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那些事兒|歷史悠久的年糕 傳入東洋最吉利的「年味兒」

2020-12-14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與屠蘇一同飄揚過海到了日本,還有一樣年節佳饌——年糕。

年糕的歷史悠久,原本是臘月祭祀、歲朝獻祖的祭品,祭祀完成後才分給參與的人吃,而後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方便又吉利的正月食品。同時,年糕的粘性很大,本身就是一種「和合」的象徵,再加上了「年年高」的意思,成為民間最普遍節日食品之一。

日本手工搗年糕。圖/網絡

劉郎題糕到年年高

中國人很早就學會將多餘的糧食作物磨成粉,做成利於保存的再加工產品。春秋時期(公元前6世紀左右)的《周禮》就記載「糗餌粉餈」之食。而北魏末年《齊民要術》(約公元533年至544年)中詳細記載了,將稻米磨成粉,和成麵團加棗子慄子,用箬竹葉包裹蒸食的做法。

「糕」的說法至少漢代就有了。西漢成都哲學家揚雄(公元前53年至18年),在他的語言學巨作《方言》中,記錄當時各地的土話,其中提到:「餌,謂之餻,或謂之餈」。四川民間到現在,仍然把糯米製成的點心稱為「餈」。

清《蘇州市景商業圖冊》中的糕點鋪

但年糕之名很晚才流行起來,原因在於「糕」字一直難登大雅之堂。有個著名的典故,講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重陽節宴中為眼前佳餚賦詩,卻因為經書典籍中沒有「糕」字,而放棄使用這個字。後來被笑為「劉郎不敢題糕字,空負詩中一世豪」。

不過,唐宋時期,民間糕的製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北方流行各式各樣的「花糕」;南方糕的品種就更多了。

北方做糕的原料是黍粉。這種米粉糕又粘又甜,常被黃河流域百姓用做喜慶豐收的祭禮,當時被稱為「粘粘糕」。明朝以後,「粘粘糕」之名逐漸被「年年糕」取代,其諧音「年年高」因討得口彩,為人們所喜愛。

明末清初,「粘粘糕」乾脆被「年糕」所取代。

富貴糕元寶

鹹豐年間,記錄蘇州地區節令習俗的《清嘉錄》提到,黍粉年糕,有「黃白之分」,即有黃米做的黃年糕,又有糯米做的白年糕,臘月時「黃白磊砢,俱以備年夜祀神,歲朝供先,及饋貽親朋之需。」

清末《圖畫日報》中,寧波年糕製作

蘇州的普通人家準備的年糕都是在市場上買的,但大戶人家則會在過年時專門請師傅到家裡做,做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巨大的「方頭糕」,也有元寶型的「糕元寶」,而長條型的則叫「條頭糕」。

《桔子紅了》的作者琦君(1917-2006),在浙江溫州的一個舊式大家庭長大,長大以後成為散文家,以描寫童年時期江南大家族的往事著稱。在她記錄溫州新年舊俗的散文中,寫到過年用年糕討口利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跨門坎一不小心跌一跤,趕緊爬起來連聲地念『元寶元寶滾進來』,阿榮伯聽得呵呵笑。母親高興起來,會遞給我一塊香噴噴熱烘烘的甜年糕,我就邊吃邊說,『年糕年糕,年年高』。」

除了自家人吃的年糕,溫州大宅門還要專為來討飯的乞丐做「富貴年糕」。用米糰摻紅糖蒸好,再用模具壓制,點上紅墨,就是「富貴糕」。每點一塊糕,嘴裡還要念一聲「大吉大利」。

清末《圖畫日報》中,元寶年糕製作

民間在過年自製年糕的風氣,隨著解放後糕點製造工業化腳步加快,漸漸消散。如今大部分家庭都選擇直接在商店購買成品年糕。同時,年糕也漸漸從節令食品變為一種常備食品,「年味」也就淡了下來。

傳入東洋的年味

美食家蔡瀾說,「日本人對於年糕的重視,尤甚於中國人。」從中國傳入日本的年糕,至今還延續漢代的說法,被稱作「餅」。

日本考古和民俗學家樋口清之在《日本日常風俗之謎》中,講述了日本人迷戀年糕的原因。日本人從古至今都很重視節日的儀式感,而正月的節供是新年儀式的重要一環。

像中國人一樣,日本人在正月期間為了迎接神靈,要停止一切勞作,淨身齋戒,「所以得事先準備好易保存的食物。」而且能夠存放時間較長,也能讓家庭主婦從一年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休息幾天。

日本年節供奉年糕「鏡餅」。圖/網絡

即食的年糕作為歷史悠久的正月菜,此時大有用武之地。不但可以供奉神靈,供奉以後還可以被分食果腹。

每年正月初一,日本家庭總會擺上「鏡餅」作為祭祀品,這個鏡餅就是一種敬神用的吉利年糕。數日後,鏡餅被木杵搗碎分食,即「開鏡」,以此表示新的一年開始。據樋口清之分析,這個「開鏡」儀式可能源自日本古時的一種固齒儀式,因為牙齒的健康對於古人來說幾乎就等同於身體的健康。

「把敲碎的年糕煮成雜燴,或熬成年糕糊糊吃下去,據說就能保佑牙齒一年無病無痛。」

相關焦點

  • 鄉愁‖那些自帶年味兒的徽州美食
    細數一下 還有二十多天就要過年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過年缺少年味兒 作為徽州人 有沒有哪些美食讓你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
  • 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說到過年,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估計是貼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或是放鞭炮、放煙花,亦或是年夜飯、壓歲錢等,但是,關於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你了解多少呢?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及「春節」這兩天,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當遵守將老祖宗們傳下來的規矩,畢竟人人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到個好彩頭,祈禱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夠事事順利,所以,在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當然,那你就得了解了解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 年糕 食俗中的年味兒
    喚醒人們美味記憶的,從來不是價格最貴的或是「網紅款」,而是烙在心中的味道。年糕本身也許不是玉盤珍饈,但有著親情的浸潤,不用刻意雕琢就是醇厚的美味。因感動,有溫度,這才是傳統食物最重要的意義。    年糕曾「救了姑蘇人」?
  • 歷史悠久的習俗,寓意美好的傳統食物,種類豐富的年糕
    歷史悠久的習俗,寓意美好的傳統食物,種類豐富的年糕說起年糕,北方人可能不是特別熟悉,這個美食起源於南方,很久以前就出現了,現在小編經常吃的是包裝袋裡調製好的炒年糕,味道很好,糯香軟綿,又帶一點辣味。接下來大家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年糕吧。
  • 過年包餃子 是北方最傳統的年味兒
    圖:和麵、包餃子是北方最傳統的年味兒\資料圖片  一年裡的時光裡,對於離家在外的遊子來說,最想的味道應該就是家鄉的味道了,尤其是家鄉的年味兒。伴隨著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慶春聯戶戶貼,家鄉的年味兒特別溫暖。  我的老家,是內蒙古東北方向的一個小城市,是一個綜合了內蒙菜、東北菜和朝鮮菜的美食之城。但對於過年來說,包餃子才是最正宗的家鄉年味兒。  對於土生土長的北方人來說,餃子情結幾乎是人人都有的,我家也不例外。
  • 10種過年必吃的春節傳統美食,你吃過幾種呢?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日子,也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那麼過年該吃些什麼呢?小編今天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10種過年必吃的美食,你吃過幾種呢?.湯圓湯圓,因它「飄」在碗裡,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邊,象徵團圓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愛吃的春節食品。
  • 10種小時候過年必吃的春節傳統美食,你們家有幾種?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很多在遠方工作的人會在這時候選擇回去與家人團聚,體會節日的喜慶。那麼過年該吃些什麼呢?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10種過年必吃的美食,你吃過幾種呢?
  • 【美麗河北·e起過年】舌尖上的河北年味兒 春節美食清單請收好
    如果說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美食則是這個儀式的載體,它最先喚醒人們對年味兒的感知。那麼,河北各地有哪些傳統春節美食呢?這些傳統美食又有什麼寓意呢?快隨小編來看看。●舌尖上的年味兒>>餃子
  • 怎樣過年才算是有年味兒?為什麼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從前要過年的時候都是歡歡喜喜,過年前的每一天都在期待,可不知為什麼,等過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時候,許多人就開始感覺不到年味兒,很多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普通的放假日對待,他們表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那麼,作為中國最必不可少的傳統節日,過年要怎樣過才算是有年味兒呢?
  • 「青年眼中的年味」藏在手工年糕裡的年味兒
    中青校媒記者 餘夢海年關將近,阿拉舟山人的年味兒也愈加濃厚了。年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寄寓著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對老人有「年年長壽」之意,對小孩有著「年年長高」之意,因此,每逢春節,年糕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時食品。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吃春餅講究包著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6、蘿蔔糕  蘿蔔糕是閩、粵地區的傳統小吃,閩南、潮汕叫「菜頭粿」。年菜裡帶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節吃這些菜意在討個好彩頭。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做的一種食品。
  • 許昌:「三字句」順口溜 聊聊過年那些事兒 民俗記心間
    許昌民諺有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貼嘎嘎(意為貼春聯);二十九,灌壺酒;年三十,包扁食……」  年年過年,民俗也在悄然改變,不變的是年味兒,變化的是過法和表現方式。1月22日,記者請教了對許昌民俗頗有研究的著名作家、許昌資深文化人張名揚,請他同大家聊聊過年的那些事兒。
  • 糯米年糕最簡單的做法,只需三步,年糕香甜軟糯,放涼更好吃
    推薦語:過年在家做糯米糕吃,也是十分不錯的哦,現在已經很少看到街邊有賣了!下文轉載自作者:吃貨領嶼過年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都會做上一些傳統美食,比如年糕。年糕是人們過年期間製作的糕點,因此而得名,而且它還有「年年高升」的寓意,因此是過年的一種必備品。年糕的種類比較多,大多數的糯米都是用年糕製成的。糯米年糕做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不斷捶打糯米,將它打成粘稠的糕狀。今天給大家介紹最簡單的年糕做法,只需三步,就能做出香甜軟糯的年糕。糯米年糕最簡單的做法,只需三步,年糕香甜軟糯,放涼更好吃。
  • 油角、什錦菜、金絲穿元寶、年糕……春節必吃的傳統美食大集合
    」,自明朝宮廷傳入津門後就把成為天津人的年禮必備,算是天津最古老的春節大禮包~之所以叫白皮兒,是因為點心都是酥皮的,白生生,北京老字號稻香村的「京八件」也是白皮兒點心。餡兒多為棗泥、紅果、豆沙、玫瑰、椒鹽這些傳統點心餡兒,吃膩了奶黃流心、咖啡紅酒,發現還是傳統老味道更有年味兒~什錦菜南京人過年必吃的年菜非什錦菜莫屬,那是過年的老傳統,南京人有炒素什錦的習俗,在薺菜、菠菜、胡蘿蔔、木耳、香菇、黃花菜、豆腐果、麵筋、醃菜、花生果、蓮藕、茨菇、筍尖、山藥、芹菜、黃豆芽、豆皮、香乾等中選十種自己喜歡的蔬菜
  • 過年為什麼要吃年糕,你知道年糕的營養價值嗎?
    過年為什麼要吃年糕,你知道年糕的營養價值嗎?我國民間習俗,過年時各地都要吃年糕。年糕為糯米所作,種類很多, 蒸、炸、煮皆宜,味美可口,既為節日、待客之佳品,又含有「年高長壽」、 「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
  • ...松糕,條頭,年糕,糕,豆沙,上海人,上海,桂花,糕點,無論是,-上海...
    小時候,一想到要過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各種吃吃吃,能一口咬到好吃的糕點就是一種小確幸,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80後90後都紛紛感慨,年味兒變得越來越淡了。  正宗的七寶方糕產於上海七寶寺,是上海最有名的地方土產糕類小吃。
  • 尋找年味兒:揭秘青州古城任性過年的四大攻略
    原標題:尋找年味兒:揭秘青州古城任性過年的四大攻略齊魯網濟南2月15日訊春節假期去哪裡,歐洲、三亞還是新馬泰?氣候宜人,確實讓人神往,但或多或少總感覺缺少了什麼。是的,缺的是我們過年最重要的年味兒。日前,記者來到了古九州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大家探探青州年味兒。青州必喝:百年老字號福記清真羊湯來到青州古城,一定要來嘗一嘗百年老字號福記清真羊湯,您看這麼一大碗,記者一嘗,口感的確跟之前喝的羊湯不一樣。據了解,福記是百年老字號。
  • 過年吃年糕,這才是最簡單又好吃的年糕做法,收藏起來做給家人吃
    從小時候起,每年過年都會吃年糕,我們老家是南方的,所以我也吃慣了那種紅糖味的年糕和枕頭形的大粽子。以前都是吃的棕葉包裹著的年糕,今年過年的時候,拿到的是真空包裝的,不太感冒,就沒吃,現在嘴饞了,成都也不知道哪能買的到。自己做吧。現在我可是養成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好習慣了。
  • 蔡瀾談論過年菜:年糕和蛋餃,過年哪個你最愛?
    農曆新年來臨前,報紙和雜誌總是喜歡刊登一些過年菜,也常有記者打電話來問我:「你過年吃的是什麼?」很老實地說,印象非常模糊,記不起一定要吃這個吃那個,小時候年糕是媽媽做的,用最原始的蔗糖,一大包買回來,打開一看,像黃色的沙,裡面有一粒粒結成塊狀的,呈褐色,先撿起來吃,就是我們的瑞士糖了。不放在冰箱,年糕也不會壞,可吃很多天,加的是最上等的鹼水,先煎煎,打個雞蛋進鍋,再煎一下,就那麼吃了,很蛀牙,也不覺得特別好。到後來,和其他年糕一比,才知道母親是高手。
  • 入冬後,浙江-餘姚~這個村水碓年糕飄香,已有300餘年歷史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用山泉水浸泡了一個月的當季大米打出漿來更細滑。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