的道教文化知識。到了晚上六點半左右開始上殿誦晚課經,超陰度亡,救拔諸眾生,得離於迷途。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的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道士下山》惹怒道長,關於道教你不知道的
    資料圖  孟道長連發數問,「您是根據什麼拍出如此低級下流的電影來貶低、侮辱、誹謗道教?陳凱歌先生您目的何在?」「影片主角何安下駕著高梯偷窺隱私,動淫慾之心。把道士拍得如此低級下流,陳凱歌先生您道德何在?」  這讓學識豐富的凱歌大導都無言以對,那麼問題來了,關於道教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呢?
  • 道教那些事兒:道士是怎樣煉成的?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是發源於我國本土的一種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它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是在道家的黃老思想基礎上,並結合原始的神仙崇拜發展而來。幾千年以來,由於道教玄之又玄的思想理論,再加上修道者們大多都選擇避世修行,這就造成了普通人對道士這一群體所知甚少。
  • 什麼是道士?道士有沒有女性,當道士需要出家嗎?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既代表自然自然,也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道士就是指奉道行道的有道之士,或道教的神職人員。在道教,男性道士被稱為「乾道」,女性道士則被稱為「坤道」,乾道別稱真人、道人、羽衣、方士、黃冠等,其尊稱為道長。坤道別稱女冠。
  • 道教百科:道士的稱謂、道士的派別
    我們常說的道教徒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道士、居士、信士和隱士等。雖然他們都信仰道教,但他們也要遵奉道教的教義和戒律,更要尊重道教的文化。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道教百科:道士的稱謂、道士的入門。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士之稱還包括佛教的僧侶。直到隋唐時期,道土及相應的稱謂,如道人、羽士、羽客、羽人、黃冠等,才逐漸成為道教神職人員的專稱。隨著女性入道者的增多,也有了道姑、女道等稱謂,但泛指道士時,也包括女道。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稱為乾道,女道士則相應地稱為坤道。黃冠專指男道士時,女道士則相應地稱為女冠。
  • 關於道士的幾個冷知識,您知道嗎?
    對於道士這個神秘的群體,很多人所知甚少,為大家介紹有關道士的四個冷知識。 道士必須要出家嗎? 很多人對於道士的印象大多來自於影視作品中,他們都是在遠離世俗的道觀裡出家修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想要成為真正的道士,必須要出家嗎?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如何成為道士,就有很多人問成為道士必須出家嗎?很多人內心其實想出道,又不想出家,便不再有從道之心。其實道門也分種類,並不是不出家就不能做道士,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道家從根本上有出家和不出家之分,在之前出家的稱為道士,不出家的成為居士。金元時期之前,道士都不出家,沒有必須出家才是道士這一說法。現在的道教包括四個門派,分別是正一派、閭山派、全真派、茅山派,我們一般所接觸到的是正一派和全真派。
  • 和尚和道士均是出家人,基本都以素食為主,為何和尚總比道士胖?
    和尚和道士均是出家人,基本都以素食為主,為何和尚總比道士胖?而道教也是存在很多年了,他們的歷史也是十分久遠,在千百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這個社會當中了。而倒是也是信奉道教從道為事之人的尊稱,所以說,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大多數都是和神仙一樣的存在,他們都是居住在高山或者是雲遊四海,可以說也是十分的休閒。很多的平常百姓也都是十分羨慕道士的,因為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可以說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而且他們也是不管世俗之事的,而且也是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煩心,相比之下,和尚的形象就顯得比較接地氣了。
  • 道士可以結婚嗎?那些年我們對於道教的誤解
    有人會好奇了,道士可以結婚嗎?道教對於婚姻是如何看待的呢?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道教的內部構成。道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立教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諸多派別,最終到現在形成了以丹道為主的全真派和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全真派由王重陽祖師於宋末元初之時創立,全真派秉承道家的黃老思想,以性命雙修為主。
  • 道教:如何成為真正的道士?
    最近我一直在分享一些修煉時的注意事項和心得,很多修道者說自身修道也沒有停止過,但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呢?大部分人的觀念裡都認為,道觀裡拜個師傅領個皈依證就可以了。在這裡我給大家強調一下,皈依證僅僅是你信奉道教的證明,並不可以成為道士。
  • 為何古代出家的人都選擇去當和尚,而不是當道士呢?
    為何古代出家的人都選擇去當和尚,而不是當道士呢?文|飛魚講壇世人常說,我想脫離苦海,不願再受世俗之苦,我要斬斷世間的煩惱,遁入空門。這也就是所謂出家。第二種就是隱居,這也是一個讓人脫離塵世的很好的方法,比第一種要好得多,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第二種,隱居山水,忘記一切,開始新的生活。第三種就是出家了,這個是最能讓人「洗心革面」的方法了,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這一種方法。不過在古代,人們說出家的時候,一般都是說在某某寺出家做和尚,很少有聽說在哪個哪個道觀裡做道士的。這是為什麼呢?
  • 神秘的道教:道士都是法師嗎?道士的稱謂知多少
    這個洪太尉是個不安分的主,依仗手裡的權勢,強行要打開上清宮「伏魔之殿」,結果放走了殿內鎮壓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一百零八星即應了後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好漢。文中的張天師即是正一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後代,張道陵也被稱為第一代天師,祖天師所創道派,稱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道教自張道陵天師立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在宋末逐漸形成了以正一道和全真道為主的兩大派系,由於各派都有不同的理念和修道方式,所以在飲食生活等方面不同,這就產生了很多道教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有哪些禁忌。
  • 道教是如何定義「道士」的?
    道士信仰道教的宗祖,持守道教的戒條,宣揚道家的思想,並以羽化成仙為終生修為的目標。「道士」一詞始見於戰國時期,但當時指的是方士,而方士就是一些被認為知曉大道的人,這些人通過五行、佔卜、星相、數學、醫學等各種方法分析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 出家當道士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早課和晚課是出家道士日常的主要儀禮,如同學校裡的早、晚自習,也是道士修持的一部分。不同的道教宗派,早晚功課的內容也不一樣。雖然內容都是經、咒和寶誥,但是不同道派道觀,選用不同的經咒和寶誥。正一道常誦讀的一種寶誥為祖天師寶誥。其內容如下:「本來南土,上溯蜀都。先獲黃帝九鼎之丹書,後侍老君兩度於玉局。千軸得修真之要,一時成吐納之功。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現在全國的住觀道士大約只有3萬餘人,這個數量比住廟和尚要低很多。現在人們很少看到道士的身影,除了因為道士越來越少之外,跟道教本身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有句話說得好,「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每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道士放棄修行下山濟世救民。
  • 道士從古至今的稱謂,您都知道嗎?
    道經中對「道士」的不同理解一《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謂出家有三種義:一出家,二入道,三舍凡,「總此三者, 名為道士。所以名為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心運意,唯道為務;持齋禮拜,奉誡誦經, 燒香散花,然燈懺悔,布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 切,後己先人,不雜塵勞,唯行道業」。
  • 道教常識:道士的稱謂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學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道士要麼都是像電影裡的那樣會掐訣念咒、畫符做法,要麼就是在大殿門口為遊客解籤打卦。每個人對於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麼說,在現代化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身著道袍,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
  • 道教神仙祖師為何要點化道士還俗?
    這馬善從小聰明好學,十二歲便考取秀才,而後卻屢試不第,年滿三十後心灰意冷,便拜道士為師,也想出家做個閒雲野鶴。馬三夫婦只有這麼一個兒子,還望他傳宗接代,繼承家業,就堅決不同意,可夫妻兩苦苦哀求都不能改變馬善心意,無奈之下,便隨他去了。這天,馬善和師父候道長在洛陽城裡閒遊,遇見一個青衫道士。
  • 什麼樣的人才能當道士,道士分等級嗎?
    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者。不過一開始時,道教發展屬於起步期,自身影響力不夠。因此,道士一詞還有多重含義,直到東晉以後,基本含義才逐漸固定下來。什麼樣的人才能當道士呢?必須具備舍凡出家、居住道館、誦經持戒、修齋行道等條件。與古老的方士相比較,顯然道士的約束條件要更多。這正體現了一個正式宗教的特點。
  • 《道士下山》被指侮辱道教 要不金庸先道個歉?
    thaiou1937:道教是否應該向老百姓道歉,這麼多年了都沒成仙。@Henry2664:金庸先生要不要先寫個道歉聲明?國王大喜,尊為國師,至此全國獨尊道教,把眾佛教徒驅服道家苦役。)酷炫男同志:花木蘭事件算是開啟了這些瓜貨的腦洞嗎?妹兒得餵姐夫:建議你與釋永信大師鬥法試試,誰贏了以後重點推崇哪個教派!不行就比求雨吧,不建議你和他比開光,這是人家的強項哦,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